出版時間:2004-11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作者:朱棟霖 頁數(shù):523
Tag標簽:無
前言
2001年5月18日,中國昆曲藝術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列入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表明,昆曲和她所代表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獲得了世界公認?!按饲粦焐嫌?,人間能得幾回聞?”古老而高雅優(yōu)美的中國昆曲終于在21世紀初重獲知音與贊賞。全國昆劇六團一所重振雄風,各地曲社前呼后應。今年陽春三月,佳音從北京傳來,黨和國家的領導同志對于搶救、保護、扶持昆曲的具體方針作出了重要批示。6月28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蘇州舉行,“世界自然、文化遺產”與“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大放異彩,它的博大精深、凝重深厚的歷史、文化、藝術、美學和人類精神價值得到今日社會的廣泛認同與關注。保護世界遺產就是保護人類的文明和文明的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人類的資源。傳承弘揚中國文化瑰寶——昆曲的工作正在付諸實踐。蘇州藉著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召開的機緣,適時地推出了原創(chuàng)性《長生殿》和青春版《牡丹亭》兩部大戲,博得觀眾熱情贊許,在海內外演出盛況空前。在今日“全球化”、國際化時代,它的意義在于將中國文化精神與中國智慧奉獻給新世紀的人類。昆曲,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戲曲形式,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戲劇源頭之一。她發(fā)源于元朝末年蘇州地區(qū)的昆山一帶,原名昆山腔,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歷史。16世紀中葉經魏良輔改革后,昆山腔成為一種格律嚴謹、形式完備、聲腔音樂婉轉悅耳柔媚悠長的演唱藝術。又經許多文學藝術家奉獻智慧,昆曲藝術成為融文學、戲劇、表演、音樂、舞蹈、美術于一體,富有詩情畫意的舞臺綜合藝術,她集中國古典藝術與美學之大成,是東方藝術的杰出代表。她的豐富、嚴謹、完整、精深的戲劇藝術體系,成為中國各種戲曲發(fā)展的資源,被譽為“百戲之母”;她獨特深厚的美學傳統(tǒng)與獨具神韻的東方風格,數(shù)百年來歷經滄桑而始終對于人們具有永恒的魅力。昆曲藝術是中國古代藝術家們天才創(chuàng)造的杰作,也是處于“全球化”時代的21世紀的我們實踐文化創(chuàng)新的不竭的資源。保護、繼承、弘揚、發(fā)展昆曲的工作任重而道遠。繼承傳統(tǒng)經典劇目與藝術,培育青年演員與發(fā)展昆曲藝術,研究中國昆曲的歷史與現(xiàn)狀,挖掘與整理昆曲的歷史資料、文物與遺跡,向21世紀的人們宣傳與推廣昆曲這一中國文化代表的杰出價值,需要我們?yōu)橹弑M全力。本書意在較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昆曲歷史、藝術及其在當代的發(fā)展情況,重探昆曲源流,闡釋昆曲奧秘,并以九百幅經典劇照、明清珍本木刻版插圖展現(xiàn)昆劇精華,召喚昆曲的歷史記憶與舞臺生命。
內容概要
從昆曲源遠流長的春夏秋冬到古往今來的經典劇目,從生旦凈末丑五大角色的星云流變到曲譜聲律的舞臺表演, 600年來昆曲史上的風云盛事都在書中條分縷析地盡情展示。該書最后部分更見功力,中國昆劇史上所有大事無不一一記載。全書不僅內容細致、深入,全面而系統(tǒng),具有嚴肅的學術性,而且文字清新流暢,又配以800多張精彩圖片,使其圖文并茂,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極深厚的藝術感染力。書中許多老照片都是第一次面世。陳硯秋、俞振飛以及繼字輩、傳字輩等眾多名家大師的風采神韻都可由此窺視。彌足珍貴的是,該書收錄了如明代萬歷年間湯顯祖在世時的《牡丹亭》木刻版珍本,清李翥岡抄本《昆劇全目》(同治內廷本)這樣的海內孤本,其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另外,為便于外國朋友了解、欣賞中國昆曲,該書每部分還輔以簡潔的中英文提要。
書籍目錄
引言六百春秋譜華章昆山腔的起源與原創(chuàng)歌手顧堅魏良輔對昆山腔的革新梁辰魚和張鳳翼諸家劇作明代中時‘昆曲藝術的流播與發(fā)展湯顯祖與“臨川四夢”沈璟與吳江派越中派的戲曲創(chuàng)作與戲曲理論昆曲家班的勃興職業(yè)昆班相繼涌現(xiàn)明末清初昆曲的盛行和蘇州派李漁的戲曲創(chuàng)作與戲曲理論“南洪北孔”與昆曲再度繁盛清代中晚期昆曲由盛而衰昆曲工尺譜的產牛與流變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昆班蘭苑書香融經典情義雙全話荊釵:《荊釵記》千年不斷訴琵琶:《琵琶記》一縷清紗系家國:《浣紗記》英雄窮途唱悲涼:《寶劍記》鳳凰嗚兮,于彼高岡:《鳴鳳記》花陰月影照孤零:《玉簪記》“余香滿口”悲艷曲:《牡丹亭》男兒本自重橫行:《義俠記》梨花一枝薦玉人:《紅梨記》樹影窗月滿西樓:《西樓記》人間亦有癡于我:《療妒羹》等閑杯底起波瀾:《一捧雪》半夜聯(lián)床,早種就相思萬劫:《占花魁》詞填往事神悲壯:《千忠戮》江上舟中敘離合:《漁家樂》鼠禍何以斷公案:《十五貫》鴛鴦對面不相親:《風箏誤》此恨綿綿無盡期:《長生殿》桃花扇底送南朝:《桃花扇》夢繞雷峰思斷橋:《雷峰塔》紅氍毹上舞翩躚昆曲音樂與昆曲曲牌昆曲曲牌的聯(lián)套昆曲曲牌的臨場形態(tài)昆劇表演:程式與藝術昆劇表演理論昆劇腳色行當昆劇家門的“看家戲”昆劇穿戴與砌末昆劇臉譜古典戲曲舞臺盛世“遺產”展風華“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盛世“遺產”展風華給古老昆曲過節(jié)昆曲列為“世界遺產”競繁爭妍七院團姹紫嫣紅五十春喜看昆壇“梅花”幽為扶藝苑新枝秀昆曲在臺港澳又聞海外馨蘭香中國昆曲大事年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后記
全書共約18萬字,分為五大部分,從昆曲源遠流長的春夏秋冬到古往今來的經典劇目,從生旦凈末丑五大角色的星云流變到曲譜聲律的舞臺表演, 600年來昆曲史上的風云盛事都在書中條分縷析地盡情展示。該書最后部分更見功力,中國昆劇史上所有大事無不一一記載。全書不僅內容細致、深入,全面而系統(tǒng),具有嚴肅的學術性,而且文字清新流暢,又配以800多張精彩圖片,使其圖文并茂,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極深厚的藝術感染力。書中許多老照片都是第一次面世。陳硯秋、俞振飛以及繼字輩、傳字輩等眾多名家大師的風采神韻都可由此窺視。彌足珍貴的是,該書收錄了如明代萬歷年間湯顯祖在世時的《牡丹亭》木刻版珍本,清李翥岡抄本《昆劇全目》(同治內廷本)這樣的海內孤本,其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另外,為便于外國朋友了解、欣賞中國昆曲,該書每部分還輔以簡潔的中英文提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