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特·博爾熱的廣州散記

出版時間:2010-03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作者:[法]奧古斯特·博爾熱,Auguste Borget  頁數(shù):223  譯者:錢林森,張群,劉陽  
Tag標簽:無  

前言

自古以來,人類任何形式的出游、遠游,都是基于認知和發(fā)現(xiàn)的需要,出于交流和變革的欲望,都是為了追尋更美好的生活。誠如史家所言,“哲學精神多半形成于旅游家經(jīng)驗的思考之中”,①中西文明的發(fā)展與相互認知,亦可以說,始于彼此間的造訪、出游。事實上,自人類一出現(xiàn)在地球上,這種察訪、出游就開始了,可謂云游四方?!坝巍保桥c人類自身文明的生長同步進行的。“游”,或漫游、或察訪、或遠征,不僅可使游者頤養(yǎng)性情、磨礪心志,增添美德和才氣,而且能使游者獲取新知,是認識自我和他者,認識世界、改變世界的方式。最初的西方游歷家、探險家、商人、傳教士和外交使節(jié),則構(gòu)筑了中西文明往來交流的橋梁,不論他們因著何種機緣、出于何種目的來到中國,都無一例外地在探索新知、尋求交流的欲望下,或者在一種好奇心、想象力的驅(qū)動下。

內(nèi)容概要

  博爾熱造訪中國,正值第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他不是來和中國人做生意,而純粹是為了繪畫創(chuàng)作和藝術(shù)探索。他試圖用藝術(shù)來溝通不相識的東西方人的心靈,這一使命本身在那個時代極具挑戰(zhàn)性開創(chuàng)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博爾熱的中國行就遠遠超越了一個旅游家藝術(shù)家的個人行為,而富有深刻的文化歷史意義?! ∵@位西方旅游家在中國沒有行八古里之外的路程,但他確實為他所遭遇的中國文明的神秘性深深觸動了,而他只是遠遠地讓人們隱約地瞥見這些文明的身影:“那些島嶼的頂尖隱沒在地平線的霧氣中,我只讓人們看到了個模糊的景象這個角落的陸地將是個永遠無法磨滅的美麗夢想。

作者簡介

奧古斯特·博爾熱,19世紀法國著名畫家、旅行家。曾下1838至1839年間游歷中國。

書籍目錄

中譯本序中國和中國人附錄一奧古斯特·博爾熱的《中國和中國人》(巴爾扎克)博爾熱致巴爾扎克的信巴爾扎克致博爾熱的信附錄二奧古斯特·博爾熱的中國(德布雷)奧古斯特·博爾熱:畫家、旅行家(卡澤)環(huán)游世界之旅(斯塔弗里德)附錄三奧古斯特·博爾熱生平簡歷人名附錄地名附錄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二天,我在東北部一個岬角附近登陸,那兒有三四座房子,每座房子里都有幾個用來拉網(wǎng)的輪子,為這片風景增添了一個非同一般的特色。到達頂端時,我發(fā)現(xiàn)那些中國人正忙著拉網(wǎng),為了不把魚嚇跑,他們的動作非常緩慢;他們用號子來幫助自己調(diào)節(jié)動作,就與纖夫拉船時的情景一樣。網(wǎng)被拉出了水面,一些小船分散開來去取網(wǎng)到的魚,那可能是這些可憐的人等著帶回家做午飯的材料,因為他們除了魚就沒有其他菜了,他們把魚煎熟,煮好米飯就可以吃了,這兒的米飯就相當于我們的面包。中國人在做這兩道作為基礎(chǔ)食物的菜肴時,確實有著卓越的天賦。米飯的樣子那么好看,那么白,那么硬,魚的樣子也那么好看,我都有期待被邀請參加他們的宴會的過分想法了。他們體貼的熱情讓我不用費那個勁去表達我的意愿,不一會我就坐到了草地上,坐在全家人的身邊,我面前的一個茶碟里盛著魚,另一個茶碟里盛著米飯,我手里拿著兩根棍子(筷子),而我根本就無法用它們來夾飯菜。我的東道主們看到我的笨拙舉動都樂不可支,因為不懂得使用勺子和叉子,他們就用這些小棍子來代替,這些棍子通常都取自他們碰到的第一棵樹,他們用起來都那么靈活。我?guī)淼臍W洲午餐有冷雞肉、面包和火腿肉片,這些東西讓孩子們很高興,他們很快就把所有的東西都吞下去了。小孩子們用他們好看的牙齒撕開食物,而大人們身上都有中國式的本能,他們的吃法更講究,他們先把食物嚼成面糊狀,然后再吃下去。吃完飯后我開始作畫,我的東道主們圍在我的身邊,爭先恐后地要把他們的長煙斗給我抽。我懶洋洋地躺在斜坡的樹陰下,斜坡上長滿了細草,我的眼皮底下是一片由巖石、山巒和流水組成的美妙風景,水面上還停著無數(shù)的小船。

編輯推薦

《奧古斯特·博爾熱的廣州散記》:巴爾扎克曾預言:“它在一個上午之內(nèi)就將被出售商店銷售一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奧古斯特·博爾熱的廣州散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