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黃山書社
書籍目錄
第一章美麗富饒的古徽州 一府六縣神奇版圖 山清水秀美麗田園 富可敵國徽州商人 第二章源遠流長的徽茶史 江南地暖故獨宜茶 浮梁歙州萬國來求 茶號茶莊各顯神通 第三章 盛名遠揚的徽州茶 唐宋徽州名茶崛起 明代茶品松蘿稱雄 清時茶盛屯綠祁紅 今日徽茶異杉異彩繽紛 第四章 彪炳青史的茶巨擘 北達燕京南及廣粵 傳奇茶商功彪青史 癡情茶人品茗說道 第五章 古樸典雅的茶風情 茶道茶藝韻昧幽長 茶俗詩文風采斐然 茶鄉(xiāng)風情古樸典雅 后記 帶著詩意泡沫的徽州茶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著名的黃山毛峰出自歙縣,而黃山毛峰的創(chuàng)始人則是歙西北漕溪(今屬徽州區(qū))人謝正安。 謝正安,字靜和,生于清道十八年(1838年),幼時家境比較富裕。咸豐年間,受太平天國戰(zhàn)爭影響, “家業(yè)為之蕩盡”,正安只好帶領家人到十八里路以外的充頭源租山種茶度日。同治初年,又到他村的茶棧幫工,學得一些業(yè)茶經驗,后來便回到漕溪自立門戶掛秤收茶,并將茶葉打進了上海市場,同時掛出謝裕大茶行招牌,開始了正式營茶的人生。 上海是中國茶葉最大的集散地,也是錘煉茶商身手最見效的試驗場。激烈的競爭,使謝正安產生清醒的認識,良好的茶葉品牌是走向市場最好的通行證。于是謝正安開始作搶占灘頭的攻略。光緒元年(1875年),他帶領家人到充頭源茶園選采了一批肥嫩芽葉,進行精心制作,制出一種形似雀舌,湯色清洌,芳香沁人的新茶葉。因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而命名“毛峰”,投放上海,被搶購一空,并得到英國茶商的高度評價。于是謝正安開始大批量生產,很快便使毛峰揚名于整個上海,隨之而來的外銷渠道也由此洞開。相應的,謝裕大茶行也跟著走紅,打響品牌。再后來毛峰的制作工藝便傳遍整個黃山南麓,原先的“毛峰”也被規(guī)范地命名為“黃山毛峰”。 上海的裕大茶行有一副“誠招天下客,譽滿謝公樓”的門聯,這是主人真情心聲的袒露。無論是收購還是加工茶葉,謝正安都十分講究質量。他揀茶分明等級,包裝配放信譽單。以致信譽單也成為一種搶手貨,通用于上海。凡貼有此單的茶葉,貨就告罄,利就豐厚,這在中國茶葉史上也實為罕見。他聘請三名商業(yè)律師,專司矛盾調處和聲譽保護。正是由于有這樣良好的營銷策略,才使得黃山毛峰名聲日響,品牌日亮。裕大茶行同時兼營屯綠、花茶等品種。以著上海裕大茶行中心,屯溪、歙縣有裕大茶行,更遠的營口、柘皋、運漕也有裕大茶行的分店,黃山毛峰乃至徽州茶葉正是沿著這個營銷網絡而鋪向國內和國外,鋪向當時和未來。裕大茶行于事業(yè)有著長遠的戰(zhàn)略思考,謝正安自己操持內務,總攬一切,同時對四個兒子也有著明確的分工:長子大均在老家,負責收購加工;次子大坤掌管屯溪的裕大茶行,調毛茶,搞精制;三子大鴻通英語。駐上海搞外銷;四子大昌在歙縣經營茶行。對四個兒子的精心安排,透射出徽州茶商居安思危的深謀遠慮。 謝正安于宣統(tǒng)二年(1910年)病故,其四個兒子繼承父業(yè)將裕大茶行經營至19世紀20年代中期,后因遭外商打擊和內部衰微而敗落,使得曾有二十多年歷史的裕大茶行最終無奈地倒下。然而黃山毛峰的聲譽卻永久地傳承下去,以致后來演繹為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成為用之不竭的資源和財富。 可喜的是,今日謝正安的后代已再次舉起了先輩的旗幟, “謝裕大茶行”的招牌在1985年再次高高豎起。如今漫步在黃山的都市大道,漕溪牌黃山毛峰的廣告高高懸掛,廣告牌上那身著清代服飾的老者正是當年的毛峰的創(chuàng)制者。老者那炯炯目光里折射出的喜悅,正是黃山毛峰在世界各地發(fā)出的熠熠光彩。
編輯推薦
《徽州茶》由黃山書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