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的美學價值與藝術表現(xiàn)

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東南大學  作者:冒亞龍  頁數(shù):232  
Tag標簽:無  

前言

  返璞歸真,天人融會,當代建筑美學同傳統(tǒng)的建筑美學在研究內(nèi)涵、重心和審美視角上已經(jīng)大相徑庭,其視野所及已遠非只是狹義的建筑之“美”了。20世紀20年代那場世界范圍的建筑革命深刻地觸動和改變了人們的傳統(tǒng)建筑美學觀念,也徹底地改變了全世界建筑的面貌,其意義是劃時代的,審美旗幟也是無比鮮明的;而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建筑審美則彰顯了主觀主義思潮,導致建筑多元化格局的誕生,由此引發(fā)出了建筑美學領域中審美視野、審美意識和價值取向的重大轉變。這些變化需要從當代哲學發(fā)展的深層次、新觀念和新方法去探索和反思,因為建筑美學的轉變是世界哲學文化大環(huán)境的變化所決定的。面對日益繁雜、難解的建筑現(xiàn)象茫然無措時,將建筑美學理論走向置于當代哲學潮流的大背景之中,從人文化趨向的哲學大視野去審視建筑美學,方能高屋建瓴,不失偏頗?! ≡诿缹W的歷史發(fā)展長河中,美學隨著哲學的演進一直在跌宕變化。而作為主體的人對世界的感悟和思索的哲學,常常歷時地表現(xiàn)為三種不同的形態(tài):第一是哲學本體論,探求的問題是世界本質是什么?核心范疇是存在;第二是哲學認識論,探求的問題是這世界是以怎樣方式存在著?核心范疇是真理;第三是哲學價值論,探求的問題是世界對人的意義是什么?核心范疇是價值。與此相應,在上述三種哲學基礎上便可以建立起三種不同的美學理論:本體論(客體論)美學、認識論(主體論)美學和價值論美學。  本體論哲學演繹了美是一種不依賴人而存在的客觀實在的客體論美學,客體論建筑美學認為建筑美存在于建筑自身,是一種不依賴于人而存在的建筑客觀屬性,產(chǎn)生于建筑空間形式,表現(xiàn)在建筑的比例和諧、完整統(tǒng)一,或因表達先驗的精神理性,而具有超主體性??腕w論建筑美學雄霸于建筑領域直至20世紀60年代,至今影響巨大?! 〗忉寣W、解構主義和主觀主義唯我論等主體性哲學催生了主體論建筑美學,認為建筑不依賴人而存在,但建筑的美卻依賴于人,是人類進行審美活動的結果,建筑美與不美取決于人,由審美主體的人說了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建筑美學領地急遽地朝客體論相對的審美主體方向發(fā)展,各種建筑風格、流派紛至沓來,導致建筑美學價值標準的迷失,出現(xiàn)了美與丑等量齊觀的混亂局面?! ‘敶軐W價值論、現(xiàn)象學及存在主義等人文主義哲學演繹了價值論建筑美學,它改變了客體論和主體論美學的基本理論立場,即不再從客體論、主體論而是從價值論范疇來探究審美對象、美和審美經(jīng)驗等問題。價值論建筑美學認為建筑之美既不取決于建筑客體,也不取決于主體,而是存在于主、客體等構成的復雜價值關系之中。建筑美學價值的本質就在于建筑客體對主體的作用是否同主體的結構、尺度、需要相符合、接近或一致,如果相接近或一致,人就產(chǎn)生心理的認同或共鳴,建筑則具有美學價值,反之則無。建筑美學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或技術和藝術)兩個層面,物質層面的建筑美學價值是建筑是否適合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生理需求,是否滿足使用者的各種活動和身體結構、尺度。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基于當代人文哲學和美學理論的相關成果,重點從藝術美學價值(精神層面)的視角闡述高層建筑的美學價值,包括高層建筑的城市美學價值及其藝術體驗、科技美學價值與藝術形象、數(shù)學美學價值與美學形式、雕塑美及其藝術摹現(xiàn)、空間形態(tài)及其美學展現(xiàn)、模糊美學價值與形式蘊涵、政治美學價值與藝術表達、高層建筑的負面影響及其反思,以及高層建筑的當代審美趨向,涉及分形美學價值與人文藝術展現(xiàn)、信息論美學價值與藝術表意、生態(tài)美學價值及其藝術形態(tài)、反形式美學與高層建筑的奇特美學價值及表現(xiàn)。    本書可供建筑設計、建筑研究人員閱讀,也可供藝術、美術等相關專業(yè)師生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冒亞龍,湖南省邵東縣人,1966年出生,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工學)博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長沙理工大學建筑系主任,副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博士后。     
  學歷與工作經(jīng)歷:
  1983.9-1986.7 湖南省建筑學校,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
  1986.7-1995.8 設計院從事建筑設計及城市規(guī)劃工作;
  1988.9-1993.6 湖南大學土木系工民建專業(yè),學士學位;
  1995.8-2000.8 湖南科技大學,建筑學教學及設計工作;
  2000.9-2003.3 昆明理工大學,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碩士學位;
  2003.3-2006.3 重慶大學,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工學博士學位;
  2006.6-至今 長沙理工大學,建筑系,建筑學教學與科研工作;
  2007.9-至今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博士后流動站。

書籍目錄

1  緒論  1.1  哲學的發(fā)展與建筑美學的嬗變  1.2  建筑美學的當代哲學新思維    1.2.1  建筑美學的系統(tǒng)科學論    1.2.2  建筑美學的現(xiàn)象學新思維    1.2.3  建筑美學的信息論    1.2.4  建筑美學的分形論    1.2.5  建筑美學的模糊論    1.2.6  建筑美學的生態(tài)哲學論    1.2.7  當代建筑美學的人文價值論趨向  1.3  西方建筑美學的人文情境  1.4  中國建筑美學的發(fā)展及其人文價值取向2  從客體論走向價值論的建筑美學及其必然性  2.1  客體論建筑美學    2.1.1  客體論美學本質及溯源    2.1.2  客體論建筑美學及其特征    2.1.3  西方客體論建筑美學    2.1.4  中國古代建筑美論的現(xiàn)代意義  2.2  主體論建筑美學    2.2.1  現(xiàn)代主體論美學    2.2.2  主體論建筑美學及其特征    2.2.3  主體論建筑美學的多元價值觀  2.3  價值論建筑美學    2.3.1  價值論美學及其本質    2.3.2  價值論建筑美學本質及其特征    2.3.3  價值論建筑美學的相關論著  2.4  建筑美學從客體論走向價值論的必然性  2.5  小結3  系統(tǒng)科學論的建筑美學價值  3.1  價值論建筑美學的基本術語及其演繹    3.1.1  美學、建筑美學和高層建筑美學的概念及其關系    3.1.2  價值、美學價值與價值論釋義    3.1.3  價值論建筑美學與高層建筑美學價值    3.1.4  價值論美學視野中的建筑本源意義    3.1.5  系統(tǒng)科學釋名與建筑美學價值的系統(tǒng)性  3.2  耗散結構理論演繹下的建筑美學價值系統(tǒng)    3.2.1  建筑美學價值系統(tǒng)    3.2.2  建筑美學價值系統(tǒng)的耗散結構特性    3.2.3  建筑美學價值系統(tǒng)的整體屬性和規(guī)律    3.2.4  高層建筑美學價值構成  3.3  系統(tǒng)科學論的高層建筑美學價值兼有科學與人文屬性    3.3.1  人文精神的高揚    3.3.2  復雜科學之理性  3.4  小結4  高層建筑美學價值與藝術表現(xiàn)  4.1  高層建筑的城市美學價值及其藝術體驗    4.1.1  城市美學    4.1.2  高層建筑的城市空間美學價值及藝術呈現(xiàn)    4.1.3  高層建筑的城市形象美學價值與藝術形態(tài)    4.1.4  城市精神的象征    4.1.5  高層建筑是一把城市雙刃劍  4.2  高層建筑的科技美學價值與藝術形象    4.2.1  科技美學釋義    4.2.2  高層建筑的科學美學價值與藝術表現(xiàn)    4.2.3  高層建筑的技術美學價值及其美學形態(tài)    4.2.4  當代高層建筑人文和生態(tài)技術的美學價值    4.2.5  高層建筑的材料美學價值及其表達    4.2.6  價值論高層建筑科技美學的哲學本質  4.3  高層建筑的數(shù)學美學價值與美學形式    4.3.1  數(shù)學美學及其特征    4.3.2  高層建筑的整體秩序之美學形式    4.3.3  高層建筑的數(shù)量美學價值與藝術表達    4.3.4  高層建筑的幾何美學價值及其形式建構    4.3.5  高層建筑的幾何抽象美學價值與藝術展現(xiàn)  4.4  高層建筑的雕塑美及其藝術摹現(xiàn)    4.4.1  開放而空靈的現(xiàn)代雕塑    4.4.2  高層建筑具象抽象的美學價值與藝術形象    4.4.3  高層建筑的體積美    4.4.4  高層建筑的雕塑化“虛空”之美學形態(tài)    4.4.5  高層建筑的雕塑化質感和色彩美學表現(xiàn)  4.5  高層建筑的空間形態(tài)及其美學展現(xiàn)    4.5.1  高層建筑空間的演變    4.5.2  高層建筑空間的系統(tǒng)美與藝術顯現(xiàn)    4.5.3  高層建筑空間的景觀美學價值與表現(xiàn)    4.5.4  當代高層建筑空間的場所美學價值與藝術展示    4.5.5  當代高層建筑空間與賽伯空間的“超文本鏈接”  4.6  高層建筑的模糊美學價值與形式蘊涵    4.6.1  模糊美學及其哲學基礎    4.6.2  建筑美學價值本身的模糊意蘊    4.6.3  高層建筑構成圖式的模糊美學價值與形態(tài)蘊涵    4.6.4  高層建筑符號的模糊美學價值及其藝術表義    4.6.5  高層建筑空間之模糊美學表現(xiàn)    4.6.6  高層建筑的意境模糊美學價值與情境體驗  4.7  高層建筑的政治美學價值與藝術表達    4.7.1  政治美學釋疑    4.7.2  高層建筑的政治美學價值與藝術表達  4.8  高層建筑的負面影響及其反思    4.8.1  倫理恐慌與恐高心理    4.8.2  局域氣候的災變    4.8.3  安全的恐慌    4.8.4  科學論證匱乏與造價昂貴    4.8.5  窮兵黷武  4.9  小結5  當代高層建筑的審美價值走向  5.1  高層建筑的分形美學價值與人文藝術展現(xiàn)    5.1.1  分形美學    5.1.2  建筑與城市的分形美學特征    5.1.3  高層建筑的分形美學價值與藝術展示    5.1.4  運用分形美學的高層建筑設計    5.1.5  分形美學為建筑設計與評價提供了一種科學理性的思維  5.2  高層建筑的信息論美學價值與藝術表意    5.2.1  信息論美學釋名    5.2.2  建筑就是信息    5.2.3  建筑審美的本質就是傳譯信息    5.2.4  建筑美學價值體現(xiàn)在信息創(chuàng)新適度性及其層次性    5.2.5  高層建筑的信息論美學價值及其藝術表達    5.2.6  當代高層建筑的信息論美學價值與藝術形態(tài)  5.3  高層建筑的生態(tài)美學價值及其藝術形態(tài)    5.3.1  生態(tài)美學及其特征    5.3.2  生態(tài)建筑與高層建筑的生態(tài)美學特征    5.3.3  當代高層建筑的生態(tài)高技美學形象    5.3.4  高層建筑的生態(tài)美學價值與藝術表現(xiàn)    5.3.5  樹立生態(tài)文化信仰的高層建筑美學價值觀  5.4  反形式美學與高層建筑的奇特美學價值及表現(xiàn)    5.4.1  反形式美學的本質及其與傳統(tǒng)美學的辯證關系    5.4.2  反形式美學與奇異高層建筑的美學價值及形態(tài)    5.4.3  反意義與高層建筑的含混美學價值和藝術表現(xiàn)    5.4.4  反形式美學之啟示  5.5  小結6  結論  6.1  主要研究成果    6.1.1  建筑美學價值的本質、構成和評價標準    6.1.2  價值論建筑美學的必然性與系統(tǒng)科學論的建筑美學價值觀    6.1.3  分形美學是一種新的建筑設計觀和方法論    6.1.4  建筑美學價值體現(xiàn)在適度的信息創(chuàng)新    6.1.5  從模糊美學和反形式美學中革新和發(fā)展建筑美學    6.1.6  樹立生態(tài)文化信仰的高層建筑美學價值觀  6.2  后續(xù)研究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1 緒論  哲學為文化建立起一套闡釋系統(tǒng),任何文化形式都是以一定的哲學作為根基,為文化行為提供根基性的依據(jù)和標準,作為審美文化的建筑美學亦如此。中國古代《易經(jīng)?系辭上》里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睂ㄖ缹W而言,“道”是隱藏在建筑美背后的深層次、結構性的本質,是美的“形而上”的學問,并且是深入建筑實質性的方面;“器”就是塑造具體建筑對象美的方法,因而“形而下”就是研究建筑美的形成和方法,具有操作性。故建筑美學既是建筑的“形而上”,又是“形而下”的學問,在這兩部分中,結構性的本質是其重要方面。孔子在《論語?為政》里曰“君子不器”,就是要求研究工作不要拘泥于雕蟲小技,而要把著眼點放在宏觀整體上,對建筑美學的研究亦如此?! ?.1 哲學的發(fā)展與建筑美學的嬗變  在美學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之中,美學隨著哲學的變遷一直在跌宕變化,不同的哲學就有根植于它的不同美學。而作為主體的人對世界的感悟和思索的哲學,常常歷時地或共時地表現(xiàn)為幾種不同的形態(tài):第一,世界的本質是什么?這個問題就是哲學本體論,核心范疇是存在;第二,世界是以怎樣的方式存在著?對這個問題的哲學回答就是哲學認識論,核心范疇是真理;第三,世界對人的意義是什么?對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就是哲學價值論,核心范疇是價值。這三個問題彼此不同,但有機聯(lián)系。與此相應,在上述三種哲學基礎上便可以建立起三種不同的美學理論:本體論(客體論)美學、認識論(主體論)美學和價值論美學。  本體論哲學演繹了美是一種不依賴人而存在的客觀實在的本體論美學。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一方面輕視客體的感性特點而認為美在于數(shù)的和諧,在于事物的理性內(nèi)容符合數(shù)的觀念,把抽象的、先驗的數(shù)看成美之根本;另一方面他又認為具體事物的美是體現(xiàn)數(shù)的和諧的事物的感性形式,美是形式的和諧。故“規(guī)則與比例都是美的和有用的,而不規(guī)則與無比例則是丑的和無用的”。古代西方人把這種哲學美學巧妙地表現(xiàn)在神廟建筑上,和諧統(tǒng)一、端莊秀麗的古典建筑完美地體現(xiàn)了本體論美學思想,顯示出古代西方建筑美學的永恒魅力,這種作為主流的傳統(tǒng)建筑美學觀念歷經(jīng)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一直延續(xù)到19世紀末。

編輯推薦

  《高層建筑的美學價值與藝術表現(xiàn)》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高層建筑的美學價值與藝術表現(xiàn)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正版書本,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