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戰(zhàn)火

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湯姆·霍蘭  頁數(shù):349  譯者:于潤生  
Tag標簽:無  

前言

  2001年的夏天,我的一位朋友被任命為一所學校的歷史系主任。在九月新學期開始之前他作出的一系列決定中有一項令我印象深刻。在我的記憶中,這所學校的學生在畢業(yè)學年到來之前都被要求作一篇研究希特勒崛起的專題論文。而此時,在我的朋友提議之下,開始進行一些改革。他向同事們建議,應(yīng)當把希特勒替換成一個完全不同的研究題目:十字軍。這一激進的提議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他的同事們希望解釋研究這樣一個年代久遠且與今天人們所關(guān)心的問題無關(guān)緊要的題目究竟有何意義。我的朋友反駁道,歷史系學生應(yīng)該從研究一個與二十世紀的各個獨裁者完全無關(guān)的題目中獲得收益,因為義憤填膺的情緒只能讓人激動。其他的教師認為極權(quán)主義是一個鮮活的選題,而十字軍從來不可能是這種情況。這些問題如何能與對伊斯蘭或基督教世界的仇恨,對東方或西方的仇恨聯(lián)系起來呢?  僅僅過了幾個星期,問題就有了答案,當年9月11日,19個劫機者心懷某種中世紀的怨氣,將自己和數(shù)以千計的無辜者化為了灰燼。至少在奧薩馬·本·拉登的眼中,十字軍從來沒有結(jié)束過。“你不能無視這樣一個事實,”早在1996年他就警告穆斯林世界:“伊斯蘭人民一直遭受著侵略的痛苦,這都是猶太復(fù)國主義者的十字軍同盟強加給他們的不公與無道?!北尽だ巧糜诶矛F(xiàn)代世界航空業(yè)和大眾傳媒進行威脅活動,但他一直以中世紀的視角詮釋當下的潮流。在他的宣言中,過去和現(xiàn)在的時代仿佛融合在一起:用令人膽寒的罪行來恐嚇美國或以色列的做法混同于重新建立西班牙的穆斯林統(tǒng)治或中世紀的哈里發(fā)國家的要求。因此不難理解,當布什總統(tǒng)的顧問們要求他不要再次使用引人生恨的字眼時,他還是冷不防地在闡述戰(zhàn)爭政策時輕率地將恐怖主義描述為“十字軍”?! ‘斎?,美國總統(tǒng)可能比沙特狂人更不了解中世紀歷史的種種細微之處,這并不令人感到驚訝。但是9·11事件之后的幾個星期中,很多人都和布什總統(tǒng)一樣絞盡腦汁想要回答一個同樣的問題:“他們?yōu)槭裁春尬覀??”各個報紙上連篇累牘充滿了學者們對穆斯林仇恨西方作出的種種解釋,有人追溯美國近年來朝令夕改的對外政策,有人考察歐洲殖民列強瓜分中東的歷史,也有人追尋著本·拉登的分析回到了十字軍自身這個起始點。極具諷刺意味的一種觀點認為,這樣一個發(fā)生在二十一世紀的首例重大危機可能產(chǎn)生于某種讓人疑惑不解的古代仇恨。有某種觀點認為全球化可能導致歷史的終結(jié),反過來,它似乎還將某些令人生厭的幽靈從遠古的先人墳?zāi)怪袉拘?。?shù)十年以來,西方世界一直借助被描繪為對立面的共產(chǎn)主義——東方世界來自我定義;現(xiàn)如今,又回到俄國革命之前的陳舊習慣,將東方描繪成伊斯蘭的天下。伊拉克戰(zhàn)爭、反移民勢力的興起(尤其是反對穆斯林勢力)遍布歐洲,以及對是否可以允許土耳其加人歐盟的討論,這所有的一切同9·11事件結(jié)合在一起,醞釀了一種令人不快的意識:在基督教的西方和伊斯蘭教的東方之間存在著一條善惡的鴻溝。  基地組織的恐怖分子和哈佛的學者們都經(jīng)常討論一個話題,這個話題至今仍然充滿爭論:在新的世紀中不同文明之間注定要發(fā)生沖突。然而,至少現(xiàn)在歐洲與穆斯林世界正在被迫檢討不同文明之間得以區(qū)別的身份之基礎(chǔ)所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愛德華·吉本認為:“東西有別的武斷看法在全球范圍中都根深蒂固?!薄J聦嵰舱绱?,東方就是東方,西方就是西方——這種看法是歷史上最容易長久存在的假沒。這種假設(shè)遠比十字軍的歷史要早,甚至早于伊斯蘭教或基督教的歷史,其久遠的譜系幾乎可以向前追溯兩千五百年。歷史的誕生就是伴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而來的:“你們?yōu)楹魏尬覀儯俊薄驗樵缭诠拔迨兰o東西方發(fā)生沖突時,世界上第一位歷史學家正是帶著這個問題開始了他創(chuàng)作一生的著作主題。  ……  無知者無畏;但是即使如此,我希望努力溝通學院派和大眾讀者的這一嘗試,看起來不會像薛西斯從亞洲向歐洲架設(shè)起那兩英里長的浮橋一樣充滿虛榮心,并最終貽笑于希臘人。請讀者們注意,本書敘述所賴以維系的那些細節(jié)依然是不確定和充滿爭議的——而文中草率之處一定如同垃圾堆上盤旋的蒼蠅一樣多不勝數(shù),我在尾注中也提出了對此特點的總體意見。然而在承認我們難以準確復(fù)原一個遙遠年代這一事實的同時,比這種無知更令我們震驚的或許是我們竟然可以完成這樣的嘗試。我在這本書中尋求證明某種東西而不僅僅是敘述它,這是我的野心,想要沿著希羅多德的腳步繼續(xù)走下去——描繪出整個世界——包括東方和西方——陷入戰(zhàn)爭的全景畫面。讀者在被帶到希臘之前會先被帶回到亞述、波斯和巴比倫;在談到斯巴達軍國主義和雅典民主制度之前先要看到第一個統(tǒng)治世界的王權(quán)的興起;到了全書的中部才會開始對波希戰(zhàn)爭自身的闡述。傳統(tǒng)敘事中從一方開始談起的方式現(xiàn)在可以被忽略了,盡管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也是含混不清,但是我希望有充足的理由嘗試將眾多散落晦澀的證據(jù)片斷拼接起來,對這場戰(zhàn)爭如何發(fā)生,有何人參加等問題形成新的闡釋。這畢竟是一部同古代文學中任何其他作品一樣有力而杰出的史詩;不論有多少無法說明的地方,它不是一部神話,而恰恰是歷史的一部分。

內(nèi)容概要

2500年前,東方和西方之間第一次兵戎相見。公元前五世紀初,某個全球性的超級大國決心要給兩個被認定為恐怖主義國家的城邦雅典和斯巴達帶去真理和秩序。這個超級大國就是波斯,其歷代國王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帝國,這個帝國的財富、人力和雄心壯志都無可匹敵。這個驚心動魄的故事講述的就是兩座城邦的居民迎擊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人并打敗他的歷史過程。    雅典人在馬拉松平原上的沖鋒;萬王之王薛西斯乘坐戰(zhàn)車跨越浮橋從亞洲來到歐洲;斯巴達人在溫泉關(guān)英勇堅守:這些場景都放射出崇高而壯麗的光芒?!恫ㄋ箲?zhàn)火》不僅完美地表現(xiàn)了這場戰(zhàn)爭的自身,而且非凡地展示出東方和西方世界的全景。從巴比倫寺廟中的祭司到斯巴達人的秘密政策;從波斯人對鴨子和園藝的熱愛到雅典人對妓女的熱衷;從大流士這個中東歷史上的殺人者、篡位者和政治天才到地米斯托克利這位拯救西方的英雄:這一切在湯姆·霍蘭完美的敘事中都重新獲得了燦爛的生命。

作者簡介

湯姆·霍蘭獲得了劍橋大學兩科一等榮譽學位,曾經(jīng)為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節(jié)目改編了荷馬、希羅多德、修昔底德以及維吉爾的著作。他的上一部著作《盧比肯河》,得到了塞繆爾·約翰遜獎的提名,并且榮獲了2004年度赫塞爾-蒂爾特曼歷史學獎。

書籍目錄

前言1  呼羅珊大道2  巴比倫3  斯巴達4  雅典5  火燒波斯王的胡子6  黑云壓城7  走投無路8  復(fù)仇女神后記大事紀年注釋譯名表致謝

章節(jié)摘錄

  1第一部分呼羅珊大道  眾神不愿將世界塑造成一馬平川的樣子,而更想將它一分為二。對于那些居住在扎格羅什山區(qū)(Zagros)中的人來說正是如此,高大連綿的山峰恰好將新月形沃土同伊朗高原的山地分開。然而這些山脈雖然地處蠻荒,但是并非不可跨越?! ?zāi)難降臨到血腥城池(1)  災(zāi)難降臨到血腥城池(2)  世界主宰(1)  世界主宰(2)  世界主宰(3)  世界主宰(4)  世界主宰(5)  世界主宰(6)  2第二部分哦,兄弟,你在哪里?  居魯士死于公元前529年夏天,他的尸體被人從殺死他的部落手中贖回并帶回波斯,隨后安葬在等待著他的巨大石頭陵墓之中。傳說這個地方正是當年他擊敗阿斯泰厄吉茲的地點,他的陵墓是這里由居魯士出資修建的建筑物當中的一座。  哦,兄弟,你在哪里?(1)  哦,兄弟,你在哪里?(2)  哦,兄弟,你在哪里?(3)  哦,兄弟,你在哪里?(4)  哦,兄弟,你在哪里?(5)  雙重幻影(1)  雙重幻影(2)  雙重幻影(3)  雙重幻影(4)  3第三部分巴比倫  如果沒有塵土,世上永遠不會有市邑或者帝王。所以巴比倫人認為自己的文明完全是從泥土中塑造出來的。鴻蒙初辟,當整個大地還是一片汪洋的時候,眾神之王馬杜克(Marduk)用葦草建造了一艘筏子,表面鋪墊塵土,和水攪拌成稀泥并用這些材料為自己制作了住所,這是世界上第一座  登天梯(1)  登天梯(2)  登天梯(3)  登天梯(4)  登天梯(5)  歷史的終結(jié)(1)  歷史的終結(jié)(2)  歷史的終結(jié)(3)  歷史的終結(jié)(4)  歷史的終結(jié)(5)  歷史的終結(jié)(6)  4第四部分斯巴達  早在波斯人剛剛開始崛起的時候,那時居魯士還在呂底亞,他曾意外地接見了一個來自愛琴海彼岸的代表團。這些使節(jié)是希臘人,但同亞洲部分的希臘人有很大的差異,他們的城邦繁榮誘人。  \"斯巴達人是誰?\"(1)  \"斯巴達人是誰?\"(2)  \"斯巴達人是誰?\"(3)  \"斯巴達人是誰?\"(4)

編輯推薦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最終發(fā)展成為公開的對抗。隨后爆發(fā)了被雅典人稱為“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沖突,這場戰(zhàn)爭持續(xù)了二十七年。直到公元前404年以雅典人的全面失敗告終。其帝國被肢解、艦隊被摧毀、民主政體被剝奪?! ∵@是有史以來,希臘和波斯第一次處于同一帝三的統(tǒng)治之下。甚至連復(fù)仇女神自己也會對此露出微笑?! ∥鞣綄W界盛贊此書為“華美的史學巨著”,2500年前的世界戰(zhàn)爭,成為歷史的拐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波斯戰(zhàn)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條)

 
 

  •   這本書再現(xiàn)了希臘歷史中的一次巨大戰(zhàn)爭--希波戰(zhàn)爭。面對入侵的波斯帝國的遠征軍,希臘人聯(lián)合起來,成功的抵擋了進攻,趕走了侵略者,捍衛(wèi)了希臘的自由。固然湯姆·霍蘭的觀點并沒有超出希羅多德,也不可能與“歷史”相提并論,但那一段段描述希臘人在馬拉松、溫泉關(guān)和薩拉米斯的英雄氣概的文字,還是讓我一遍遍的反復(fù)吟誦。   馬拉松平原上,面對兩倍于已的敵人,希臘的重甲步兵們手持盾牌和長矛,戴著頭盔和面甲組成戰(zhàn)斗隊形,彼此站在來自同一個鎮(zhèn)子、同一個部落的伙伴身旁。方陣轟鳴著向前推進,每個人只能看見正前方的敵人,身旁同伴的偶爾晃動和身后戰(zhàn)友涌動的力量讓人感到踏實,沒有人冒險突出隊伍。前進過程中即使有人因為害怕而顫抖,都會因為意識到與同伴和親人在一起,有強壯而全副武裝的自由人陪伴在身旁而感到自己也變得堅強起來。溫泉關(guān)前,斯巴達的勒奧尼達斯國王和他的三百勇士以非勝即死的決心面對薛希斯的三百萬大軍,贏得了希臘歷史上最光輝的榮耀。薩拉米斯海峽,狡猾的地米斯托克利利用他的機智導演了對波斯艦隊的伏擊,在以一敵二的情況下,再次打破了波斯艦隊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也徹底打破了薛西斯征服希臘的夢想。作為我們,無需羨慕希臘是多么的發(fā)達開明,若古華夏的春秋之爭延綿下去,今日之中國也恐怕早已成人俎上魚肉。與其羨慕表面的進步,不如深入內(nèi)在核心,學習希臘人真正的精神。
  •   作者Tom Holland從波斯,斯巴達,雅典的崛起講到繼薩拉米斯大捷后希臘聯(lián)軍在普拉塔亞終結(jié)了薛西斯的西征。最大的感觸是由雅典市民扶老攜幼棄城登船在海上抗爭并贏得最終勝利而聯(lián)想到英明領(lǐng)導人的遠見卓識之于普通百姓的重要,正是地米斯托克利力排眾議大規(guī)模修建船只挽救了希臘。作者對雙方直接對戰(zhàn)的描寫雖然著墨不多,但非常生動,令人仿佛跨越時空化身堅守在方陣中的重甲步兵,緊張,激動,血脈賁張。不可思議的是馬拉松戰(zhàn)役192人對6400人的陣亡比率,證明了兵不在多在精的道理。
  •   我一直覺得能將枯燥的事情講得津津有味是一個歷史學者最大的能耐,雖然這本書翻譯得并不算特別好。將那段烽火歲月躍然紙上,也算是對《斯巴達三百勇士》這部電影另一個角度的詮釋。
  •   當年的波斯也是一霸
  •   歐亞第一次碰撞
  •   當代人寫的大流士戰(zhàn)記。
  •   內(nèi)容詳實,翻譯也不錯!
  •   這本書寫得太棒了!我個人強烈推薦大家去讀。我想應(yīng)該不會有誰在讀過這本書后會不想再讀一遍。
  •   佛儒道法至今管理著遠東,雖也時有紛爭、戰(zhàn)火,卻總體安寧。

    猶太、天主、基督、伊斯蘭,卻在另一片世界糾纏了數(shù)千年?,F(xiàn)代波斯戰(zhàn)火,實為石油戰(zhàn)爭,名為信仰之戰(zhàn),也幾十年了。確實很有興趣從歷史角度,了解更多背景知識。

    關(guān)于猶太、基督、伊斯蘭同將耶路撒冷視為圣城,早就知道,于是像很多常識一樣,忽略了其背后的原因。最近偶然看到,伊斯蘭教竟然也是和猶太教、基督教同宗同源的,很吃驚!當然,關(guān)于這個知識點,我目前所知甚少,需要更多閱讀。

    我對波斯、斯巴達、雅典等的了解還只是停留在幾部電影的深刻印象上,本書史詩般蕩氣回腸的筆法令人折服,欣賞之余卻也對所敘述的歷史只看了個半懂。

    前些日子中央四臺有一欄《走遍亞洲》,我的工作職能也與亞洲緊密相關(guān),去年以來,閱讀的有一個主題便是類似“看遍亞洲”。明年開始,或許會付諸旅行,真正去開始走遍亞洲。

    最近重新捧起《穆斯林的葬禮》,唏噓不已!

    閱讀和學習經(jīng)歷中,有一件快樂之事就是:從各個點出發(fā),信步前行,慢慢積累;而后會有一個機緣、時間點,突然融會貫通,長了見識了!然后再前行!
  •   本人也是看了盧比孔河一書后,又入了此書,當然本書的題材的立題也是吸引我的地方。然而或許是波斯史料原本就少于相關(guān)的希臘史料的緣故,關(guān)于波斯的部分還是略弱了些,行文在涉及歷史細節(jié),尤其是波斯部分的可看性略遜于盧比孔河一書中對羅馬的描寫。不可否認,作者的立題具有相當?shù)默F(xiàn)實性,也從國際性視野及民族/宗教的比較中試圖重新結(jié)構(gòu)波希戰(zhàn)爭及其影響,是一部嚴謹充實的作品。但誠如其他書友的看法,或許是翻譯上的問題,讀起來還是略顯費勁,可看性稍差了些,略有枯燥感。
  •   希波戰(zhàn)爭的通俗講述
    買給女兒的開心讀物
  •   因為看了作者的《盧比孔河》,才買了這本,感覺整體上稍遜一籌
    整個讀下來,感覺還算可以,但是沒有讀盧比孔河那種驚艷的感覺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