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杜威·德拉埃斯馬 頁數(shù):135 譯者:李煉
Tag標簽:無
前言
前言在荷蘭所有記憶中最古老的是什么?直到2005年夏天我還可以毫不猶豫地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為此,我們只需要按邏輯,以荷蘭的最長壽的老人,霍赫芬城鎮(zhèn)的亨德里克吉·席佩爾(Hendrikje Schipper)老太太,的記憶為準,并從她的記憶中提取最久遠的記憶。亨德里克吉出生于1890年。當她出生的時候,是個早產(chǎn)兒,還不到三磅重。當時早產(chǎn)兒保育器還沒有問世,她能夠活下來,完全要歸功于她的祖母。她用一塊暖和的羊毛裙包裹著小亨德里克吉,把她抱在大腿上,就這么靠著火堆坐了四個星期。顯然那一定是個陰冷的夏天,而亨德里克吉注定要成為荷蘭最長壽的婦人。當她去世的時候,終年115歲。在一次采訪中,她提及的最早記憶也正是追述這位祖母。亨德里克吉坐在一個緊靠著火的暖腳盆上,祖母遞給她一個線團,她得反反復(fù)復(fù)地繞著它。“這個線團繞得松垮垮的,你必須重頭再做一遍?!彼浀?,當時她大概三歲。我們把115減去3:這個國家的最久遠的記憶已經(jīng)有112歲了,而在霍赫芬的一家養(yǎng)老院的屋子里,這段記憶依然栩栩如生。然而,這種記憶是怎樣存在著的呢?亨德里克吉回憶起自己坐在暖腳盆上的情景,正是她當年儲存在記憶中的那個畫面嗎?還是因為她已經(jīng)重復(fù)敘述了這個故事這么多遍,以至于她記得的其實是她的故事?或者情況還有可能更糟:在她童年的時候有人告訴過她,祖母讓她繞線圈,久而久之這個說法就變成了一段記憶?即便這真的是她親身經(jīng)歷過的一段往事,既非她本人亦非別人編饌出來的故事,有可能她在腦海中一再重新存儲這個畫面,以至于她最早遠的記憶其實已沒有她上次記起的情景要久?最后一種猜測正是大多數(shù)記憶心理學(xué)家的觀點:每當人類回憶某事物,就在大腦皮層中鋪設(shè)了一段新的神經(jīng)線。當他下一次回憶起看似同一個事物時,其實它是一條最新被激活的神經(jīng)線。記憶,也包括最早的記憶。會隨著時間在腦組織里跟著游走,不過與此同時又一直被新的復(fù)制時刻陪伴著。根據(jù)這個理論,通過回想最初的記憶可以在人腦記憶的神經(jīng)環(huán)路里建立起一種非同尋常的聯(lián)系:最古老的記憶會暫時變成最新的,最早的則變成了最后的。在一個日漸變老的大腦記憶中,會有很多人生的環(huán)路終將閉合。在查爾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的小說《雙城記》(Eine Geschichte aus zwei St?dten)中有一個人物叫勞瑞先生,他年逾古稀。在一次夜談中,他回顧自己的一生。有人問他:“對您來說,當年依偎在母親大腿上的日子是否已經(jīng)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勞瑞告訴他,二十年前的時候還覺得很遠,但是時至今日在他這個年齡,他感覺自己的一生是做了一個圓周運動,越是靠近終點,也就越是臨近起點了:“現(xiàn)在我的心常為許多長期沉睡的回憶所感動?!钡腋乖趯憽峨p城記》的時候,他還只有四十多歲,他當時一定曾經(jīng)聽說過這種心理現(xiàn)象。京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在寫他的自傳《剝洋蔥》( Beim Huten der Zwiebel)時候,和勞瑞先生是同齡人。在此書出版的前幾天,他接受了法蘭克福匯報的采訪,這次采訪備受矚目,主要是關(guān)于他晚年對于年輕時曾是納粹黨衛(wèi)軍這段不光彩的歷史的“懺悔”,不過同時也談到了自己頗有把握能回憶起六十年前或更久前的事件和經(jīng)歷。當格拉斯講述自己對戰(zhàn)后那些年里政治及藝術(shù)領(lǐng)域中一些重大爭論的回憶時,忽然其中一個記者有些吞吞吐吐地問:“當人到了幾乎八十歲的時候,所有這些事情離您一定非常遙遠了吧?”格拉斯回答他:“不是這樣的,這一切都歷歷在目,宛如昨日。如果要我準確地說出1996年我做了哪次旅行,我非得瞧一眼哪本記事本不可。但上了年紀之后,對童年階段的記憶反倒清晰了許多。至于什么時候是寫一些自傳的恰當時間,顯然也和年齡有關(guān)。”一個人隨著年歲的增長,反倒對自己的年輕時代看得更真切,看來格拉斯對此也頗有同感。許多對此現(xiàn)象有親身體會的人都說,這種感覺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他們將近六十歲的時候,而且從此越來越強烈。突然從記憶深處跳躍出來的,有可能是曾在自己十歲時同住在一條街上的某人的一張臉孔,或者是一種已經(jīng)消失在貨架上很久的洗衣粉牌子,也可能是自己兒時在某處過夜時發(fā)生過的一樁事情,或者是在自己十四歲時看過的一本書里的情節(jié)。無需刻意尋覓,這些記憶片段就完全突然不請自到地冒了出來,人們甚至原先都沒有意識到,它們竟然未曾被忘卻,就好象是勞瑞先生說的“從沉睡中蘇醒了過來”一樣。有時是那種“五十年來未曾去想到過的”塵封的記憶,然而直到現(xiàn)在,等到人上了年紀又忽然出現(xiàn)了,它們在腦海里是如此的清晰真切,就好象是從地層中完好無缺地重現(xiàn)人間。對于這種非常持久的記憶,有人曾經(jīng)建議給它冠之以“永久存儲”的概念,用來象征這么一種經(jīng)歷過程:一些長期以來遙不可及、毫無聲息地被禁錮著的事物,現(xiàn)在又重新原汁原味地回來了。這種懷舊性記憶的返回,在心理學(xué)里被稱為“懷舊性記憶的回歸效應(yīng)”,是一種神秘莫測的現(xiàn)象。人們可以信心十足地提到這條關(guān)于遺忘的主要法則:事隔越久,我們記得的可能性就越小,而暮然回首間,卻恰恰是早年的記憶閃現(xiàn)了出來,這兩者看起來似乎互相矛盾。同樣撲爍迷離的是,為什么這些記憶偏偏在人上了年紀之后才顯現(xiàn)出來。當人們四五十歲的時候,它們一定也已經(jīng)存儲在記憶里了,為什么只有當記性真正上了年紀,那些回憶才會涌現(xiàn)出來呢?似乎是記憶原先一直處于一種信息封鎖狀態(tài)下,直到一定的封鎖期限過了之后它們才可以被使用。懷舊性記憶的回歸效應(yīng)構(gòu)成了本書的核心內(nèi)容。在過去十年中,自傳體記憶心理學(xué)領(lǐng)域里對此進行了很多研究。到底是什么讓這些早年的記憶又重新回來了?這種回歸是什么時候開始的?悲傷的回憶和愉快的回憶一樣這么容易地回來嗎?如果人們對于早先所經(jīng)歷的事情還記得非常牢固,這是否算得上是一種身體機能上的成熟?或者干脆就是在那些年齡段會出現(xiàn)比較多的值得紀念的事情?這種效應(yīng)一旦產(chǎn)生,是否會隨著人的日漸衰老越來越強烈?也許是因為晚些時候的記憶太少,所以才會有這么多早先的回憶?在“懷舊性記憶的回歸”一章中我們會詳細討論這些問題,在其他的章節(jié)中也會提到它們。懷舊性記憶不光在我們的人生經(jīng)歷中有它的位置,同時它們也可以推動我們把回憶訴諸筆端、寫下這個人生經(jīng)歷。有不少寫自傳的作家,早在十年前還很堅決地表示永遠不會致力于撰寫個人傳記。神經(jīng)學(xué)專家奧利弗·薩克斯 (Oliver Sacks)就是其中一位。在他六十歲左右的時候注意到,對年輕時代的回憶不由自主地越來越活躍。正如勞瑞先生,他把他的記憶描述成“這么多年了似乎一直在沉睡著”,但是它們一旦蘇醒過來,就以這么一種不可遏制的力量展現(xiàn)出來,以至于他感覺到,當時幾乎是被強迫著去寫他的自傳《鎢叔叔》(Onkel Wolfram)。2005年夏天,我和他進行了一次交談,內(nèi)容主要涉及了時間如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過得越來越快,時間如何能夠改變記憶,以及把寫自傳體作為一種心理分析。他回顧往昔,敘述了一生中很多的往事,從幾乎所有事情里,比如對他母親的回憶、做他父母眼里的“好醫(yī)生”的愿望,都流露出了他的懷舊性記憶的傾訴。這種回顧并不涉及他成果輝煌的事業(yè)、著書、作為名譽教授的頭銜、抑或是享有聲望的任命以及他的獎項。在他現(xiàn)在七十歲開頭的階段,最讓他忙于思考的問題是,他曾經(jīng)是怎樣的一個兒子。令人費解的是,恰恰在一個人們的記憶力走下坡路的年齡階段,懷舊性記憶的回歸效應(yīng)日漸壯大起來。正是在記憶存儲過程顯而易見、并有據(jù)可循地日漸緩慢的同時,懷舊性記憶卻出其不意地產(chǎn)生了。老年人總是要很辛苦地去記住他們打算做的事情。如果要讓他們用語言表達清楚,那就更困難了,尤其是他們很容易忘記名字。對老年人來說,要記住一些東西、并把事情發(fā)生的具體時間記清楚,就是更艱難的任務(wù)了。問題是,這些難題是怎么產(chǎn)生的。當然還有:人們是否可以采取一些什么行動來抵抗它們?人的記憶是可以鍛煉的嗎?是什么助長了記憶的退化?它究竟是怎樣保留在某個水準的?老來就一定多健忘嗎?正如在“健忘”和“大遺忘的市場”這兩章里會具體分析到的,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僅影響了個人對記憶的處理態(tài)度,同時也波及到對一個問題的普遍看法,即“個人對一個良好運作的記憶應(yīng)該起到哪些責任”。許多記憶心理學(xué)方面的調(diào)查致力于研究記憶的可靠性。在有些情況下,記憶和實際發(fā)生的情況吻合非常重要。但是也有一些情景和時刻,例如在一次治療過程中、在回顧一生和回憶父母時、在寫自傳時,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記憶似乎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這并不是因為“記憶的不可靠”,而是因為一件事情或一種經(jīng)歷以另外一種方式被表達了出來,它不再表達了當時的涵義。比起年輕人來,老年人對這種變化更有經(jīng)驗,而這完全是由于生命中唯一出現(xiàn)的不對稱現(xiàn)象:一個六十歲的人曾經(jīng)已經(jīng)走過了二十歲這個年紀,而一個二十歲的人就不知道做個六十歲的人該是怎樣的感覺。誰敢斷言,當他或她有了兒女之后,自己對兒時受到的教育的回憶還是和原先一模一樣呢?在“晚到的洞察力”一章里主要討論這類的回憶 ,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并不是智慧,而是這種認知能力,這種對克爾凱郭爾 (Kierkegaard)在日記中偶然作的如下評論的認同:“生活只能倒走著去理解,可是還得向前走著去活?!痹缦葧r候的回憶的歸來并不總是令人愉快的。上了年歲之后,懷舊性記憶可能會引發(fā)起強烈的懷舊情緒。賀爾克·斯皮爾斯塔 (Hylke Speerstra)在他的作品《殘酷的天堂》(Het wrede paradijs)里描寫了戰(zhàn)后不久移居海外的(荷蘭)弗里斯蘭人5。由于當年這些大規(guī)模移民中心的存在,移民們各自踏上了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的國土。跟隨著他們的蹤跡,斯皮爾斯塔認為,這種懷舊情緒可能會兩次重重打擊那些移民。第一次發(fā)生在剛到達新的國家的時候,而第二次則會發(fā)生在四五十年后,那時七八十歲的男人女人們發(fā)現(xiàn),自己又開始夢中用弗里斯語說夢話,許多人又想起了半個世紀前他們離開的人和地方。就連在他們的記憶中也仿佛有一個圓圈閉合了:他們現(xiàn)在比當年他們的父母還要老,那時候他們的父母不得不讓他們離去,而且他們現(xiàn)在感覺到了從未如此強烈的痛苦,而當年正是帶著這樣的痛苦,他們的父母留了下來,并非所有的事都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漸漸淡忘。
內(nèi)容概要
本書聚焦人類的晚年記憶。作為對人類記憶頗有造詣的心理學(xué)史教授,杜威?德拉埃斯馬在書中探討關(guān)于回憶的不可靠性和人類對遺忘的恐懼感,關(guān)于人們對一個從來只存在于回憶之中的世界的向往和思念;同時他也講述人們只有到了一定年紀之后才能體會到一種未曾預(yù)料到的喜悅:所謂的懷舊性記憶的回歸效應(yīng),正是這種心理效應(yīng)影響的緣故,人們到了晚年會忽然回想起自己年輕時代的故事。本書向讀者敘述了一個關(guān)于不斷變老的大腦的真實故事,并告訴讀者,我們應(yīng)當珍惜那種緬懷式的戀舊,珍惜往事不可捉摸的本質(zhì)和鮮明的回憶所帶來的慰藉。
作者簡介
杜威·德拉埃斯馬,出生于1953年?,F(xiàn)任荷蘭格羅寧根大學(xué)心理學(xué)史教授。1999年因為在記憶研究方面的成果而榮獲海曼斯獎。他的《記憶的隱喻》及《為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均已出版中文版;他的《誤入歧途的心靈》(2008年)被《法蘭克福評論報》稱為“當代最具創(chuàng)造力、最敏銳以及最有趣的作品之一。
書籍目錄
前言
最漫長的階段
健忘
大遺忘的市場
懷舊性記憶的回歸
召回記憶的快樂
好兒子 —— 與奧利弗·薩克斯的對話
晚到的洞察力
鄉(xiāng)愁制造廠
圖片出處及感謝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一般來說,我們不會就這么直截了當?shù)馗嬖V一個人,說他已經(jīng)衰老了。就算大家都是同齡人,老的也都只會是別人,而與自己無關(guān)。如果有人在談?wù)撃硞€人,認為他年紀大了,那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例如他們觀察到,某人有了衰老的跡象或者出現(xiàn)了某種病癥。例如某人行走時步履蹣跚、交談時總走神、遇到喧嘩的場面頭暈眼花心煩意亂,到了這種時候,我們就能看到那個人變得衰老了。我們從來都不會聽到別人說這樣的話:“今晚他發(fā)表了那樣的真知灼見,看來他真的漸漸地上年紀了”。為了贊美年長者的智慧和長年累月積累下的洞察力,可能這世上真有不計其數(shù)的諺語。但捫心自問,其實在生活中,難道我們真正使用的語言不是冰冷無情的嗎?現(xiàn)實生活向我們證明了,一個人上了年紀就意味著哪兒有些不對勁。這種對年齡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也出現(xiàn)在老年雜志里。還沒打開雜志往里瞧,人們就注意到一點,雜志的標題叫“紅寶石”、“在生活中”或者叫“擁有”,它們避免任何和年齡有關(guān)的提示。雜志里面雖然有年老的人,但這些人的長像都稍許有些面嫩。他們笑著騎在山地自行車上穿越沙丘;他們穿著紅色的羊毛衫在平靜的水道中劃著槳;在小島的沙灘上,他們讓海風盡情地吹拂著,或者微笑著在一艘艘大船艇上劃過海景。根據(jù)老年雜志的文章,老年(毋須提到這個概念)就意味著一個密集地進行體育運動的時代,一個在溫暖的國家旅行和過冬的時代,一個品酒和參加印象主義課程的時代。它還必須是一個最最快樂的人生階段,因為所有這些年輕的老人們在任何時候,不管是在隨著導(dǎo)游參觀博物館時,還是在把山地車舉起到自行車架上時,都是笑著的。而在商業(yè)廣告里,則講述著關(guān)于老人們的另一個故事。讀者可以在家里享受到一次上門服務(wù),觀看全自動斜躺起身休閑椅的操作展示。他也可以讓供貨商給他提供一個樓梯升降椅的報價而無須承擔任何購買義務(wù)(典型的廣告語“搬家嗎?可沒有這個必要!可是現(xiàn)在您一定得解決這個上下樓梯的問題了!”)。他受到廣告的鼓勵,要順便到眼鏡店去瞧一下或者去醫(yī)生那里進行預(yù)防性檢查。在隨意一期老年雜志的出版物中,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大約四十條左右的廣告都是關(guān)于健康的,或者更有甚者,是(治療)健康狀態(tài)的日漸衰退的廣告:例如助聽器、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的制品、“治療松弛和粗糙皮膚的具有深度再生性護理功能的”精華素、治療大腿抽筋、腳部疼痛、睡眠不良、腸胃不適、牙齒過敏、夜間肌肉痙攣以及骨胳脫鈣的各類藥品。對老年雜志的編輯們來說,老年人們正遠遠地因鋪天蓋地的廣告而激動地雀躍不已;訂閱雜志的新顧客得到的贈品是一個血壓測量儀。正是這些關(guān)于生命活力的衰退下降和喪失的故事被模棱兩可、自相矛盾地敘述著。在商業(yè)廣告里擺手弄姿的是一些模特們,對于所要演繹的老年人的痛苦和疾患來說,他們的年齡起碼要年輕整整一代。耳聾這種癥狀可能在各種年齡段都出現(xiàn),但從統(tǒng)計學(xué)的角度看這是一種典型的老年病。廣告里戴著助聽器的女子顯然才連四十歲都還沒有到。那款帶門的浴缸其實是特別為老人們設(shè)計定做的,可從那里面走出來的也是位年輕的女人。坐在樓梯升降椅上的男人大概才四十歲左右,他在日常生活中走這段樓梯的時候,估計只需要兩步并成一步就能輕輕松松地快跑上去,當然他坐在那里發(fā)笑是毫不奇怪了。按理說,需要使用起身休閑椅的人原本應(yīng)該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如果他們坐在普通的椅子上,別人會擔心,他們是否有能力自己再從椅子上站起身來。但是在廣告里人們看到的那個坐在起身休閑椅里的人,卻是個大約只有三十四五歲的女人,讓人感覺就好象是她為了開玩笑而坐在她奶奶專用的椅子里。換言之,這些老年人的疾病和煩惱可以和任何可能事物聯(lián)系起來,唯獨不能和年老這個事實。編輯部們刻意地為讀者省掉以晚年(尤其是明顯的老態(tài)龍鐘)為主題的內(nèi)容,即便對待老年讀者也沒什么兩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用語中以及我們對“第三個人生階段”的表達和演繹里,都使用一大堆多得令人咋舌的委婉語,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緣故與其說是因為一種對老年現(xiàn)象的接納,倒不如說是因為對年老的抗拒和排斥。顯而易見的是,如果要對“晚年”這兩個字進行其真正概念上的評估,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如果有誰認為,這一種現(xiàn)象唯獨發(fā)生在我們這個時代或現(xiàn)在這一代人身上,那他就大錯特錯了。有人認為,晚年是一段富有價值的人生經(jīng)歷,智慧和成熟的洞察力組成了它最明顯的特征。針對這種觀點,一直以來就有另外一種對立的看法:晚年是衰老、患病和干蠢事的時代。十四世紀初,意大利詩人但?。―ante)把晚年比作一艘船,當港灣印入眼簾時,這艘船就漸漸地收下了帆,這個寧靜和諧的畫面詮釋了晚年時人生目標的終點和人們對此階段的認可與肯定。然后就在同一個時代,也誕生了許許多多的打油詩、諷刺畫、俗語及故事,都是嘲諷老人們喜歡惹人注目和貪婪吝嗇的性格脾氣。在那些文學(xué)作品中,經(jīng)常公開出現(xiàn)的場面就是,(有時候也會是半遮半掩的),勤儉節(jié)約和寬宏大度的美德由年輕美麗的女子們演繹出來,而貪婪虛榮的罪人則總歸是那些丑陋的老頭兒們。自古以來,年輕美麗的角色總有又老又丑的在旁邊襯托著,要不就是又老又饒舌的那種角色。在希臘神話里,黎明女神依奧斯千方百計地用甜言蜜語來打動眾神之父宙斯,請他賜給她的情人提托諾斯長生不死。于是,宙斯答應(yīng)了她的請求??墒遣痪靡院?,依奧斯就意識到,她得到的其實是個讓她騎虎難下的禮物,因為她不該向宙斯請求提托諾斯的長生不死,而因該是他的青春永駐。這個“賞賜”的結(jié)果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提托諾斯變得越來越衰老,他的步態(tài)變得顫顫威威,而且最為可怕的是:他不停地嘮嘮叨叨。最后依奧斯百般無奈,只得將他變形成了一只蟋蟀。根據(jù)神話,這也就是為什么蟋蟀總是不停地唧唧叫的原因。在研究了其他時代人們對高齡的觀念之后,歷史學(xué)家們發(fā)現(xiàn),有一種看法本身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這種看法認為,在“過去”某個無法確定的時代,人們對年紀大的人懷著更多的尊重和崇敬。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在這樣一個迷宮里,我們慶幸有杜威這樣一個睿智而杰出的引導(dǎo)者幫助我們從迷途中解脫出來。他的這本著作——或早或晚——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guān),在里面他成功地分辨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什么是誤導(dǎo)人的謬論。而且由于他引用了許多真實的案例,使此書非常扣人心弦,有時還令人在閱讀時非常受感動。要把寫作和真知灼見如此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薄 圆趟埂ぶZ特布姆的評論
編輯推薦
《懷舊制造廠:記憶、時間、變老》編輯推薦:老年人的記憶真的會越來越糟糕嗎?還是它只是變得和原來不一樣了?針對至今以來人們看待老年問題的傳統(tǒng)觀念,杜威·德拉埃斯馬提出了挑戰(zhàn)性的反駁,并向讀者敘述了一個關(guān)于不斷變老的大腦的真實故事。“如果我們變老了,那我們是否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到了那時,我們的回憶還值得信賴嗎?為什么到了三十年以后,我們會對這個問題作出一個完全不同的答復(fù)?記憶力,回憶,時間迷宮里的歧途……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