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86-5 出版社:第1版 (1986年5月1日) 作者:范從振 頁數(shù):349 字數(shù):50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著重講述鍋爐的工作原理和計算方法。內容包括:燃料;燃料燃燒計算和鍋爐機組熱平衡;煤粉制備;燃燒的基本理論和設備;自燃循環(huán)和強制流動鍋爐的汽水系統(tǒng)、受熱面布置、工作特性、運行調節(jié)和起停方法;鍋爐熱力計算和水動力計算等。 本書系高等學校電廠熱能動力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供水力發(fā)電廠和鍋爐制造行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緒論 1.1 鍋爐設備的作用及構成 1.2 鍋爐分類 1.3 鍋爐的安全和經(jīng)濟指標 1.4 國外鍋爐發(fā)展趨勢簡介第二章 燃料 2.1 鍋爐用燃料 2.2 煤的成分 2.3 燃料的某些特性 2.4 煤的分類 2.5 重油 2.6 氣體燃料第三章 燃料燃燒計算和鍋爐機組熱平衡 3.1 燃燒所需空氣量和過量空氣系數(shù) 3.2 燃燒產(chǎn)物(煙氣量)的計算 3.3 煙氣分析 3.4 不完全燃燒方程式(煙氣中一氧化碳含量的計算) 3.5 鍋爐運行狀態(tài)下過量空氣系數(shù)的確定 3.6 空氣和燃燒產(chǎn)物的焓的計算 3.7 鍋爐機組的熱平衡計算 3.8 鍋爐機組熱平衡試驗第四章 煤粉制備 4.1 煤粉的性質 4.2 煤的可磨性系數(shù) 4.3 磨煤機 4.4 制粉系統(tǒng) 4.5 制粉系統(tǒng)的基本部件第五章 燃燒過程理論基礎 5.1 燃燒化學反應動力學基礎 5.2 燃燒反應的動力區(qū)和擴散區(qū) 5.3 煤和煤粉的燃燒第六章 燃燒設備 6.1 煤粉燃燒器及其流動力學特性 6.2 煤粉氣流的著火 6.3 煤粉爐的點火裝置 6.4 煤粉爐 6.5 層燃爐 6.6 沸騰爐第七章 過熱器和再熱器 7.1 過熱器和再熱器的作用和工作特點 7.2 過熱器和再熱器的型式和結構及其汽溫特性 7.3 熱偏差 7.4 運行中影響汽溫的因素 7.5 蒸曙度的調節(jié)方法 7.6 過熱器和再熱器運行中的若干問題 7.7 管子壁溫計算第八章 省煤器和空氣預熱器 8.1 尾部受熱面概述 8.2 省煤器 8.3 空氣預熱器 8.4 尾部受熱面運行中的若干問題第九章 爐內傳熱計算 9.1 爐內傳熱的相似理論計算方法 9.2 爐膛水冷壁的面積及其他結構特性 9.3 受熱面的污染系數(shù)和熱有效系數(shù) 9.4 系數(shù)M 9.5 爐膛黑度 9.6 爐內熱負荷的分布規(guī)律第十章 半輻射和對流受熱面的傳熱計算 10.1 對流傳熱計算的基本公式 10.2 傳熱溫壓 10.3 傳熱系數(shù) 10.4 對流受熱面的面積和流通截面的面積 10.5 對流受熱面熱傳熱計算方法說明第十一章 鍋爐機組的設計和布置 11.1 鍋爐熱力計算的程序和方法 11.2 主要設計參數(shù)的選擇 11.3 影響鍋爐布置的因素 11.4 鍋爐的典型布置第十二章 自然循環(huán)和蒸發(fā)受熱面 12.1 自然循環(huán)的基本概念 12.2 汽水混合物的流型和傳熱 12.3 兩相流體的基本參數(shù) 12.4 流體的流動阻力 12.5 簡單回路的水循環(huán)計算 12.6 復雜回路的水循環(huán)計算 12.7 循環(huán)安全檢查 12.8 提高循環(huán)安全性的措施第十三章 強制流動鍋爐及其水動力特性第十四章 蒸汽凈化和鍋爐水質工況第十五章 鍋爐運行附錄 主要符號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