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大春 頁數(shù):363 字數(shù):22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新版代序 書寫的原罪是漫無目的的流徙(選摘) 張大春 我曾在一個大學圖書館里打過一段短期工。某日碰上一位在書庫里漫無目標地晃蕩的老兄,看來與一般認真查訪書目者非常不同。為了嚇阻雅賊或是自我安慰,我硬著頭皮問他:"請問有什么事嗎?"他瞄也不瞄我一眼地說:"什么事也沒有,找找資料。"當天稍晚我和同事們清點那一區(qū)的藏書,發(fā)現(xiàn)短少了八十二本。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那看來根本無所事事的家伙所說的話:"什么事也沒有,找找資料。" 找資料這件事是可以沒有目的而為之的嗎?這是我從偷書賊身上學到的第一個教訓。我當時以為自己是圖書館的捍衛(wèi)者,我捍衛(wèi)的是知識;然而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發(fā)覺我錯了。我當時所捍衛(wèi)的只不過是圖書館的合法財產(chǎn)而已。但是有一個疑問似乎沒變過──至少我從未將之拿到陽光底下重新檢驗過── 找資料這件事是可以沒有目的而為之的嗎? 我總相信沒有目的的閱讀是最幸福的事,但是身為一個專業(yè)寫作者兼電臺談話節(jié)目的主持人,我極少有機會消受這種幸福。我必須承認:近年來我的閱讀都與寫書以及媒體工作有關(guān),閱讀變成一種扎扎實實的、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操作的資料搜尋。我的讀者(有一些人后來變成了我的聽眾)和聽眾(他們之中則極少會變成我的讀者)一定還以為我是個很能讀書的人──起碼我的公共形象總是同書本融通一氣,我也從來沒想到過這有什么不妥。這多半是因為我忙得沒有時間去分辨自己讀書的目的性究竟如何──簡單地說,我并不以為每天當我捧著書本認真讀著的時候并不是在讀書,而只是在"消化資料"?! ∥覐奈胰温毠?jié)目主持的電臺網(wǎng)站上認識的王克純教授在暑假接近尾聲的時候忽然很不尋常地打了一個電話給我,問我有沒有時間和他一起解決一個"找資料的問題"?! ∥蚁胛耶敃r是愣了一下,遲疑著不知道該如何回應(yīng)──畢竟到了我們這把已經(jīng)懶于應(yīng)酬的年紀,還能成為網(wǎng)友,所憑借的往往不是社交問訊;彼此之間若有交流,多半也只是知識的分享而已。我在同王教授結(jié)識的最初兩年里,連他是男是女、姓字名誰都不清楚,只知道他在網(wǎng)站上登錄的代號是"忘憂",經(jīng)常引用歷史材料來解釋或演繹時局,偶爾也會上點火氣,與一些政治信仰頗有差異的陌生代號拌兩句嘴。不過,大體說來,"忘憂"是個斯文、拘謹、不隨便發(fā)表議論,似乎總有耐心等到他熟悉的話題,以最簡練而準確的字句直指議論焦點的人。一旦他針對某事某題貼文發(fā)言,幾乎就形成結(jié)論了;這結(jié)論偶爾來得很快、很精到,多用家常語而不失深度,足以讓網(wǎng)上那些喜歡嘩眾取寵、立異鳴高且非死纏爛打不能過癮的人為之神喪氣沮。差不多就有整整兩年的時光,"忘憂"一直是那個看似以電臺節(jié)目為核心的網(wǎng)路論壇上真正的意見領(lǐng)袖──我相信一定有許許多多的網(wǎng)友每天到這個網(wǎng)站來瀏覽一眼時總會迸出一個念頭:"不知道'忘憂'今天也來了嗎?"要不,在發(fā)表著什么意見的時候總不由自主地想起:"'忘憂'會讀到我的這一篇貼文嗎?"
內(nèi)容概要
《公寓導游》與《四喜憂國》為張大春短篇小說集,收錄了張大春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創(chuàng)作。這些小說多發(fā)表于八〇年代,震撼了當時的臺灣文壇,是張大春最初的小說經(jīng)典。簡體字版重新編目,包括了獲聯(lián)合報第九屆小說獎的《墻》、讀后余味無窮的鄉(xiāng)野童趣小說《蛤蟆王》、令人不禁玩起解讀游戲的《公寓導游》、獲科幻小說首獎的《傷逝者》等十六個短篇,另附有新版代序《書寫的原罪是漫無目的的流徙》。
作者簡介
張大春,當代最優(yōu)秀的華語小說家,1957年生于臺灣,祖籍山東。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臺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曾任教于輔仁大學、文化大學,現(xiàn)任電臺主持人。作品無數(shù),曾以"大頭春"的名字出版系列小說《少年大頭春的生活周記》、《我妹妹》、《野孩子》,另著有小說《雞翎圖》、《公寓導游》、《四喜憂國》、《大說謊家》、《歡喜賊》、《城邦暴力團》、《聆聽父親》、《春燈公子》、《戰(zhàn)夏陽》等,京劇劇本《水滸108》,文學理論《張大春的文學意見》、《小說稗類》等。曾獲聯(lián)合報小說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等。
書籍目錄
新版代序:書寫的原罪是漫無目的的流徙
墻
蛤蟆王
大師
七十六頁的秘密
拳醉
走路人
旁白者
寫作百無聊賴的方法
透明人
印巴茲共和國事件錄
天火備忘錄
公寓導游
姜婆斗鬼
大都會的西米
傷逝者
病變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其實,墻也不是原先的墻了?!氨緛砭筒皇菈Α!彼摽谡f了出來,不過,她沒有讓擦身而過的路人聽見。即使在當年,她想,每一個經(jīng)過或停下來觀看、討論的路人恐怕都不會覺得那是一座真正的墻吧?那只是一個大型的海報板?!半m然它只是一塊木板,”洪習慣性地停頓一下,朝他們這些已經(jīng)知道下面是些什么話的人掃射一眼,并且扶了扶眼鏡,說:“但是當我們寫下一些話的時候,它就是一座墻,一座穩(wěn)固的墻?!焙榈哪抗怃J利而篤定,當時她就推想那是因為眼鏡的保護與折射的緣故,讓人在那薄薄的玻璃鏡片之前,覺得自己無所遁形于知識和心思,并且把一切陳腔濫調(diào)像隔窗望云一樣地加以美化,同時感覺驚奇。洪沒有使在場的人失望,他接下來的話確實驚人:“也許你們要說:這座墻沒有地基啊?不錯,它沒有地基,因為它不需要!你看,我們一起看,它只有兩只粗壯有力的腿,也隨時可以移動,也隨時可能倒。但是——”洪再度停頓以及掃視,“我們不要讓這座墻固定、僵化;我們隨時可以把它搬到需要它的地方去!我們永遠不會遺棄它,我們要永遠圍繞著它,不讓它倒下去!”墻當然沒有倒下去,它還是在這里,替她遮擋住午后三點鐘的太陽,只是沒有什么人圍繞著它了。她開始有一點孤獨的感覺,倒不是因為墻上的海報紙由紅色變成了粉紅色,或者墻的主人已經(jīng)不再是洪和他們,也不是因為她還在等待著一個很可能不會完成的約會。她又看了一下手表。真正的孤獨反而像是來自那種和她相近的筆跡。她揣想著那個寫字的人,可能是個男的,穿著大學生制服趴在地上寫咖啡的名稱和價格,然后把墨水吹干,舉到面前來再審視一下自己的風格,貼在海報板上,他也一定不會認為那是一座墻。這已經(jīng)是一個很明顯的孤獨了,她從來就沒把海報板當成墻,除了洪透過鏡片看她的時候,然而那是相當短暫的。大部分的時候——就她記憶所及的許多片段——洪總是摘下了眼鏡才肯面對她?!盀槭裁茨闫匠?偸谴餮坨R,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卻老是把眼鏡摘下來?!彼龁栠@話的時候,墻早已轉(zhuǎn)手讓給咖啡店的老板了,而洪正在以一種極其嚴肅的神情期待著她的答復(fù),他的問題是:“你愿不愿意跟我去美國?”她清楚得很,自己會問那個關(guān)于戴眼鏡、摘眼鏡的話有一大半是因為她一時答不上來“愿不愿意跟我去美國”的問題。但是洪立刻顯示出一副鄭重其事的態(tài)度,說:“說老實話,我覺得我不戴眼鏡比較好看?!?/pre>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終于,“小說家”張大春來了,在他說完父親與文字的故事之后。大膽地說,張大春可能是華文小說家里頭裝備最全面、技法最多變的高手——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樣樣精通。好好讀一讀《四喜憂國》,再看他近年“回歸”傳統(tǒng)話本的實驗,你一定會明白我的意思?! 何牡来蟠汉托≌f,那是相見歡,你青春,我不老,恰是最好年紀的少年遇上最好年紀的姑娘。世界有多大,他們走多遠。小說史上,寫作版圖的遼闊,大春是第一人,他打開了小說的可能性,小說則回饋了他用不完的好年華。 ——毛尖張大春的作品中洗煉地揉合了兩大文學資源:新穎前衛(wèi)的西方文學范式和已然默化的中國舊文學神髓?!端南矐n國》出版于冷戰(zhàn)結(jié)束前夕的八十年代末,最能彰顯張大春小說承先啟后的里程碑意義:書中幾個短篇謔而不虐地解構(gòu)了臺灣戒嚴時期保守自欺的主導文化,至今膾炙人口;而整體風格更明白諭示了新品種現(xiàn)代專業(yè)作家的登場。張大春小說玩世不恭的姿態(tài)背后,是爆發(fā)性的原創(chuàng)力,營造文字魅力的稟賦,和深諳媒體生態(tài)的寫作策略?! 獜堈b圣我喜愛張大春的小說。他的小說富有創(chuàng)意、大膽、教人無從捉摸。他的敘事風格灑脫、敏銳、自信非凡;使用文字有力、微妙、精準。透過他的描寫,他周遭各種稀奇古怪、騷動不安的人們所匯聚成的世界,顯得生氣蓬勃,他的小說給我們一個獨特卻又不再熟悉不過的世界。 ——哈金編輯推薦
《公寓導游》和《四喜憂國》中,一篇篇擒盡臺灣文學大獎的小說,呈現(xiàn)出八。年代最初最完整的小說家張大春,也預(yù)示著臺灣文學“張大春時代”的到來。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