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同濟大學 作者:孔慶華 等主編 頁數:215
前言
極限配合與測量技術基礎是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機械類專業(yè))的一門主干技術基礎課,是聯系設計系列和工藝系列課程的紐帶,也是架設在基礎課、實踐教學課和專業(yè)課之間的橋梁。其內容主要是標準化和工程計量學有關部分的有機結合,并滲透到市場調研與預測、產品的研發(fā)、原材料和標準通用件的采購、零部件的制造與檢測、專業(yè)化生產的組織與協作、產品裝配與測試驗收、產品的售后與使用等全部生產活動中。與世界逐步接軌并高速發(fā)展的中國,在科技、經貿、工農業(yè)生產(尤其是制造業(yè))等方面亟待提高極限與配合及測量技術的水平。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關于《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和近幾年機械工程學科課程指導小組有關的指導思想及全國高校改革的有關精神,結合兄弟院校以及合編院校改革本課程的經驗和現有教學資源,在分析各種同類教材和最新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提高起點,精簡內容,以滿足機械工程學科的教學為原則。本書由中南大學、河南理工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上海理工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共同編寫而成。作為面向新世紀機械學科的新課程體系中一門技術基礎課教材,本書在編寫時力求突出以下特點:(1)突出極限與配合及測量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加強常用標準的應用和常用幾何量測試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2)根據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新課程體系的特點和需要,篩選并精簡內容,刪除不必要的數學推導過程,精簡標準方面的內容,為培養(yǎng)學生查找標準、設計手冊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3)為了便于自學、教學和應用能力的提高,書中輔以針對性強的實例,且每章配備了聯系實際的習題。(4)在導論中,力求簡明而適當地介紹互換性、標準化、優(yōu)先數和優(yōu)先數系、極限與配合及技術測量的發(fā)展、課程研究的對象、基本特點及要求等內容,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5)全書內容豐富,概念清楚,資料翔實,極限與配合一律采用最新國家標準。便于根據各專業(yè)對本課程的不同要求,對書中內容進行取舍。本書適合作為機械工程、機電結合類專業(yè)和成人教育相關專業(yè)等新課程體系的基本教材,也可供從事機械設計制造、機電一體化、計量測試、檢驗人員參考。本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教師應將單純?yōu)閷W生講授知識轉變?yōu)閷λ麄兊哪芰Α⑺刭|的培養(yǎng),并盡量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應將立足點轉移到自主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上,這樣便不難達到本課程的基本教學要求。此外,學好本課程,還需要通過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實驗教學等環(huán)節(jié)不斷地實踐、鞏固和加深。本書的編者為:孔慶華(內容提要、目錄、前言、第1章),母福生(第2章),劉傳紹、張昌娟(第3章、第7章),趙海鳴(第4章),高建春(第5章),許旭萍、喬怡(第6章、第8章)。全書由孔慶華、甘勇統稿、鄭楨德審閱。孟小文、段思迪、焦文瑞、劉桂行、趙名生、張學成、湯旭東完成全書的插圖掃描、表格制作及文字輸入等工作。
內容概要
本書為第2版,結合了近年來教育改革成果和本科教育的特點,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緊密聯系,實用性強。全書前后呼應,整體性強,采用了新的國家標準:表述獨特、通俗易懂;便于自學。 全書共分8章,內容包括:緒論,軸和孔的極限與配合,測量技術基礎,形狀和位置公差及檢測,表明粗糙度及其檢測,光滑工件尺寸檢測和量規(guī)設計,零件典型表面的公差配合與檢測,尺寸鏈。 該書可作為本科院校機械設計、制造類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成人教育學院、函授大學、電視大學、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等機電類專業(yè)本科及??频慕滩模€可作為從事機械設計與機械制造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書籍目錄
前言1 導論 1.1 制造業(yè)中的互換性 1.2 標準與標準化 1.3 優(yōu)先數與優(yōu)先數系 1.4 極限配合與測量技術的發(fā)展 1.5 課程的研究對象和基本特點及要求 習題2 孔和軸的極限與配合 2.1 概述 2.2 術語和定義 2.3 標準公差系列 2.4 基本偏差系列 2.5 常用和優(yōu)先用公差帶與配合 2.6 一般公差線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2.7 極限與配合的選用 2.8 大尺寸、小尺寸公差與配合 習 題3 形狀和位置公差 3.1 概述 3.2 形位公差的標注 3.3 形位公差帶 3.4 形位誤差評定及其檢測 3.5 公差原則 3.6 形位公差的選擇 3.7 形位誤差的檢測原則 習 題 附表4 表面粗糙度 4.1 概述 4.2 基本概念 4.3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 4.4 表面粗糙度的標注 4.5 表面粗糙度的選用 4.6 表面粗糙度的測量 習題5 測量技術基礎 5.1 概述 5.2 基準與量值傳遞 5.3 計量器具和測量方法 5.4 測量誤差和數據處理 5.5 等精度測量列的數據處理 5.6 計量器具的選擇 習 題6 滾動軸承、鍵和螺紋件的互換性 6.1 概述 6.2 滾動軸承的互換性 6.3 鍵的互換性 6.4 螺紋結合的互換性 6.5 螺紋的檢測 習題7 圓柱齒輪的互換性 7.1 概述 7.2 齒輪傳動的使用要求 7.3 圓柱齒輪的誤差分析及評定參數 7.4 齒輪副的誤差及其評定指標 7.5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標準的應用 習 題8 尺寸鏈 8.1 基本概念 8.2 完全互換法解尺寸鏈 8.3 大數互換法解尺寸鏈 8.4 解尺寸鏈的其他方法 習 題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