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靜默如謎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作者:[波] 維斯拉瓦?辛波斯卡  頁數(shù):201  譯者:陳黎,張芬齡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詩人與世界一九九六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演講辭據(jù)說任何演說的第一句話一向是最困難的,現(xiàn)在這對我已不成問題啦。但是,我覺得接下來的句子——第三句,第六句,第十句……一直到最后一行——對我都是一樣的困難,因為在今天這個場合我理當(dāng)談詩。我很少談?wù)撨@個話題——事實上,比任何話題都少。每次談及,總暗地里覺得自己不擅此道,因此我的演講將會十分簡短,上桌的菜量少些,一切瑕疵便比較容易受到包容。當(dāng)代詩人對任何事物皆是懷疑論者,甚至——或者該說尤其——對自己。他們公然坦承走上寫詩一途情非得已,彷佛對自己的身份有幾分羞愧。然而,在我們這個喧嘩的時代,承認(rèn)自己的缺點——至少在它們經(jīng)過精美的包裝之后——比認(rèn)清自己的優(yōu)點容易得多,因為優(yōu)點藏得較為隱密,而你自己也從未真正相信它們的價值……在填寫問卷或與陌生人聊天時——也就是說,在他們的職業(yè)不得不曝光的時候——詩人較喜歡使用籠統(tǒng)的名稱“作家”,或者以寫作之外所從事的任何工作的名稱來代替“詩人”。辦事官員或公交車乘客發(fā)現(xiàn)和自己打交道的對象是一位詩人的時候,會流露出些許懷疑或驚惶的神色。我想哲學(xué)家也許會碰到類似的反應(yīng),不過他們的處境要好些,因為他們往往可以替自己的職業(yè)冠上學(xué)術(shù)性的頭銜。哲學(xué)教授——這樣聽起來體面多了。但是卻沒有詩教授這樣的頭銜。這畢竟意味著詩歌不是一個需要專業(yè)研究、定期考試、附有書目和批注的理論性文章,以及在正式場合授予文憑的行業(yè)。這也意味著光看些書——即便是最精致的詩——并不足以成為詩人。其關(guān)鍵因素在于某張蓋有官印的紙。我們不妨回想一下:俄國詩壇的驕傲、諾貝爾桂冠詩人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就曾經(jīng)因為這類理由而被判流放。他們稱他為“寄生蟲”,因為他未獲官方授予當(dāng)詩人的權(quán)利。數(shù)年前,我有幸會見布羅茨基本人。我發(fā)現(xiàn)在我認(rèn)識的詩人當(dāng)中,他是唯一樂于以詩人自居的。他說出那兩個字,不但毫不勉強,相反地,還帶有幾分反叛性的自由,我想那是因為他憶起了年輕時所經(jīng)歷過的不人道羞辱。在人性尊嚴(yán)未如此輕易遭受蹂躪的較幸運的國家,詩人當(dāng)然渴望被出版,被閱讀,被了解,但他們絕少使自己超越一般民眾和單調(diào)日常生活的水平。而就在不久前,本世紀(jì)的前幾十年,詩人還竭盡心力以其奢華的衣著和怪異的行徑讓我們震驚不已,但這一切只是為了對外炫耀。詩人總有關(guān)起門來,脫下斗篷、廉價飾品以及其他詩的裝備,去面對——安靜又耐心地守候他們的自我——那白晰依舊的紙張的時候,因為到頭來這才是真正重要的。偉大科學(xué)家的電影版?zhèn)饔浵嗬^問世,并非偶然。越來越多野心勃勃的導(dǎo)演企圖忠實地再現(xiàn)重要的科學(xué)發(fā)現(xiàn)或杰作的誕生的創(chuàng)造過程,而且也的確能幾分成功地刻畫出投注于科學(xué)上的心血。實驗室,各式各樣的儀器,精密的機械裝置重現(xiàn)眼前:這類場景或許能讓觀眾的興趣持續(xù)一陣子;充滿變數(shù)的時刻——這個經(jīng)過上千次修正的實驗究竟會不會有預(yù)期的結(jié)果?——是相當(dāng)戲劇化的。講述畫家故事的影片可以拍得頗具可看性,因為影片再現(xiàn)一幅名作形成的每個階段,從第一筆畫下的鉛筆線條,到最后一筆涂上的油彩。音樂則彌漫于講述作曲家故事的影片中:最初在音樂家耳邊響起的幾小節(jié)旋律,最后會演變成交響曲形式的成熟作品。當(dāng)然,這一切都流于天真爛漫,對奇妙的心態(tài)——一般稱之為靈感——并未加以詮釋,但起碼觀眾有東西可看,有東西可聽。而詩人是最糟糕的;他們的作品完全不適合以影像呈現(xiàn)。某個人端坐桌前或躺靠沙發(fā)上,靜止不動地盯著墻壁或天花板看;這個人偶爾提筆寫個七行,卻又在十五分鐘之后刪掉其中一行;然后另一個小時過去了,什么事也沒發(fā)生……誰會有耐心觀賞這樣的影片?我剛才提到了靈感。被問及何謂靈感或是否真有靈感之時,當(dāng)代詩人會含糊其辭。這并非他們未曾感受過此一內(nèi)在激力之喜悅,而是你很難向別人解說某件你自己都不明白的事物。好幾次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時,我也躲閃規(guī)避。不過我的答復(fù)是:大體而言,靈感不是詩人或藝術(shù)家的專屬特權(quán);現(xiàn)在,過去和以后,靈感總會去造訪某一群人——那些自覺性選擇自己的職業(yè)并且用愛和想象力去經(jīng)營工作的人。這或許包括醫(yī)生,老師,園丁——還可以列舉出上百項行業(yè)。只要他們能夠不斷地發(fā)現(xiàn)新的挑戰(zhàn),他們的工作便是一趟永無終止的冒險。困難和挫敗絕對壓不扁他們的好奇心,一大堆新的疑問會自他們解決過的問題中產(chǎn)生。不論靈感是什么,它衍生自接連不斷的“我不知道”。這樣的人并不多。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因為不得不工作而工作。他們選擇這項或那項職業(yè),不是出于熱情;生存環(huán)境才是他們選擇的依據(jù)??蓞挼墓ぷ?,無趣的工作,僅僅因為待遇高于他人而受到重視的工作(不管那工作有多可厭,多無趣)——這對人類是最殘酷無情的磨難之一,而就目前情勢看來,未來似乎沒有任何改變的跡象。因此,雖然我不認(rèn)為靈感是詩人的專利,但我將他們歸類為受幸運之神眷顧的精英團體。盡管如此,在座各位此刻或許存有某些疑惑。各類的拷問者、專制者、狂熱份子,以一些大聲疾呼的口號爭權(quán)奪勢的群眾煽動者——他們也喜愛他們工作,也以富有創(chuàng)意的熱忱去履行他們的職責(zé)。的確如此,但是他們“知道”。他們知道,而且他們認(rèn)為自己所知之事自身俱足;他們不想知道其他任何事情,因為那或許會減弱他們的主張的說服力。任何知識若無法引發(fā)新的疑問,便會快速滅絕:它無法維持賴以存活所需之溫度。以古今歷史為借鏡,此一情況發(fā)展至極端時,會對社會產(chǎn)生致命的威脅。這便是我如此重視“我不知道”這短短數(shù)字的原因了。這詞匯雖小,卻張著強有力的翅膀飛翔。它擴大我們的生活領(lǐng)域,使之涵蓋我們內(nèi)在的心靈空間,也涵蓋我們渺小地球懸浮其間的廣袤宇宙。如果牛頓不曾對自己說“我不知道”,掉落小小果園地面上的那些蘋果或許只像冰雹一般;他頂多彎下身子撿取,然后大快朵頤一番。我的同胞居里夫人倘若不曾對自己說“我不知道”,或許到頭來只不過在一所私立中學(xué)當(dāng)化學(xué)老師,教導(dǎo)那些家世良好的年輕仕女,以這一份也稱得上尊貴的職業(yè)終老。但是她不斷地說“我不知道”,這幾個字將她——不只一次,而是兩度——帶到了斯德哥爾摩,在這兒,不斷追尋的不安靈魂不時獲頒諾貝爾獎。詩人——真正的詩人——也必須不斷地說“我不知道”。每一首詩都可視為響應(yīng)這句話所做的努力,但是他在紙頁上才剛寫下最后一個句點,便開始猶豫,開始體悟到眼前這個答復(fù)是絕對不完滿而可被摒棄的純代用品。于是詩人繼續(xù)嘗試,他們這份對自我的不滿所發(fā)展出來的一連串的成果,遲早會被文學(xué)史家用巨大的紙夾夾放在一起,命名為他們的“作品全集”。有些時候我會夢想自己置身于不可能實現(xiàn)的處境,譬如說我會厚顏地想象自己有幸與那位對人類徒然的努力發(fā)出動人噫嘆的《舊約·傳道書》的作者談天。我會在他面前深深地一鞠躬,因為他畢竟是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至少對我而言。然后我會抓住他的手。“‘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你是這么寫的,傳道者。但是你自己就是誕生于太陽底下的新鮮事,你所創(chuàng)作的詩也是太陽底下的新鮮事,因為在你之前無人寫過。你所有的讀者也是太陽底下的新鮮事,因為在你之前的人無法閱讀到你的詩。你現(xiàn)在坐在絲柏樹下,而這絲柏自開天辟地以來并無成長,它是藉由和你的絲柏類似但非一模一樣的絲柏而成形的。傳道者,我還想問你目前打算從事哪些太陽底下的新鮮事?將你表達(dá)過的思想做進(jìn)一步的補充?還是駁斥其中的一些論點?你曾在早期的作品里提到‘喜悅’的觀點——它稍縱即逝,怎么辦?說不定你會寫些有關(guān)喜悅的‘太陽底下的新鮮’詩?你做筆記嗎?打草稿嗎?我不相信你會說:‘我已寫下一切,再也沒有任何需要補充的了。’這樣的話世上沒有一個詩人說得出口,像你這樣偉大的詩人更是絕不會如此說的。”世界——無論我們怎么想,當(dāng)我們被它的浩瀚和我們自己的無能所驚嚇,或者被它對個體——人類、動物、甚至植物——所受的苦難所表現(xiàn)出來的冷漠所激憤(我們何以確定植物不覺得疼痛);無論我們?nèi)绾慰创秊樾行黔h(huán)繞的星光所穿透的穹蒼(我們剛剛著手探測的行星,早已死亡的行星?依舊死沉?我們不得而知);無論我們?nèi)绾慰创@座我們擁有預(yù)售票的無限寬廣的劇院(壽命短得可笑的門票,以兩個武斷的日期為界限);無論我們?nèi)绾慰创@個世界——它是令人驚異的。但“令人驚異”是一個暗藏邏輯陷阱的性質(zhì)形容詞。畢竟,令我們驚異的事物背離了某些眾所皆知且舉世公認(rèn)的常模,背離了我們習(xí)以為常的明顯事理。而問題是:此類顯而易見的世界并不存在。我們的訝異不假外求,并非建立在與其他事物的比較上。在不必停下思索每個字詞的日常言談中,我們都使用“俗世”,“日常生活”,“事物的常軌”之類的語匯……但在字字斟酌的詩的語言里,沒有任何事物是尋?;蛘5?mdash;—任何一個石頭及其上方的任何一朵云;任何一個白日以及接續(xù)而來的任何一個夜晚;尤其是任何一種存在,這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的存在。看來艱巨的任務(wù)總是找上詩人。維斯拉瓦·辛波斯卡1996年12月7日斯德哥爾摩

內(nèi)容概要

  《萬物靜默如謎》收錄辛波斯卡各階段名作75首,包括激發(fā)知名繪本作家?guī)酌讋?chuàng)作出《向左走,向右走》的《一見鐘情》,收錄高中語文教材的《底片》,網(wǎng)上廣為流傳的《在一顆星星下》《種種可能》等。
  辛波斯卡的詩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經(jīng)驗,甲蟲、海參、石頭、沙粒、天空;安眠藥、履歷表、衣服;電影、畫作、劇場、夢境等等,在她的筆下無不煥發(fā)出新的詩意,讓人們重新生活認(rèn)識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

作者簡介

   維斯拉瓦·辛波斯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一九二三年生于波蘭小鎮(zhèn)布寧。她擅長以幽默、詩意的口吻描述嚴(yán)肅主題和日常事物,以詩歌回答生活。是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也是公認(rèn)為當(dāng)代最為迷人的詩人之一,享有“詩界莫扎特”的美譽。
   一九九六年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是文學(xué)史上第三位獲獎女詩人。
   二○一二年二月的一個晚上,辛波斯卡在住宅里安然去世。在她的葬禮上,波蘭各地的人們紛紛趕來,向詩人作最后的告別。
   《萬物靜默如謎》收錄了辛波斯卡各個時期最迷人的七十五首佳作,曾獲得《洛杉磯時報》年度最佳圖書。
   在中國,辛波斯卡的作品曾激發(fā)幾米創(chuàng)作了《向左走,向右走》,也被收入高中語文教材,深受學(xué)生喜愛。
   譯者簡介:
  陳黎,臺灣著名詩人、翻譯家。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論集二十余種,曾獲時報文學(xué)獎、聯(lián)合報文學(xué)獎、梁實秋文學(xué)獎翻譯獎,金鼎獎等眾多大獎。
   張芬齡,臺灣師大英語系畢業(yè)。著有評論集《現(xiàn)代詩啟示錄》,與陳黎合譯書十余種。曾多次獲得梁實秋文學(xué)獎翻譯獎。

書籍目錄

Ι詩人與世界 諾貝爾文學(xué)獎演講辭
輯一
呼喚雪人
1957
企圖
清晨四點
有玩具氣球的靜物畫
致友人
布魯格的兩只猴子
然而
未進(jìn)行的喜馬拉雅之旅
輯二

1967
博物館
旅行挽歌
不期而遇
金婚紀(jì)念日
寓言
魯本斯的女人
健美比賽
詩歌朗讀
墓志銘
巴別塔
與石頭交談
輯三
一百個笑聲
1967
寫作的喜悅
家族相簿
砍頭
圣殤像
越南
一部六十年代的電影
來自醫(yī)院的報告
眼鏡猴
特技表演者
一百個笑聲
輯四
可能
1972
可能
劇場印象
廣告
一群人的快照
回家
失物招領(lǐng)處的談話
從容的快板
夢之贊
幸福的愛情
在一顆小星星下
輯五
巨大的數(shù)目
1976
巨大的數(shù)目
致謝函
俯視
微笑
恐怖分子,他在注視
老歌手
贊頌我妹妹
隱居
一個女人的畫像
警告
頌揚自我貶抑
烏托邦
輯六
橋上的人們
1986
一粒沙看世界
衣服
我們祖先短暫的一生
希特勒的第一張照片
寫履歷表
葬禮
對色情文學(xué)的看法
種種可能
奇跡市集
橋上的人們
輯七
結(jié)束與開始
1993
天空
有些人喜歡詩
結(jié)束與開始
仇恨
無人公寓里的貓
一見鐘情
一九七三年五月十六日
我們幸運極了
輯八
瞬間
2002
三個最奇怪的詞
有些人
對統(tǒng)計學(xué)的貢獻(xiàn)
底片
云朵
在眾生中
植物的沉默
輯九
附錄
種種荒謬與歡笑的可能
辛波斯卡作品年表

章節(jié)摘錄

一見鐘情他們兩人都相信是一股突發(fā)的熱情讓他倆交會。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既然從未見過面,所以他們確定彼此并無任何瓜葛。但是聽聽自街道、樓梯、走廊傳出的話語——他倆或許擦肩而過一百萬次了吧?我想問他們是否記不得了——在旋轉(zhuǎn)門面對面那一刻?或者在人群中喃喃說出的“對不起”?或者在聽筒截獲的唐突的“打錯了”?然而我早知他們的答案。是的,他們記不得了。他們會感到詫異,倘若得知緣分已玩弄他們多年。尚未完全做好成為他們命運的準(zhǔn)備,緣分將他們推近,驅(qū)離,憋住笑聲阻擋他們的去路,然后閃到一邊。有一些跡象和信號存在,即使他們尚無法解讀。也許在三年前或者就在上個星期二有某片葉子飄舞于肩與肩之間?有某個東西掉了又撿了起來?天曉得,也許是那個消失于童年灌木叢中的球?還有事前已被觸摸層層覆蓋的門把和門鈴。檢查完畢后并排放置的手提箱。有一晚,也許同樣的夢,到了早晨就變得模糊。每個開始畢竟都只是續(xù)篇,而充滿情節(jié)的書本總是從一半開始看起。……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辛波斯卡提供了一個可以呼吸的世界。——切斯拉夫·米沃什(1980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我看到了《一見鐘情》,它所表達(dá)的意念和《紅》這部電影十分相近。于是我決定留下這本詩集。——基耶斯洛夫斯基(《藍(lán)》《白》《紅》三部曲導(dǎo)演)辛波斯卡是激發(fā)我最多最美麗靈感的詩人。——幾米(知名繪本作家)在辛波斯卡的詩里,我知道少女的力量,我知道無辜的殺傷,我知道接二連三的疑問可以組合成一首停不了旋轉(zhuǎn)的舞碼。——陳綺貞(知名歌手)幾十年來,她用樂觀、對美和文字力量的信仰,鼓舞著波蘭人。——波蘭總統(tǒng) 科莫羅夫斯基辛波斯卡的作品對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適當(dāng)距離,清楚地印證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單純的問題,其實最富有意義。——諾貝爾文學(xué)獎授獎辭

編輯推薦

當(dāng)代最迷人的詩人之一,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辛波斯卡她的詩吸引了著名導(dǎo)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注目她的詩激發(fā)了幾米創(chuàng)作《向左走,向右走》她的詩令陳綺貞著迷她享有“詩界莫扎特”的美譽《洛杉磯時報》年度好書,作品選入高中語文教材海報: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萬物靜默如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3條)

 
 

  •   她的詩令陳綺貞著迷
      她享有“詩界莫扎特”的美譽
      《洛杉磯時報》年度好書,作品選入高中語文教材
    內(nèi)容推薦
      《萬物靜默如謎》收錄辛波斯卡各階段名作75首,包括激發(fā)知名繪本作家米創(chuàng)作出《向左走,向右走》的《一見鐘情》,收錄高中語文教材的《底片》,網(wǎng)上廣為流傳的《在一顆星星下》《種種可能》等。
      辛波斯卡的詩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經(jīng)驗,甲蟲、海參、石頭、沙粒、天空;安眠藥、履歷表、衣服;電影、畫作、劇場、夢境等等,在她的筆下無不煥發(fā)出新的詩意,讓人們重新生活認(rèn)識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
    作者簡介
       維斯拉瓦辛波斯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一九二三年生于波蘭小鎮(zhèn)布寧。她擅長以幽默、詩意的口吻描述嚴(yán)肅主題和日常事物,以詩歌回答生活。是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也是公認(rèn)為當(dāng)代最為迷人的詩人之一,享有“詩界莫扎特”的美譽。
       一九九六年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是文學(xué)史上第三位獲獎女詩人。
       二○一二年二月的一個晚上,辛波斯卡在住宅里安然去世。在她的葬禮上,波蘭各地的人們紛紛趕來,向詩人作最后的告別。
       《萬物靜默如謎》收錄了辛波斯卡各個時期最迷人的七十五首佳作,曾獲得《洛杉磯時報》年度最佳圖書。
       在中國,辛波斯卡的作品曾激發(fā)米創(chuàng)作了《向左走,向右走》,也被收入高中語文教材,深受學(xué)生喜愛。
       譯者簡介:
      陳黎,臺灣著名詩人、翻譯家。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論集二十余種,曾獲時報文學(xué)獎、聯(lián)合報文學(xué)獎、梁實秋文學(xué)獎翻譯獎,金鼎獎等眾多大獎。
    顯示全部信息
    目錄
    Ι詩人與世界 諾貝爾文學(xué)獎演講辭
    輯一
    呼喚雪人
    1957
    企圖
    清晨四點
    有玩具氣球的靜物畫
    致友人
    布魯格的兩只猴子
    然而
    未進(jìn)行的喜馬拉雅之旅
    輯二

    1967
    博物館
    顯示全部信息
    媒體評論
      辛波斯卡提供了一個可以呼吸的世界。
      切斯拉夫?米沃什(1980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
      我看到了《一見鐘情》,它所表達(dá)的意念和《紅》這部電影十分相近。于是我決定留下這本詩集。
      基耶斯洛夫斯基(《藍(lán)》《白》《紅》三部曲導(dǎo)演)
      辛波斯卡是激發(fā)我最多最美麗靈感的詩人。
      米(知名繪本作家)
      在辛波斯卡的詩里,我知道少女的力量,我知道無辜的殺傷,我知道接二連三的疑問可以組合成一首停不了旋轉(zhuǎn)的舞碼。
      陳綺貞(知名歌手)
      幾十年來,她用樂觀、對美和文字力量的信仰,鼓舞著波蘭人。
      波蘭總統(tǒng) 科莫羅夫斯基
    顯示全部信息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jié)
       一見鐘情
       他們兩人都相信
       是一股突發(fā)的熱情讓他倆交會。
       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
       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
       既然從未見過面,所以他們確定
       彼此并無任何瓜葛。
       但是聽聽自街道、樓梯、走廊傳出的話語
       他倆或許擦肩而過一百萬次了吧?
       我想問他們
       是否記不得了
       在旋轉(zhuǎn)門
       面對面那一刻?
       或者在人群中喃喃說出的“對不起”?
       或者在聽筒截獲的唐突的“打錯了”?
       然而我早知他們的答案。
       是的,他們記不得了。
       他們會感到詫異,倘若得知
       緣分已玩弄他們
       多年。
       尚未完全做好
       成為他們命運的準(zhǔn)備,
       緣分將他們推近,驅(qū)離,
       憋住笑聲
       阻擋他們的去路,
       然后閃到一邊。
       有一些跡象和信號存在,
       即使他們尚無法解讀。
       也許在三年前
       或者就在上個星期二
       有某片葉子飄舞于
       肩與肩之間?
       有某個東西掉了又撿了起來?
       天曉得,也許是那個
       消失于童年灌木叢中的球?
       還有事前已被觸摸
       層層覆蓋的
       門把和門鈴。
       檢查完畢后并排放置的手提箱。
       有一晚,也許同樣的夢,
       到了早晨就變得模糊。
       每個開始
       畢竟都只是續(xù)篇,
       而充滿情節(jié)的書本
       總是從一半開始看起。
       ……
  •   寫詩已經(jīng)被邊緣,讀詩也多少被看作不合時宜。它既無法提供小說式的故事體驗,也無法丟出見血封喉的觀點,不會清清楚楚的講明白一件事,有時候你甚至不知道作者是在抒情還是在放屁。所以,不如不讀,就讓詩見鬼去吧,那都是些無聊的玩意?!∥乙郧耙策@么看詩,對那些分行排列的句子毫無耐心,剛放到我眼前,就一把掃開。直到不久前讀黃燦然的《奇跡集》,才發(fā)現(xiàn)原來詩并不只是無節(jié)制的抒情,在《奇跡集》中,我看見詩意——一種難以敘述的感覺——在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中被悄然捕捉,燃起了我對整個迷霧王國的好奇?!∥以囍徊揭徊降慕咏?。 關(guān)于詩,我既沒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對歷史上有哪些著名詩人也知之甚少,甚至,如何確定什么是詩,我也不知道。 但,我終于開始讀詩了,在這個后青春期時代?!∵@次讀的是辛波斯卡的《萬物靜默如謎》。本書收錄了辛波斯卡各個時期的詩作七十五首,由臺灣著名詩人陳黎和張芬齡翻譯,于二零一二年八月在大陸出版,出版時離作者去世只相隔六個月?!∫痪哦?,辛波斯卡出生在波蘭小鎮(zhèn)布寧,八歲時移居南方古城克拉科夫,直至二零一二年二月去世,她都呆在那里,接受國家和時間的一切變化,不介入政治,只是靜靜寫詩。從一九四五年三月發(fā)表了第一首詩作《我追尋文學(xué)》以來,她陸續(xù)出版了十二本詩集,但令人震驚的是,其詩歌總量卻不過一兩百首,甚至趕不上有些詩人一年的產(chǎn)量,但就是這一兩百首詩,讓她在一九九六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谥Z貝爾文學(xué)獎的演講中說道,“在字字斟酌的詩的語言里,沒有任何事物是尋常或正常的——任何一塊石頭及其上方的任何一朵云朵;任何一個百日以及接續(xù)而來的任何一個夜晚;尤其任何一種存在,這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的存在?!薄∪绱耍惠p視任何一個自然的造物,而將他們平等的對待,她悲憫的看待這個世界,但又和這個世界保持著恰當(dāng)?shù)木嚯x?!≡谒劾?,自然好好的發(fā)生,本來與人無關(guān),一粒沙不需要我們的瞥視和觸摸,窗外的風(fēng)景兀自美麗,不是要我們欣賞,浪花不介意單數(shù)或是復(fù)數(shù),而天空本無天空,落日也未曾落下?!叭宋锸悄笤斓?急促是虛擬的/訊息與人無涉?!保ā兑涣I晨词澜纭罚∵@樣的主題在《俯視》中再次出現(xiàn): 泥巴路上躺著一只死甲蟲?!∪龑π∧_小心翼翼地交迭于腹部?!〔灰娝劳龅膩y象——只有整齊和秩序?!∧慷么司暗目植来蟠鬁p輕了, 絕對地方性的規(guī)模范疇,從茅草到綠薄荷?!“麤]有感染性?!√炜找黄邓{(lán) 為了我們內(nèi)心的寧靜,它們的死亡似乎比較膚淺, 動物不會消逝,只會死去, 失去——我們希望相信——較少的知覺和世界, 留下——我們覺得似乎如此——不怎么悲劇的舞臺?!∷鼈儽拔⒌撵`魂不會出沒于我們的夢境, 它們保持距離, 安分守己?!∷赃@只死掉的甲蟲躺在路上, 無人哀悼,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樗谎劭倳怂妓鳎骸∷雌饋硪桓辈⑽窗l(fā)生什么大不了事情的模樣?!≈卮笫录苛艚o了我們?!×艚o我們的生和我們的死, 一個重要性被渲染和夸大的死?!∷诓恢挂皇自娎锩鑼懱炜?、云朵、石頭,她寫《植物的沉默》,寫《與石頭交談》,兩首詩分別出版于1962年和2002年,但它們的主題貫徹始終:和你們交談雖然必要卻不可能。雖然如此,它仍然對自然之物傾注熱情?!∷矊懭粘J挛铮瑢懸路?,寫履歷表,寫電影,畫作,但不像黃燦然的《奇跡集》,同樣是寫日常事物,黃詩往往是照相似的切片捕捉,把轉(zhuǎn)瞬即逝的詩意定格下來,而辛波斯卡不同,她不是發(fā)現(xiàn),而是觀察,不是定格,而是提煉,她的詩更加嚴(yán)肅更加深刻,也更加廣闊?!∷朴诔尸F(xiàn)某種關(guān)系,令人啞然的令人熟視無睹卻發(fā)生在我們周圍的關(guān)系,在1962年出版的《鹽》里有一首《不期而遇》,我們可以看到她如何運用想象力把詞語連綴的精確有力,用自然的意象把時間流逝后老友相逢的境況表現(xiàn)出來: 我們彼此客套寒暄, 并說這是多年后難得的重逢?!∥覀兊睦匣⑧嬇D獭!∥覀兊您楒佬凶哂诘孛??!∥覀兊孽忯~溺斃水中?!∥覀兊囊袄窃陂_著的籠前打哈欠?!∥覀兊亩旧咭淹时M閃電, 我們的猴子已擺脫靈感, 我們的孔雀已宣布放棄羽毛?!◎稹嘟褚丫谩扬w離我們的發(fā)間?!≡诮徽勚型疚覀儐∪灰詫?。 無可奈何地微笑。 我們的人 相互都不會交談?!∷龑@種狀況的描述是一針見血的,在緊接著的《金婚紀(jì)念日》一詩中,寥寥數(shù)語,就把婚姻在時間里浸泡之后的樣子表現(xiàn)無疑: 性別模糊,神秘感漸失, 差異交匯成雷同, 一如所有的顏色都褪成了白色。 她描述一個場景的能力并不比杰出的小說家差,在《恐怖分子,他在注視》中,她一點點的讓時間在炸彈發(fā)生之前倒數(shù),而一個個人正在這短暫的時間中在她的安排下與我們會面,緊張的氣氛正在聚攏,她像一個冷靜克制的導(dǎo)演,坐在監(jiān)視器后,冷冷的注視著一切: 酒吧里的炸彈將在十三點二十分爆炸。 現(xiàn)在是十三點十六分。 還有時間讓一些人進(jìn)入, 讓一些人出去?!】植婪肿右汛┰浇值馈!【嚯x使他遠(yuǎn)離危險, 好一幅景象─就像電影一樣; 一個穿黃夾克的女人,她正要進(jìn)入?!∫晃淮髂R的男子,他正走出來。 穿牛仔褲的青少年,他們正在交談?!∈c十七分又四秒?!∧莻€矮個兒是幸運的,他正跨上摩托?!〉莻€高個兒,卻正要進(jìn)去?!∈c十七分四十秒?!∧莻€女孩,發(fā)上系著綠色緞帶沿路走著?!∫惠v公交車突然擋在她面前?!∈c十八分。 女孩不見了。 她那么傻嗎?她究竟上了車嗎? 等他們把人抬出來就知道了。 十三點十九分?!〔恢趺礇]人進(jìn)入?!〉袀€家伙,肥胖禿頭,正打算離開?!∏衣?,他似乎正在翻尋口袋, 十三點十九分十秒, 他又走進(jìn)去尋找他那一文不值的手套?!∈c二十分整?!∵@樣的等待永遠(yuǎn)動人?!‰S時都可能?!〔?,還不是時候?!∈堑模褪乾F(xiàn)在。 炸彈,爆炸?!⌒敛ㄋ箍ǖ脑娮鞑⒉欢啵恳皇锥己艽?。 雖然身為女性,但她卻很少寫情詩,很少將筆墨放置在直接的情感表達(dá)中,而是退后一步,上升一米,看透人生和時間,在日常之中萃取精華,一首首詩,是一顆顆閃亮的寶石。她雖然經(jīng)歷動蕩的時局,但也未把詩歌作為政治的舞臺,仍然一心一意的描寫自然,那些不被看見或被忽略的微小、黯啞之物,用文字把它們的靈魂一一喚醒。 讀辛波斯卡,會更加發(fā)現(xiàn)詩和其他文體的不同?!⌒≌f是一座迷宮,一棟藏著祖孫三代記憶的古宅,散文則是住在江邊的閣樓,或是鄉(xiāng)間青白的村屋,而詩,它永遠(yuǎn)打開,像一間空闊無邊的建筑,沒有門窗,因為處處都是門窗,沒有天花板,因為天空和云朵就是天花板,它是透明的,但你
  •   辛波斯卡提供了一個可以呼吸的世界,她享有“詩界莫扎特”的美譽。這本書收錄了辛波斯卡各階段名作75首,包括激發(fā)知名繪本作家?guī)酌讋?chuàng)作出《向左走,向右走》的《一見鐘情》,她擅長以幽默、詩意的口吻描述嚴(yán)肅主題和日常事物,以詩歌回答生活。是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也是公認(rèn)為當(dāng)代最為迷人的詩人之一。
  •   波蘭作家斯坦尼洛斯·巴蘭察克曾說:“今后的世紀(jì)里,一些研究二十世紀(jì)古代文化的歷史學(xué)家可能……與我們文化導(dǎo)致的流血沖突愉悅地保持距離,能夠從一個安全的距離觀察其產(chǎn)品,未來的學(xué)者將會只從美學(xué)原理的運用去審視它們?!比缛艄嫒绱耍敲唇窈笫兰o(jì)里的歷史學(xué)家將如何看待辛波斯卡的詩作?她的詩作自行隔開了流血沖突,安全距離來自永遠(yuǎn)的現(xiàn)在時刻,美學(xué)原理也只是對普通人生活的沉思。作為時代研究的范例,她與同為波蘭二戰(zhàn)時期成長起來的詩人魯熱維奇、赫伯特,乃至米沃什等人相比,并不算典型。對于歷史苦難,人們的確不能僅憑傷口的大小來判別所創(chuàng)傷痛的深淺。除此之外,辛波斯卡試圖告訴人們,不能因為傷痛的延綿而忽視瞬間的永恒。
      
       僅憑200多首抒情詩,辛波斯卡就榮膺1996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桂冠。同享此殊榮的同胞米沃什說她的詩中隱藏著一個“節(jié)制的自我”。印象中,沉溺于自我世界的詩人有不少,凝聚自我幽閉氣質(zhì)的狄金森算是其中的典型。同時代的自白派詩人也算把這一特質(zhì)演繹到了極致——幽閉的個體用力擠出內(nèi)在的恐懼,自我急促放大,痛楚直達(dá)自戕,詩作幾近被窒息的痛楚包圍。而在辛波斯卡這里,“節(jié)制的自我”卻是開放的,吐納出一個“可供呼吸的世界?!保ㄍ瑸槊孜质舱Z。)拋開時代的喧囂,暫時擱下沉痛的歷史,這個“可供呼吸的世界”屬于每一個普通人。我們普通人的步履永遠(yuǎn)在追趕時代,速度快得對周遭的事只需短短地一撇就似乎了然于胸,對周圍人的耐心也只僅限于短短幾句話就用“我知道了”而草草收場。在這個“可供呼吸”的世界之外,人們正踩在“知道”的輪子上加速前行。而真正的生活來源于冒險;來源于許多個延長的瞬間,以及企圖從熟視無睹中重新認(rèn)識萬物的“不知道”。 在諾獎的致謝詞中,辛波斯卡對“不知道”作如下言說“這詞匯雖小,卻張著強有力的翅膀飛翔。它擴大我們的生活領(lǐng)域,使之涵蓋我們內(nèi)在的心靈空間,也涵蓋我們渺小地球懸浮其間的廣袤宇宙?!?
      
       辛波斯卡描寫的物體,給人一種無聲的秩序感?!耙恢凰兰紫x躺在鄉(xiāng)間的路上。肚皮朝上,三雙腿仔細(xì)地折好??床坏剿篮蟮幕靵y,但見整潔與秩序?!保ā陡┮暋罚┧鼈兎路鹱哉Q生以來第一次以本來面貌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在這座陌生化的博物館里,物體的人為因素紛紛脫落,“這里有餐盤而無食欲。 有結(jié)婚戒指,然愛情至少已三百年/未獲回報。 這里有一把扇子——粉紅的臉蛋哪里去了? 這里有幾把劍——憤怒哪里去了? 黃昏時分魯特琴的弦音不再響起”。(《博物館》)她寫物體不帶浪漫的溫度,她也知道物體已承受了人類太多的變故,甚至容下哪怕一絲人類的憐憫也是多余的,物體在自己的世界中制定秩序。反諷與拒絕是她詩歌中物體忘卻人類世界的語言。“我是一顆鎮(zhèn)靜劑, 我居家有效, 我上班管用, 我考試, 我出庭。 ”(《廣告》)。這似乎是辛波斯卡特有的品質(zhì),能用詩意的語言交換出平凡物體的警示,只有她才會用現(xiàn)代人的渺小試圖喚起一塊石頭的包容,也只有她才會不動聲色地將石頭的拒絕寫得如此觸目:“我敲響石頭的門,——是我,請讓我進(jìn)去。 我沒有門——石頭回答?!保ā妒^》)
       辛波斯卡很少在訪談中暴露自己生活的細(xì)節(jié)。自傳式或者“直白”式的考量似乎很難在她的詩作中發(fā)現(xiàn)她的私生活。在她的詩作中,“人”在躲避。這種狀態(tài)并不是一種反向展示自我的標(biāo)榜,隱居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注意。她寫人的孤獨與憂傷,這種孤獨與憂傷卻因為過多的暴露反而顯得諷刺。她的人物似乎只有在人群之中才能靜默地相遇,在一群人的快照中才能定位。有時,人的寂寞不在于獨處,而恰恰在于置身喧囂卻總想逃避?!霸诮徽勚型疚覀儐∪灰詫?,無可奈何地微笑。我們的人/相互不會交談”。(《不期而遇》)
       讀她許多詩歌就是解開謎語的過程。不同于一般懸疑的故事最后被揭開的欣喜,她讓人們猜透的是生活本身的苦澀。物體的開放與冷漠,人的躲避,這本該是一個現(xiàn)代冷漠的世界。辛波斯卡卻用詩歌將兩者聚攏在一起重新捂出了溫度。這種溫度通過謎一般的建構(gòu)延伸出觸角,觸及每一個人。在她那里,謎面和謎底的設(shè)置僅僅是為了延長人們的瞬間體驗,將人們因匆忙的節(jié)奏而忽視的知覺重新喚醒。沉痛的歷史隱喻以及對未來的希望,離開她對現(xiàn)時瞬間過程的建構(gòu)將永遠(yuǎn)停留在被人忘卻,或者等待戈多的境遇當(dāng)中。人們猜謎的過程,就是她的詩作觸摸人和物,認(rèn)識或者再認(rèn)識世界的過程。
       中文版辛波斯卡的詩選,按照她的創(chuàng)作年代進(jìn)行編排,較好地展現(xiàn)出了辛波斯卡詩學(xué)特質(zhì)的歷時演變。兩部選入其中的70年代詩選將她的“克制”和反諷演繹到了極致,物自身的冷漠從那時起開始不斷侵蝕人的退隱。而到了80年代,人自身的情感開始慢慢融入到周圍的物體中,也慢慢地消退到了語言之外。在這其中最讓人感到驚恐的是她對葬禮的描寫。仿佛一個人在塵世的消亡之后,還需追加未亡人嘈雜聲響中的再度死亡。“‘那牧師長得真像貝爾蒙多’/‘我從沒來過墓園這一區(qū)’/‘我上個星期夢見他,就有預(yù)感 ’/‘他的女兒長得不錯 ’/‘眾生必經(jīng)之路 ’/‘代我向未亡人致意,我得先走 ’/‘用拉丁文說,聽起來莊嚴(yán)多了 ’/‘往者已矣 ’/‘再見 ’”(《葬禮》)
       2012年2月1日,辛波斯卡與世長辭。在她自己寫作的《墓志銘》當(dāng)中,她說:“在此長眠著一個舊派的女人, 像個逗點?!倍狐c,一個夾雜在語句中間的符號;一個隔開歷史,面向未來的中途;一個清晰而又?jǐn)S地有聲的停頓。逗點,一個瞬間;一個傳遞和感知的儀式,逝者需要通過,來者需要接受,人和人之間需要觸碰,物體需要新的秩序。這個承載著辛波斯卡最好注釋的符號,撞擊出了寂靜觸碰寂靜的聲音。
  •   盡管我并不是一個很懂得欣賞詩詞的讀者,但是卻在享有“詩界莫扎特”名譽的辛波斯卡作品之中折服。一部題為《萬物靜默如迷》的詩集,蘊藏入世間萬物最為靈動的音符。在這些詩中,我們會感嘆于此一時的波瀾萬千,彼一時的靜默如迷。靜中有動,萬物皆情??此齐S意,處處有題的詩情畫意就是如此地一一展現(xiàn)在
    本書的封面以一種質(zhì)樸,素雅的情境水墨畫般呈現(xiàn)出本詩集獨有的魅力所在。雖然色彩并不艷麗,卻是那樣栩栩如生地敘述著書內(nèi)的那種意境。淡雅的,卻又如鮮花般綻放,清新的,卻有如致命般奪目----也難怪乎《紐約時報》對她的詩有著如下的品評:她的詩可能拯救不了世界,但世界將因她的作品而變得不再一樣如此高度的評價,注定著詩集之內(nèi)的精彩紛呈。
    隨著翻開扉頁,進(jìn)入詩集的內(nèi)中,我們便可以一一領(lǐng)略到詩人辛波斯卡營建的那片詩的廣闊海洋。對于本冊詩集,個人以為可以分為三大板塊進(jìn)行閱讀。第一部分的詩人與世界(諾貝爾文學(xué)獎演講辭)是一篇讓我們了解和深入認(rèn)識詩人對于自己負(fù)有“詩人”稱號的感言。在這里,我們可以了解到的是她對于詩人的定位;在這里,我們同樣可以發(fā)現(xiàn)她身為詩人的心路之旅。看似光鮮,神圣的詩人頭銜其實并不是那么地隨手易得。相反的是,詩人總是會跟隨著心的指引,找尋和挑戰(zhàn)那艱巨的人物。詩人的眼中,萬物都是神圣的;詩人的話題里,萬物都是那可以把握到的靈魂和精髓。在這里,身為讀者的我不僅解讀到了一名詩人的謙虛,我同樣更感受到了成為一名出色詩人的不容易。辛波斯卡,一名走在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詩人,用她那敏銳的觸覺,動情的眼神,震撼的詞匯勾勒下了世界萬物的美好。雖然題目為《萬物靜默如迷》,但是我卻是那樣地感知到了哪些靜默背后的另類感動和深入啊!而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中,我們則會欣賞到有關(guān)的迷人專輯。其中,它包括了呼喚雪人,鹽,一百個笑聲,可能,巨大的數(shù)目,橋上的人們,結(jié)束與開始,瞬間。這里是全書的主心骨;這里更是精彩紛呈的世界萬物描繪;這里更是引領(lǐng)著我們真正地踏上了一條欣賞世間美好的詩光大道上。很多貌似并不驚人的普通物品,卻是有關(guān)的文字變換中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它們變幻莫測,它們色彩斑斕,它們精彩絕倫,它們引人回味。平靜的文字在無聲地訴說著萬物的美;靜態(tài)的萬物在文字的映襯下幻化出了無窮的魅。通過這些詩詞的閱讀,我覺得心靈獲得了滌蕩,情感得到了寄托。也許,這就是成功的詩詞魅力所在吧!而在全書的最后,我們還可以讀到的有關(guān)對于辛波斯卡人生經(jīng)歷的講述和詩句的分析。讓我們可以對這名詩人,對這名詩人的詩句有著更進(jìn)一步深入的整體全方位了解和認(rèn)識。
    毫無疑問的是,《萬物靜默如迷》揭開的不是真正的萬物靜態(tài)畫面。相反地是其中更是運用著高超的手法,描繪和勾勒下的靜中有動,迷幻有情的詩句天堂。
  •   萬物靜默如謎(幾米、陳綺貞推崇,當(dāng)代最迷人的詩人,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辛波斯卡詩選)
  •   辛波斯卡的詩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經(jīng)驗,甲蟲、海參、石頭、沙粒、天空;安眠藥、履歷表、衣服;電影、畫作、劇場、夢境等等,在她的筆下無不煥發(fā)出新的詩意,讓人們重新生活認(rèn)識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
  •   (轉(zhuǎn)評)如果說,在燦若星辰的二十世紀(jì)西方小說家中,提起那些以簡潔著稱的大師,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想到海明威和卡佛,那么,在詩人的行列中,我們則會輕而易舉地說出:畢曉普、拉金和米沃什,他們的作品都不約而同地拒絕繁復(fù)的神話,從而呈現(xiàn)出“某種完美的果敢”(美國女詩人瑪麗安·摩爾對畢曉普的評論)。這個名單應(yīng)該還可以變得更長,至少,1996年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波蘭女詩人辛波斯卡(又譯為希姆博爾斯卡)是不能被忽略的一位。除了米沃什,其他幾位詩人都是不僅詩風(fēng)明晰、澄澈,寫作數(shù)量也少得驚人:一生只寫過一兩百首詩歌。在有些人眼中,他們甚至不能算作詩人,他們一生的創(chuàng)作量都比不上有些詩人一年內(nèi)的作品。但他們卻代表著現(xiàn)代詩歌的水準(zhǔn),他們的詩歌甚至改變了世界詩歌的進(jìn)程。這些簡潔的大師將豐盈的世界藏于海水之下,只給讀者留出冰山的一角,這種寫作的胸懷與氣度證明了:在文學(xué)中,最少的可能是最多的,簡單的也許是復(fù)雜而具有深遠(yuǎn)意義的——做到這一點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天賦,除了對詩藝的持續(xù)訓(xùn)練,還需要對生活堅持不懈的敏感、對細(xì)節(jié)非同尋常的洞察,以及對反諷恰如其分的運用。不然,簡潔就很容易蛻變?yōu)楸┞敦毞Φ男ΡT谠姼枞找孢吘壔慕裉?,辛波斯卡這樣一位善于召喚“微物之神”、在技藝上如此舉重若輕的詩人,是一個異數(shù),也是我們讀者的幸運,猶如一陣吹入我們書房的林間微風(fēng)。
  •   《萬物靜默如謎》,辛波斯卡不愧的波蘭最迷人的詩人。她的文字讓人沉淀,在寧靜的午夜獨自品嘗文字的魅力。在她的詩歌里,讀到另一個寧靜的世界,不一樣的世界。大愛此書,強烈推薦。
  •   雖然已經(jīng)有了桂冠的《辛波斯卡詩選》,但我還是買了這本《萬物靜默如謎》。都是陳黎和張芬齡的譯本
  •   關(guān)于波蘭的詩人,以前只知道密茨凱維支,而《萬物靜默如迷》卻讓我走進(jìn)辛波斯卡的秘境。買下這本書是因為“萬物靜默如迷”這句話的獨特的氣質(zhì)和詩情,用這句話我得以編出新年的祝福短信:“爆竹擾耳難息,萬物靜默如迷。搖曳春蛇山水綠,流轉(zhuǎn)風(fēng)光,相賞今夕何夕。感謝壬辰,敬祝癸巳!”而今的世界雖在表面上紛紛攘攘,但凝神一端詳,卻靜得出奇,甚至有些噪音本身也是靜默的。在這細(xì)密而珍貴的靜默中,橫亙著萬物心情的肌理。
  •   因為一首詩,然后記住了這本書,1996男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當(dāng)代最為迷人的詩人之一,享有“詩界莫扎特”的美譽。需呀讀一點美麗的句子,慢慢回味~~
  •   爬起來的凌晨,如同兒時。就著暈燈,沉入辛波斯卡的世界,她的詩拯救不了世界,也拯救不了我流浪的靈魂,卻讓世界和我的靈魂,不一樣?!度f物靜默如謎》,不靜默的一顆心還會想:送人玫瑰的人,留有多少余香多少謎?!
  •   萬物靜默如謎,辛波斯卡的詩沒有那么多晦澀難懂的詞語或句子,一切都很簡單,很自然,但是你需要細(xì)細(xì)品味其中的深意。
  •   初次讀辛波斯卡,萬物靜默如謎,尋找詩的感覺。
  •   一直希望收藏辛波斯卡的書,終于等到再版了,可惜詩人已逝,剩下她的詩句“靜默如謎”
  •   辛波斯卡,不是因為她的諾貝爾獎吸引了我,也不是她的“詩界的莫扎特”美譽誘惑著我,不是名導(dǎo)畫家的推薦指引了我,更不是她的詩給予了我呼吸,拯救了我,也許這些原因都是也似乎都不是。我知道自己是被她的一句話深深吸引,那就是: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怎樣的人說出了這樣一句話。讀了她的書讀了她寫詩者的音樂,你會迷戀上她散發(fā)的音律和美麗。
  •   很開心能遇到這本書 以前讀幾米的書 好像是向左走向右走 就摘取了辛波斯卡的詩的一段 現(xiàn)在因為各種原因已很少再看幾米的繪本 但能買到這本書 找到被幾米摘取過片段的整首詩 想到了很多 很開心 詩非常美 沉浸在這些詩中的時刻也非常美
  •   每天清晨,我都會大聲朗讀辛波斯卡詩選《萬物靜默如謎》,因為它帶給我力量。
  •   我偏愛地獄的荒謬 勝過天堂的荒謬 我喜愛萬物靜默如謎 也愛謎—般的辛波斯卡
  •   我想了很久不得其解又揮之不去,為什么簡字版《萬物靜默如謎》辛波斯卡的譯名用斯字?
  •   對辛波斯卡毫無概念,只一句“萬物靜默如謎”就繳械了
  •   因為向左走向右走,因為一見鐘情認(rèn)識辛波斯卡,還是很不錯的,翻譯也挺好。
  •   讀臺灣詩人和翻譯家陳黎、張芬齡翻譯的《萬物靜默如謎》,真是如飲甘露。這翻譯神形兼?zhèn)?,無可挑剔。
  •   本來是沖著陳綺貞和幾米才買的,沒想到竟為我添了一位‘朋友’,辛波斯卡有很多觀點跟我一樣,很欣慰。很想找英文版的詩集。。。
  •   第一次,辛波斯卡的詩是在語文課本上。老師并無上這一課,遇見她不過是在一個無所事事的高中午后靜默的你陪我度過一段無所事事的年少歲月。
  •   這本書的封面吸引了我,另外她是一個女詩人的作品,我想看看自己是否讀得懂。之前我也嘗試過買詩集來讀,但是讀完辛波斯卡的作品,覺得比里爾克的還好讀,她是屬于生活中的詩人,而不是流放中的詩人。每個普通人都可以讀這本書。
  •   很喜歡辛波斯卡這位波蘭詩人!
  •   在遠(yuǎn)方友人來訪的期間抽空看完了這本書。開始的時候讀的漫不經(jīng)心,頗有點不知其所以然,而一旦靜下心來,便讀出其中的恬淡與趣味來。作為二十七八歲的青年,一方面對生活充滿著憧憬和期望,另一方面又不斷地為生活妥協(xié),最終無奈又帶些釋然地表示臣服,所以第一次看到《從容的快板》這首詩時,就非常喜歡。最喜歡的是這兩節(jié):“我試圖博取生活的青睞,贏得它的寵愛,迎合它的奇想。我總是率先向它哈腰鞠躬,我總是出現(xiàn)在它看得見我的地方,帶著謙卑、虔敬的表情,乘著狂喜的羽翼翱翔,臣服于驚異的浪花?!倍x《夢之贊》時,就仿佛看到了一個天真可愛想象力豐富的女孩,不禁會心一笑。每首詩的題目也很有意思,目錄像是一個展柜,里面擺放了很多珍玩,每一件都好看,放在一起也覺得賞心悅目。書尾的附錄部分有助于對辛波斯卡詩集的理解,但不同的人面對每首詩,都該會有不同的理解。反復(fù)讀了好幾遍,手不釋卷。對喜歡的詩的理解就不一一贅述了,想說的是,這本書,物超所值。
  •   前段時間迷上了詩,就買了一本辛波斯卡的作品,放在床頭,睡覺前翻翻。文字中時而風(fēng)趣調(diào)皮,時而安靜祥和,始終像在傾聽這位詩人在低聲細(xì)語,感情也隨著話語而不斷起伏。詩歌于人,當(dāng)屬如此?。?/li>
  •   最早知道辛波斯卡這個詩人是初中的時候看豬妞的書里提到了 那個對他的詩極其喜愛~書很不錯~
  •   很棒的詩集,內(nèi)容敲入心靈。辛波斯卡不是那種以書寫痛苦而試圖博得廉價掌聲、或者兜售空洞的語言快感的詩人,她一以貫之的主題是關(guān)于人類普遍的困境。她的某些極具現(xiàn)場感的詩歌就將人性表現(xiàn)到了殘忍的地步,在令人震撼的反諷中,透露著詩人對人性的嚴(yán)厲拷問和深沉的愛。
  •   從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得知辛波斯卡,很喜歡“一見鐘情”
  •   很喜歡辛波斯卡的詩,比如《致謝函》和《種種可能》,有點俏皮有點哲理。一開始是因為幾米、陳綺貞的名人效應(yīng),后來覺得睡前看一看這樣的作品,可以平心靜氣,消除煩惱。書的質(zhì)量不錯。
  •   喜歡辛波斯卡的詩歌喜歡書名靜默如迷的境界,似詩般美好。
  •   能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是不容易的,看了這本書之后覺得,辛波斯卡當(dāng)真是受之無愧
  •   辛波斯卡,一個不愛寫政治的詩人。讀她的詩,需要在一個陽光的午后,搬一張凳子在小陽臺,手邊放一杯咖啡或者奶茶,時光靜謐,讓詩文流淌。
  •   咖啡館最后一天營業(yè),在海邊讀這剛出版的簡體譯本《萬物靜默如謎》,彷佛聽到了遠(yuǎn)方的鼓聲咚咚咚響著……有一些以前讀過,有一些沒有讀過,但是……都讓人深深著迷,萬物于浩瀚宇宙間,獨立的深情?!?996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獎辭”更使人瞥見詩人的謙遜與“看重自己身為詩人”。
  •   辛波斯卡的這本小書內(nèi)容不多,很多看起來都是很荒謬的東西,這種荒謬帶來的迷人是像孩童一樣對事物的認(rèn)知,正如書的最后寫的那樣,辛波斯卡,種種荒謬和迷人的可能。是一本溫暖的睡前閱讀書。
  •   辛波斯卡是個貼近生活的詩人,但她的作品又高于生活
  •   辛波斯卡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所以。。。購物愉快
  •   最近喜歡波蘭文學(xué)具體來說就是米沃什和辛波斯卡兩人風(fēng)格大相徑庭前者提供了對波蘭和東歐歷史的了解,后者更多是感觸和共鳴。個人非常喜歡中文書名,偏愛最后的那首《植物的沉默》
  •   最初認(rèn)識她是透過幾米的一本插畫集小清新的透著憂傷的浪漫故事正如辛波斯卡的風(fēng)格,好像總是懸著一根線,他在你心里蕩來蕩去讓你時而歡喜時而傷感 浪漫的詩歌,需要無數(shù)個閑暇的午后讀一首詩,唇齒余香
  •   辛波斯卡,充滿魅力的女詩人,開始是在微信上關(guān)注到的,于是買了兩本。
  •   辛波斯卡這位女詩人的確引領(lǐng)大家思考了許多,無論是身邊的,還是歸于哲理的~
  •   辛波斯卡一直是很喜歡的女詩人 詩句有她獨特的靈氣很棒裝幀也不錯
  •   辛波斯卡是一位極具魅力的詩人。本書值得一讀
  •   辛波斯卡的詩極美極迷人。
  •   書收到就被朋友借走了,還沒來得及看,不過喜歡辛波斯卡的詩。
  •   辛波斯卡的詩歌,最初是一見鐘情,買了這本后,剛翻開來細(xì)看,不是很喜歡。沉淀多日后,卻發(fā)現(xiàn)里面的迷人,一點點激蕩著我?!拘摹?/li>
  •   很喜歡這本書,封面內(nèi)容都很好辛波斯卡是個很偉大的詩人。但本書的價格有點過高。
  •   辛波斯卡,這名字就像是個詩人。書名就不說了。
  •   在字里行間呢,流露出來的是柔美的感動以及在腦袋中起伏跌宕的溫情。喜歡辛波斯卡,喜歡靜默如迷。
  •   上大學(xué)后很少看詩,不論中國古典詩還是西方詩歌,這本書喚起了我久違的對詩歌的感覺,生活總是需要詩的,不論你從事什么職業(yè),過著什么樣的生活。辛波斯卡的詩很多語言很是犀利,我很喜歡。
  •   同是諾獎獲得者level也差太多了吧。好吧,雖然小說和詩歌沒有可比性,但是我還是覺得辛波斯卡更有大師的feel。
  •   讀書慢,所以一直推到現(xiàn)在才想起來評。辛波斯卡的詩很值得慢慢去品,發(fā)現(xiàn)生活的靈感。包裝完好無缺,慶幸在這個春天發(fā)現(xiàn)了她的詩。
  •   辛波斯卡高智商,感性又富有創(chuàng)意,詩歌清麗,最愛她的那首《對統(tǒng)計學(xué)的貢獻(xiàn)》和《三個詞》。
  •   辛波斯卡的詩一直很喜歡,這本詩集裝禎真的很不錯,喜歡!
  •   辛波斯卡的詩,很美妙,而且很有情趣和意境,最主要她給人帶來靈感和快樂。
  •   辛波斯卡老奶奶絕對是我最喜歡的老奶奶,她獨樹一幟的詩詞,總能給我最直接的感動,我相信上帝想讀詩了,才把辛波斯卡帶走了
  •   想起朋友在地鐵上搞的讀詩活動,之前還嘲笑她太小清新。但這回完全被辛波斯卡征服了,我現(xiàn)在也是詩歌的腦殘粉了。報告文學(xué)什么的請去死
  •   對于喜歡的人所推薦的作品,可能因為愛屋及烏自然也很喜歡。。不過,偶爾讀讀詩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兒。不過,也很喜歡辛波斯卡的詩。。謝謝幾米。。也謝謝當(dāng)當(dāng)…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書。。
  •   很喜歡辛波斯卡的詩,很有趣。特別是《三個奇怪的詞》
  •   第一次讀辛波斯卡的詩,已經(jīng)入迷了。推薦。書的質(zhì)量也不錯哈。
  •   知道使人是通過04年的電影《向左走向右走》,當(dāng)時很喜歡那部電影,喜歡里面營造的感覺,所以深深的喜歡上了那首詩《一見鐘情》。這里面還有詩人的其他作品,讀起來都比較喜歡。喜歡《墓志銘》《三個最奇怪的字》等。詩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寥寥數(shù)語就能流淌出豐富的情感與意境。
  •   辛波斯卡的詩寫到了很多平常沒人注意到的,很有感觸
  •   還沒看,不過辛波斯卡的詩應(yīng)該錯不了。
  •   第一次買辛波斯卡的詩,很喜歡
  •   非常喜歡辛波斯卡的詩,總會帶給我許多感觸。
  •   是因為聽說了很多次才買的,不過沒覺得辛波斯卡的詩有多么好??!也許是我不懂詩。。。
  •   素雅大氣的裝幀,喜歡辛波斯卡的詩,值得慢慢回味。自己一本,也給好友買了一本
  •   辛波斯卡的詩很好
  •   辛波斯卡姑娘的詩實在是極好的
  •   辛波斯卡的詩是我一直喜歡讀的。激情的迸發(fā)與張度都可以很深的感受到。
  •   辛波斯卡的詩不盡懂,朦朦朧朧,卻讓我忍不住一讀再讀。很值得欣賞!
  •   首先被吸引到的是封面。素凈的花朵,大朵的盛開著。但辛波斯卡的詩是值得一讀的。
  •   我已經(jīng)在期待辛波斯卡的詩全集了。
  •   偏愛寫詩的荒謬,喜歡辛波斯卡,封面很美,很喜歡。
  •   辛波斯卡的詩讀起來很輕快
  •   一直知道辛波斯卡的詩,讀過少量。封面設(shè)計淡雅素美。是我喜歡的風(fēng)格。
  •   辛波斯卡的詩總是帶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愉悅
  •   辛波斯卡的詩平易近人,但是直指人心
  •   一直想買一本辛波斯卡的詩集 這本還不錯 但是覺得還可以翻譯的更好
  •   沒有想象中讀來那么順口,可能是年齡的積累還不夠,而且更多是從幾米的書認(rèn)識的辛波斯卡,和她本身的詩集還是有距離。但每過一段時間,找本詩集讀讀,心特別靜,思想也遠(yuǎn)馳一下,喜歡這種感覺
  •   我已經(jīng)讀過5遍以上了,真心是好書,還參加了辛波斯卡讀書會,寫了一些自己的感想,詩集,滋潤心田。
  •   可能因為田馥甄三?!久煨 康脑虬桑I了辛波斯卡,書很不錯,好書應(yīng)該多讀。
  •   辛波斯卡,給人生活的啟迪和回味
  •   喜歡辛波斯卡,純粹是因為《 一見鐘情》。
  •   當(dāng)初是被一見鐘情秒到的,買回來第一篇看的也是這個,我愛辛波斯卡!?。?/li>
  •   波斯卡的詩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經(jīng)驗,在她的筆下無不煥發(fā)出新的詩意,讓人們重新認(rèn)識生活中常見的事理
  •   在大陸很少見的辛波斯卡的詩集,把她的一生的有名詩篇做了一個總結(jié)。值得收藏?
  •   很滿意,辛波斯卡的這套詩集。
  •   開始看幾米的畫冊開始 就注意到 辛波斯卡 想買到詩集更是難 這本書還不錯 若有完整的就更好了
  •   最近這幾天看了一下,挺多感觸的,一直很喜歡辛波斯卡的作品~極力推薦,還有快遞很給力~很快就收到貨了,包括書的包裝等等都很開心~以后買書還會來這家的O(∩_∩)O
  •   辛波斯卡的詩歌很無厘頭 帶些神經(jīng)質(zhì) 很有雙子座的風(fēng)范.
  •   這回完全被辛波斯卡征服了,我現(xiàn)在也是詩歌的腦殘粉了
  •   因為喜歡梁詠琪而喜歡《向左走向右走》,因為喜歡《向左走向右走》而愛上了波蘭女詩人,這本詩集從裝幀到內(nèi)容都很美……
  •   大愛辛波斯卡!美輪美奐的詩篇。書也很棒
  •   終于買到了辛波斯卡的書,慢慢看
  •   今天才知道她已經(jīng)離世,我第一次為一個陌生人的死亡感到空寂??吹椒獾仔敛ㄋ箍樽约簩懞媚怪俱?,這對死亡是怎樣的坦然。我愛她。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