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黃河 著,林賢治 編 頁數(shù):294
Tag標簽:無
前言
黃河病故已經(jīng)兩年了 為她編好一個文集,內(nèi)心的隱痛未曾因此稍減。在我的同代人,或是比我年輕的一代人中,恐怕很難再遇到像她這樣優(yōu)異的人物了。我說優(yōu)異,才華、思想都在其次,最可貴的是品格。從小淪為“異類”,在并不算長的生命途中,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歧視、恫嚇、大大小小的打擊,不但不曾摧毀她的心智,反而變得更為健全。她那么真誠地愛人類,愛那些相識和不相識的人,關注他們,信任他們,同情其中的弱小者;——雖然,對險惡的社會仍然保持著受傷之后的警覺 上個世紀90年代,我和邵燕祥先生合編《散文與人》,黃河是叢刊的作者之一。 她的文章,最早是經(jīng)王得后先生轉(zhuǎn)來的,記得初讀時有一種新異的感覺:大氣、通脫、辛辣,即使從書卷子出發(fā),最終仍然回到現(xiàn)實中去。單看文字,實在很難想見作者是一位女性。發(fā)稿后,徑直向她約稿,隨后寄來的稿子是關于南美“人民教”集體自殺慘案的,也很好,照發(fā)了。接著,我收到她寄贈的一個集子。其中有些文章,好像多少帶點雅士文人的氣息,但是整體看來,仍然是大氣、通脫、辛辣,有著灼人的現(xiàn)實感 大約是1996年吧,我在編輯部里接到黃河從賓館打來的電話,說是到了廣州辦理移民簽證手續(xù),約我前去會會面。見到的黃河果然是書上的黃河。三十多歲,印象中像是留著短辮,健壯,微胖,臉上紅撲撲的。她的大姐坐在她的旁側(cè),顯得清瘦多了 黃河雖非朋友,然而,對于她的去國,當時心里還是有點不舍。我覺得,像這樣富有頭腦的寫作者,在中國實在太少了,應當把根留住的。這種過于看重知識分子責任的想法,想來多少有點迂腐;對于生命個體來說,自由的生存畢竟是第一重要的事情。不過,黃河本人對于移民的要求似乎并不強烈,從后來的書信看,倒是出于她已到美國的父親的發(fā)動。她坦言,國外生活對她來說未必很合適,將來可能還是要回到國內(nèi)來 談話倒沒有惜別的氣氛,自始至終談笑著,顯得很愉快。具體內(nèi)容不大記得,大約談得較多的還是知識界的狀況,包括寫作、出版之類。臨末,她送我出來,我打趣說:“你嫁一個百萬富翁吧,或者嫁一個海盜也好,然后找機會把錢運回來,——那時,我們就可以放手做出版了! “哪一個沒出息的富豪會娶我???哈哈! 朗朗的笑聲,至今記起來依然那么真切 出國之后,黃河先后給我寄來幾封信,通過幾回電話?! ≡谖ㄒ坏囊淮我娒嬷?,我曾向她透露過打算譯介國外人文方面的新書,托她留意及此,并設法相應解決版權(quán)問題。其實,當初不過說說而已,我知道版權(quán)的事務極繁難,不容易弄的。
內(nèi)容概要
《異類:從北京到紐約》內(nèi)容包括黃河的隨筆、社工手記和書簡。她的文章,初讀時有一種新異的感覺:大氣、通脫、辛辣,即使從書卷子出發(fā),最終仍然回到現(xiàn)實中去。單看文字,實在很難想見作者是一位女性。本冊書中選取了《這也是生活》、《喝茶》、《再談喝茶》、《隱士》、《異類》、《母與子》、《奧斯汀》、《君子小人之類》、《談恩仇》、《中西文化與宗教》等。
作者簡介
黃河,女,1954年生。1979年入北京大學第一分校中文系學習。畢業(yè)后在北京市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工作。1985年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學習,其后任《法制日報》編輯、記者。 1996年移民紐約。2001年畢業(yè)于紐約大學社工學院,獲碩士學位。其間,在為老人服務的護理機構(gòu)任協(xié)調(diào)員;為智力殘疾人服務的機構(gòu)任個案管理員。2002年進入紐約市立牙買加醫(yī)院精神科工作,任ICM(Intensive Case Management)特別個案管理員,后轉(zhuǎn)入艾姆赫斯特醫(yī)院精神科住院部任社工。2006年9月22日因胰腺癌病故,時年52歲。 著有隨筆集《人淡酒濃》等。
書籍目錄
序隨筆這也是生活喝茶再談喝茶隱士再說隱士無言獨上西樓書生與書生氣也說“正邪筆”說夢熱鬧的狗與寂寞的人水月庵的風月案掀翻了誰?從理想到夢魘魔鬼與天使隨筆二異類失語D的人生財富埃斯特罰單“上訪”記我的鄉(xiāng)居之夢社工手記引言母與子奧斯汀約翰和他的母親臨時譯員杰和他的家人臺灣女孩兒簡書簡新儒家及其他君子小人之類談恩仇中西文化與宗教進入誤區(qū)人生哲學或思想“人生失意無南北”我不是樂觀主義者思想與文風孤獨感作為一個移民的感受美國的義工需要有一點積極的態(tài)度中國人的劣根性猶太人與宗教王小波及荒誕感名人與大眾文化背景比政治制度的影響更大新移民國內(nèi)來的人在美國學文科羨慕埃斯特關于幸福教育與人類劣根性人生的悖論美國的黨爭美國的商業(yè)文化美國人和中國人不一樣民族情結(jié)制度與人一位老人好人和壞人從教育片說開去中美教育的差異三起案件KKK示威與反示威工作和做夢槍支在美國也是一種文化國民素質(zhì)與教育美國與歐洲走極端談教育讀書與求職關于人生人永遠生活在悖論之中教育和孩子的成長
章節(jié)摘錄
梁實秋在回憶聞一多在美國珂泉留學時說,聞一多“雖住在國外,但仍不能忘懷中國生活的情趣,在宿舍里用火油爐煮水沏茶是常事,不喝茶還能成為中國人?”的確,中國人之于茶,并不簡簡單單的只是一種飲料,夸張點說是與生命伴隨始終的?! ≈袊忻掀挪柚f。是人死之后再投胎之前,給一碗孟婆茶,吃了叫你忘掉前生之事。所以在方生方死之間,中國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茶。至于什么“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是說茶為生活必需品。而“粗茶淡飯”則干脆把它視作與飯同等的地位。當然現(xiàn)在茶早已不限中國人才喝,是世界通行的三大飲料之一了?! 〉降暮炔?,頗為真懂茶之神韻的中國人所不屑??嗖桠种魅酥茏魅?,最看不上眼的是煮紅茶加奶加糖。他說紅茶加烤面包未始不可吃,但這只是當飯,在肚饑時食之而已。楊絳也說“濃茶攙上牛奶和糖,香洌不減,而解除了茶的苦澀,成為液體的食料,不但解渴,還能療饑”。但是她也說“只是茶味的‘余甘,,不是喝牛奶紅茶者所能領略的”??晌也孪胗降奈绮?,也并非像周作人所說只是療饑。記得有一篇英國小說,作者、篇名全忘了,說一個出身中上層社會的英國青年厭惡中產(chǎn)階級的最典型的生活方式——吃午茶,發(fā)現(xiàn)一個貧窮的表姐從不吃午茶,她的時間都用來做女紅維持生活了。他就為了“不吃午茶”與這位表姐結(jié)婚,結(jié)果蜜月之后開始居家生活,到了午茶時分,過去的表姐如今的妻子置辦了一套精致的茶具,演習了最標準的禮儀,招呼他來喝午茶,小說至此戛然而止。讀此小說倒像是喝綠茶,讓你自去品那后味。 其實,不獨英國人煮茶加奶加糖。我國許多少數(shù)民族都喝奶茶。一個曾在內(nèi)蒙呆了十幾年的同學,喝了我在宿舍電熱杯中煮的紅茶之后跟我說,聽你說我還以為什么紅茶,不就是奶茶嗎?她說蒙族就是喝奶茶的,用的是茶磚,我想恐怕屬于比較粗劣的茶,連老葉帶嫩枝。但據(jù)她說味道就和煮紅茶差不多。想來大約都屬于發(fā)酵或半發(fā)酵的制法吧?;蛘卟刈宓乃钟筒枰苍摎w之這一類。而有人說蒙族藏族大量飲茶,因為蔬菜水果太少,以茶來補充維生素。此說恐怕多少有點道理。而他們喝起奶茶來,并不要有什么烤面包。同學說在內(nèi)蒙的時候,如果奶茶加糖,她一天也喝不了許多。如果加鹽,一天至少可以喝兩暖瓶。《紅樓夢》中妙玉有一段妙論,說“一杯為品,兩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驢”。那這兩暖瓶在雅人的眼中,此飲法比飲驢都有過,大約得是飲駱駝了吧?! ≈袊鞯仫嫴枋怯型Υ髤^(qū)別的。一次從桂林乘24點多的火車,居然糊涂得晚到24小時。于是臥鋪作廢。然而天下糊涂人不止我一個。有一位瑤族作家,到北京領創(chuàng)作獎,聲稱乘此次車不知幾回,大約是獲獎高興得糊涂,也遲到24小時。中國人所謂同船即有緣,兩個糊涂人也算有緣。見車長鐵青著臉,針插不進,水潑不進,情知補臥鋪票絕對休想。于是一路上30多小時,穩(wěn)坐硬座車廂,聽這位作家大侃瑤族風情。他最夸獎的有兩樣,一個是瑤族的姑娘如何秀美,皮膚如何白里透紅。說城里姑娘皮膚都是銹色,而瑤族姑娘則是水色。這形容詞第一次聽到,細想很傳神。另一樣大講的是瑤族的擂茶。仿佛里面是有炒米、干果、堅果之類。似乎不大看得上漢族唯茶一色的飲茶方法。并信誓旦旦地說,以后一定請我瑤山中去吃擂茶。 不知是否邊遠地區(qū)吃茶都有點相似,西北地區(qū)講究喝“三炮臺”,或者叫八寶茶。也是枸杞桂圓冰糖紅棗之類有八種,用蓋碗泡茶。不知這種喝法是否也是受西北少數(shù)民族影響,然而我卻有點疑心,或者正是所謂“禮失求諸野”,是漢族古老飲茶方式的遺留。 宋元話本中有一篇《快嘴李翠蓮記》,講一個年輕姑娘李翠蓮,漂亮伶俐,口快如刀。其中寫到李翠蓮剛過門時奉公公之命“燒中茶”,她燒好茶后招呼公婆吃茶,“此茶喚作阿婆茶,名實雖村趣味佳。兩個初煨黃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江南橄欖連皮核,塞北胡桃去殼相。兩位大人慢慢吃,休得壞了你們牙”。這說的是東京汴梁,今天開封的故事??梢姖h族原本也吃簡直可以充饑的茶的?! 〔杩偸歉e聯(lián)在一起的。南方城市有一種說法“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指上午吃茶下午洗澡。而且過去有人專在澡堂里喝茶。陳源的《西瀅閑話》中有一篇寫日本的澡堂——湯屋,說“洗澡的人非但不能像中國的浴堂中那樣地躺在炕上喝茶,擦臉,抽煙,談天,咬瓜子,吃點心,還得立在那里把衣服脫下來”。余生也晚,沒見識過這種澡堂。也不解,何以不去茶館或者回家吃茶,非在澡堂那種氣味不佳的地方吃茶?! ≈劣谌毡镜牟璧溃覠o福領略。據(jù)說日本《近世叢語》中說:“飲茶有三益,消食一也,除睡二也,寡欲三也。”電影、電視上見到的茶道也確實很繁復??墒亲x錢鐘書先生注陸游詩“短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才知道“分茶”是一種“茶道”。錢先生并引黃遵憲《日本國志·物產(chǎn)志》,自注說日本“點茶”即“宋人之法”,“碾茶為末,注之于湯,以筅擊拂”云云。偶見蘇軾詩《次韻黃夷仲茶磨》,“前人初用茗飲時,煮之無問葉與骨。寢窮其味臼始用,復計其初碾方出。計盡功極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創(chuàng)物……”此詩似說茶葉從不加工到加工,從臼到碾到磨的過程。雖然依查慎行的說法,此詩非蘇詩。但他與別人一樣,都認定黃仲夷是黃庭堅的叔叔,與蘇軾同朝。不論是否蘇詩,總是當時人所作。然而不知何以這種把茶磨碎了的飲法在中國失傳,成了日本的國粹。不知是否偏見,總覺得日本的茶道仿佛行什么大禮,太拘束了些。本來喝茶要的是放松,是閑適,一莊嚴倒失了吃茶的本意了。好像日本民族干什么都足夠莊嚴,既然陸游是“閑作草”“戲分茶”,說不定在中國宋代,“分茶”本沒那么拘束?! 〗甑教庯L行閩粵一帶的功夫茶,光這名字就說明喝茶簡直等于消閑。一次,一個表弟帶來上好的臺灣功夫茶,要為我們?nèi)已菔疽环H欢?,我們卻沒有那一套相應的茶具。我東翻西找,湊出一堆大小不一、薄厚不均的小瓷杯,甚至宜興陶的小酒杯來。表弟邊操作,邊講解,要什么溫度的水什么泡法。反正程序夠十足噦嗦,非有雅興的閑人不辦?! ∵^去閑人都叫泡茶館,一個泡字形象之極??蠢仙帷恫桊^》劇中,有人是一天到晚泡在茶館里吃茶閑聊的。連午飯都在茶館叫一碗爛肉面打發(fā)了,為了不因飯而耽擱茶。那種茶館真是服務得周到極了。中國的茶館大約等于外國的咖啡店,盡可以消磨時光。汪曾祺先生有篇文章說在西南聯(lián)大時,有同學一整天在茶館讀書,連洗漱用具都寄存在茶館中??扇缃衲闳粼诒本┙诸^想要喝杯茶就比較難了?! ‘斎粠啄昵霸谇伴T附近就開了一家“老舍茶館”,布置古色古香,有點話劇《茶館》第一場舞臺布景的味道。但是已經(jīng)不是舊日的茶館概念。仿佛是演出,從幾點到幾點入場散場。也有民間藝術(shù)演出。我倒有幸領教一次。并第一次見到一種叫做燃燈大鼓的民間藝術(shù)。演員口里銜著一套什么東西,上面插著幾支蠟燭,卻不影響發(fā)聲,照樣是歌喉宛轉(zhuǎn),聲音嘹亮。這是這家茶館給我的最深印象。至于茶倒是蓋碗泡的,什么味道已經(jīng)記不得了,準備的北京小吃之類茶食,是太粗糙了點。你也不可能泡,因為人家不是要打烊,而是要散場。這是我唯一去過的茶館,見有不少外國人湊熱鬧,想來他們認為這就是地道的中國的茶館了吧。他們根據(jù)這體驗撰文談中國的茶文化,給中國人知道一定要笑話的,可是能算他們誤解嗎?
媒體關注與評論
黃河誕生在新中國,成熟于“大革命”。熟悉中國國情和民心?!闹袘n戚,流淌于字里行間,匯成異樣的清泉。詩云“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我同胞異胞,或?qū)⒂袝陌伞! 醯煤蟆 〕怂膶W識、才華及其結(jié)晶——那些文如其人的作品之外,她最與眾不同之處,是她擁有這個世界上最稀缺的一種東西——高純度的真誠?! I贀P 稱黃河為作家、文士,不免侮辱她了。她是一個人,一個普通的人,又是大寫的人?,F(xiàn)在我才知道,做一個真正的人,比做一個名作家,或被社會分派的別的什么角色要緊得多,也難得多?! 仲t治
編輯推薦
黃河——中國一個富有頭腦的寫作者!文筆大氣、通脫、辛辣,即使從書卷子出發(fā),最終仍然回到現(xiàn)實中去?! ∷龔男S為“異類”,在并不算長的生命途中,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歧視、恫嚇、大大小小的打擊,不但不曾摧毀她的心智,反而變得更為健全。她那么真誠地愛人類,愛那些相識和不相識的人,關注他們,信任他們,同情其中的弱小者。本書選錄了黃河的一部分散文,分為隨筆、社工手記和書簡三部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