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作者:石柏勝 頁數(shù):184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在近年來沈從文研究綜述的基礎上,主要從文化選擇和審美判斷的角度鍥入,運用現(xiàn)代多種文學理論觀點對沈從文的思想觀念、生命意識、劇體作品和其代表作《邊城》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它既對沈從文研究的熱點問題作了進一步的開拓和挖掘,又對沈從文研究的冷僻角落進行了一番探尋和審視;既有思想理論層次上的剖析和評議,又有史料佐證方面的充實和完善。尤其是跨學科比較視閾下的《邊城》多角度理論透視,不僅深入拓展了《邊城》豐富的思想意蘊與藝術內(nèi)涵,而且有力闡釋了其在現(xiàn)當代文化語境中的崇高地位和經(jīng)典意義。
作者簡介
石柏勝,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安徽大學文學碩士,武漢大學文學院訪問學者,學院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專業(yè)學科帶頭人,淮北市先進教育工作者,淮北市黨建研究會會員,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高職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在《甘肅社會科學》、《求索》、《文藝爭鳴》等中閑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戲劇文學》、《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等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以及本科、??圃盒W報發(fā)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主持或參與完成省級、市級和院級科研課題十余項。
書籍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當代多元文化審美語境中的研究概覽
新世紀沈從文研究基本現(xiàn)狀掃描
新世紀沈從文研究主要成就述評
新世紀沈從文研究熱點內(nèi)容聚焦
第二章 批判與反思的文化與教育思想觀念
沈從文接受美學思想評析
比較視闞下的沈從文女性觀研究——以與魯迅和胡適女性觀比較為例
沈從文的文學寫作教育及其思想觀念
第三章 生命文化意識的執(zhí)著追求與永恒探索
沈從文生命意識緣起的多角度文化闡釋
沈從文生命意識的形態(tài)表征及其審美觀照
沈從文作品中的“生命美”意識及其表現(xiàn)
沈從文生命意識的終極旨歸與意義輻射
第四章 本真而質樸的劇體作品藝術審美判斷
沈從文劇體作品的創(chuàng)作基礎與思想旨趣
沈從文劇體作品的語言藝術魅力
沈從文劇體作品語言藝術魅力生成溯源
沈從文劇體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色與原初文學價值
第五章 文化比較視閾中的《邊城》思想藝術審美蘊涵
《邊城》與道家生態(tài)美學思想的契合與共謀
建筑在“心與夢歷史上”的優(yōu)美城鎮(zhèn)——《邊城》中的建筑美學意蘊闡釋
映照于水上世界的母愛光輝、生命強力與生存優(yōu)態(tài)——《邊城》中的水原型意義理論解析
“千年不磨的珠玉”的遮蔽與閃熠——接受美學視閾下的《邊城》經(jīng)典化演進及其意義闡釋
后記我與沈從文研究
章節(jié)摘錄
沈從文的文學寫作教育及其思想觀念 一、前言 在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由于許多作家身兼二任,既是作家又是教師,既讀書寫作、又教書育人,所以使得文學與教育之間常常呈現(xiàn)出因果合一、緊密相聯(lián)的互滲關系。這些作家中非常著名的有魯迅、胡適、老舍、茅盾、葉圣陶、朱自清、郭沫若、郁達夫、劉半農(nóng)、曹禺,等等。他們不僅作為著名作家在文學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還兼任教師并在文學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驕人成績;有的還在中小學語文教育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甚至還成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如葉圣陶、朱自清、夏丐尊等人。 在以上身兼作家和教師二職的著名作家中,沈從文顯然也是其中的一位。沈從文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位聞名中外的文學大師,他的代表作《邊城》不僅深受我國讀者的喜愛,而且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贏得了國外讀者的歡迎。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人們對他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其文學方面。隨著沈從文在考古事業(yè)上的聲譽鵲起,人們又開始關注他在文物考古方面的成就,并已取得諸多研究成果。但是,綜觀沈從文一生的工作經(jīng)歷,他除了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編輯文藝報刊、開展文學批評、進行文物考古以外,還在多所高校和中學擔任過教師,同楊振聲、朱自清等一起編輯過中學國文教材,并應一些出版社之邀單獨主編過課外文學讀物,直到1963年他還參加了對新編寫的工藝美術類教材的審稿工作??偟膩砜?,沈從文的教育生涯長達30多年之久,職稱也由助教逐漸晉升到教授,可見其在教育領域內(nèi)的成就也不同凡響。特別是他在高校講授文學寫作課程和擔任文藝刊物編輯時,對愛好文學寫作的大學生和廣大社會青年的熱情教育、細心指導和大力扶植,更是有口皆碑,令人欽佩。當前,沈從文在我國現(xiàn)代文學教育中所取得的成就已經(jīng)逐漸被納入沈從文研究視線,備受諸多研究者的矚目。特別是他的文學寫作教育及其思想觀念在我國當今寫作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尤其值得人們珍視和借鑒,并日益成為沈從文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