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論的道與藝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徐中玉,郭豫適 編  頁數(shù):472  

內容概要

  《中國文論的道與藝: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28輯)》系《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八輯,分為“學術史”、“海外中國文論研究”、“小說、戲曲理論”、“新論“等若干欄目,研究中國古代文論中的重要學術命題及相關學術問題,有較高學術價值。

書籍目錄

編輯部報告◆學術史◆錦江飯店的四天——中國文學批評史教材座談會紀要千帆詩學的“兩點論”◆思想◆中國詩學解釋中的人格解釋學意境中的生命原初世界——現(xiàn)象學視角中的情景關系“真”——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核心命題“詩可以群”——孔子詩教思想發(fā)微◆海外中國文論研究◆郭象《莊子》注對六朝文學思想與文學理論的影響五言之制,獨秀眾品——蕭子顯之“文章”義及其論五言詩之流變李夢陽詩學的《易》學觀照“奇氣欲超天地外,真詩多出性靈中”——試析孫原湘性情詩論從王夫之看“以詩解詩”的美學原則◆文論◆論代、德之際古文運動的轉型——以崔祐甫“擬官多涉親故”為中心黃宗羲對唐宋派古文理論的修正與發(fā)展歷史敘事的真實性與意識形態(tài)元敘事的內在制約——《文心雕龍·史傳》的歷史敘事理論研究之四《文賦》之“用心”考論《文心雕龍·附會》淺解◆小說、戲曲理論◆毛宗崗的批評素養(yǎng)紅學研究的方法論反思“文”的觀念與金圣嘆戲曲美學的詩性精神◆新論◆述古代文論中的“內感”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天才論大禹的人格世界與文學形象《淮南子》的新道家文藝思想——兼談對本文研究的方法論思考《典論·論文》符號權力的三種維度趙小琪“綱領明”與“毛目顯”——劉勰《文心雕龍》綱目體系的新探索◆文論文獻及研究◆◆書評◆

章節(jié)摘錄

  學術史  錦江飯店的四天——中國文學批評史教材座談會紀要  陳謙豫  1961年12月1日至12月4日,上海市高教局在錦江飯店召開中國文學批評史座談會。希望通過對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編寫的兩套文學批評史教材的討論,展開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研究,從而進一步提高教材的水平。當時與會的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俞銘璜曾提出:“我們編的批評史,要有福同享,有禍同當。”  出席這次討論會的人員有夏征農、俞銘璜、曹未風、郭紹虞、朱東潤、劉大杰、伍蠡甫、郝昺衡、錢仲聯(lián)、王氣中、蔣祖怡、陸侃如、趙景深、管雄、胡云翼、馬茂元、吳調公、王運熙、陳謙豫、葉子銘等。  先后主持會議的是:曹未風、朱東潤、王氣中、蔣祖怡、錢仲聯(lián)、劉大杰。俞銘璜作為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他第二天上午在會上的長篇發(fā)言和第四天下午最后的講話,實際是一次專題報告和總結。  這次座談會,我印象深刻,當年的記錄也保存至今。為了保持原貌(即距今已四十六年的現(xiàn)場情況、觀點和理論水平),記住史實,故摘要敘述于后:  會議開始,高教局負責人曹未風談了召開這次座談會的要求、安排后,即請大家發(fā)言、討論。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文論的道與藝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