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夏凡
Tag標簽:無
前言
自1982年徐崇溫先生第一次引進“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至今,我們的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已經(jīng)走過了20年的歷程。對國內(nèi)馬克思主義研究來說,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學術(shù)視閾拓展。盡管在關(guān)鍵詞“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使用上還存在異議,但由該辭條所導引出來的相對確定的研究范圍的確客觀地開拓出一個全新的問題域。我個人認為,這一學術(shù)領(lǐng)域的延展不但改變了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研究對象的狹隘性,對其學術(shù)含量的提高和理論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空間之開拓,更是起到了巨大的內(nèi)在驅(qū)動作用。從時間上看,這不能再算一個新的研究領(lǐng)域,但當我們冷靜地面對已有的研究成果時,卻實在不敢說這是一塊已被深耕過的土地。在許多次學術(shù)討論會上,我都曾表達過這樣一種自我反思:“我們是否具備了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批評權(quán)?”對一些論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不恭敬的問題。①但是,我在此所做的的確不是一種簡單的他性指責,因為以往身處這一研究領(lǐng)域的我自己也同樣不很高明。
內(nèi)容概要
《烏托邦困境中的希望:布洛赫早中期哲學的文本學解讀》一反漢語學界把布洛赫簡化為烏托邦思想家的慣常做法,堅持在現(xiàn)代性的語境中品味布洛赫的哲學思想,從而呈現(xiàn)出別開生面的全新意蘊。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不僅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20世紀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一員大將,其重要性堪與海德格爾、阿多諾、薩特等人比肩。但布洛赫的著作向來被公認為不可解讀的天書,迄今均未翻譯成中文,相應(yīng)的研究文獻更是鳳毛麟角?!稙跬邪罾Ь持械南M?布洛赫早中期哲學的文本學解讀》則是填補這一學術(shù)空白的努力。作者深入布洛赫的心路歷程及其歷史語境,對其早中期的主要著作《烏托邦精神》、《當代遺產(chǎn)》和《希望原理》進行了細致的文本學解讀,從而勾勒出布洛赫哲學思想的輪廓和風貌。
作者簡介
夏凡,男,1972年生,江蘇省南通市人。先后于南京大學獲得理學學士(1993年)和文學碩士(1999年)學位,2006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獲哲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和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理論,曾在《哲學研究》和《哲學動態(tài)》等雜志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書籍目錄
叢書總序第一章 導論:恩斯特布洛赫,無人認領(lǐng)的“遺產(chǎn)”第一節(jié) 烏托邦的終結(jié)與布洛赫的被遺忘1. “歷史的終結(jié)”?還是“人權(quán)的終結(jié)”?2. 我們?yōu)槭裁葱枰悸搴眨?. 猜不透的布洛赫之謎第二節(jié) 布洛赫生平與學術(shù)思想述略1. 早期(1885-1918):烏托邦精神的追尋2. 中期(1919-1955):置烏托邦于馬克思主義之中3. 晚期(1956-1977):走向一種新人本主義哲學第三節(jié) 霧里看花:布洛赫哲學研究的現(xiàn)狀1. 基調(diào):烏托邦思想家2. 烏托邦主義與彌賽亞主義3. 布洛赫哲學的人本主義特性4. 譜寫布洛赫思想的五基音第四節(jié) 布洛赫哲學的文本特征與研討對策1. 史詩體系,概念叢生2. 碎片文體,動態(tài)邏輯3. 對“史詩”和“碎片”的策略:歷史語境深層解讀法第二章(序曲)從《烏托邦精神》到《希望原理》:布洛赫的心靈史第一節(jié) 廣義的人本主義:青年布洛赫的意識形態(tài)襁褓1. 彌賽亞主義和猶太知識分子:“1914的一代”2. 政治彌賽亞主義,或反資本主義的浪漫主義立場3. 人本主義的譜系:齊美爾、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巴拉、諾斯替第二節(jié) 人本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烏托邦精神》中的初次相逢1. 戰(zhàn)爭,革命,《烏托邦精神》2. 人尚未存在:布洛赫的思想原發(fā)點3. 馬克思主義共和國不能沒有音樂第三節(jié) 《當代遺產(chǎn)》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揮和發(fā)展1. 重思法西斯主義:非當代性矛盾和文化剩余物2. 余波:表現(xiàn)主義一現(xiàn)實主義論爭3. 布洛赫從《烏托邦精神》走向《希望原理》的原初語境第三章(呈示部)希望哲學出場的文本路徑第一節(jié) 小白日夢和《希望原理》的問題式1. 破題:布洛赫的“希望”和“原理”2. 現(xiàn)代人本主義:《希望原理》的問題式3. 小白日夢的類型學與人本主義第二節(jié) 精神分析批判:希望是回憶的對立面1. 人是諸多欲望的存在:布洛赫的邏輯起點2. 單一原欲論批判:從饑餓本能到革命旨趣3. 革命的白日夢和反動的夜夢第三節(jié) 現(xiàn)象學和存在主義批判:希望和畏懼是一個硬幣的兩面1. 畏懼作為希望的缺席2. 現(xiàn)象學的引進與情感的分類問題3. 顛倒了海德格爾:人是希望的動物第四章(展開部)希望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暖流”第一節(jié) 尚未意識與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變革1. 尚未意識和天才青年馬克思2. 尚未意識遇到的抵抗:對自由王國的遺忘3. 馬克思主義: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黎明起飛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的實質(zhì)是“具體的烏托邦”1. 抽象的烏托邦和具體的烏托邦2. 具體的烏托邦的第一個特征:反擊惡存在的主體3. 具體的烏托邦的第二個特征:現(xiàn)實可能性的視閾4. 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烏托邦功能第三節(jié) 戰(zhàn)斗的樂觀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內(nèi)核1. 烏托邦的實現(xiàn)難題與悲觀主義2. 兩種實現(xiàn)概念和兩種樂觀主義3. “戰(zhàn)斗的樂觀主義”三范疇:前線、新異、終極4. 馬克思主義的冷流和暖流第五章(間奏)“具體的人本主義”與抽象實踐觀之悖謬第一節(jié) 布洛赫解讀馬克思哲學的獨特模式1. 《關(guān)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試金石2. 《提綱》的分組問題和人本學框架的初步設(shè)定第二節(jié) 抽象的實踐:從“生產(chǎn)”向“勞動”的還原1. 勞動: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chǔ)2. 異化的消除:人和歷史的根本問題3. 實踐: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歸宿第三節(jié) 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絕對命令?1. 為改變世界而解釋世界:實用主義批判2. 馬克思沒有消滅哲學3. 歷史的“支點”是勞動的人第六章(再現(xiàn)部)希望與歷史:自由王國的“人性證明”第一節(jié) “我”的希望——此時此地的真實存在1. 當下瞬間的黑暗與烏托邦終極2. 打破黑暗的希望和積極烏托邦的原型:至善3. 希望的歷史辯證法:無——尚未——虛無或全有4. 把握今朝:救贖的彌賽亞瞬間第二節(jié) “我們”的希望——人和自然同一的自由王國1. 是自由王國,也是直行道2. 馬克思使事物雙足站立:世俗化論批判3. 千秋家國夢:作為家園的自由王國結(jié)束語:布洛赫之謎的一種猜法1. 布洛赫:處于盧卡奇和薩特之間的過渡環(huán)節(jié)2. 《希望原理》:人本主義版的《保衛(wèi)馬克思》3. 只有一個海倫能夠拯救我們:布洛赫的當代意義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導論:恩斯特布洛赫,無人認領(lǐng)的“遺產(chǎn)”第一節(jié) 烏托邦的終結(jié)與布洛赫的被遺忘1.“歷史的終結(jié)”?還是“人權(quán)的終結(jié)”?一度被宣判為“腐朽”、“垂死”的資本主義,不但奇跡般地存活了下來,而且意氣風發(fā)地邁人了全球化時代。面對此情此景,弗雷德里克·杰姆遜黯然寫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人認真思考有什么東西能夠代替資本主義的了,就好像在全球性生態(tài)災(zāi)難的境況下,自由資本主義也仍然是一個注定存在下去的‘實在’?!雹贀?jù)說,歷史已經(jīng)“終結(jié)”。在20世紀晚期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之后,一位叫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日裔美國學者不失時機地發(fā)表了《歷史的終結(jié)和最后的人》一書,以啟示錄的派頭宣布:“人類在接近千年的終點時,威權(quán)主義政治和社會主義計劃經(jīng)濟充分顯出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敗相。”現(xiàn)在,“自由民主制度和市場經(jīng)濟乃是地球上不同地區(qū)和文化共同擁有的唯一一致的愿望”②。照福山看來,作為歷史進步的終極目的,資本主義已經(jīng)大獲全勝,黑格爾描繪的自由理念終于走完了艱辛的歷程,實現(xiàn)了自身,于是歷史終結(jié)了。換句話說,人類從此永遠停留在自由民主制度和經(jīng)濟一技術(shù)統(tǒng)治的人間樂園。我們知道,自由、民主及“天賦人權(quán)”這些關(guān)于人類解放的口號,最初是資產(chǎn)階級啟蒙運動提出的,原本是與資產(chǎn)階級的特殊階級利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意識形態(tài)符號。隨著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戰(zhàn)場上的“勝利”,在“歷史的終結(jié)”、“意識形態(tài)的終結(jié)”(丹尼爾·貝爾,1955)之時,“人權(quán)”已成為最大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
后記
本書是在我2006年5月通過答辯的博士學位論文《具體烏托邦的實現(xiàn)難題:布洛赫希望哲學的文本學解讀》的基礎(chǔ)上修改而成的。在本書即將付梓之際,我想起了我在論文答辯陳述快結(jié)束的時候說的一段話:“從一名文學青年、哲學愛好者(我沒敢說我是‘詩人哲學家’)邁入莊嚴的哲學殿堂,我的心是忐忑不安的;我今天坐在這里答辯,是誠惶誠恐的?!边@絕非謙辭,而是由衷之言。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階段讀的都不是哲學專業(yè),因此我的哲學功底是“無根”的。博士論文寫作過程中的艱辛,雖不足對外人道,自己卻心里有數(shù)。我居然啃下了布洛赫這塊難啃的骨頭。用我們哲學系師友們經(jīng)常半開玩笑的話說,我無非是把布洛赫“油炸”了一番,用自己的思想把布洛赫的哲學給“座架”(海德格爾語)了一番。據(jù)說,我寫出了一個“高水平的哲學文本”。但我心里清楚,“哲學?我連門還沒摸著!”布洛赫的形而上學邏輯究竟是不是我筆下描繪的那副尊容,實在難說得很。然而我相信劉小楓先生在《沉重的肉身》中的斷言,對于20世紀的思想家來說,要理解他們提出的那些形而上學問題,必須先得理解提出那些形而上學問題的思想家本人的“私人的痛苦”。就此而言,我還是自信自己寫出了一個“高水平的”哲學文本。
編輯推薦
《烏托邦困境中的希望:布洛赫早中期哲學的文本學解讀》是在作者通過答辯的博士學位論文“具體烏托邦的實現(xiàn)難題:布洛赫希望哲學的文本學解讀”的基礎(chǔ)上修改而成的。全書共分6個章節(jié),主要對布洛赫早中期哲學的文本學進行了解讀,具體內(nèi)容包括布洛赫的心靈史、希望哲學出場的文本路徑、希望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暖流”、“具體的人本主義”與抽象實踐觀之悖謬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guān)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