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作者:索雷爾 頁數(shù):233 譯者:國英賦,何君玲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詳細描述了自文藝復興以來人類進步觀念走過的歷程,揭示了在歷史發(fā)展的不同時段人類對進步思想的種種解讀。作者指出,人類理性啟蒙的過程和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所帶來的,只能是一種進步的幻覺而已。本書以及作者的多數(shù)著作,是要表明道德的卓越很早就與政治的進步主義分離開來,并把本身系于獨立生產(chǎn)者的社會主義。為了保持這種卓越性完好無缺,具有美德的新人必須始終與進步觀念相關(guān)聯(lián)的所有觀念和制度互相獨立——進步觀念的目的正在于抹除這些區(qū)分的形成而導致的社會沖突。這是索雷爾不把馬克思這位闡述階級沖突和斗爭的理論家看作進步主義思想家的理由之一。
作者簡介
喬治·索雷爾(Georges Sorel,1847~1922),法國哲學家,工團主義革命派理論家。索雷爾的哲學結(jié)合了柏格森和尼采的思想,認為理性受制于感性。這成為了他創(chuàng)立的革命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chǔ)。他認為,通過動員非理性力量進行暴力革命,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唯一方式。索雷爾將總罷工賦予一種神秘色彩,認為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可以動員工人采取“英雄式的暴力”,并進而摧毀資本主義社會。和一些民粹主義者不同,索雷爾眼中的社會主義是由少數(shù)精英治理的。索雷爾認為,一般大眾不具有控制自身的能力,因而只能被精英統(tǒng)治。
書籍目錄
譯序第一章 關(guān)于進步的一些早期意識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第二章 獲勝的資產(chǎn)階級 第一節(jié) 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 第四節(jié) 第五節(jié)第三章 18世紀的科學 第一節(jié) 第二節(jié)第四章 魯莽的第三階級 第一節(jié) 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 第四節(jié)第五章 進步學說種種 第一節(jié) 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 第四節(jié) 第五節(jié) 第六節(jié)第六章 輝煌與敗落 第一節(jié) 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 第四節(jié) 第五節(jié)第七章 向社會主義進軍 第一節(jié) 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 第四節(jié)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關(guān)于進步的一些早期意識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古今作家之爭 歷史學家們把進步學說的討論追溯到古代作家與當代作家間的爭論,17世紀時,這種爭論曾經(jīng)熱鬧一時。我們今天看來,這種純粹文學層面的爭論,竟能產(chǎn)生如此大的后果,似乎有些奇怪,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今天的我們,也不愿承認所謂藝術(shù)進步的存在?! ∮媒裉斓难酃饪矗钇婀值氖桥辶_一幫人的品味如此糟糕。他經(jīng)常把同時代人看得比古典時期和文藝復興時代的大人物們還要高。例如,他認為勒布侖超過了拉斐爾。乍一看,我們會覺得他似乎是站在官方的立場上說話,其實并非如此,因為佩羅1678年在法蘭西學院宣讀的第一篇論文,題目就叫作《路易大帝的世紀》。布呂納介曾對此書評價說: “必須要承認,布瓦洛為帝王時代唱贊歌,用的是另一種腔調(diào)。雖然他跟當時很多人一樣,也缺乏獨立思考的精神,但他唱高調(diào)卻能不落俗套,這可能得益于他吸收了古人的長處?!边@種評價非常恰當?! ∪欢?,豐特奈爾,加入討論之后,討論便流于一般的形式了。佩羅用詩歌形式表達了他的思想,然后又于1688年、1692年、1697年陸續(xù)出了三部散文,詳細解釋了現(xiàn)代作家為什么應該是優(yōu)于古代作家的?! 榱送笍氐乩斫膺@一問題,有必要提請大家注意:那些受到后輩推崇的17世紀偉人們,在他們的同代人那里卻并不賣座。例如,波舒哀,為當代人所仰慕,被作為那個時代的典型,而當時他壓根沒有為當時的人們——包括國王——所理解和欣賞。當時他的讀者們認為,他語言不夠動人、修辭不夠精當、文辭不夠矯飾(而弗萊希耶在這些方面很擅長),或者說,他跟布爾達盧不同,不知道這些東西才是貴族階層都趨之若鶩的。而與此相仿的是,通過傳播丑聞是可以吊人們胃口的。 如果我們僅僅研究布瓦洛對一流的著作產(chǎn)生的影響,那我們或許會認為,他是位眾口交譽的大師。布呂納介說過,布瓦洛對拉封丹、莫里哀·和拉辛5都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但我們評判某一個時代,不能以思想超越了那個時代的人物作為標尺,畢竟,這些人跟當時的主流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也就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成為不朽的人物?! ∥覀兾醋隹紤]便認為,看到布瓦洛把他們從夏普蘭的束縛下解脫出來,他的同時代人應該很高興才是。布呂納介說:“在1665年布瓦洛的《諷刺詩》面世之前,人們對夏普蘭的《貞女傳》一書早已厭倦了,只是憋著不說而已,同時嘴里口口聲聲還說《貞女傳》寫的很不錯。”夏普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一直被當作法國首屈一指的文學大師,因此當布瓦洛否定他的作品時,很多人覺得這個小小的文壇新貴竟然詆毀一名大家的作品,都憤憤不平,準備著一有機會便群起而攻之。實際上,布呂納介看到了很重要的一點:布瓦洛是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跟“沙龍與文學小團體的思想”唱反調(diào)的。此外,布瓦洛進入法蘭西學院也是費了很大一番周折的,要知道,這塊地盤當時可是夏普蘭的擁躉們占據(jù)著?! ∈裁词亲诮毯臀膶W中優(yōu)秀的模式 布瓦洛的原則是跟法國的品味一致的。我們跟他一樣,把好的品味、清晰的表達和自然的語言看得比其他都重要。我們不愿要過激的想象,相比之下,更喜歡在刻意雕琢與平鋪直敘選擇一條中間路線。那些外國人,對我們的文學甚是仰慕,長久以來,他們一直在以法國為樣板,培訓他們本國的天才人物。 布瓦洛對前人帶有敬意,甚至帶了輕微的迷信色彩,為了對此給出確切的解釋,我們有必要提到勒普累,因為他給我們建議了一些方法,以使我們能遵循這些方法,創(chuàng)造一套科學,使那些關(guān)心當代社會改革的人們有所啟迪。 勒普累對于那些有關(guān)政府運作原理的泛泛討論很看不上眼,他希望采用調(diào)查的方式,找出那些興旺的民族,看他們在歷史過程中,是如何成為偉大的民族的。他希望,用這種方式所發(fā)現(xiàn)的“那些優(yōu)秀模式”,無論是涉及家庭的構(gòu)建、勞動的組織,還是政治等級的設(shè)定,都能引進到法國來。人類頭腦的特定構(gòu)造方式,決定了人在推理中用到的更多是類比,而不是三段論的推理。如果要給一種制度下一個學術(shù)性的定義,那只有在頭腦中形成非常清晰的想法后,才能對其中有關(guān)的某個原理完全地把握。而我們總是覺得,把最近在世界上聲名大噪的舶來品引進到我們的國家來——無論這種舶來品是以何種方式風行起來的——就一定會獲得成功。我們從英國、美國、最近又從德國借用了如此之多的制度,其原因正在于此?! ∥乃噺团d與宗教改革時期的人們走的也正是這條路子。他們對古代文獻非常熟悉,相信自己掌握的知識是建立在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的。文藝復興中,人們研究更多的是古希臘習俗,而宗教改革時代研究的則是使徒習俗。參與這兩項運動的人們,都要求他們的同時代人跟隨他們,進行復興古典的運動。龍沙認為,要復興古希臘精神,其實也并非難事,相當于加爾文要成為圣保羅的門徒要克服的困難。盡管加爾文沒成為圣保羅的門徒,古希臘精神也沒得以復興,但它們的失敗,并不能證明原理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人們同樣也可以問,改革的失敗,是不是因為改革者的熱情過于高漲了。盡管模式很卓越,但它畢竟只是模式,要運用好,就得掌握一定的技巧?! ≌采髁x者曾經(jīng)輝煌一時,對此不止一個人在寫書時都表示震驚。但我們?nèi)绻鶕?jù)上邊的分析來看,便很容易得出解釋。詹森主義者們根據(jù)他們苛刻的標準,認為黑暗時代的學者和弄臣們催生了所有愚蠢與可恥的行為,他們相信,人們可以回到圣奧古斯丁那樣的時代,杜絕一切愚蠢與可恥的行為。由于圣奧古斯丁所接受的全是古典的傳統(tǒng),相比于基督最早的那些門徒,他的思想更容易理解。帕斯卡寫于1656至1657年的《致外省人書簡》,受到了極大的歡迎,這似乎表明,公眾更樂意沿著圣奧古斯丁式的路子走下去。布呂納介曾經(jīng)說過,著名作家?guī)缀醵际艿剿挠绊懀挥欣獾ず湍锇蓚€人例外。即便在修道士布爾達盧(他的很多布道詞完全可以由波·羅雅爾修道院署名通過)的身上,也可以見到他的影子?! 〉赖碌母母锼坪跻呀?jīng)取得了勝利,那么在文學上不失明智地進行一番改革又如何呢?這兩種改革有相同之處,它們都旨在反對西班牙與意大利對法國潛移默化的影響。法國的作家異常仰慕馬林和貢戈拉,前者擅長矯飾,“這位傲慢的作家正是《美男子》(Adonis)的作者,夏普蘭曾寫過一篇值得注意的序言,在序言中他對《美男子》一書大加贊譽”,而人們對后者的評價是, “他的名字就是夸張與晦澀的代名詞”。布瓦洛想要把自然與優(yōu)雅的觀念硬塞給時人,他提倡遵循古代文學中的“優(yōu)秀模式”,意在讓他們擺脫上述作家模式的影響??梢哉f,布瓦洛采用了龍沙的一個主意,而且他與七星詩社中的“改革者”們想法不謀而合,盡管他對他們的看法有些苛刻。他重新拾起了前人所做的工作,與之相仿的是波·羅雅爾修道院重新開始加爾文2的工作,只不過他相信自己所做的是與前人完全不同的事情。由于這個原因,他使改革深入人心,法國人更接受改革的建議了。 與布瓦洛敵對的上流社會人士 在古今作家之爭爆發(fā)時,17世紀的偉大作家們都站在布瓦洛一方,與之相對立的是佩羅。對于布瓦洛大加撻伐的那些蹩腳作家,他頑固地為他們辯護,這些作家有:夏普蘭、科坦、圣阿芒等。布瓦洛喜歡問題的高度自由,他的美學觀點與平庸的作家們是相抵觸的,因為他們接受不了這種自由。像貝爾這樣博學的人都竟然也躋身現(xiàn)代作家之列,這出乎人們意料,但我們要注意,貝爾缺乏品味,他身上有著其前一世紀的所有謬誤,對于所讀的書籍,他并不關(guān)心他們的文學價值。因此,如果說貝爾反對路易十四所支持的美學政策,那就不對了。 基于上層人士思維形成的基礎(chǔ),他們理所當然地要支持現(xiàn)代作家。“這些老練的鑒賞家們,對于任何嚴肅的東西都有一種本能的恐懼。對于他們而言,藝術(shù)只是一種消遣的方式而已。”而婦女作家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支持佩羅,受到她們的反對,布瓦洛甚是不忿,可能他的第十諷刺詩就是因此寫出來的。而另一方面,布瓦洛的反對者則十分歡迎這些溫和的鑒賞家們。布呂納介曾說過,由于婦女作家們使文學不能以必要的嚴肅態(tài)度來對待人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她們對文學產(chǎn)生了相當不利的影響?! ∨辶_在對時人大加褒揚時,不由自主地把他的朋友們也夸耀了一番。他有這樣一篇文學聲明是這樣寫的: 勇敢的撒拉遜人,溫柔的瓦蒂爾, 純真的莫里哀、羅特魯和特里斯丹, 以及其他的百余作家,都是時代的榮光, 未來的人們將會無比珍視他們?! ∮纱丝梢姡辶_的陣營里有那么多的文學報刊,還有大量自稱有文學品味的人,這不值得奇怪?!短夭烁!冯s志(Trevoux)提供了一些信息,據(jù)此我們可以了解當時的各種傾向。傳教士們本無意博得佩羅的好感。這里要交代一下,佩羅的一個兄弟是索邦神學院的教授,他支持的是阿爾諾。布瓦洛曾竭力想要取悅頗具影響的修道士們,但他們并不支持他。我們原本以為,自稱懷有人文主義信仰的人會支持古代作家,但在法國每每劃分陣營時,修道士們總是跟庸人們站在一起,他們想以此來贏得絕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因此,他們就反對詹森主義者,而為道德庸人們辯護。實際上,由于在宗教領(lǐng)域鼓勵平庸化,他們經(jīng)常受到人們指責。顯然,盡管他們的教育好評如潮,他們的學生卻庸俗不堪。他們的學校被世人稱為文憑工廠,生產(chǎn)出來的是庸俗的科學。在17世紀里,他們又在反對布瓦洛,意在擁護庸俗的文學?! ∵@樣就注定了布瓦洛必定是完敗?! 八h(huán)顧四周,所見的是矯揉造作的文學死灰復燃,文學的小圈子演變?yōu)樯除埖男问剑S特奈爾和拉莫特他們又重操巴爾扎克和瓦蒂爾的傳統(tǒng)。幾年后,朗貝爾伯爵夫人聲名日著,隨之唐森夫人也開始出名,這時情況又有所不同。18世紀初的情況,與17世紀初的光景頗為相似?!必S特奈爾、唐森夫人和特魯萊特教士(Abbe Trublet)一致認為,拉莫特是法國最完美的天才之一。豐特奈爾非常欣賞拉莫特的哲學一科學詩,現(xiàn)舉一首為例: 這虛幻的實質(zhì)啊 它在假想的身體內(nèi)部 如液體一般輕輕潑灑 卻不過是偽裝的充實 后世徹底為布瓦洛平了反,但這一直等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才實現(xiàn),而且阻力重重,因為浪漫主義者對他進行猛烈的抨擊,同時又在試圖給那些受他指責的人正名。而普魯東對布瓦洛非常欽佩,“被布瓦洛的正直與理性”所深深吸引。而我相信,當代人認為布瓦洛是正確的,是由于他的文學風格,而非其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 ‖F(xiàn)代革命使兩幫作家生生分裂成兩派,其中一派的成員經(jīng)過長時間學習,風格自成一家,他們以身為“優(yōu)秀的文學工匠”而自豪。而另一派則只是拼湊作品,迎合時人的口味。布呂納介給作家的風格下了一個精當?shù)亩x: “作家的風格就是天才作家對寫作素材合理組織而使作品具有的一定特點?!逼┤纾屑殞徱暦▏奈膶W史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改革者首要革新的目標便是語言本身,龍沙、馬菜伯、布瓦洛、盧梭、夏多布里昂和雨果都無一例外。而當代的法語為了表達一些特別的形象,棄用了模糊的表述方法,這樣要熟練運用語言就變得更難了。 當代獨具風格的大師們,他們師承的便是長期受人指責的布瓦洛。布呂納介說過: “在資產(chǎn)階級有這樣一位藝術(shù)家,他同時還是一位卓越的語言大師、一位在藝術(shù)方面力求嚴謹?shù)睦碚摷摇@個人就是布瓦洛,如果說還有人能感覺到詩歌中形式的價值的話,那也只有這個人了——這樣便可以解釋一個令人奇怪的事實,便是布瓦洛為何總是對瓦蒂爾懷有敬意,他在《論模糊語諷刺詩》中,坦言瓦蒂爾的雙關(guān)語味同嚼蠟,但這部書等到他死后才發(fā)表。而且,由于瓦蒂爾認真地修繕了他的作品,他對此心懷感激?!薄 ?/pre>編輯推薦
《進步的幻覺》一書中主要討論的是人類進步的觀念。人類社會自身進步的要求,是發(fā)展觀念的內(nèi)在源泉。西歐國家十五、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為西方社會的進步理念奠定了基礎(chǔ),這次變革把人類解放出來,擺脫了對神的盲目崇拜。弗朗西斯·培根是西方進步觀念的始祖,在他之后,笛卡爾開始舉起理性主義的大旗,他把知識、理性、科學和今必勝昔的觀念結(jié)合在了一起。法蘭西科學院院長豐特奈爾,把笛卡爾“今必勝昔”的觀念擴展到無限的未來。在這一階段,爆發(fā)了轟轟烈烈的古今之爭。該書的討論,便從這場爭論開始。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