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藝術

出版時間:2007-11  出版社:陜西師大  作者:梁漱溟  頁數:33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梁漱溟先生一生著述極豐,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概論》、《究元決疑論》、煉西文化及其哲學》、《鄉(xiāng)村建設論文集》、《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后覺悟》、《鄉(xiāng)村建設大意》、《鄉(xiāng)村建設理論》、《朝話》、《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我的努力與反省》、煉方學術概觀》、《梁漱溟教育論文集》等數十種。梁先生生前著有大量探討人生、治學等方面的文章,此次我們從梁先生眾多關于人生和治學的著述中精選出數十篇,按照其所論述的主題將其分為上下兩編。由梁先生的長子梁培寬先生親自審定篇目,并將本書命名為《人生的藝術》。    梁漱溟先生自謂問題中人,并且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探求人生、社會和學術的問題之中,在本書中,先生細膩坦誠的筆觸之下,其艱難跋涉探求人生、治學、社會等問題之解決途徑的躅躅身影清晰可見;而先生九十多年的人生軌跡中學習之歷程、思想之嬗變以及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精神也纖毫畢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從而為了解和研究中國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經歷、學術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豐富而翔實的資料。

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1988),中國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原名煥鼎,字壽銘。祖籍廣西桂林,生于北京。1911年加入同盟會京津支部,任該會機關報《民國報》編輯兼記者。1916年任南北統(tǒng)一內閣司法總長秘書。1917—1924年,應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學印度哲學講席。1929年任河南村治學院教務長,并接辦北平《村治》月刊。1931年與梁仲華等人在鄒平創(chuàng)辦山東鄉(xiāng)村建設研究院??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先后任最高國防參議會參議員、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39年為促進團結抗日,參與發(fā)起組織“統(tǒng)一建國同志會”。1941年該會改組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梁漱溟任中央常務兼同盟機關刊物《光明報》社長。1946年任該同盟秘書長。1950—1980年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此后任全國政協(xié)常委及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中國孔子研究會顧問、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等職。主要著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后覺悟》、《鄉(xiāng)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

書籍目錄

上編 我生有涯意無盡 人生的意義 三種人生態(tài)度 合理的人生態(tài)度 合理的人生生活 人生在創(chuàng)造 我之人生觀如是 生命的歧途 我自己的長短 我的信念 談生命與向上創(chuàng)造 一般人對道德的三種誤解 道德為人生藝術 一個人的生活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生活 如何可以使人的行為合理 日常生活的態(tài)度 吾人的自覺力 吾儕當何為 在吾人一生中的青年期 欲望與志氣 發(fā)心與立志 言志 談習氣 懺悔——自新 心理的關系 心理的調整 談兒童心理  青年與時代 青年修養(yǎng)問題 調整自己必親師取友 朋友與社會信用 朋友與信 擇業(yè) 秋意 新年的感觸 吾人的生活與家庭 我的生活實情  如何成為今天的我下編 心期填海力移山 東方學術之根本 附錄 談戲 中國文化問題 中國文化的兩大特征 中國文化問題略談 中國本位文化宣言 如何創(chuàng)造中國的新學術 東西人的教育之不同 中國社會構造問題 中國人的長處與短處 中國民族的力量 中國士人的心理 中西學術之不同 中西醫(yī)學比較觀 宗教問題講演 理性與宗教之相差 理性與理智之分別 談學問 儒術 在孔子哲學第一次研究會上的演講 孔子真面目……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普通人對于道德容易誤會是拘謹的、枯燥無趣味的、格外的或較高遠的,仿佛在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按道德可從兩方面去說明:一面是從社會學方面去說明,一面是從人生方面去說明?,F在我從人生方面來說明。上次所說的普通人對于道德的三點誤會,由于他對道德沒有認識使然;否則,便不會有這種誤會。道德是什么?即是生命的和諧,也就是人生的藝術。所謂生命的和諧,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諧;同時,亦是我的生命與社會其他的人的生命的和諧。所謂人生的藝術,就是會讓生命和諧,會作人,作得痛快漂亮。凡是一個人在他生命某一點上,值得旁人看見佩服、點頭、崇拜及感動的,就因他在這個地方,生命流露精彩,這與寫字畫畫唱戲作詩作文等作到好處差不多。不過,在不學之人,其可歌可泣之事,從生命自然而有,并未于此講求。然在儒家則與普通人不同,他注意講求人生藝術。儒家圣人讓你會要在他整個生活舉凡一顰一笑一呼吸之間,都感動佩服,而從他使你的生命受到影響變化。以下再來分疏誤會。說到以拘謹,守規(guī)矩為道德,記起我和印度太戈爾的一段談話。在民國十三年時,太戈爾先生到中國來,許多朋友要我與他談話,我本也有話想同他談,但因訪他的人太多,所以未去。待他將離北平時,徐志摩先生約我去談,并為我們作翻譯。到那里,正值太戈爾與楊丙辰先生談宗教問題。楊先生以儒家為宗教,而太戈爾則說不是的。當時徐先生指著我說:梁先生是孔子之徒。太戈爾說:我早知道了,很愿聽梁先生談談儒家道理。我本無準備,只就他們的話而有所辨明。太戈爾為什么不認儒家是宗教呢?他以為宗教是在人類生命的深處有其根據的,所以能夠影響人。尤其是偉大的宗教,其根于人類生命者愈深不可拔,其影響更大,空間上傳播得很廣,時間上亦傳得很久遠,不會被推倒。然而他看儒家似不是這樣。仿佛孔子在人倫的方面和人生的各項事情上,講究得很妥當周到,如父應慈,子應孝,朋友應有信義,以及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等等,好像一部法典,規(guī)定得很完全。這些規(guī)定,自然都很妥當,都四平八穩(wěn)的;可是不免離生命就遠了。因為這些規(guī)定,要照顧各方,要得乎其中;顧外則遺內,求中則離根。因此太戈爾判定儒家不算宗教;而很奇怪儒家為什么能在人類社會上與其他各大宗教卻有同樣長久偉大的勢力!我當時答他說:孔子不是宗教是對的;但孔子的道理卻不盡在倫理綱常中。倫理綱常是社會一面?!墩撜Z》上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彼羞@一層一層的內容,我們雖不十分明白,但可以看出他是說的自己生活,并未說到社會。又如《論語》上孔子稱贊其門弟子顏回的兩點:“不遷怒,不二過,”也都是說其個人本身的事情,未曾說到外面。無論自己為學或教人,其著重之點,豈不明白嗎?為何單從倫理綱常那外面粗的地方來看孔子呢?這是第一點。還有第二點,孔子不一定要四平八穩(wěn),得乎其中。你看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志氣很大,很豪放,不顧外面;狷者狷介,有所不為,對里面很認真;好像各趨一偏,一個左傾,一個右傾,兩者相反,都不妥當。然而孔子卻認為可以要得,因為中庸不可能,則還是這個好。其所以可取處,即在各自其生命真處發(fā)出來,沒有什么敷衍牽就。反之,孔子所最不高興的是鄉(xiāng)愿,如謂:“鄉(xiāng)愿德之賊也。”又說:“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唯鄉(xiāng)愿乎!”鄉(xiāng)愿是什么?即是他沒有他自己生命的真力量,而在社會上四面八方卻都應付得很好,人家稱他是好人。孟子指點得最明白:“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蹦蔷褪钦f外面難說不妥當,可惜內里缺乏真的??襻m偏,偏雖不好,然而真的就好?!@是孔孟學派的真精神真態(tài)度,這與太戈爾所想像的儒家相差多遠啊!太戈爾聽我說過之后,很高興的說:“我長這樣大沒有聽人說過儒家這道理;現在聽梁先生的話,心里才明白?!笔浪渍`會拘謹,守規(guī)矩為道德,正同太戈爾的誤會差不多。其實那樣正難免落歸鄉(xiāng)愿一途,正恐是德之賊呢!誤以為道德是枯燥沒趣味的,或者與誤認拘謹守規(guī)矩為道德的相連。道德誠然不是放縱浪漫;像平常人所想象的快樂仿佛都在放縱浪漫中,那自然為這里(道德)所無。然如你了解道德是生命的和諧,而非拘謹守規(guī)矩之謂,則生命和諧中趣味最深最永?!暗抡叩靡病?,正謂有得于己,正謂有以自得。自得之樂,無待于外面的什么條件,所以其味永,其味深。我曾說過人生靠趣味,無趣味則人活不下去?;钋一畈幌氯ィ瑳r講到道德乎?這于道德完全隔膜。明儒王心齋先生有“樂學歌”(可看《明儒學案》),歌曰:“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其所指之學,便是道德,當真,不樂就不是道德呀!道德也不是格外的事。記得梁任公先生、胡適之先生等解釋人生道德,喜歡說小我大我的話,以為人生價值要在大我上求,他們好像必須把“我”擴大,才可把道德收進來。這話最不對!含著很多毛病。其實“我”不須擴大,宇宙只是一個“我”,只有在我們精神往下陷落時,宇宙與我才分開。如果我們精神不斷向上奮進,生命與宇宙通而為一,實在分不開內外,分不開人家與我。孟子說:“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休惕惻隱之心?!边@時實分不出我與他(孺子)。“我”是無邊際的,那有什么小我大我呢?雖然我們?yōu)槿祟惿鐣?,或為朋友為大眾賣力氣,然而均非格外的,等于我身上癢,我要搔一搔而已。后記梁漱溟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原名煥鼎,字壽銘、蕭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廣西桂林,順天中學堂畢業(yè),其后自學。1917-1924年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30-1937年從事鄉(xiāng)村建設活動。40年代抗日戰(zhàn)爭期間,為國事奔走,謀求國內團結。 梁漱溟先生一生著述極豐,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概論》、《究元決疑論》、《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xiāng)村建設論文集》、《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后覺悟》、《鄉(xiāng)村建設大意》、《鄉(xiāng)村建設理論》、《朝話》、《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我的努力與反省》、《東方學術概觀》、《梁漱溟教育論文集》等數十種。梁先生生前著有大量探討人生、治學等方面的文章,此次我們從梁先生眾多關于人生和治學的著述中精選出數十篇,按照其所論述的主題將其分為上下兩編。由梁先生的長子梁培寬先生親自審定篇目,并將本書命名為《人生的藝術》。 梁漱溟先生自謂問題中人,并且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探求人生、社會和學術的問題之中,在本書中,先生細膩坦誠的筆觸之下,其艱難跋涉探求人生、治學、社會等問題之解決途徑的躅躅身影清晰可見;而先生九十多年的人生軌跡中學習之歷程、思想之嬗變以及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精神也纖毫畢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從而為了解和研究中國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經歷、學術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豐富而翔實的資料。編者2007年11月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人生的藝術》一書收錄了梁漱溟先生對于人生、社會、歷史、文化、宗教進行的深入探究與思考,為了解和研究中國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經歷、學術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豐富而詳實的資料。書中涉及到的主題有人生的意義及態(tài)度、欲望與態(tài)度、人生觀、道德觀、兒童心理及青年修養(yǎng)問題、朋友與信用、擇業(yè)、中國文化問題及構造問題、求學與不老、成功與失敗、以及談佛、宗教等方面。該作品是其哲學思想的總結,也是其一生精華作品的集粹。本書開篇就提出了“人生有沒有目的?有沒有意義?”的深刻問題。梁先生在本書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人生意義在于創(chuàng)造,宇宙大生命創(chuàng)造無已的趨勢在動植物方面業(yè)已不見,現在全靠人類文化來表現了。我們生在今日誰都推脫不了這責任。這樣方是合于宇宙大生命的創(chuàng)造精神,而實踐了人生的意義?!?同時,書中還給我們提到了三種人生的態(tài)度問題“逐求、厭離、鄭重”。在“道德為人生藝術”中,梁先生提到了道德。他對道德方面的問題,有自己的理解,一面是從社會學方面去說明,另一面是從人生方面去說明。圍繞“道德是什么”回答了道德的定義即生命的和諧,也就是人生的藝術。一個人凡是在他生命某一點上,值得旁人看見佩服、點頭、崇拜及感動的,他的生命就會因這個地方而流露精彩,這與寫字畫畫唱戲作詩作文等作到好處差不多。關于宗教問題,書中談到,在梁先生準備去找泰戈爾先生去談話時,正好碰到泰戈爾與楊丙辰先生談論宗教問題,泰戈爾判定儒家不算宗教;而很奇怪儒家為什么能在人類社會上與其他各大宗教有同樣長久偉大的勢力!梁先生當時答他說,孔子不是宗教是對的;但孔子的道理卻不盡在倫理常綱中,并引用《論語》中的論述一一解說,還提到了孔孟學派的真精神真態(tài)度,對“儒學”與“儒教”之爭提出了中肯而深刻的見解。他把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學”糅合在一起,把整個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斷得到滿足的過程,提出以“意欲”為根本,又賦予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生生”概念以本體論和近代生物進化論的意義,主為“宇宙實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生存者也”,“生活就是沒盡的意欲和那不斷的滿足與不滿足罷了”。以上觀點在書中都作了詳細的介紹。而在東西文化觀上,梁先生把人類文化劃分為西洋、印度和中國三種類型,稱“中國文化是以意欲自為調和、持中國其根本精神的”,與向前看和向后看的西方和印度文化有別。中國文化以孔子為代表、以儒家學說為根本,以倫理為本位,它是人類文化的理想歸宿,比西洋文化要來得“高妙”。他認定“世界未來的文化定是中國文化的復興”,認為只有以儒家思想為基本價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們嘗到“人生的真味”?!度松乃囆g》下編中提到“中國文化問題”及“中國文化構造問題和兩大特征”分別描述了中國現實存在的現狀和前途問題,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生活在理智高度發(fā)展的今天,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滿足人類求生本能的物質生活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梁先生在他的人學中,大聲疾呼,喚起人類理性的覺醒,克服種種困難,以理性代替暴力,以無私的情感對已對人,使人類得以和諧相處,共存共榮??傊?,梁先生一生研究不外乎兩個問題——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在他的筆下出版發(fā)行的作品有三十余部,都曾多次再版發(fā)行。這也是他被譽為一代國學大師、思想家、學者、哲學家之稱的原因。我們在敬仰狂流激浪的雄偉時,也無法不去緬懷那些被歲月凋凌的人生在波折困苦中的凄婉與孤傲。“爭諫”背后的儒者風骨1953年9月的一個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第27次會議正在北京懷仁堂內舉行。在身著舊式長衫的梁漱溟一段發(fā)言過后,毛澤東的臉立刻沉下來,并不斷地喃喃自語,顯得非常生氣。梁漱溟顯然也發(fā)現自己已經激怒了毛澤東,于是馬上要求再次發(fā)言。但是他剛一開口,毛澤東就打斷了他的第二次發(fā)言,幾百名與會者一瞬間都驚恐地盯著發(fā)言者的講臺,幾乎沒有一個人見過毛澤東這樣發(fā)過脾氣,空氣都凝固了。在先前的發(fā)言中,梁漱溟大膽批評了政府關于采納蘇聯經濟發(fā)展模式的決定,這一幕多少讓我們看到一點“爭諫”的意味,成了儒家傳統(tǒng)最后一次有意識的公開展現。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固執(zhí)的儒者,在這場沖突中顯得弱勢而孤獨,然而他長期以來在道德上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卻被當時稱作是中國“最后一名儒家大師”、“最有骨氣的人”。梁漱溟的第二次發(fā)言究竟要說些什么,我們已不得而知,因為中國千百年來的儒學傳統(tǒng)已經在這最后一句爭辯中落下了帷幕,從此被請進了博物館。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只能到梁漱溟先生的思想遺產中去尋找答案。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最近將梁漱溟一生的著作中最為重要的、經典的雜文和學術講稿及部分從未示人的遺稿集結成冊,并由梁漱溟的長公子梁培寬先生親自審訂出版了《人生的藝術》一書,為我們了解這位一代大儒的文人風骨和思想精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本書分為上下兩編,分別向我們展示了梁漱溟一生對兩個問題的苦苦探求和思索——人生問題和中國社會問題。上篇探討人生問題,多為精辟簡練的小短文。讀這一部分,我們如同和一位儒雅嚴肅的老先生對坐,聽他談人生,談道德,談志向,談修養(yǎng)。他言語精煉而字字珠璣,懇切卻又嚴厲。在人生問題上,他眼見當時的社會在波瀾起伏的轉型期所遭遇的道德和價值上沖擊和搖擺,深感傳統(tǒng)道德觀念和人生意義的重要性,迫切地想要回復和穩(wěn)固世人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和積極的志向追求。在下編中梁漱溟展現給我們的是另一種大氣而深刻的學者風范。在這一部分,他往往長篇大論侃侃而談,使讀者感受到一種睿智的感染力。他深入地闡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征,中肯地提出批評和褒揚,為中國學術和文化的發(fā)展方向提出了懇切的建議。他論述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細致地分析二者的差別和優(yōu)劣,言談間對中國傳統(tǒng)智慧的褒揚和熱愛展露無遺。他解讀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民族心理,結合當時的社會狀況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這本書完整地為我們展現了一位優(yōu)雅而又帶著些須執(zhí)拗的大儒的形象。說他保守也許并不為過,但此時保守不再是一個簡單貶義的詞語。他并不固守傳統(tǒng)中國的一切,而是有所揚棄,而對于其中的精華,他固執(zhí)地堅守著不愿意放棄。他對于這個國家有著一種超乎個人的溫情和敬意,而對于千百年來作為國家根基的農民更是有著深厚的情感,并且終其一生獻身于鄉(xiāng)村工作。此時,我們不難再理解他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的那一場沖突,兩人雖然立場不同,卻同為堅定而誠摯的愛國者。梁漱溟骨子里對于這個國家的情感以及他對于儒家道德那種根深蒂固的信仰,使得他不憚于冒犯這位高高在上的毛澤東?!白钣泄菤獾娜恕边@一頭銜,加在梁漱溟的頭上,恐怕是再貼切不過了。重溫經典之國學大師、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是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儒家”。著作有三十余部,為后人留下一筆豐富的精神財富,非常值得我們研究和總結。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近期編輯出版《人生的藝術》,此作較之季羨林《閱世心語》和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可謂各有千秋,并且在對人生的問題和社會的問題上研究得更為透徹與深刻。《人生的藝術》一書收錄了梁漱溟先生對于人生、社會、歷史、文化、宗教進行的深入探究與思考,為了解和研究中國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經歷、學術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豐富而詳實的資料。書中涉及到的主題有人生的意義及態(tài)度、欲望與態(tài)度、人生觀、道德觀、兒童心理及青年修養(yǎng)問題、朋友與信用、擇業(yè)、中國文化問題及構造問題、求學與不老、成功與失敗、以及談佛、宗教等方面。該作品是其哲學思想的總結,也是其一生精華作品的集粹。本書開篇就提出了“人生有沒有目的?有沒有意義?”的深刻問題。梁先生在本書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人生意義在于創(chuàng)造,宇宙大生命創(chuàng)造無已的趨勢在動植物方面業(yè)已不見,現在全靠人類文化來表現了。我們生在今日誰都推脫不了這責任。這樣方是合于宇宙大生命的創(chuàng)造精神,而實踐了人生的意義?!?同時,書中還給我們提到了三種人生的態(tài)度問題“逐求、厭離、鄭重”。在“道德為人生藝術”中,梁先生提到了道德。他對道德方面的問題,有自己的理解,一面是從社會學方面去說明,另一面是從人生方面去說明。圍繞“道德是什么”回答了道德的定義即生命的和諧,也就是人生的藝術。一個人凡是在他生命某一點上,值得旁人看見佩服、點頭、崇拜及感動的,他的生命就會因這個地方而流露精彩,這與寫字畫畫唱戲作詩作文等作到好處差不多。關于宗教問題,書中談到,在梁先生準備去找泰戈爾先生去談話時,正好碰到泰戈爾與楊丙辰先生談論宗教問題,泰戈爾判定儒家不算宗教;而很奇怪儒家為什么能在人類社會上與其他各大宗教有同樣長久偉大的勢力!梁先生當時答他說,孔子不是宗教是對的;但孔子的道理卻不盡在倫理常綱中,并引用《論語》中的論述一一解說,還提到了孔孟學派的真精神真態(tài)度,對“儒學”與“儒教”之爭提出了中肯而深刻的見解。他把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學”糅合在一起,把整個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斷得到滿足的過程,提出以“意欲”為根本,又賦予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生生”概念以本體論和近代生物進化論的意義,主為“宇宙實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生存者也”,“生活就是沒盡的意欲和那不斷的滿足與不滿足罷了”。以上觀點在書中都作了詳細的介紹。而在東西文化觀上,梁先生把人類文化劃分為西洋、印度和中國三種類型,稱“中國文化是以意欲自為調和、持中國其根本精神的”,與向前看和向后看的西方和印度文化有別。中國文化以孔子為代表、以儒家學說為根本,以倫理為本位,它是人類文化的理想歸宿,比西洋文化要來得“高妙”。他認定“世界未來的文化定是中國文化的復興”,認為只有以儒家思想為基本價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們嘗到“人生的真味”。《人生的藝術》下編中提到“中國文化問題”及“中國文化構造問題和兩大特征”分別描述了中國現實存在的現狀和前途問題,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生活在理智高度發(fā)展的今天,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滿足人類求生本能的物質生活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梁先生在他的人學中,大聲疾呼,喚起人類理性的覺醒,克服種種困難,以理性代替暴力,以無私的情感對已對人,使人類得以和諧相處,共存共榮??傊合壬簧芯坎煌夂鮾蓚€問題——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在他的筆下出版發(fā)行的作品有三十余部,都曾多次再版發(fā)行。這也是他被譽為一代國學大師、思想家、學者、哲學家之稱的原因。我們在敬仰狂流激浪的雄偉時,也無法不去緬懷那些被歲月凋凌的人生在波折困苦中的凄婉與孤傲。                                                              評書人:雅妮后記梁漱溟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原名煥鼎,字壽銘、蕭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廣西桂林,順天中學堂畢業(yè),其后自學。1917-1924年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30-1937年從事鄉(xiāng)村建設活動。40年代抗日戰(zhàn)爭期間,為國事奔走,謀求國內團結。 梁漱溟先生一生著述極豐,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概論》、《究元決疑論》、《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xiāng)村建設論文集》、《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后覺悟》、《鄉(xiāng)村建設大意》、《鄉(xiāng)村建設理論》、《朝話》、《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我的努力與反省》、《東方學術概觀》、《梁漱溟教育論文集》等數十種。梁先生生前著有大量探討人生、治學等方面的文章,此次我們從梁先生眾多關于人生和治學的著述中精選出數十篇,按照其所論述的主題將其分為上下兩編。由梁先生的長子梁培寬先生親自審定篇目,并將本書命名為《人生的藝術》。 梁漱溟先生自謂問題中人,并且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探求人生、社會和學術的問題之中,在本書中,先生細膩坦誠的筆觸之下,其艱難跋涉探求人生、治學、社會等問題之解決途徑的躅躅身影清晰可見;而先生九十多年的人生軌跡中學習之歷程、思想之嬗變以及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精神也纖毫畢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從而為了解和研究中國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經歷、學術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豐富而翔實的資料。編者2007年11月

編輯推薦

?學貫中西的智者 “中國最后一位儒者”?敢與毛主席“唱反調”的“非右派分子”?國學大師梁漱溟 談人生、論治學一個人、一位學貫中西的學者、一位敢于直言的智者;一輩子、一生筆耕不輟勤著述、一生秉筆直書悟人生;他是一座文化的高峰,他是一個倔強的坐標。梁漱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者、哲學家、思想家、活動家、政治家,諸多名號后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梁漱溟?梁漱溟先生給世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恐怕只有上世紀50年代他曾在某次會議上當眾頂撞毛澤東,和他那張攝影于上世紀80年代嘴角堅毅目光炯然的晚年照片。人們敬佩他不屈于權勢的性格,卻并不知道他的學問文章。這些文章收在《人生的藝術》中,是為其長子梁培寬先生所審定之新書,目的旨在總結梁漱溟對人生對世道的論述,借以管窺其思想精華所在。

名人推薦

生命的和諧,也就是人生的藝術。所謂生命的和諧,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諧;同時,亦是我的生命與社會其他的人的生命的和諧。所謂人生的藝術,就是會讓生命和諧,會作人,作得痛快漂亮?!菏?/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人生的藝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4條)

 
 

  •   梁漱溟先生絕對是一生的大師!書中沒什么虛幻的東西,他是那樣的坦誠而談,循循善誘。句句話好像是說到了我的心頭!謝謝,謝謝我們的祖國有過這樣的大師,現在我們的文化已經被馬克思主義改造的不像樣的時候,我們應該去看看那下老人們說過的話了。什么是中華文明,那不是現在講的那樣的,不是每樣東西都可以用生產力·階級·經濟去衡量的!向大師們致敬。胡適·梁漱溟·馮友蘭·蔡元培·魯迅·等等那些偉大的老人們!
  •   很多人對柏楊,林語堂等并不陌生,但是對梁漱溟先生卻不知道,可能是因為他的文章理論性太強,其實梁先生才是真正的思想家,哲學家,一代大儒。不難看出,他的思想都是原創(chuàng)性的,沒有借簽抄襲別人,倒可能是大量的被別人引用抄襲。梁漱溟先生----我發(fā)自內心的敬重。
  •   很好 收獲很多 梁先生不愧為一代大師
  •   國學大師的人生注解,今人應當深思。
  •   這本書看完很有收獲,其中許多道理看到自有體會,人生的藝術并不復雜
  •   第二次接觸梁先生的書,很有嚼勁,我很愛看,樸素實在卻又發(fā)人深省。
  •   就是價格有點貴呢,需要慢慢的品味人生的藝術,藝術的人生!!!
  •   國學大師——梁漱溟
  •   通過大師的帶領之下,細讀品味人生,找到屬于自己的一條路...
  •   看過梁漱溟的書是在大學時候,只知道是鄉(xiāng)村建設運動的領導者,其他的都不知道了。仔細看了這本書,很不錯,不高深,但很凈化人的心靈。建議好好的讀讀。
  •   細細研讀,細品人生,找到自己的路.
  •   人生。。。。。。
  •   人生好向導
  •   需要慢慢看

    仔細看

    邊看邊思考

    絕對好書

    重新審視人生的意義~~~
  •   梁老先生不愧為大師,字字珠璣,沁人心脾。讀書可以認清自身缺陷,一天進步一點點。
  •   老先生活得很有藝術,一個人,一個文人,一個鐵骨錚錚的文人,能安然從民國到天朝,抗戰(zhàn)、土改、反右、文革、批林批孔。。。屹立不倒。
  •   老師推薦看的,國學大師就是不同凡響,寫得太好了~
  •   如題,作者是當代儒學當仁不讓的大師是很確定的。書的類容深入淺出,讀起來比較容易懂,只是作者參悟的某些觀點,跟本人所理解的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有比較大的出入,說明自己跟大師的價值觀差距甚遠,這在一定意義上給我產生了很強的矛盾心理:是堅持自我,還是摒棄舊有的思想跟著大師走呢?總之是越往后讀越讓人困惑的一本書,讀起來相當難受的一本書。
  •   是大師在北大講學期間,,,一些講義內容的合集。。可以代表其的主要觀點。。。但是我覺得還是要買各個專輯看。。這樣會對大師的思想發(fā)展,,理論基礎有最全面的認識。
  •   博通古今中外,有一份求知若渴的執(zhí)著,有一份悲天憫人的情懷,有一份談泊明志的心境,也就有了那一份洞明世事的睿智。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觀點,卻不能不佩服他的博大精深!
  •   大師就是大師,好好讀吧親
  •   不曉得我們這個時代會不會再有大師!
  •   書的質量很好,封皮是硬皮的,整體感覺非常好。大師的書,內容不提了,一直都喜歡看的。書的印刷字體不錯,看著眼睛不累。
  •   喜歡,中國文化的書,
  •   精裝,外殼結實,內容豐滿??傮w質量上乘~~
  •   真的很好。。正版,精裝
  •   很好,但是沒收到送的禮券,我買的東西超過100了
  •   自己不小心,銀行匯款時忘記填寫訂單號碼了,訂的兩本書一直沒有寄過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   到貨通知比預計的還要快。提貨地點選在復興路18號的自提點,離老人的大院就隔著個翠微路,看望老媽媽順便就提了書,太方便了。致謝??!
  •   包裝很好,服務很到位的
  •   需要慢慢的咀嚼。
  •   好看,但閱歷不夠呀,有點理解不了,哈
  •   經典的思想!
  •   紙張厚,字跡清晰,印刷質量很好,正版!
  •   很是精辟
  •   書還沒看,但是包裝不錯,內容還給不出什么評價
  •   很多思想都很貼切 值得拜讀
  •   很經典 有內涵的作品
  •   紙質很好,內容也很充實。
  •   硬皮的書面,厚實的書,很好,內容也精彩
  •   來貨及時,質量很好。正在研讀。
  •   好書,很深,要做筆記!做好中國人的指南!
  •   讀大師的書,我們是否能參悟到人生的意義呢,你值得讀本書。
  •   這本書作為一個性情的學者對人生價值觀的反思。
  •   是一本布面書,挺不錯的。還沒有看完,里面涉及內容較多。很想看下梁大師作品,這個選編的不知道怎么樣呢。
  •   想來我是散漫慣了,突然看到這類有些勵志催人上進的書有些不習慣
  •   貌似沒看完呢
  •   由佛入儒,有修有證,積極入世,感動
  •   書的質量很好,紙張的白度適中,不傷眼。內容很深奧,需要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去讀。
  •   要耐下性子讀
  •   裝訂不賴,內容不喜歡,不適合我讀
  •   梁實秋先生是中國近代的文人。散文舒緩自然,不過本書印刷很一般
  •   文章一般,沒有豐富的思想,很多地方都重復一種觀點。
  •   古文太多,難懂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