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四川教育 作者:徐學福 頁數:283 字數:262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場規(guī)模宏大的教育創(chuàng)新,它是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進行的一次新型課程改革。1999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及《面向2l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改革現(xiàn)行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建構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新體系的奮斗目標。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和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則進一步提出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2001年6月,教育部印發(f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并頒布了義務教育階段18科課程標準的實驗稿,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試點實驗階段。目前,新課程的實驗工作正在全國有條不紊地進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進行的第八次大規(guī)模課程改革,也是我國進入新世紀以來在教育領域進行的一次重要創(chuàng)新與探索,是教育領域在新時代產生一系列復雜而深刻變革的生動體現(xiàn)。這次課程改革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托,肩負著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光榮使命,對促進社會進步、個人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過程中,教學方式變革的重要性日益凸現(xiàn)出來。沒有教學方式的變革,新課程的發(fā)展將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關注教學方式的改革,尋求教學創(chuàng)新之路,便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那么,新課程追求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或教學方式呢?《綱要》已經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以改變教學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
內容概要
本書新課程教學方式變革研究叢書之一。該書在對反思教學的理論進行深入系統(tǒng)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基礎教育的教學實際,結合大量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對話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和教學建議。本書適合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參考閱讀?! ? 反思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嶄新教學方式。本書在對反思教學的理論進行深入系統(tǒng)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基礎教育的教學實際,結合大量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反思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和教學建議。
作者簡介
靳玉樂 1966年3月生,河南鄧州人,教育學博士?,F(xiàn)為西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霍英東教育基金”“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理事、課程論專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反思教學概述 一 反思教學的歷史淵源 二 反思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三 反思教學的意義第二章 反思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 反思教學的哲學基礎——經驗主義哲學 二 反思教學的心理學基礎——元認知理論 三 反思教學的教育學基礎——批判教育學第三章 反思教學的基本理念 一 推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二 促進課堂公平 三 形成教育智慧第四章 反思教學的內容、層次和類型 一 反思教學的內容 二 反思教學的層次 三 反思教學的類型第五章 反思教學模式 一 反思教學模式 二 反思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第六章 反思教學的基本途徑 一 行動研究 二 案例分析 三 教學日記第七章 在教學反思中成長 一 教學反思: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途徑 二 在教學反思中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三 個案分析:一位教師的教學反思
章節(jié)摘錄
一反思教學的歷史淵源 反思教學在經歷了一個簡短的發(fā)展過程之后,在今天受到了學界和一線教師的關注,它對于傳統(tǒng)教學的改進有積極的意義?! 》此冀虒W的形成與發(fā)展有一個過程,要正確理解反思教學,必須先考查其歷史發(fā)展情況。這里我們只選擇其代表人物的反思教學思想作介紹,以期讀者能從中梳理出反思教學發(fā)展的大致線索。 ?。ㄒ唬┒磐呢暙I 作為20世紀早期的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Dewey)在教育方面作出許多重大貢獻。他是第一個把教師看作反思性實踐者,能在課程開發(fā)與教育改革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的專業(yè)人員的美國教育理論家?! ?.反思教學的含義 在杜威看來,教師的反思過程始于他們經歷一個困難、一個麻煩的事件或懸而未決的經驗之時,簡言之,始于實踐中的困惑。在不確定或焦慮感的刺激下,教師暫停下來回顧與分析他們的經驗,當然,這種回顧與分析既可發(fā)生在教學過程之中,也可發(fā)生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之后?! 《磐P于反思教學的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其名著《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在這本書里,杜威對慣例行為與反思行為作了重要區(qū)別。杜威認為,慣例行為基本上受沖動、傳統(tǒng)與權威的控制。這種慣例行為在學校普遍存在,表現(xiàn)在每一所學校都存在著一種或更多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現(xiàn)實觀或“集體法典”,對于問題、目的以及達到目的的手段都以某種特有的方式來看待,教師對此習以為常,而且只要不出現(xiàn)重大差錯,教育實際上便被認為是沒有問題的,這自然成為阻礙教師接受與實驗其他教育觀念的障礙。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