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三書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作者:金克木  頁數(shù):463  
Tag標簽:無  

前言

  2005年,我編了一本金克木的《書讀完了》,2006年出版。編完后,覺得意猶未盡,在余佐贊先生的督促下,又編出了這本《文化三書》。稿件全部編訖,已經(jīng)是凌晨一點鐘了。我躺在床上,照例胡思亂想,多是興奮,偶爾失落?! 『鋈婚g發(fā)現(xiàn)自己走在一條路上。看天色,應該是東方魚肚白的時候。周圍只偶爾有幾個人影,或前或后地走著。路旁古木參天,一位老人穿著藏青色中山服,手持拐杖,戴一副黑框眼鏡,一邊抬頭看著天空,一邊慢慢往前走。我略一端詳,認出是金克木,就疾步向前,來到老先生面前?! ∵€沒等我問句好,老先生就轉(zhuǎn)過身對著我,開口說話了:你編完了《書讀完了》,還要再編一本《文化三書》,對我極盡刨根問底之能事,究竟想做什么?難道要把我打碎弄亂,重新編排出一個精神DNA?我已是古舊人物,退出了歷史舞臺,難道你要拉我進入現(xiàn)在的話語“圈子”,讓我成為博客和論壇上的話題、時尚的符號?  我熟悉老先生的這種語調(diào),笑笑說:我不寫博客,沒有“圈子”,更不懂時尚。我編你的書只是因為自己喜歡。

內(nèi)容概要

第一輯取名“比較文化書”,主要收錄的是金先生寫的關(guān)于中西文化方面的文章,以解說歐美文化進來后的思想情形的文章為主?! 〉诙嬋∶芭f學新知書”主要是選取金先生談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文章。金先生認為要知道新意思,其實仍可以讀舊文章?! 〉谌嬋∶盁o文探隱書”,金先生認為以前識字和讀書的人并不多在這部分里金先生試著從非民間的文化查出民間的文化,從少數(shù)識字的人查出他們所受的多數(shù)不識字的人的心態(tài)影響。

作者簡介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筆名辛竹。生于江西,祖籍安徽壽縣。1941年先生經(jīng)緬甸到印度在加爾各答游學,同時學習印度語和梵語。1943年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鉆研佛學,同時學習梵文和巴利文。金先生學貫東西,知兼古今,一生筆耕不輟,留下學術(shù)專著三十余種,主要文學著作有詩集《蝙蝠集》,小說集《舊巢痕》,散文隨筆集《天竺舊事》等。

書籍目錄

莊諧對話(代前言)比較文化書 文化問題斷想 三談比較文化 文化之謎:傳統(tǒng)文化·外來文化 文化之謎:科學·哲學·藝術(shù) 文化之謎:宗教信仰 文化之謎:世界思潮 東西文化及其科學 八俊圖引   兩大帝國的統(tǒng)一場 十字街頭象牙塔 二圣 平行名人傳 閑話哲學 “解構(gòu)”六奇 模糊邏輯 幾何式哲學舊學新知書 《舊學新知集》自序 文化三型·中國四學 傳統(tǒng)思想文獻尋根 虛字·抽象畫·六法 臺詞·潛臺詞 食人·王道 秦漢歷史數(shù)學 風流漢武兩千年 范蠡商鞅:兩套速效經(jīng)濟軟件 《春秋》符號 《論語》中的馬 諸葛亮“家訓” 父子對話:八股文學 八股新論:評罪 八股新論:文“體” 八股新論:文“心”無文探隱書 試破文化之謎 軌內(nèi)·軌外 無文的文化 信息場 顯文化·隱文化 治“序”·亂“序” 從孔夫子到孔乙己 古“讀書無用論” 齊魯之別與傳統(tǒng)思想 談“天” 門外議儒家 妄談三皇 反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 空城對話 中國的神統(tǒng) 佛“統(tǒng)” 三“王”的傳統(tǒng) 兩種“法” 占卜術(shù)

章節(jié)摘錄

  文化問題斷想  其一  有一個外國人說:歷史告訴我們,以后不會再這樣了。另一個外國人說:歷史告訴我們,以后還會這樣。有個中國人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還是中國人說的好,把兩個外國人的話都包括了?!皫煛保瓤梢允钦諛有Х?,也可以是引為鑒戒。學歷史恐怕是兩者都有。二十年前發(fā)生過連續(xù)十年的史無前例的大事,既有前因,又有后果。我們不能斷言,也不必斷言,以后不會再有;但是可以斷言,以后不會照樣再來一個“史有前例”了。歷史可能重復,但不會照樣,不會原版影印絲毫不走樣,總會改變花樣的。怎么改變?也許變好,也許變壞,那是我們自身天天創(chuàng)造歷史的人所做的事。歷史既是不隨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又是人們自己做出來的。文化的發(fā)展大概也是這樣。我們還不能完全掌握歷史和文化的進程,但是我們已經(jīng)可以左右歷史和文化,施加影響。若不然,那就只有聽天由命了。對歷史進程可以看出趨向,但無人能打保票?! ∑涠 v史上,中國大量吸取外來文化有兩次。一次是佛教進來,一次是西方歐美文化進來。回想一下,兩次有一點相同,都經(jīng)過中間站才大大發(fā)揮作用。佛教進來,主要通過古時所謂西域,即從今天的新疆到中亞。西域有不少說不同語言的民族和文化。傳到中原的佛教,是先經(jīng)過他們轉(zhuǎn)手的。東南也有從海路傳來的,卻不及西北來的影響大,那里沒有會加工的轉(zhuǎn)口站。青藏地區(qū)似乎直接吸收,但實際上是中印交互影響,源遠流長。藏族文化和印度文化融為一體,那里的佛教和中原不同。蒙古族是從藏族學的佛教,也轉(zhuǎn)了手。歐美文化進來也有類似情況。明中葉到清初,耶穌會教士東來并在朝廷中有地位,但是文化影響不能開展。后來帝國主義大炮打了進來,人和商品擁入,但文化還不像鴉片,打不開局面。西洋人在中國出的書刊反而在日本大量翻印流行。所謂西方文化是經(jīng)過東方維新后的日本這個轉(zhuǎn).口站涌進來的。哲學、文學,直接從歐洲吸收而且有大影響的,是經(jīng)過嚴復和林紓的手。兩個翻譯都修改原著,林紓還不懂外文。此外許多文化進口貨是經(jīng)過日本加工的。梁啟超在日本辦雜志。孫中山在日本鼓吹并組織革命。章太炎在日本講學。魯迅、郭沫若在日本學醫(yī)、學文學。從歐美直接來的文化總沒有從.日本轉(zhuǎn)來的力量大。一歐美留學生和教會學校雖然勢力不小,但在一般人中的文化影響,好像總敵不過不那么地道的日本加工的制品,只浮在上層。全盤西化,完全照搬,總是不如經(jīng)過轉(zhuǎn)口加工的來得順利。好比電壓不同,中間總得有個變壓器。要不然,接受不了,或則少而慢,反復大?! ∑淙 ≈袊藢τ谕鈦砦幕?,不但要求變壓,還有強烈的選擇性。二道手的不地道的佛教傳播很廣。本來沒有什么特殊了不起的阿彌陀佛,只是眾佛之一,在中國家喻戶曉,名聲竟在創(chuàng)教的釋迦牟尼佛之上。觀世音菩薩也是到中國化為女性才大顯神通。玄奘辛萬苦到印度取來真經(jīng),在皇帝護法之下,親自翻譯講解。無奈地道的藥材苦口,傳一代就斷了。連講義都流落日本,到清末才找了回來。玄奘自己進了《西游記》變?yōu)椤疤粕?,成了吸引妖精和念緊箍咒的道具,面目全非。對西方文化同樣有選擇。也許兼容并包,但很快就重點突出,有幸有不幸。就藝術(shù)說,越地道越像陽春白雪,甚至孤芳自賞,地位崇高而影響不大。反而次品有時銷路大增,供不應求。流行的第一部現(xiàn)代歐洲小說是林紓改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小仲馬)。一演再演的歐洲戲劇是改編的《少奶奶的扇子》(王爾德),都不是世界第一流的,而且變了樣。我們中國從秦漢總結(jié)春秋戰(zhàn)國文化以后,自有發(fā)展道路,不喜生吞活剝而愛咀嚼消化。中國菜是層層加工,而不是生烤白煮的,最講火候。吃的原料范圍之廣,無以復加,但是蝸牛和蚯蚓恐怕不會成為中國名菜。至少在文化上我們是從來不愛一口整吞下去的。歐美哲學也同古時印度哲學命運相仿。人家自己最為欣賞的,我們除少數(shù)專家外,往往格格不入;甚至嗤之以鼻,或則改頭換面以至脫胎換骨,剩個招牌。有的東西是進不來的,不管怎樣大吹大擂,也只能風行一時。有的東西是趕不走的,越是受堵截咒罵,越是會暗地流行。所以,文化的事不可不注意,又不可著急。流行的不都是劣貨、次品,直接來不經(jīng)轉(zhuǎn)口的上等貨有的也會暢銷,因此大可不必擔憂,更無須生氣。  1986年  三談比較文化  我國有一大筆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在還沒有整理,這就是那些從古代印度傳來的佛教文獻。大略可以說有下列幾項,都不包括中國人自己的著作:  一、漢語譯的佛教文獻,即《大藏經(jīng)》中的原著部分?! 《?、藏語譯的佛教文獻,即《甘珠爾、丹珠爾》。蒙古語譯文可以算在這一系統(tǒng)之內(nèi)?! ∪⑿陆蛣e處發(fā)現(xiàn)的古代一些兄弟民族語文字母寫的或譯的佛教文獻。  四、傣族的所謂“貝葉經(jīng)”,其中應有抄寫下的或翻譯的佛教文獻。  五、西藏、新疆等地區(qū)陸續(xù)發(fā)現(xiàn)的古代印度語的各種字體寫本,還有附漢譯或藏譯的原文寫本或木刻本,用漢字或藏文字母等音譯的印度原文,各種文物中附的不同文字的印度語原文,這些也多半是佛教文獻?! ∫陨线@些文獻是中華民族的財富,也是世界文化的,尤其是印度文化的重要資料。在國際上早已有人進行研究并且???,甚至大部頭的尚無原文的漢譯本如《成唯識論》、《阿毗達磨俱舍論》(釋論)、一百卷的《大智度論》,陸續(xù)有了法文譯本(末一種尚未完成)。但是國內(nèi)從清末至今只有極少數(shù)人作認真的科學研究。甚至漢譯文獻除許地山編的《佛藏子目引得》(和翁獨健編的《道藏子目引得》一樣體例,都是燕京大學出版),呂瀲編的《新編漢文大藏經(jīng)目錄》(齊魯書社出版)以外,就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梵、藏、漢對照的《大寶積經(jīng)迦葉品》的出版者是商務印書館,編校者卻是外國人鋼和泰。  這些文獻雖說是佛教文獻,其中卻也包括了非佛教的書籍。佛教文獻也不僅僅是宗教宣傳品。宗教色彩濃厚的也是古代文化遺留的一種資料。若以現(xiàn)代科學的眼光觀察,這些就成為語言學、宗教學、哲學、文學、史學等等研究的古代文化資料。不但印度人認為這些是他們的文化遺產(chǎn),而且從中國文化史的角度看來,這些也是中國古代文化變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甚至還可說是研究現(xiàn)代文化來源和構(gòu)成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特別有意思的是,若依照比較文化的觀點來研究,這些恰恰是不同文化相接觸而產(chǎn)生變化的一個頭,是輸入口,由此產(chǎn)生一系列的矛盾、沖突、“反饋”、新生等等變化而從輸出口顯現(xiàn)了新的文化。這種情況在中華民族的整個文化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出現(xiàn)。黃帝戰(zhàn)蚩尤的傳說姑且不論,商和周以及黃河流域和越、楚的“文化移入”(acculturation),直到近代、現(xiàn)代的對外文化接觸,都需要有全面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研究,其中也可以說要有一個現(xiàn)代文化人類學的所謂“全局性的”(holistic)研究。同樣重要的是現(xiàn)代文化人類學的一個研究方法,“比較文化”(cross—cultural comparison)研究。這一類工作當前還在發(fā)展中。例如,在美國,有人比較南亞的印度教人物和美國的中層人物的“世界觀”;有人比較中國人的和美國人的家庭核心關(guān)系,以為中國的是父子,美國的是夫婦,這種關(guān)系形成民族性格的一部分。他認為中國人頌祖先,印度人頌神,美國人重視兒童,故中國人特重傳統(tǒng)。雖然這種研究主要是依據(jù)生活調(diào)查,用在歷史上也是重視文物過于文獻,但是豐富的文獻若同文物以及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其價值和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我國歷史上從三國到唐是一個極重要的文化轉(zhuǎn)變時期,是一個各民族文化激烈沖突和變化的時期,單獨在漢族文化上著眼就難見全貌,對以后的五代、宋、遼、金、西夏直到元朝大一統(tǒng)帝國的文化淵源也不易索解。這個大體上從公元3世紀到8世紀的一段恰恰是佛教傳入引起巨大文化矛盾的時期。從新疆即古代所謂西域的各民族方面說,開始得更早,從晚唐到宋也還有高潮之后的波濤、轉(zhuǎn)換,但最重要的是中間這幾百年。究竟經(jīng)過“西域”以及“南?!边€有西南的藏、印之間的通路傳到中國境內(nèi)的原來的文化因素,怎樣恰好碰上了國內(nèi)各民族文化(包括政治)矛盾的重要時機而起了巨大作用,從而產(chǎn)生輝煌的唐代文化?這個外來因素究竟有什么特點,經(jīng)過了怎樣的轉(zhuǎn)化,如何被“揚棄”而成為新的東西?如果溯其本原,對于了解它們所引起并參加的變化必然會有幫助。歷史唯物主義當然著重經(jīng)濟基礎的決定性,但是對于上層建筑、意識形態(tài)(大體上可說是人類學所謂文化,但這個“文化”還包括政治以及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甚至生產(chǎn)力,還講到文化生態(tài)學。)的“反饋”作用能夠忽視嗎?包括中華民族的各民族在內(nèi)的中國文化史的研究不應該讓外國人占先了。不過,“參照系”(frame of reference)應當具備“全局性”,著手點還得是“深入的個案研究”(indepth case study)。這就有一個如何整理這些佛教文獻的問題?! ∵@些佛教文獻傳入中國,標志著中國文化史中的一個變化,這里面有一些問題。因此我在發(fā)過上述這一番很可能為通人所笑的未必正確的議論之后,愿就這些問題來談一談。  第一是這種佛教文化怎樣傳進來被接受的?這是“文化移入”問題。它第一步到“西域”(新疆境內(nèi)),第二步入中原,很快就風靡一時。少數(shù)民族接受它不能因為是一張白紙。文化上沒有“白紙”;人類只要組成社會就有維持這個社會所必需的文化,只有指文字之類的狹義的文化可以有空白而全部借自別人。接受外來的完全破壞性的文化以導致自己的瓦解和滅亡,這是不可思議的。進來的新文化必定對原來社會中至少是某一集團有利,最終導致對社會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有利,才能被轉(zhuǎn)化吸收成為新文化的一部分。這也不是少數(shù)統(tǒng)治者或則知識分子所能決定的。佛教傳進來的,第一是和尚,第二是寺廟。這正當印度佛像藝術(shù)開始大發(fā)展之時(公元初),同時來的就有佛像和經(jīng)文。立刻出現(xiàn)的是中國社會中原來沒有的一種社會成分,破壞了原有結(jié)構(gòu)。簡單說就是出現(xiàn)了寺廟經(jīng)濟。這在后來成了地主收租,但開頭并不是那樣,是靠化緣集資(包括“勃建”),帶集體公有的性質(zhì)。佛陀在世時就有大商人“黃金漫地”買“精舍”捐獻,就有殺父的國王“歸依”當“護法”。佛教的經(jīng)濟和政治的性質(zhì)及作用很明顯。更明顯的是它還起一種組織群眾的作用,這是幾乎所有宗教直到今天都有的。一個有嚴密組織的佛教宗派可以從物質(zhì)上和精神上組織起很多人在自己周圍。這對于少數(shù)民族鞏固自己的社會結(jié)構(gòu)有利,因而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都可以各自加以利用:這種文化隨少數(shù)民族傳到中原,在民族雜居而經(jīng)濟和政治結(jié)構(gòu)復雜變化的歷史條件下,佛教作用勝過了原有的所謂儒家文化。稍一檢查石窟造像的題名,就可以看出這實際上起了組織跨行會的人的作用。當“會首”的是組織者,寺廟是集中聚會地,佛像是核心的象征,香火是聯(lián)絡的信號。這種社會力量一旦形成,就不能不為統(tǒng)治者(尤其是由弱族而要成為大國的王者)所重視。一切宗教行為都是圍繞著這一寺廟文化(應當說“僧伽文化”)進行的儀式,包括塑像和經(jīng)文在內(nèi)。用比較文化的方法唯物地考察,就可以看出,這和世界上許多同類宗教派別都遵循著大致相仿的模式。物質(zhì)利益和社會效果是根本的。古人并不是不要實利的超人?! 〉诙欠鸾涛幕械乃枷氤煞衷鯓訒唤邮埽窟@個新來成分主要是因果、報應、輪回、轉(zhuǎn)世。這在印度思想中原來也是新成分,其發(fā)展過程這里不提。在中國,特別是在漢族中,這怎樣能適應原有的文化形態(tài)?說來話長,只要指出一個要點:這種理論的強有力的“隨機”性??磥硎墙┧赖慕虠l卻有無比的靈活性。它可以是承認“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為有前定的因;又可以肯定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因為既有前定的未知的因決定,又有今世種下來世的因的可能。人們可以拜佛求來世,也可以偽托彌勒佛降生而造反。佛教是戒殺的,但不排除降魔。中國廟一進“山門”便是“四大金剛(天王)”橫眉怒目;殿上笑嘻嘻的菩薩背后是手舉降魔杵的“護法”韋馱。關(guān)于報應和輪回思想的社會作用,需要仔細的科學的分析研究。至于其他的信仰和道德的理論,佛教的和漢族原有的并無根本差別?!吧抽T不拜王者”,后來和尚讓步了。外國和尚至今還是受拜不答禮的;中國和尚除做法事時外已經(jīng)是平等待人,甚至是逢人便拜的“常不輕菩薩”了?! 〉谌欠鸾讨械恼軐W思想怎樣被吸收的?這首先要分析。那些佛教的基本論點如“無?!?、“無我”、“緣生”、“空”、“有”之類,大概從來也沒有真正照原樣進入中國哲學,進入的是轉(zhuǎn)化了的中國式理解,往往是新術(shù)語、舊范疇。有些在佛教哲學中原來并不著重討論的,如“涅粲”、“佛性”等等的解說,卻在漢族哲學史中成了變幻莫測的論題。從比較文化的角度說,重要的是“世界觀”的模式。佛教的和印度其他教派的基本上是一類,是樂生而不是尋死。耆那教承認絕食自殺,那是像道教“尸解”一樣;他們最愛惜生命,以“戒殺”為最高的“法”。佛教同樣是,否認變化現(xiàn)象的永恒真實,同時肯定復雜現(xiàn)象的感覺真實。在中國,這一個模式在知識分子書中講來講去,實際上在信教者的實踐中不成問題。連佛陀都有生老病死,一切照常。坐禪的人必須大吃大喝,否則不能在一炷香、一炷香的長時間內(nèi)練功。至于真實,那是指“涅槃”,是另一回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化三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9條)

 
 

  •   后來關(guān)注了一下,有評論說金先生相比于季羨林先生而言,真正吃透了各大文化間的關(guān)系 ,很厲害
  •   金先生學問極博,且為文平易,我輩有幸。
  •   一直很喜歡金老大作品,他的東西有內(nèi)涵。喜歡!
  •   文化三書,作家的代表作
  •   值得一品的文化,關(guān)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雖然有很多深奧的知識,但細細的閱讀亦總能讓你不斷感悟文化大家的風范。
  •   老人值得尊敬,好玩!智慧+知識=金克木散文
  •   喜歡這一版啊 書皮感覺很風雅 就是紙有點薄………… 買了一大箱書 這本在里面有點擠到了T^T
  •   閱讀了,不錯,在現(xiàn)在的社會還可以靜下來讀一下,是絕好心靈的慰藉
  •   網(wǎng)絡天下好書,就在當當網(wǎng)。
  •   從真正的智者那里得到貨真價實的知識..沒有嘩眾取寵,不做聳人聽聞.是靜夜里的享受.
  •   金先生學識淵博,精通文史哲及佛教,文字幽默不失嚴謹,對歷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讀起來受益匪淺值得細細品味.
  •   金克木先生的書寫的很平和,但都比較實在
    讀這樣的大家寫的書,如同與一位智慧老人對話,總是收獲良多
    可惜已出版的金克木先生的書并不是很多
    全集又不容易讀完
    這本算是比較精華了
  •   我是一個文化層次不高的人,正因此喜歡附庸一下,便想補補漏,今天收到,還未詳看。但我很喜歡,書的裝幀不錯,我是一個買櫝還珠的人,形式好了內(nèi)容可以忽略。當然,書的內(nèi)容還是不能忽略的,我會細看的。
  •   買的第一本金老的書,應該不錯。
  •   裝幀典雅,印刷古樸,拿在手中很有味道。至于書的內(nèi)容還用我多說嗎?
  •   金老先生是大家,他的研究領域?qū)拸V無涯,無論是與之同時代的學者還是后世的學子都難與之相比。但實話實說,有些觀點并非真理。就對問題的理解上說,不一定紛亂復雜地想法所敷衍出的佶屈聱牙地文字真的能夠說明問題的本真!往往因為想得太多將自己和讀者都帶進了一個自己千辛萬苦壘砌的巢穴當中。這小小的偏差,就像看錯了路標,走錯了路,迷于其中越走越遠了!巢穴砌得越高自己與讀者走進巢穴深處時就越是難以自拔。
  •   上面印的字基本都認識,但并不一定懂。如果你沒有一定的哲學和神學方面興趣,最好敬而遠之。
  •   喜歡封面
    隨便翻了翻還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