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麻煩

出版時間:2009年1月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作者:朱迪斯·巴特勒  頁數:198  譯者:宋素鳳  
Tag標簽:無  

前言

  這套譯叢所涉及的領域是性與性別研究。所選作者的基本理論傾向是社會建構論。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性與性別研究領域展開了一場生理決定論(本質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論爭,至今已經持續(xù)了近半個世紀。在過去的近半個世紀中,生理決定論漸漸失去了影響力,社會建構論占了上風。而本書系的作者巴特勒等人正是這場論爭當中的主要人物?! ?960年代起出現的性別新概念認為:將某些行為歸屬于男性或女性只是一種社會習慣(就像在英文中將船稱為“她”,而其他文化中卻不會如此)。

內容概要

1990年面世的《性別麻煩》是女性主義理論和性別研究的重要著作,一經出版即引來贊譽和爭議無數,并被奉為開創(chuàng)“酷兒理論”的經典文本:巴特勒因此書而一舉成為當代思想界最閃耀的學術明星之一。    巴特勒在《性別麻煩》開篇,首先對“女性”作為女性主義的主體提出了質疑。她對波伏瓦、克利斯特娃、維蒂格、伊里格瑞等法國女性主義理論家的主要觀點分別進行了梳理,并追溯到她們各自所依據或所反對的陽具邏格斯中心主義理論源頭。她借用后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和女性主義的分析框架,通過對斯特勞斯結構主義人類學、??碌墓芸匦陨a、拉康的原初禁制理論和弗洛伊德的性抑郁的解讀,從哲學本體論層面重新追問語言、主體、性別身份等關鍵性概念,深刻闡述了異性戀框架下的性別身份和欲望關系是如何形成的,從而顛覆了霸權話語對性、性別、性欲的強制性規(guī)定。    巴特勒在本書中提出的、現已成為她的個人標記的“性別操演”理論,為性與性別開啟了一個具有多種文化可能性的未來。

作者簡介

朱迪斯·巴特勒,1956年出生于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修辭與比較文學系教授。巴特勒是當代最著名的后現代主義思想家之一,在女性主義批評、性別研究、當代政治哲學和倫理學等學術領域成就卓著,主要著作有《性別麻煩》、《身體之重》、《消解性別》、《欲望的主體》等。

書籍目錄

序(1999)序(1990)第一章  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欲望的主體 第一節(jié)  “婦女”作為女性主義的主體 第二節(jié)  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欲望的強制性秩序 第三節(jié)  社會性別:當代論辯的循環(huán)廢墟 第四節(jié)  對二元論、一元論的理論梳理以及超越的可能 第五節(jié)  身份、性/別與實在形而上學 第六節(jié)  語言、權力與置換策略第二章  禁制、精神分析與異性戀矩陣的生產 第一節(jié)  結構主義的關鍵交換 第二節(jié)  拉康、里維埃爾與偽裝策略 第三節(jié)  弗洛伊德與性別抑郁 第四節(jié)  性別的復雜性與認同的局限 第五節(jié)  禁制重新表述為權力第三章  顛覆的身體行為 第一節(jié)  朱莉婭·克里斯特娃的身體政治 第二節(jié)  ???、赫爾克林與性/別不連貫的政治 第三節(jié)  莫尼克·維蒂格:身體的瓦解與虛構的性別 第四節(jié)  身體的銘刻,操演的顛覆結論:從戲仿到政治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因此,作為在強制性體系里的一個生存策略,性別是一種具有明顯的懲罰性后果的表演。在當代文化里,明確的性別是個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部分;的確,我們慣常處罰那些沒能正確實踐他們的性別的人。由于并沒有一個由性別表達或外現的“本質”,也沒有可讓性別追求的一個客觀的理想的存在,而且由于性別不是一個事實,各種不同的性別行動創(chuàng)造了性別的理念;如果沒有那些行為,根本就不可能會有性別。因此,性別是一貫隱藏它自身的創(chuàng)生的一種建構;它是心照不宣的集體協(xié)議,同意去表演、生產以及維系明確區(qū)分的、兩極化的性別的文化虛構,而這協(xié)議被那些產物外表的可信度:以及一邊等著伺候那些不愿意相信這些產物的人的處罰:所隱蔽;這建構“迫使”我們相信它的必要性和天生自然的本質。通過各種不同的身體風格而具化的歷史可能性,不過是一些由懲罰所管控的文化虛構,而這些虛構在強制的情況下交替著具化和轉向的過程?! ∽屛覀兯伎家幌拢盒詣e規(guī)范的積淀產生了一些獨特的現象,如“自然的生理性別”,或“真正的女人”,或其他許許多多普遍存在的、具有強制性的社會虛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積淀生產了一整套體系的身體風格,這些物化了的身體風格,以自然對身體所設計的不同性別的面貌呈現,而這些性別以彼此相對的二元關系存在。如果這些風格是被演繹的,如果它們生產了一致的性別化主體,而這些主體又白命為它們的創(chuàng)始者,那么什么性質的表演也許能夠揭露這個表面上的“原因”其實是“結果”?  另外,在什么意義上性別是一種行動?如同其他儀式性的社會戲劇一樣,性別的行動也必須有不斷重復的表演。這重復既是重新演繹,同時也是重新經驗已經在社會中確立了的一套意義;它是這些意義得以正當化的世俗形式以及儀式化的形式。雖然是有個人的身體經由風格/程式化的過程、形成性別化的模式而演繹這些意義,這“行動”是一種公共的行動。這些行動有著時間以及集體的維度,而它們的公共特性不是沒有重要影響的;事實上,表演的實踐有著策略性的目的,亦即將性別維持在一個二元的架構里,這個目的不能歸因于一個主體的作為,相反地,它應該被理解為創(chuàng)建并鞏固了主體?! ⌒詣e不應該被解釋為一種穩(wěn)定的身份,或是產生各種行動的一個能動的場域;相反地,性別是在時間的過程中建立的一種脆弱的身份,通過風格/程式化的重復行動在一個表面的空間里建制。性別的效果是通過對身體的風格/程式化而產生的,因此我們對它的理解應當是:它是使各種不同形式的身體姿態(tài)、動作和風格得以構建一個持久不變的性別化自我的假象的世俗方式。這種論點使性別的概念脫離了實在的身份模式,而轉向在概念上必須把性別視為一種建構的社會暫時狀態(tài)(socialtemporality)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性別是通過內在并不具有連貫性的行動而建制的話,那么實在的表象就正是一種建構的身份,一個操演得來的成果:世俗社會的觀眾,包括演員本身,都對它深信不疑,并且以信仰的模式表演它。性別也是一種永遠無法完全內化的規(guī)范;“內在”是一種表面意指,而性別規(guī)范最終是幻影,不可能被身體所具化。如果性別身份的基礎是經年累月不斷重復的風格/程式化行動,而不是表面上天衣無縫的一個身份,那么“基礎”這個空間的隱喻將會被置換,被揭露其實是一種風格/程式化的設定,更確切地說,它是一種時間性的以性別進行身體具化的過程。恒久不變的性別化自我將因而顯示是由重復的行動所結構的,這些重復的行動試圖趨近一種實在的身份基礎的理想,但是它們偶爾呈現的不連貫性,暴露了這個“基礎”其實不是什么基礎,它是時間性的,具有歷史的偶然性。性別改革的可能性,正是要從這樣的行動之間的任意性關系、從重復失敗的可能性、從某種畸形,或是從揭露了恒久不變的身份這個幻想結果其實是一種脆弱的政治建構的戲仿式重復當中去尋找。  如果性別屬性不是表達性而是操演性的,那么這些屬性實際上建構了所謂它們表達或展現的身份。表達與操演的區(qū)別非常關鍵:如果性別屬性和行動:身體所由以表現或生產其文化意義的各種不同的方式:是操演性質的,那么就不存在一個先在的身份,可以作一項行動或屬性的衡量依據;將不會有什么正確的或錯誤的、真實的或扭曲的性別行為,而真實性別身份的假定將證明只是一種管控性的虛構。當我們說性別真實是從持續(xù)的社會表演創(chuàng)造的,這意謂本質的生理性別,以及真實的或恒久不變的男性特質或女性特質這些概念本身也是建構的,它們是隱藏策略的一部分:掩蓋了性別的操演特性,以及操演所具有的可能性,亦即致使性別設定增衍而超越了男權統(tǒng)治和強迫性異性戀的限制框架。  性別既不會是正確的,也不會是錯誤的;既不是真實的,也不是表象的;既不是原初的,也不是后天獲得的。然而,作為那些屬性的可信的承載者,性別也可以變得完全、徹底地不可信。

媒體關注與評論

  女性主義理論的必讀書。   ——Hpatia    《性別麻煩》對性別的“自然性”提出了迄今為止最有說服力的質疑。這是一部富有創(chuàng)見的精彩論著。  -——Aandra Lee Bartky  巴特勒的作品改變了我們思考性、性別、性欲和語言的方式。她對性別身份的探問已對當代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啟發(fā)了在多個層面上對“主體”的批判性反思?!  _拉·薩莉  十年前我完成《性別麻煩》的稿子……我不知道這本書會有這么廣大的讀者,也不知道它會對女性主義理論構成具有挑釁意味的“介入”,并被引為開創(chuàng)酷兒理論的文本之一。這本書的生命超出了我的意圖。  ——朱迪斯·巴特勒在1999年此書再版時附加了  長篇序言,回應并澄清了針對此書的一些問題。

編輯推薦

  《性與性別學術譯叢》書系收入了在這個領域產生過并正在產生重大影響的著作,從哲學、歷史、心理、藝術等角度,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深遠的背景,上面記載著從遠古到今天,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所包含的、建構性與性別的非凡努力和力量博弈。本書對性別的”自然性”提出了迄今為止最有說服力的質疑。這是一部富有創(chuàng)見的精彩論著。巴特勒的作品改變了我們思考性、性別、性欲和語言的方式。她對性別身份的探問已對當代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啟發(fā)了在多個層面上對“主體”的批判性反思。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性別麻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6條)

 
 

  •   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
  •   我的專業(yè)方向就是女性主義,所以是比較認真地讀這本書的。內容挺深的,和國內常見的教材不同,是作者多年學術的積累,不僅涉及到傳統(tǒng)的女性主義者,像波伏娃等,還講到了拉康、??碌龋瑢⑿詣e與話語、權利等聯系在一起,視角很好,體現了大文化背景下,各學科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過對于初學者,這本書可能有點難。
  •   巴特勒是我比較欣賞的女性主義者
  •   從哲學、歷史、心理、藝術等角度,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深遠的背景,啟發(fā)了在多個層面上對“主體”的批判性反思。
  •   女性的身份和在別人眼里的女性
  •   感覺翻譯特別精當,一個不留神以為原創(chuàng)的呢,語句流暢,腦子很舒服。絕對是本女性文學必讀的書,推薦啊
  •   總體來說對于理解當下的文化符號研究還是不錯的。
  •   終于等到中文翻譯版啦!經典之作!
  •   很專業(yè)的書,看著費勁。
  •   寫論文時要用的書,終于買到了
  •   書不錯,經濟實惠!
  •   書的紙張和印刷讓人感覺特別舒服。是正版印刷。希望當當經營的書都能以這個質量為標準。
  •   這本書現在在哪里呢?當初應該是買來自己讀的,后來就沒了。
  •   如期而到,價格合適
  •   裝幀和紙張沒有想象的那么好
  •   推薦《但不見的城市》,更有創(chuàng)意
  •   課堂上老師的推薦書目,不錯,解決了之前的很多疑惑~
  •   作者通過語言分析方法顛覆了傳統(tǒng)的性別概念和規(guī)范,為不同性別的存在提供了理論上的合法性。從一般的方法論意義上看,該書采用的西方分析語言,對中國傳統(tǒng)思維來說不僅具有很大的晦澀性,更有天大的差異性。猶如習慣用肉眼觀看真實世界的人,突然用顯微鏡看切片的放大視角反觀世界,這個世界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被顛覆了。將這種方法用于敏感的性別領域,也算是對人類經驗秩序的一種挑戰(zhàn)吧。
  •   性別研究經典書
  •   內容還不錯,對于了解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關系很有意義
  •   典型的女性主義
  •   書的內容是不錯的,但是寄過來還要自己到郵政局去取,而且這本書是舊的,邊緣磨損,書的封面上還有滴上的湯汁……
  •   讀起來有些艱難。畢竟讀這些只是興趣,但是的確是有所收獲
  •   速度很快,幾天就到了。
  •   當作者決意連自己本來的語言傳統(tǒng)都顛覆時,只能讀譯著的讀者要花更多的心思去讀懂她本來的意思。
  •   這本書讀起來好累,必須精神狀態(tài)好的時候才受得了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