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揚之水 頁數(shù):18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香識》為揚之水先生品香之著作。香識,可讀作shi,取認識之意。也可以讀作zhi,取記住之意。此書兼論香詩與香事,共分七篇,介紹的內(nèi)容有:蓮花香爐和寶子,香合,兩宋香爐源流,印香與印香爐,宋人的沉香,水沉與香餅,龍涎真品與龍涎香品,琉璃瓶與薔薇水等。此前稿件曾先后發(fā)刊發(fā)于《文物》、《文物天地》、《中國典籍與文化》等雜志,并又收入《古詩名物新證》中。作者將舊作中“香”的部分單獨抽出,增刪補苴,形成了主題較為集中的品香之作。
作者簡介
揚之水,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所研究員。近年專意從事名物研究,著有《詩經(jīng)名物新證》、《詩經(jīng)別裁》、《先秦詩文史》、《古詩文名物新證》(兩卷)、《終朝采藍——古名物尋微》、《明式家具之前》、《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三卷)等。
書籍目錄
蓮花香爐和寶子
香合
兩宋香爐源流
印香與印香爐
宋人的沉香
龍涎香真品與龍涎香品
琉璃瓶與薔薇水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最早詳細記述龍涎香之性狀與用途的,當推成書于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年)的《嶺外代答》,卷七《寶貨門》“龍涎”條曰:“大食西海多龍,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積而能堅,鮫人采之,以為至寶。新者色白,稍久則紫,甚久則黑。因至番禺嘗見之,不薰不蕕,似浮石而輕也。人云龍涎有異香,或云龍涎氣腥,能發(fā)眾香,皆非也。龍涎于香本無損益,但能聚煙耳。和香而用真龍涎,焚之一銖,翠煙浮空,結(jié)而不散,座客可用一剪分煙縷.此其所以然者,蜃氣樓臺之余烈也?!彼^“不薰不蕕,似浮石而輕”,以其至番禺而親見,所述當然比較近實,聚煙的認識自然更為重要,至于“蜃氣樓臺”之類的想象,原是難免,惟“能發(fā)眾香”本來是實,“有異香”亦然,不必非之。此說流傳極廣,稍后于此的趙汝適《諸番志》、張世南《游宦紀聞》,都有大致相同的復(fù)述。后世筆記也大多沿用這樣的說法,直到屈大均作《廣東新語》,說龍涎,大意仍不外此。關(guān)于龍涎香的產(chǎn)地、品質(zhì)、采獲以及調(diào)制的過程與方法,曰人山田憲太郎所著《香料博物事典》,敘述最為詳明“。不過大量見于末人詩文的龍涎香,卻多半不是真品龍涎,而是龍涎香餅,有的甚至配料中龍涎也無,卻只是用素馨或茉莉的精油調(diào)配出花的香韻。成書于宋末元初的《陳氏香譜》卷三收“龍涎香”,“古龍涎”,“小龍涎”等香方二十四種,方中配料入龍涎者只有三種,可知龍涎香餅?zāi)藙e有故事。
編輯推薦
《香識》為煮雨文叢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