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出版時間:2004-12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姚繼中  頁數(shù):231  
Tag標簽:無  

前言

  《源氏物語》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它比中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等大約早問世300年。但它的問世絕不是孤立的,它雖然根植于日本文學的沃土,但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源氏物語》研究在日本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源學猶如中國的紅學,對《源氏物語》的研究即便是現(xiàn)在,日本每年大約要出200至300篇論文。然而,《源氏物語》對中國人來說雖不陌生,但對它的研究卻十分膚淺,甚至誤解,臆測甚多。與西方文學名著相比,《源氏物語》作為世界文學名著之一,且又出自與中國有著深厚文化淵源的日本,中國的讀者、研究者理應對其有著深刻的認識與研究,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無論是從傳播的角度還是從研究的角度去考察,中國對《源氏物語》的認識與研究遠不如對西方文學名著來得深刻。本書不同于日本學者對《源氏物語》的研究,即偏重于文獻學研究,重點在于以比較文學的方法論,對《源氏物語》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系進行挖掘與探討。意義之一,是讓中國讀者能夠正確地認識這部世界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意義之二,為中國的比較文學研究者提供準確、詳實的資料,開拓研究的視野。

內(nèi)容概要

《源氏物語》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它根植于日本文學的沃土,同時融會了不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然而,我們忽略了近鄰的成就,對該經(jīng)典的認識甚至遠不如對喬叟、卜迦丘、拉伯雷等西方文學來得深刻。    作者赴日本多年,不僅以比較文學的方法,對《源氏物語》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系進行獨到的討論;還提供一份準確、詳實的材料,使中國“源學”具備了一個新的基礎(chǔ)。

書籍目錄

前言關(guān)于《源氏物語》《源氏物語》主題思想論《源氏物語》悲劇意識論《源氏物語》和歌藝術(shù)風格論《源氏物語》與唐代變文、傳奇之比較研究試紫式部對白居易文學思想的受容光源氏人物性格之哲學思辨古典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交融《源氏物語》人物素擂——光源氏鐘愛的女性《源氏物語》研究在中國附錄《源氏物語》研究史略表《源氏物語》主要文學·文藝學事項《源氏物語》主要禮儀·習俗·年中行事《源氏物語》人物年表

章節(jié)摘錄

  現(xiàn)在的問題是,如今我們看到的《源氏物語》五十四卷是以什么為藍本校訂的呢?根據(jù)上述內(nèi)容我們不難判斷,即便是目前保存較為完好、可信度較高的藤原定家的“青表紙本”與源光行、源親行的“河內(nèi)本”,都存有諸多疑點,但迄今為止又無法找到更好的版本。況且,即使能夠找到一些,也是全文本少、零散本多。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似乎除了選擇“青表紙本”或“河內(nèi)本”之外,也別無他途。至于“青表紙本”與“河內(nèi)本”孰優(yōu)孰劣、如何在兩者間取舍,也是一件傷腦筋的事情。前面我們也曾提到過,相比之下,“青表紙本”“乃京都謄抄本之極品。與坊間普通版本相比,言辭棄繁就簡,體例尤為工整?!迸c“河內(nèi)本”相比較,“青表紙本”得到了后世學者的普遍認可。至于“河內(nèi)本”,由于源光行、源親行父子在整理編訂風格上好像與藤原定家相反,整理編訂后的篇幅冗長,總讓人覺得他們做了主觀上的揣測添加?;蛟S是一種錯覺,對于古籍,人們寧愿忍受殘缺的遺憾,也不愿意看到后人的恣意添加。因此,今天的源學者們,也不得不遵循“青表紙本”勝于“河內(nèi)本”這一源學界古往今來的共識。接下來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青表紙本”整理編訂至今也有了700多年,其間“青表紙本”又產(chǎn)生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雖然從理論上經(jīng)過考證認為“青表紙本”在現(xiàn)存的《源氏物語》全文本中有可能最接近紫式部的原著,但對現(xiàn)存的諸多的“青表紙本”版本的甄別出現(xiàn)差錯的話,問題的嚴重性是可想而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源氏物語》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果然是姚繼中老師的書,里面的內(nèi)容對研究源氏物語和中日比較文學太有幫助了。
  •   作者缺乏自己的思想 只是做了一個拿來日本學者研究的成果 以及只是做了一些數(shù)量的統(tǒng)計工作

    后面眾所周知的知識作為附錄占了五分之一書的厚度

    不建議購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