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7 出版社:黃山書社 作者:劉崇德
Tag標簽:無
前言
此稿原題為《九宮大成與詞典學》,僅十余萬言,因故未得刊行。復得黃山書社慨然接受此稿,并申報國家古籍規(guī)劃領(lǐng)導小組資助。又承蒙該社厚意,允為修訂原稿。今草就,而原稿所余已不及三分之一。因修訂之稿首論燕樂,次論詞曲,故改題為《燕樂新說》。蓋燕樂乃詞曲之源,而詞曲者又為燕樂之流變。前人說燕樂與詞曲之種種定論,多乏樂例之實證;雖陳陳相因,但難免存?zhèn)味д?。今幸得唐宋古譜數(shù)種與相關(guān)資料,據(jù)以對燕樂、詞曲之律調(diào)、節(jié)奏一一重新探討,所得結(jié)論頗異于前人與自己之前說。雖未臻精審,然幽邃已啟。自校譯《九宮大成》至今八年來,閉門謝客,殫精竭慮,專心治詞曲音樂,亦僅意在拋磚引玉而己。此稿草就,已是勞瘁不堪。然深信燕樂真貌必將得以揭示,詞曲音樂理論亦定得全面梳理,五百年來被謂之“絕學”之曲學也必將興盛于世,成為一代顯學。
內(nèi)容概要
《燕樂新說》內(nèi)容簡介:蓋燕樂乃詞曲之源,而詞曲者又為燕樂之流變。前人說燕樂與詞曲之種種定論,多乏樂例之實證;雖陳陳相因,但難免存?zhèn)味д?。今幸得唐宋古譜數(shù)種與相關(guān)資料,據(jù)以對燕樂、詞曲之律調(diào)、節(jié)奏一一重新探討,所得結(jié)論頗異于前人與自己之前說。
書籍目錄
上編 燕樂新說第一章 雅樂三律說第一節(jié) 周禮三大祭之律第二節(jié) 唐貞觀雅樂三調(diào)第三節(jié) 宋太常三律第二章 燕樂三律說第一節(jié) 清樂與短律1.清樂律為短律2.清樂皆為短律第二節(jié) 燕樂與清商律1.清商律辨說2.清商尋律(一)3.清商尋律(二)4.清商尋律(三)5.清商尋律(四)6.清商尋律(五)7.唐十部樂中的清商樂8.日本唐樂中的清商樂9.法曲樂律辯證(一)10.法曲樂律辯證(二)11.所謂“五調(diào)法曲”12.霓裳羽衣曲13.云韶樂非法曲14.道調(diào)律辨第三節(jié) 燕樂中的胡樂調(diào)1.蘇禰婆律2.鄭譯下徵八十四調(diào)律3.日本唐樂琵琶八十四調(diào)旋宮法第四節(jié) 燕樂以下徵為律本說1.燕樂音階2.“夾鐘律”實指下徵律3.燕樂律為下徵之商律4.對“夾鐘律”的各種誤說5.宋燕樂亦為下徵律第三章 宮調(diào)長論第一節(jié) 唐天寶間太常十四調(diào)第二節(jié) 日本唐樂十三調(diào)第三節(jié) 段安節(jié)二十八調(diào)圖第四節(jié) 二十八調(diào)圖說辨疑第五節(jié) 沈括燕樂律調(diào)說第四章 樂拍說第一節(jié) 燕樂樂曲第二節(jié) 拍句第三節(jié) 無拍非散板第四節(jié) 拍眼與敦(頓)第五章 樂譜說第一節(jié) 燕樂譜字1.燕樂半字譜2.篳篥譜字與燕樂俗字譜第二節(jié) 燕樂俗字譜申說第六章 今存唐樂樂譜第一節(jié) 敦煌琵琶譜第二節(jié) 日本現(xiàn)存唐樂古譜1.五弦琵琶譜2.天平琵琶譜3.琵琶譜(南宮琵琶譜)4.琵琶譜(源經(jīng)信筆撰)5.三五要錄6.博雅笛譜7.懷中譜8.仁智要錄9.類箏治要10.新撰笙笛譜11.笙調(diào)子譜12.掌中錄第三節(jié) 唐代樂譜的解譯1.解譯研究工作現(xiàn)狀綜述2.譜字的解讀3.定弦4.節(jié)拍5.左右手符號[附]敦煌琵琶古譜重譯中編 詞樂探微第一章 曲子的音樂特征與詞體的產(chǎn)生第一節(jié) 曲子的音樂特征第二節(jié) 曲子聲辭配合的特點與詞體的形成1.我國古代聲樂的音樂概況與聲辭配合的特點2.詞體的形成緣于曲子聲辭配合的特點第二章 詞樂探微第一節(jié) 詞樂樂律第二節(jié) 詞樂宮調(diào)第三節(jié) 詞樂宮調(diào)的應指(定調(diào))譜第四節(jié) 詞樂之犯調(diào)與過腔第五節(jié) 詞樂之拍與節(jié)奏第六節(jié) 拍節(jié)之變與詞曲分疆第三章 《白石道人歌曲》詞樂譜真貌第一節(jié) 《白石道人歌曲》詞樂譜真貌揭示1.十七首旁譜不皆為自制曲2.鮑廷博手校張刻《白石道人歌曲》之“底本”3.《醉吟商小品》非為上下兩片4.《霓裳中序第一》等曲分段5.“筋斗”體6.《霓裳中序第一》“字譜淆亂”問題7.《角招》所缺譜字8.《凄涼犯》何犯何歸9.張陸朱三本與“底本”之比較第二節(jié) 十七首旁譜的校訂與解讀1.對旁譜的校訂與辨律是解讀與譯譜的基礎(chǔ)2.折拽(掣)符號3.頓(敦)、住、抗4.用律與宮調(diào)5.譜字解讀6.十七首旁譜之拍第三節(jié) 《白石道人歌曲》詞樂譜今譯第四章 今存其他詞樂樂譜資料第一節(jié) 《樂府渾成集》殘譜第二節(jié) 《樂府渾成集》殘譜解譯第三節(jié) 史浩《鄖峰真隱漫錄》殘存俗字譜第四節(jié) 《魏氏樂譜》中之詞樂譜第五節(jié) 南北曲中之詞樂譜1.《曲譜大成》2.《九宮大成譜》下編 曲樂今證第一章 今存曲樂樂譜第一節(jié) 今存曲樂樂譜典籍及有關(guān)資料……第二章 《事林廣記》所載唱賺樂譜與宋代曲樂第三章 元曲音樂尋蹤第四章 南北曲的聲腔化與《九宮大成譜》主要征引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這里《明之君》、《雅歌》二首、《四時歌》四曲重見,或為同名異曲,而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非曲名,乃樂調(diào),當為誤收。在唐玄宗開元二年(714)成立教坊之前,演奏此“九代之遺聲”者為十部樂中清商一部。則清商部應為清樂律之代表。《唐會要》卷三三又著錄天寶十三載(754)太樂署供奉曲“十四調(diào)、二百二十二曲”,(《樂府詩集.近代曲辭》引言統(tǒng)計)這是燕樂十部中包括“九代之遺聲”的清商部與其他胡部新聲的第一次結(jié)合。此十四調(diào)是以前面提到的“夾鐘律”,即下徵(C調(diào))音階為律本,統(tǒng)一各部樂調(diào),而形成的五均十四調(diào),但其中黃鐘宮僅及“大封山樂”一曲,既非曲名,亦非俗樂,實僅十三調(diào)。倘從此十三調(diào)中所錄曲名看,前引《唐會要》所著錄清樂曲僅見三曲,即林鐘商,即小石調(diào)中之《泛龍舟》;林鐘角中之《大白佇》、《堂堂》。這里可以明顯看出的是小石調(diào)為林鐘均之商,恰為A調(diào)。而天寶十四調(diào)中有太簇角、林鐘角二角調(diào),所收曲名皆為羽調(diào)之曲。而太簇之角即指太簇均之變宮,日本唐樂稱之為太簇角盤涉調(diào),亦為C調(diào),實即清樂角調(diào)。此十四調(diào)中之林鐘宮、林鐘角與太簇均所收曲名多有相重,故《大白佇》、《堂堂》當按清角調(diào),即A調(diào)收入。而原為清樂之平調(diào),本為正律林鐘即下徵(C調(diào))之羽,為A調(diào),在此十四調(diào)中轉(zhuǎn)為下徵律林鐘(G調(diào))之羽,為E調(diào),雖為羽調(diào)式,已非A調(diào)。故未存清樂樂曲。另外水調(diào)本亦為清商舊調(diào)。元人劉塤《隱居通議》引杜佑《理道要訣》以水調(diào)為南呂宮,倘按唐太常律黃鐘為下徵C調(diào),則水調(diào)當為A調(diào)。日本所傳唐樂之水調(diào)亦為A調(diào)。而此十四宮中將水調(diào)列為南呂之商,則已為B調(diào),或已將水調(diào)規(guī)范為A均之商。然如在清樂中標為水調(diào)之《泛龍舟》卻已被收入小石調(diào)中,水調(diào)中則一首“九代之遺聲”的清樂曲亦未見。而黃鐘羽即黃鐘調(diào)雖為A調(diào),而亦未存“九代之遺聲”??紤]到《唐會要》所錄屬于“九代之遺聲”的清樂曲皆為前代遺留之樂,而唐樂中之清樂曲,即清商部所奏清樂新曲亦應保留在天寶十四調(diào)中,從前面涉及到的當時太常署用“夾鐘”律(即下徵律)對十部樂樂調(diào)的規(guī)范以及樂曲的分布情況來看,清商部所演奏的華夏之音大體存于太簇均之角,即太簇角(日本唐樂所謂太簇角盤涉調(diào));林鐘均之宮,即道調(diào);林鐘均之商,即小石調(diào);林鐘均之羽,即平調(diào);林鐘均之角;黃鐘均之羽,即黃鐘調(diào);南呂均之商,即水調(diào)中。
編輯推薦
《燕樂新說》由黃山書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