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年12月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意]阿爾貝托·莫拉維亞,Alberto Moravia 頁數(shù):306 字數(shù):237000 譯者:曹金剛
Tag標簽:無
前言
莫拉維亞是一個孜孜不倦的觀察者,永遠在審視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社會,以及這個社會的變遷。他的小說描寫了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人,特別是資產(chǎn)階級的生存狀況。在莫拉維亞創(chuàng)造的眾多人物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能反映他對于人類生存狀況思考的,是那些知識分子?! 摹独淠娜恕罚?929)、《阿哥斯蒂諾》(1944)、《拒不服從》(1948)、《同流者》(1950)中處于生長和成熟期的青年,即知識青年,到《鄙視》(1954)、《喬恰里亞女人》(1957)、《苦悶》(1960)、《注意》(1965)、《我和他》(1972)中已經(jīng)成熟的知識分子:影評人、畫家、電影編劇、新聞記者。莫拉維亞筆下的知識分子形象日臻完善,也越來越形成一種自己特有的性格。他們像作家本人一樣,以冷靜和客觀的目光審視自己所生存的社會,它所經(jīng)歷的各種變遷,以及自己周圍的家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戀人——在各種社會環(huán)境下的行為舉止以及心理活動。知識分子與家人的關(guān)系,無一例外的是一種情感上的對立。他無法與自己的家人或戀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guān)系,而從旁觀者的角度對社會永無休止的審視,更使得知識分子成為這個社會的“局外人”。他們因此而感到苦悶和彷徨,同時又沒有能力采取任何實際的行動去建立與這個社會的關(guān)系。在知識分子周圍的人物中,最引起他關(guān)注的一定是一位女性。這位女性如果是出身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母親,那么她們多數(shù)是放蕩的;如果是戀人或伴侶,也同樣逃脫不了性欲的驅(qū)使,因此表現(xiàn)出一種原始的本能。于是,無論是知識青年還是知識分子,都逃脫不了內(nèi)心的苦悶,與現(xiàn)實的隔閡,以及無法擺脫的性的糾纏。莫拉維亞在晚年創(chuàng)作了另外兩篇頗具代表性的長篇小說,《觀望者》(1985)和《羅馬之旅》(1988)。在這兩篇小說中,作者的目光重新轉(zhuǎn)移到了年輕的知識分子的身上。作品不僅在人物與情節(jié)的安排上駕輕就熟,而且以細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其中明顯表現(xiàn)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特別是威廉·賴希的性學對他的影響),揭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問題,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內(nèi)心的壓抑?! 蹲⒁狻氛沁@類小說中的一部。它寫于一九六五年,也就是《苦悶》出版后五年。在這部小說中,作者繼續(xù)了前一部小說的主題,即現(xiàn)實的不真實性?!蹲⒁狻肥且晃恍≌f家兼記者以及他正在寫作的一部小說的故事,而小說家本人正是他在寫的這部小說的主角。他希望以日記的形式積累素材,并在此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一部記錄自己與妻子愛情故事的小說。但是,當他重新閱讀自己的日記時,卻發(fā)現(xiàn)它并不能反映自己所要表現(xiàn)的現(xiàn)實:他已經(jīng)不再愛自己的妻子,而且想盡辦法冷落和疏遠她。同時,當他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這位昔日令自己迷戀的女人身上時,很多令人震驚的事實浮出水面:這位妻子和母親不僅把年輕女子介紹給她的男性“客戶”,而且利用這個便利條件為自己的丈夫提供性消費的工具,甚至還曾經(jīng)教唆年幼的女兒為男人提供同樣的服務(wù)。另外,父親與繼女之間亂倫的關(guān)系,或者可能成為亂倫的關(guān)系,也成為書中的作家所要面對的另外一個現(xiàn)實問題。這位父親試圖打破亂倫的禁忌,同時又在以清醒的旁觀者的身分觀察和分析著這種關(guān)系。當他正要放棄小說的寫作時,卻覺察到日記本身就是一部小說。這并非因為“已經(jīng)發(fā)生的那些少得可憐的事情”,而是因為“那些根本沒有發(fā)生,而被他臆想和編造出來的事情”。整個社會仿佛就濃縮為三個人:盡量縮短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的記者丈夫,從事著神秘職業(yè)(可能是老鴇)的平民出身的妻子,以及已經(jīng)長大,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引誘繼父的繼女?! ×硗?,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小說寫成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當時,莫拉維亞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創(chuàng)作上一個特殊時期(對戰(zhàn)爭帶來的災(zāi)難的反思,和對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狀況的反映),并且重新將目光轉(zhuǎn)向資產(chǎn)階級社會。小說主人公的經(jīng)歷,從側(cè)面反映了作者本人的經(jīng)歷和思想變化。他是一位出身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知識分子,卻對自己的階級充滿了厭惡。作為記者兼作家的他首先供職于一家左派報紙,后來又轉(zhuǎn)到一家右派報紙工作,而這個改變并非出于政治原因。年輕的時候,他對平民階層充滿了好感,并且娶了一位出身平民的裁縫作妻子。但是后來,妻子身上那些曾經(jīng)如此吸引他的平民特質(zhì),不僅不再吸引他,甚至令他無法接受,等等,等等。所有的這一切,都可以看到莫拉維亞本人的影子?! ≡谶@部作品中,知識分子與現(xiàn)實社會的格格不入,是莫拉維亞自《冷漠的人》開始就一直在探討的主題,而性則是作家創(chuàng)作后期越來越來著力表現(xiàn)的元素之一,有的時候甚至成為知識分子與社會唯一的聯(lián)系,而這個聯(lián)系又是那么脆弱?! 】梢哉f,莫拉維亞后期的長篇小說都是他作為知識分子的內(nèi)心獨白,而作品中出現(xiàn)的為數(shù)不多的人物以及他們的經(jīng)歷,只是用來印證作家本人對于某些問題的觀察成果與思考?! ≡诼L的寫作生涯中,莫拉維亞始終是一個冷靜、專注、思辨的“觀察者”。也正是他對這個社會所傾注的“注意”,才使得他的作品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知識分子生存狀況的生動寫照。
內(nèi)容概要
《注意》是一位小說家兼記者以及他正在寫作的一部小說的故事,而小說家本人正是他在寫的這部小說的主角。他希望以日記的形式積累素材,并在此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一部記錄自己與妻子愛情故事的小說。但是,當他重新閱讀自己的日記時,卻發(fā)現(xiàn)它并不能反映自己所要表現(xiàn)的現(xiàn)實:他已經(jīng)不再愛自己的妻子,而且想盡辦法冷落和疏遠她。同時,當他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這位昔日令自己迷戀的女人身上時,很多令人震驚的事實浮出水面:這位妻子和母親不僅把年輕女子介紹給她的男性“客戶”,而且利用這個便利條件為自己的丈夫提供性消費的工具,甚至還曾經(jīng)教唆年幼的女兒為男人提供同樣的服務(wù)。另外,父親與繼女之間亂倫的關(guān)系,或者可能成為亂倫的關(guān)系,也成為書中的作家所要面對的另外一個現(xiàn)實問題。這位父親試圖打破亂倫的禁忌,同時又在以清醒的旁觀者的身分觀察和分析著這種關(guān)系。當他正要放棄小說的寫作時,卻覺察到日記本身就是一部小說。
作者簡介
阿爾貝托·莫拉維亞(Alberto Moravia,1907—1990)舉世矚目的意大利二十世紀劃時代小說家。他在畢生創(chuàng)作的近十八部長篇小說和十二部短篇小說集中,剖析了人的絕望感和憂慮,探討了人的社會存在,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誕,否定理性至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凸現(xiàn)了道德和行為、目的和手段、生存自由和生存條件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及人的理想和現(xiàn)實的迥然不同。他認為:“作家的任務(wù)就是要揭示現(xiàn)代人怎么變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而不是目的了?!彼男≌f故事性強,有多部被拍成電影。
章節(jié)摘錄
日記 十月十三日,星期二 我回到羅馬的方式千篇一律:從來不通知任何人我回國了,悄悄地、像小偷一樣回到家里。我絲毫也不關(guān)心科拉和她的女兒是否在公寓里,立刻開始做我在國外旅行住旅館時做的同樣的事情:打開行李箱,脫下衣服,沖個澡,再穿上衣服,然后打幾個電話。唯一的區(qū)別是,在羅馬我知道是在自己的家中。我仍以那種模糊和無痛苦的方式感到,自己處在那種我稱之為心不在焉的心態(tài)中,正是這種心態(tài)讓我在自己的家中像在旅館一樣生活?! 〈┥弦路?,我一般坐在寫字臺前,翻閱我外出期間寄來的郵件。科拉像一個勤勞而工作有序的好房東一樣,在寫字臺上把寄來的郵件分成三摞:一摞是掛號信、快件和電報;另一摞是普通信件;再一摞是未封口的邀請函、廣告之類的信件?! 〗裉煳乙彩沁@樣。我打開行李箱,脫下衣服,沖了澡,擦干身體,然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穿上衣服坐在寫字臺前,開始翻閱收來的信件?! ‖F(xiàn)在我手里的這封信是快件,也是我打開的第三封信。信封是那種在煙草店里能買到的最普通的所謂商業(yè)信封,里面的信紙折成四折,兩面用打字機打得滿滿的,但沒有簽名。我讀完了信,手里拿著信紙愣了一會。然后我又讀了一遍信:寫信人的手法老練,甚至可以說是文筆優(yōu)雅,略帶有幾分貴族情調(diào);可以想像,寄信人要么是一個官員,要么是一名教師,或者像我一樣是個記者。但是信的內(nèi)容卻驚人地粗俗,可以說是到了惡毒的地步。它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某人披著道義衛(wèi)士的外衣,發(fā)泄一種被長時間抑制的邪念?! ∥疫€注意到了寫信人所耍的花招:這封匿名信的正面就像是我的一個讀者寫的贊揚信,但這種贊揚太過分了,很難讓人覺得它不是在取笑收信人。但把信翻過來看其背面時,在信的前四五行就猛烈地爆發(fā)出無情的、粗俗的譴責。寄信人的用意很顯然:先是制造出一種信任氣氛,讓收信人產(chǎn)生一種飄飄然的感覺;然后再出其不意地暴露出野蠻粗俗的面目來?! ∥野研抛x了第三遍,這時,我忽然感到臉上的血都跑到別處去了。我覺得,這封信正面?zhèn)窝b出的堂而皇之的敬意與它背面無情的怒斥形成了強烈反差,而恰恰是這一點證明它所說的真相,可連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有這種感覺。如果能用幾行字來描述寄信人的外表的話,他的個性應(yīng)當是為人嚴肅、處事小心謹慎甚至帶有幾分學究氣。像這樣的人不會杜撰任何事情,他只會在有十足的把握時才會采取行動。我甚至覺得能看到寄信人在一間裝滿書籍的書房里,坐在寫字臺前,用打字機寫完這封信,然后把它讀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把它裝進信封里,貼上郵票。天知道為什么,在我的想像中他是個年過半百的瘦高男人,長臉,輕巧的鼻翼,薄薄的嘴唇,戴著眼鏡,性格憂郁且易于動怒。這是一個有文化、長于鉆研并且博學多覽的男人?! ∽詈笪医K于從自己的想像之中醒過神來,把信放進口袋里,走出了房間。奇怪的是,我并沒有對這件事不屑一顧,聳聳肩,對自己說:“這是她們的事,與我無關(guān)?!币矝]有用類似的邏輯這樣勸自己:“我馬上離開這個家,搬到旅館去,在那里住上一兩個月寫文章,然后再到國外去,誰看見我就看見我。”但是令我好奇的是,自從我決定記日記以便從中挖掘?qū)懶≌f的素材之后,我的心中就感到,這次我不能如過去一樣僅僅扮演房客的角色。我決定從心不在焉變成集中注意力;由于收到了那封匿名信,我不能再心不在焉下去了?! ∥艺驹谧呃壤铮粗块g內(nèi)十九世紀那種對稱單調(diào)的裝飾風格,就像是第一次見到這間房子一樣,而我原來開始裝修的時候,還自以為必須這樣做。兩幅帶粗豎長條花紋的窗簾遮住了兩扇面朝庭院的窗戶;兩扇門之前擺放著三個帶鏡子的長條桌,窗簾之間的空墻上掛著四幅用暗色木框鑲嵌起來的畫。我發(fā)覺自己在用一種新的目光注視這些原本很熟悉的東西。為什么我會用這么俗氣的方式來裝飾自己的家?現(xiàn)在我感覺自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是因為自己在潛意識當中想用任何一種規(guī)則性的東西,哪怕是小市民那種小氣的、不合時代的規(guī)則來掩飾自己生活的不規(guī)則性,而那時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走廊在繞過庭院之后,躲到了一個直角彎的后面。在這個角落后面,走廊的盡頭,是最后一扇門,打開門就是我們——也就是我和科拉——以前的臥室。我朝這個房間走去。 我曾記得這是這套公寓中最遠、最安靜也是采光最差的房間,它的窗戶不是對著大街而是對著庭院,窗戶很小而且頂上就是樓頂?shù)木薮笪蓍?。在看完匿名信后,這問屋子突然間也向我展示出我以前未曾注意的特點:它僻靜,保密,處在陰影之中,對科拉來說與其說是一個臥室,倒不如說是一個藏身之處,甚至是一個避難所。我來到了門前,敲了敲門,無人應(yīng)答,我轉(zhuǎn)動門把手,把頭伸了進去。
編輯推薦
這部小說的第一人稱主人公是作家兼記者,出身于資產(chǎn)階級家庭,他出于對自己階級的厭惡和對平民階級的好感,與出身平民階級的裁縫科拉結(jié)了婚。他決定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愛情經(jīng)歷,以便日后根據(jù)日記寫作小說。而當他回想與妻子的愛情婚姻經(jīng)歷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不再愛科拉了,而自己過去狂熱追求的生活也顯得不真實?! ∵@是一部手法奇特的作品,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作品真正的主人公并不是小說的主人公,而是小說的主人公“我”一直在寫著、準備將來有一天用作某部小說的素材的日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