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現(xiàn)代出版社 作者:星云大師 頁數(shù):27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我們的心胸有多寬廣,就能包容多少事物,所以身體因然是我的,國土、眾生、地球也都是我的。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樹木因為承受風吹雨打,所以濃蔭密布,眾鳥棲息;海海洛因為不辭百川,所以寬廣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較,不計較”的胸懷,才能涵容萬物,羅致十方。在佛教里,禪門所謂的“不思善,不思惡”,正是要我們不在表相上分別比較;《心經》所說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我們不在外境上執(zhí)著計較。唯有超越對待,我們才能隨緣自在,任性逍遙。
作者簡介
星云大師,1927年出生于江蘇江都,12歲剃度出家,21歲時出任南京華藏寺住持,授記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49年赴臺灣,1947年創(chuàng)建佛光山,廣設道場和佛教學院,培育佛教人才,主張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yè),“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著有《寬心》《舍得》《包容的智慧》《釋迦牟尼佛傳》《迷悟之間》《當代人心思潮》等。
書籍目錄
上篇 途中善自珍重 共擔苦樂,助人多利 結緣總比結怨好 語言要像陽光、花朵、凈水 排難解紛不是閑事 不比較,不計較 老二哲學 被領導學 給人利用才有價值 三分師徒,七分道友 人我之間要跳探戈 拒絕要有代替 富有三千界,貴為人天師 弘法利生 忍耐就是力量 不要同歸于盡 有情有義 化緣化心,不一定化錢 錢,用了才是自己的 以智慧來代替金錢 貧窮就是罪惡 須像海水時時激蕩更新 錯誤不能一直下去 認錯,要有勇氣 疾病就是良藥門 天堂地獄一念之間門 懺悔錄門 慈悲 不要將歉疚帶到棺材里去門 檢查自己的心門 入學的重要下篇 我們的利益與快樂 愿不虛發(fā),生命中的璀璨, 有理想,才有實踐門 敢,很重要 不知道的樂趣 什么都是我的,什么都不是我的門 一念之間門 愿心的升華 未來比現(xiàn)在更好 ……
章節(jié)摘錄
人生如戲,隨著時空舞臺的變換,隨緣任運,自能肩挑一切重任?! ⊥瓿黾液?,常聽師長們訓誡大家:“做和尚就要像個和尚,你們不要畫地自限,要做什么像什么才好啊!”我聽了以后,謹記在心。后來這句“做和尚就要像個和尚”、“做什么要像什么”在我一生當中,發(fā)揮了很大的功用。 記得當時正逢抗日戰(zhàn)爭期間,民生匱乏,寺院經濟更是捉襟見肘,常常水已經煮滾了,還不見有米下鍋。我那時只是一個小沙彌,看到常住這么困難,就經常利用課余時間,上山采無花果(可以染布),一面增加常住的收入,一面可以幫常住巡邏看守山林,以防宵小偷竊木材。數(shù)年后,我奉師命到焦山定慧寺就讀佛學院,但每值假期,我一定趕快回到棲霞山。暑假時,無花果累累結實,我依然每天早出晚歸,將它們摘下來獻給常住;干旱期間,看到寺眾飲水盥洗不便,我也自動到江邊挑水,每次來回總要花上一兩個小時的腳程。寒假時,農歷新年將至,我又拿起抹布、掃帚清理環(huán)境,單單從早到晚,擦玻璃就費時一個月;春節(jié)期間,我又忙著幫常住接待香客。雖然一天下來,往往疲累不堪,但我常想:自己在棲霞山出家,棲霞山就是我的,我要像一個棲霞山的出家弟子?! ∏嗌倌陼r,我在叢林十載生活,其中做了六年行堂,兩年司水,一年半的香燈,還兼任圖書館管理員、自治會的會長。每至冬天,行堂最是辛苦,雙手浸泡在冰凍的水里洗幾百雙碗筷,手掌、手背的皮膚一處處都皸裂了,連里面紅色的肉都看得一清二楚,那時不懂得包扎涂油,第二天還是照常工作,好像從來不覺得傷口的痛楚,只知道做一個苦行僧,就應該要像一個苦行僧的樣子,任勞任怨,謙虛學習?! ⊥陼r因家境貧寒,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很珍惜有書可讀的機會,為了做好一個學生的樣子,我自動自發(fā),自我學習。由于白天忙于出坡,讀書的時間很少,我利用在圖書館整理書籍剩余的零碎時間溫習功課,并且翻閱一些課外讀物。此外,我還每月督促自己編一本《我的園地》,里面有論文、講座、新詩、散文、心得報告、生活感想等,雖然只有我自己一個人看,但是從那時一點一滴地打下基礎,讓我日后在編輯雜志、寫作撰文,乃至弘法布教、接引眾生時,都能得心應手,實在是始料未及之事。經云:“一一塵出一切法,旋轉無礙遍莊嚴。”又說:“釋迦牟尼佛名毗盧遮那,遍一切處?!蔽矣晒韺嵺`中更加相信:只要肯發(fā)最上心,時時想到自己做什么要像什么,其所帶來的利益實在是無量無邊?! ∧菚r晚上沒有電燈,常住也不準我們用花生油點燈,因為平日食用的油水已經不敷使用,遑論有余存的油讓寺眾點燈看書。我每晚都借著禮佛禪坐來度過漫漫長夜,每當心性懈怠的時候自我觀照,想到高僧傳中古德艱苦奮發(fā)的精神,不禁自慚形穢。為了讓自己更像一個佛門的行者,我在萬籟俱寂的黑夜,就著佛前微弱的燈光刺血寫經,蘸著一滴滴的鮮血,培養(yǎng)我對佛法的信心道念。此外,我也自持禁語戒,并嘗試過午不食的修持。除了平日坐禪拜佛以外,凡是聽聞舉辦禪修、佛七,我也都極力爭取參加,其中曾有過忘我的悟境。多少年來,我無論是主持禪七、佛七,或是指導徒眾修持,都能得心應手,不禁感謝老師那句“做什么要像什么”,讓我得以從事自利利他的工作。 佛教僧侶必備的三刀六槌,四十八單中的苦修,我都是在早晚課誦、勞動作務中揣摩熏習;佛法妙諦則是在平日行住坐臥,一點一滴的實踐當中有所體悟。在忙碌的參學生活中,我一心一意要求自己做得像一個出家人,所以平常對于常住的一切安排,我都歡喜隨眾,余暇則兼行密行,就這樣,我的思想慢慢凈化,出家人的樣子自然而然地就顯現(xiàn)出來了。直至今日,我常教誡徒眾“不私收徒眾,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不私自募緣,不私自請托,不私置產業(yè),不私造飲食”的理念,其實都是源自于早年我在佛門里學習做得像一個出家人所體驗到的法則?! ∵^去叢林的教育十分嚴厲,行進時眼睛要看前方七尺處,不可左顧右盼,不可仰視、低頭、跑步、疾行;站要有站相,兩手下垂,操手當胸,要知道自己站的位置。坐下時,椅子只能坐半座,背脊自然挺直,肩膀要平,下巴要收縮。安眠時,要右脅吉祥臥。外出時,衣著要整齊,出房門一定要著長衫,出山門要穿海青,不可戴圍巾、帽子。如果威儀稍有差錯,言行些微不如法,就會遭到師長的棒打、怒喝,而冤枉、委屈更是常有的事情。但我從來不曾挫折、灰心,也未嘗頂撞、懷恨,因為我始終覺得這是老師的慈悲教導,做一個晚輩后學,就應當像一個晚輩后學的樣子,以恭敬的身形,以感恩的心意來接受一切教導訓誨。正因為如此,老師們很樂意教我,原本不聰明的我,在千錘百煉之下居然進步迅速。 回想當初之所以在童稚之齡祝發(fā)出家,是因為從小在家鄉(xiāng)看到大和尚威儀庠序的法相,所以暗自發(fā)愿有一天也要穿上僧袍,讓別人說我像一個莊嚴的大和尚,后來果真愿不虛發(fā)。我剃度之后,一直牢記這個誓言,并且常以玄奘大師的“言絕虛浮,行絕名利”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六十年來,我不曾散著褲管,身著短衫外出,我不曾穿著大袍跑步,不曾上咖啡廳與人聊天,不曾在傾盆大雨時手執(zhí)雨傘,甚至地震搖撼時,落石崩于前,也都能鎮(zhèn)靜念佛,不驚不懼……這些舉止均非矯飾,而是經年累月持續(xù)當年的一念初心——“做得像一個和尚的樣子”所養(yǎng)成的習慣。一九八八年,西來寺剛落成時,徒眾基于好奇,一窩蜂地開車到比薩屋去吃素食比薩,我聞言禁止,并不是比薩不可以吃,而是身為一個出家人應該像一個出家人,在公共場所走動總非所宜?! ∪缃裼性S多人夸贊我威儀具足,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行止如法,我聽到這些話,除了感念當年佛門嚴峻的道風之外,更要謝謝老師賜給我的一句金玉良言——“做什么要像什么”?! 姆饘W院出來之后,常住派我到宜興祖庭白塔寺附近的一所小學擔任校長,這對于從來沒有社會經驗的我而言,是一項嶄新的經驗,為了要做得像一個校長,我收集了許多教育及行政方面的書籍,反復研究。鄉(xiāng)下地方經費不夠,師資缺乏,我還得兼任好幾班的老師。為了做得像一個老師,讓學童們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我事先深思計劃,竟然可以達到一人同時教授好幾班的課程,而小孩子們也都能安靜上課,不吵不鬧,這番歷練讓原本羞澀內向的我增加不少信心。經云:“一切善法,欲為其本。”做什么就要像什么的意愿在無形中成為一股強大的動力,將我步步往前推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