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8 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許文丹 頁數(shù):261
內(nèi)容概要
《面向21世紀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計算機類規(guī)劃教材:16位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共分為七章。第一章介紹了有關計算機的發(fā)展概況及分類,微型計算機的特點及應用,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以及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第二章介紹了Intel 8086/8088 CPU的內(nèi)部結構、工作方式及外部引腳、時序及總線操作;第三章介紹了存儲器的分類、結構,半導體隨機讀寫存儲器(RAM)及只讀存儲器(ROM)的使用,并介紹了高速緩沖存儲器及光盤存儲器等有關知識;第四部分介紹了8086/8088的指令系統(tǒng)中的各類指令以及匯編語言源程序的設計方法;第五章介紹了中斷的基本概念、中斷系統(tǒng)、中斷控制及中斷控制器8259A的連接、使用等知識;第六章介紹了DMA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DMA控制器及8237DMA控制器的連接、使用;第七章介紹了常用的I/O接口技術及接口芯片,包括可編程定時/計數(shù)器8253及使用,可編程并行接口8255及使用,可編程中行接口8250及使用,并介紹了鍵盤接口、系統(tǒng)與總線接口等知識,同時給出了一些實用的接口應用實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計算機的發(fā)展概況及分婁 1.1.1 計算機的發(fā)展概況 1.1.2 計算機的分類 1.2 微型計算機的特點及應用 1.2.1 微型計算機的特點 1.2.2 微型計算機的應用 1.3 計算機的基礎知識 1.3.1 計算機中的數(shù)據(jù)表示及編碼 1.3.2 基本運算及基本邏輯功能部件 1.4 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及工作原理 1.4.1 計算機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 1.4.2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二章 微處理器結構 2.1 Intel 8086/8088 CPU的內(nèi)部結構 2.1.18088 CPU的內(nèi)部結構 2.1.28088處理器中的內(nèi)部寄存器 2.28086/8088 CPU的工作方式及外部引腳 2.2.1 最小模式下的引線 2.2.2 最大模式下的引線 2.2.3 存儲器尋址 2.3 Intel 8086/8088的時序及總線操作 2.3.1 指令周期、總線周期和T狀態(tài) 2.3.2 微機系統(tǒng)總線的結構 2.3.3 總線操作 2.3.4 最小模式下的系統(tǒng)總線形成 2.3.5 最大模式下的系統(tǒng)總線形成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三章 存儲器 3.1 存儲器概述 3.1.1 存儲器的分類 3.1.2 存儲器的一般結構 3.1.3 存儲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3.2 半導體隨機讀寫存儲器(RAM) 3.2.1 靜態(tài)RAM 3.2.2 動態(tài)RAM 3.3 只讀存儲器(ROM) 3.3.1 掩膜型ROM 3.3.2 可編程ROM(PROM) 3.3.3 可擦除可編程ROM(EPROM) 3.3.4 電可擦除可編程ROM(EEPROM) 3.4 高速緩沖存儲器 3.5 光盤存儲器 3.5.1 概述 3.5.2 光盤存儲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組成 3.6 存儲器的層次結構 3.6.1 主存——輔存層次 3.6.2 Cache——主存層次 3.78088 CPU的存儲器組織 3.7.1 存儲器的分段和物理地址的形成 3.7.28086/8088中的堆棧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四章 Intel 8086/8088的指令系統(tǒng) 4.1 指令格式與尋址方式 4.1.18086/8088的通用指令格式 4.1.2 立即尋址 4.1.3 寄存器尋址 4.1.4 存儲器尋址 4.1.5 I/O端口尋址 4.28086/8088的指令系統(tǒng) 4.2.1 數(shù)據(jù)傳送類指令 4.2.2 算術運算類指令 4.2.3 邏輯指令和移位指令 4.2.4 串操作指令 4.2.5 程序控制指令 4.2.6 處理機控制指令 4.3 匯編語言程序格式 4.3.1 匯編語言的語句格式 4.3.2 匯編語言程序的段定義 4.3.3 匯編語言源程序過程定義 4.3.4 標準程序前奏 4.3.5 常用偽指令語句 4.3.6 匯編語言源程序結構 4.4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4.4.1 順序程序設計 4.4.2 分支程序設計 4.4.3 循環(huán)程序設計 4.4.4 子程序設計 4.5 匯編語言程序使用示例 4.5.1 編輯源程序 4.5.2 匯編源程序 4.5.3 連接目標程序 4.5.4 運行程序 4.5.5 DEBUG調(diào)試程序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五章 中斷 5.1 輸入/輸出概述 5.1.1 I/O端口及其尋址方式 5.1.2 CPU與外設間的數(shù)據(jù)傳送方式 5.2 中斷的基本概念 5.2.1 中斷過程 5.2.2 中斷識別及優(yōu)先級管理 5.3 中斷系統(tǒng) 5.3.1 中斷源的分類 5.3.2 中斷向量及中斷向量表 5.3.3 中斷的優(yōu)先權 5.3.4 軟件中斷(內(nèi)部中斷) 5.3.5 硬件中斷(外部中斷) 5.4 中斷控制及中斷控制器Intel 8259A 5.4.18259A的外部引腳和內(nèi)部結構 5.4.28259A的工作方式 5.4.38259A初始化編程 5.58259A的級聯(lián)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六章 直接存儲器存取DMA 6.1 DMA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 6.1.1 DMA的傳送原理 6.1.2 DMA的工作過程 6.2 DMA控制器及8237DMA控制器 6.2.18237A的外部引腳 6.2.28237A的工作方式 6.2.38237A的內(nèi)部寄存器 6.38237A的初始化編程 6.3.18237A的尋址及連接 6.3.28237A的初始化 6.4 DMA的應用舉例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七章 I/O接口技術及接口芯片 7.1 系統(tǒng)與總線接口 7.1.1 總線技術 7.1.2 PC系統(tǒng)總線 7.1.3 總線技術接口 7.2 可編程定時器/計數(shù)器8253及使用 7.2.1 定時器系統(tǒng)概述 7.2.28253的內(nèi)部結構和工作原理 7.2.38253的工作方式 7.2.48253的應用舉例 7.3 可編程并行接口8255 7.3.1 并行接口技術概述 7.3.28255的內(nèi)部結構和外部引腳 7.3.38255的控制字和工作方式 7.3.48255的應用舉例 7.4 可編程串行接口8250的使用 7.4.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7.4.28250的初始化編程 7.4.38250的應用舉例 7.5 鍵盤接口 7.5.1 鍵盤輸入設備 7.5.2 鍵盤編碼 7.5.3 鍵盤接口編程 7.6 顯示器與打印機接口 7.6.1 顯示器I/O 7.6.2 打印機編程 7.7 接口應用實例 7.7.1 步進電機控制 7.7.2 LED顯示模塊顯示控制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5.2.2 中斷識別及優(yōu)先級管理 當CPU響應外部設備的中斷請求后,必須識別出是哪一臺外設請求中斷,然后再轉入對應于該設備的中斷服務程序。CPU識別請求中斷設備的過程稱為中斷源識別。利用程序來查詢設備的請求中斷狀態(tài),從而確認出應該服務的設備號,并轉入相應設備號的中斷服務程序,這種方法稱為軟件查詢技術識別中斷源。實際的系統(tǒng)中有多個中斷源,但是,由于CPU引腳的限制,往往只有一條中斷請求線。于是,當有多個中斷源同時請求時,CPU就要識別出是哪些中斷源有中斷請求,并辨別和比較它們的優(yōu)先權(Priority),先響應優(yōu)先權級別最高的中斷申請。另外,當CPU正在處理中斷時,也要能響應更高級的中斷申請,而屏蔽掉同級或較低級的中斷申請。 5.3 中斷系統(tǒng) 1.中斷系統(tǒng)的功能 為了滿足各種情況下的中斷要求,中斷系統(tǒng)應具有如下功能。 (1)實現(xiàn)中斷及返回。當某一中斷源發(fā)出中斷申請時,CPU能決定是否響應這個中斷請求(當CPU在執(zhí)行更緊急、更重要的工作時,可以暫不響應中斷),若允許響應這個中斷請求,CPU必須在現(xiàn)行的指令執(zhí)行完后,把斷點處的IP和CS值(即下一條應執(zhí)行的指令的地址)、各個寄存器的內(nèi)容和標志位的狀態(tài)推入堆棧保留下來(保護斷點和現(xiàn)場),然后才能轉到需要處理的中斷源的服務程序的入口,同時清除中斷請求觸發(fā)器。當中斷處理完后,再恢復被保留下來的各個寄存器和標志位的狀態(tài)(恢復現(xiàn)場),再恢復IP和CS值(恢復斷點),使CPU返回斷點,繼續(xù)執(zhí)行主程序。 (2)能實現(xiàn)優(yōu)先權排隊。通常,在系統(tǒng)中有多個中斷源,會出現(xiàn)兩個或更多個中斷源同時提出中斷請求的情況,這樣就必須要設計者事先根據(jù)輕重緩急,給每個中斷源確定一個中斷級別——優(yōu)先權。當多個中斷源同時發(fā)出中斷申請時,CPU能找到優(yōu)先權級別最高的中斷源,響應它的中斷請求;在優(yōu)先權級別最高的中斷源處理完了以后,再響應級別較低的中斷源。
編輯推薦
《面向21世紀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計算機類規(guī)劃教材:16位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編著者許文丹?!睹嫦?1世紀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計算機類規(guī)劃教材:16位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簡明扼要,選材恰當,結構合理,是一本針對高職業(yè)高專計算機及相關專業(yè)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學習或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