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延邊大學出版社 作者:肖悅 頁數(shù):260 字數(shù):25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南懷瑾,著名的國學大師、詩人,長期致力于中國文化的傳播,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傳播者。他的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nèi)容往往是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形成自己的獨特體系。南懷瑾的著述大都是研習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他的著作對想要了解典籍的人是一個重要的引導,南懷瑾的言談生動有趣、知識涌博,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代言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復興與普及有推進作用。被人們尊稱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學家”、“禪宗大師”和“國學太師”,曾經(jīng)名列“臺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南懷瑾在談到人生的時候,對人生有深刻的認識。他并沒有把人生局限于一時的生老病死,也沒有固定在一定的區(qū)域,而是從大處著眼,從身邊及四周的情況談起,不但有事業(yè)還有生活,不僅有修身養(yǎng)性還有學問與成就。南懷瑾在人生的生存和生活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看淡人生苦與樂、成就千秋萬代的大事業(yè)、君子匿窮……都是南懷瑾對人生的要求和追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是短暫的,人生的厚度是用生命來衡量的。有人選擇痛苦活著,有人選擇不屈地抗爭,有人選擇淡泊地看淡人生的得失。人生要如何地活著就要看人是如何選擇的。有人選擇為自己而奮斗一生,有人選擇為了社會和國家而貢獻一生。有人成就的是自己的事業(yè),有人成就的是利國利民的千秋大業(yè)。人不同,人生便不同。但是想要功成名就、名垂千古,那就應該如南懷瑾所說曲那樣,成就真正的人生,為了國家或者他人而成就一番事業(yè)。人生想要成功,首先應該懂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人情世故,然后才會懂得修身養(yǎng)性進而蓄勢待發(fā)。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從《南懷瑾談生活與生存》作為出發(fā)點,根據(jù)南懷瑾的《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易經(jīng)雜說》《易經(jīng)系傳別講》等著作將人生分為“人生的價值”、“事業(yè)的真義”、“圣人與英雄”、“君子與小人”、“讀書與學問”、“修身養(yǎng)性”、“人情世故”、“時位與貴賤”、“煩惱”等,從這些主題入手,在南懷瑾先生的人生哲學基礎上加以理論,使讀者有機會在南懷瑾先生的人生哲學里獲取更多的為人處世、安頓身心的人生智慧。
作者簡介
肖悅,資深大眾社科類暢銷書作者,曾經(jīng)編著過多部涉及勵志、心理自助類作品。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找到立腳點,心安方有所立 先安身,后立命 沒有立腳點,浮沉于世間 做人就應有自己的風格 天文、地理與人倫 順其自然,樂天知命 人定勝天,命運是自己改造的 人生永遠只有明天 樂觀看待生活,生生之謂易 起步要平凡,目標要高遠 靠自己,上天助自助者 剛?cè)嵋酀?,恩威皆并? 人生的價值,在于參贊不足 反省自察,善于補過 做人要發(fā)揮出能動性 任何事物都是相對而出的 人世萬物,沒有真正的結(jié)果第二章 真正的偉大是付出,而不是據(jù)為己有 人生的可貴之處在于付出 做有益于人的事,才是真正的事業(yè) 事業(yè)“但在流傳不多” 現(xiàn)在的成功與千秋的成功 貧窮源于占有,富有源于布施 孔子的人生價值觀第三章 施勞的英雄與受累的圣賢 英雄征服天下,圣人征服自己 撒下為后人開花結(jié)果的種子 學問越深的人越懂得低調(diào) 做人要寵辱不驚,毀譽不動搖 圣人常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人不怕沒地位,就怕沒本領 自古凡夫與圣人的分野 君子常捫心自問、推己及人 權力欲是社會動蕩的禍源第四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做人要少空話、多實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風骨:可逝也,不可陷也 反省自我,不怨天尤人 樂觀坦蕩為君子,長戚滿腹是小人 內(nèi)心光明磊落,做人不憂不懼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易事難說與難事易說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做人要修己安人 求名當求萬世名 謀道而不謀食,憂道而不憂貧 從大處看君子,從小處看小人 做人要常懷敬畏之心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第五章 讀書,是為了知命而自立 讀書與做學問的區(qū)別 做學問,要注重內(nèi)心的修養(yǎng) 讀書,是為了會做人做事 學問越多,修養(yǎng)越高 學問,一是要學,二是要問 如何讓理智戰(zhàn)勝欲望 學習要掌握規(guī)律,一以貫之 活到老,學到老 學無止境,要無所不學第六章 修身養(yǎng)性,最難莫過于改變自己 無欲則剛,無求品自高 不受外界影響,走好第一步 人生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 淡化人生中的痛苦 做人不止任勞,還要任怨 時常檢討自己,更新自己 建立事業(yè)要靠自己 淡泊人生、知足常樂難 學會靜養(yǎng):忙易生亂,亂易出錯 做人做事都要有個準則 做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將貧窮與愁苦分開 擺脫虛榮,富貴如浮云 忠與信:人生的兩大修為 坦蕩之人能消弭怨言 由《誡子書》想到的 君子以正道成名,小人以旁門人世 安貧樂道,不被物欲俘虜 清以自守,善于用世 成不自喜,敗不自悲 做人要善于舍棄,由舍而得 貧賤而不移,富貴而不淫 不在其位則不謀其政 貧窮是人生最好的考驗 做事不苛求,做人懂迂回第七章 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 要懂得人,也要懂得事 不以自我為中心,不苛求他人 不遷怒,不貳過 做有本事沒脾氣的上等人 不被流言擾,日久見人心 積累經(jīng)驗,遵循經(jīng)驗 名與利,虛與實 與人相處要找到合適的距離和方式 頭腦清醒,控制自己的情緒 欲而不貪,做人有節(jié)制 人生如浮萍,得失付之一夢 人際圈子,‘被排斥是難免的 人情的真正內(nèi)涵 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貪欲是生死輪回的根本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人應該懂得人情世故第八章 天時、地利與人和 把握時位很重要 成大事,要得時間和空間之勢 運氣、位置與貴賤 通曉實事,把握機會 人的榮譽,存于際遇之間第九章 不能忘情,煩惱則如影隨形 煩惱是罪惡的源泉 人生最難的事是忘記 愁由愛生,尋愁覓恨非無故 苦海無涯,人生多福禍 安于現(xiàn)狀,不存非分之念
章節(jié)摘錄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與風格,無論你承認與否。做人就應該有自己的風格,這是一種做人的姿態(tài)與風度,也是一種修養(yǎng)與智慧。南懷瑾認為任何人都有個標準,如果沒有一個風范、沒有風格,這個人就完啦。那么怎么才能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呢?首先要有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要樂觀、開朗、自信,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積極向上的力量。人們有了這種精神狀態(tài),工作、學習以及生活都會得心應手,還能夠感染別人,給人帶來快樂,播撒無窮的力量。玫瑰贈人,手有余香。人們把微笑、關愛、敬意送給別人,不僅讓別人感到一絲快慰,留給自己的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古人榮啟期說過:“值得我快樂的事情太多了。天地生有萬物,唯有人最為高貴,而我得以為人,這是一樂也;人有男女之別,我得以為男人,這是二樂也;人生有不得見日月,未離襁褓便夭折者,而我年已九十,身體還很強健,這是三樂也;至于貧窮,乃是人之常情;死亡,乃是人生終結(jié)。處常而待終,有何不樂呢?”由此可見,每日每時抱著一種樂觀向上的心理,煩惱憂愁就會離你遠去。把心放寬,不患得患失,那些繁瑣的小事也就沒有什么可在意的了。兒童因為天真而充滿快樂,不會有成年人的眾多憂愁。因此,人們只要少一些計較得失,不過多地看重功名利祿,就會擁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tài),就會天天與愉悅握手,也會帶給別人美好的氛圍。其次,人的談吐要詼諧有趣。有的人說話過于呆板,有的人則過于直接,因而說話顯得枯燥無味。林語堂先生就是一位幽默大師。曾經(jīng)有一次,林語堂先生參加一個學校的畢業(yè)典禮。但是有許多人的演講時間太長了,因此直到11點多才輪到林語堂發(fā)表演講,當林語堂先生演講時,他說:“紳士的講演,應當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贝蠹艺犮氯徊欢?,隨后仔細品味就都犬笑了起來。還有一次,林語堂在外國的一個集會上說:“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xiāng)村,屋子里安裝有美國的水電煤氣等管子,有個中國廚子,有個日本太太,再有個法國情婦?!边@本是不錯的,我們不僅要有適合自己的立腳點,更要追求立腳點上的平等。這就如同追求平等的受教育權一般,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賽跑,才是我們講求和諧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沒有立腳點,我們便要在世間浮沉游蕩,飄忽不定,難以抓住自己想要的事物;有了立腳點,我們便有了根,有了自己賴以生存發(fā)展的“根據(jù)地”,便能夠前進后退,左右開闔,卻又不失穩(wěn)重和信心。這一有一無,幾字之差,但要人真正抓住,卻要費一番心力?!盀橐料萌算俱病?,“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都是有可能的,那時就需要我們耐得住這“尋尋覓覓”之中的“冷冷清清”,忍受得住無限愁苦之中的哀傷,保持住命途偃蹇、備受打擊的信心。在《西游記》這部典故中,玄奘西天取經(jīng)路遇的苦難有真的,有假的;有偶遇的,有必經(jīng)的;有故意的,有無心的。他們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成正果,可見取得真經(jīng)的艱難程度。我們苦思冥想,投身實踐,去搜尋自己的立足點,想必也得費幾番周折才能夠?qū)さ玫?。而當我們“度盡劫波”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僮得的。而人們在有了立腳點之后,就不會如空中的風箏到處飄浮,不會再像墻頭草一般隨風搖擺,不會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這個立腳點是什么?它就是人們看待事物的正確方法,判斷事物的正確途徑,體察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有了這個立腳點,人們就會擁有一種正確的價值觀,擁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信,獲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當人們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時,就能夠多一份從容,少一份怯懦;多一份執(zhí)著,少一份懈怠。有了這個立腳點,人們也就能夠更好地安身立命。
編輯推薦
《品悟南懷瑾:做人與處世》:世間上的道理,最平實的即是最偉大的;最偉大必然平實,有什么花樣就都不是了。——南懷瑾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