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 作者:翟華 頁數(shù):27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語言上的障礙使兩個西方人都會產(chǎn)生文化隔閡,更不要說一個東方人和一個西方人之間的隔閡。如果你只會一種語言,只看一家電視臺,就會受到桎梏。有人說:“語言是一種武器?!钡匀A說:“語言更像是一扇扇窗戶,掌握不同的語言就會在自己眼前推開不同的窗戶。如果再對流一下,一定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獲。” “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早已成為歷史。進入21世紀,中國這地方不過是地球上的一個大村子,中國人心目中“天下”的內(nèi)涵也在延伸。從《東方文化西方語》開始,讓我們隨著翟華的視角,領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一起走遍天下!
作者簡介
翟華,從學工到學文,從清華學子到泛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的國際公務員,在海外二十五年間積累了大量跨語言文化間的交流經(jīng)驗。翟華常常將小觀察放到大環(huán)境中,不斷印證了語言和交流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書籍目錄
寫在前面東篇 1.說你是老板,不是也是 2.非洲:怎一個“黑”字了得? 3.天暖好輕松 4.真正的語言天才 5.與世界自然接軌 6.在非洲快樂消費 7.別說老黑跑得快 8.在非洲坐飛機,別怕 9.窮人的諺語 10.請稍候,雞正下蛋 11.非洲侃爺 12.到非洲去旅游,看什么、買什么? 13.與摩洛哥導游過招 14.我的黑人兄弟 15.女人時裝三塊布西篇 1.君子難過“小人關” 2.調侃若比鄰 3.聽老外如此自我解嘲 4.與時俱進說“抵賴” 5.男人,你的名字是弱者? 6.“哇歐”美利堅 WOW TV is Good American 有美國特色的小電器 7.在華盛頓間諜博物館體驗中國 8.有子在美國念書,不亦樂乎 9.法蘭西的三件“國粹” 面包 “比代” 貝雷帽 10.一個美國小伙子在法國的“悲劇” 11.不到英國,不知道 自己錢少 開出租的都是“知識分子” 12.洛桑尋刀:只在此店中,柜深不知處 13.葡萄有牙的反差 14.自行自在的荷蘭人文篇 1.你說哪一國的英語? 不到英國,不知道自己不懂英語 印度人之三寸不爛之舌 新加坡的“星語” 常見“新式英語”詞匯解釋 菲律賓的“大家英語” 中國人講英語有口音嗎? 2.像小布什總統(tǒng)一樣說英語 3.像毛主席一樣學英語 4.周恩來的外語水平考 5.指上文化,中西有別 6.給你點兒顏色看看 7.狗兒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嗎? 8.東方的人倫關系與西方的動物世界 9.學外語的神話與秘訣 第一種可能性 第二種可能性 兩個“秘訣” 7.話說小“@” 這“@”到底從哪里來的呢? “@”是怎么和伊妹兒扯上關系的呢?” “@”到底怎么念? 補記 8.拜托了,媒體:老外夸人從不說“OK”化篇 1.漫畫引發(fā)的歷史公案之一“太空可見長城” 2.漫畫引發(fā)的歷史公案之二“東亞病夫” 3.向前看,向后看 4.中國人的大嗓門崇拜 5.中國人的“大門”崇拜 6.中國常見外國不常見的幾樁大小事 在辦公室掃地、擦桌子 六十之前耳順 官本位的《新聞聯(lián)播》 大山現(xiàn)象 誰懂了你的“客戶” 一整天不說“你好”、“謝謝”、“對不起”中的任意一 句的能力 膽敢和女同事說葷段子 扎堆兒情結 中國人,你為什么不快樂 最后一樁事情是 7.中國人為什么不愛說“謝” 8.出國才知道:年輕十歲的“秘訣” 9.華人的“合并同類項”與老美的“因式分解” 10.中國人“差不多”的習性 11.就算你知道老外不說中文,還是要小心 附網(wǎng)文:不要欺負老外不懂中文世界主要城市與北京時差表世界時差對照表環(huán)球旅行提示:去亞洲、非洲國家旅行的注意事項關鍵詞索引環(huán)球旅行揭示:去亞洲、非洲國家旅行的注意事項索引
章節(jié)摘錄
寫在前面 在新浪網(wǎng)上,我的博客《東方文化西方語》算是小有人氣,點擊率與秋雨老師差不多;但是名氣就比秋雨老師差多了,所以隔三差五就會有好奇的讀者來問:“Hi,瞿華,你到底是誰,什么的干活?” 這次出書,覺得有必要先自我介紹一番?! ? 列位: 在下姓“翟”——“zhái”,不姓“瞿”。所有姓翟的人,從上幼兒園起就一直遇到別人把“翟”字念錯、寫錯的情形?!暗浴惫凇蚌摹贝?、“崔”戴、“霍”戴、“耀”戴都有。這個“翟”字,筆畫共有14筆,要是排名以姓氏筆畫為序是很吃虧的。記得早年在清華讀書,團委、學生會選舉我是候選人之一,排在名單最后一名。當時我真羨慕“文革”中姓“丁”的那位中央委員,每次宣讀中央委員名單除了毛澤東外就屬他了。 后來出國留學,才發(fā)現(xiàn)我的姓的境遇沒有任何改善,因為“翟”字發(fā)音“zhái”,按照字母順序排列,我依然是任何名單上的最后一名,因為國外很少有以“Z”打頭的姓。有一年我作為聯(lián)合國專家去緬甸出差,發(fā)電傳告知接待方,Zhai先生某月某日抵達。我到了仰光機場,接機的緬甸人看著我一臉疑惑:“我們還以為來的專家是阿拉伯人呢!”我說:“你們怎么會這樣想?”他們說:“你的電傳上寫的Zhai先生,我們都以為是寫錯了,應該是Zahi?!蔽业男赵诜▏瑯硬缓苄疫\。法國人根本不會發(fā)[zh]這個音,因此我的姓便被念成“哉”與“采”之間的一種音。我試圖糾正他們,教他們發(fā)卷舌的“翟”,幾乎成功。直到有一天,一位法國同學來質問我:“你說你的姓要念成什么‘之-埃-翟,怎么我聽見你的中國同學管你叫‘哉呢?”我這才意識到我那廣東同學(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副部級的高干)壞了我的名分。法國人常說:“我們總不能比國王更愛國吧!”既然中國人也念不準,也就別強求外國人啦。我也就聽之任之,由他們?nèi)チ?。 ?0世紀80年代,很多出國的中國人都要事先查好自己姓名的電報編碼帶在身邊,因為漢字中多音字多,外國人又不識漢字,所以一些國家辦理中國人簽證的時候要使用電報號碼區(qū)分中國人的姓名。記得那時有一次去英國使館辦簽證,英國使館給了我一本電報編碼和漢字對照表,讓我把對應“翟”字的四個數(shù)字“5049”寫在拼音“zhái”字下面,避免重音字。結果過了幾天,英國人通知我再去使館,說我的電報號碼寫錯了。這就奇怪了,我明明小心翼翼查好的電報表,怎么會錯呢?我想可能是“翟”字對應了兩個音,一個是“dí”,而一個是“zhái”,把英國人搞糊涂了。不管是不是這樣,反正我這樣解釋給英國人聽,英國人也就信了。后來再去英國,我發(fā)現(xiàn)英國人已經(jīng)不再要求中國人提供姓名電報編碼,少了許多麻煩,善莫大焉?! 〉浴弊职l(fā)音為“zhái”時,作姓;而發(fā)音為“dí”時,本意應該是指長尾的禽類,《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女床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翟”,這里的“翟”的意思發(fā)音就是為“dí”,是不能作姓的。如果姓翟的人在國內(nèi)買機票,不論你用什么方法輸入“翟”字,打出來的機票、登機牌默認的拼音就是“Di”。這樣票面上的姓“Di”和護照上的姓“Zhai”拼音不相符,我每次登機查驗機票和護照時都需要對地勤人員解釋:“這是個多音字,系統(tǒng)不認識。”這也只是權宜之計,嚴格來說航空公司是可以禁止我登機的,我還是希望有一天民航糾正這個系統(tǒng)漏洞。每次訂票我都提出“正名”要求,售票美眉總是說“沒辦法”,對于民航的票務系統(tǒng)軟件而言,“翟”字就是“dí”。如果要改的話,那得找“有關單位”?! ? “有關單位”找不著門,還是回答讀者有關問題:我到底是誰呢? 往早了說,那是還能算得上是“小時候”的時候,我特想特想當——人民。原因很簡單,因為按我那時的理解能力,“人民”是唯一可以和領袖平起平坐的人。記得那時在廣播里聽到過城樓下面喊:“毛主席萬歲!”城樓上面就會回應:“人民萬歲!”因為我自知絕無當毛主席的可能性,所以最大最大的愿望就是當一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動歷史的動力。而且,按照“最高指示”里說的,只要是人民,萬一和其他的小朋友鬧點兒矛盾,還可以在內(nèi)部處理呢。為了證實我就是人民,我還使勁地追問爸爸我們家是什么“農(nóng)”,直到爸爸說我們家屬于“下中農(nóng)”才略微放下心來。記得在中央電視臺看到《藝術人生》采訪蒙古族歌星騰格爾,講起他小時候經(jīng)常和小朋友們玩比誰大誰小的游戲。有一次和小伙伴們玩時自吹說自己是毛主席,是最大的一個,結果鬧出政治事故,差點兒就“自絕”于人民?! ¢L大了,對“人民”的概念有了些新的理解。說自己是人民固然不錯,但那多少隱含了一點點政治概念,如果要用更準確更科學的術語說,我應該是國家統(tǒng)計局常說的“人口”。記得剛記事的時候有一段“最高指示”是以“我國有七億人口”開始的,所以收音機里常聽到“我國有七億人口”。后來不知不覺地變成“我國有八億人口”、“我國有九億人口”,再后來到電視里說“我國有十億人口”的時候,我通過考試成了“人員”——改革開放后首批出國留學人員,來到法國攻讀博士學位?! ‰m說入鄉(xiāng)可以隨俗,但是到了法蘭西,人民卻當不成了,嚴格地說只能是“公民”——這好像是當?shù)貙θ嗣竦膭e稱——實際上,國外公民也當不成,因為我根本就不是法國公民。當不成也好,按(中國的)理說,當個“外賓”應該更舒服。君不見“應邀”(小時候一直以為是“硬要”)來中國訪問的外國人,不論其所在的國家大小,也不論其語言、膚色,一律平等,賓主一番親切友好地談話之后,好吃好喝,逛故宮,游長城,只要外賓最后伸出大拇指連說聲“OK”便皆大歡喜了??上г诜▏?,外國人就是外國人,一般都是自己“硬要”來的,沒有什么內(nèi)賓、外賓概念,是公事就公辦,該私事就私了,不講請客送禮,也沒有游山玩水。嗐,當不成外賓也罷,當個留學生總可以了吧,最起碼住留學生樓,哪怕管理嚴格一點呢,比當?shù)貙W生條件強一點就行。沒承想,這里學生就是學生,也不分留學生、本國生,到了學校自己東跑西顛注冊、辦居留手續(xù)、看廣告找房子,外國學生除了法語比法國學生差以外,絕無任何特殊之處,你就是一直把大拇指伸著,嘴上說多少“OK”也還是一樣。如此這般苦讀N年修成正果,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和日語,在國外工作幾十年也從來沒有過什么“外教”、“外援”、“外企”、“外商”的待遇?! ‘斎?,在國外的中國人要說什么都和外國人一樣,也不是事實。生在國外、從小在國外讀書的兒子有一次放學回家纏著我問:“咱們家信什么‘教’?”我馬上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問過爸爸咱家是什么“農(nóng)”的往事,時代不同了,兒子問老子的問題也不一樣了。我很有底氣地告訴兒子我們家都是“無神論者”。三十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如今我的爸爸已經(jīng)仙逝,自己是不是也該考慮葉落歸根了?上次回北京探望老母,出了首都機場上了出租車,司機聽說我到五環(huán)以外的石景山八角北里,臉上便露出純真和燦爛的笑,盯著我說:“嘿,您還真是一好活兒!” 敢情,說了半天“我是誰”,我現(xiàn)在才算明白了。誰是誰,愛誰誰,其實并不取決于自己,走在街上你就是交警眼里的行人,進了商店你就是店老板的顧客,在飛機上你就是航空公司的乘客,買份報紙拿本書你又變成了讀者,寫這本書的時候就成了作(坐)家…… 要是上了出租車——其實咱也就是的哥眼里的一“活兒”??! 記得那一天,正是“十三億人口日”?! ? 屈指一數(shù),客居海外已經(jīng)近四分之一世紀了。這二十五年間,走南闖北看見怪事我快記,東張西望有了靈感我就寫,寫起來漫無邊際,所以前些年我在《環(huán)球時報》上開的專欄就干脆起名“漫無邊集”。我深信,如果能夠把每個稍縱即逝的思想碎片和幽默元素及時地記錄下來,那么,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暢銷書作家。這本小書就以作者個人當國際公務員二十幾年在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為基本素材,以夾敘夾議的方式介紹一個國際公務員眼里的世界。愿這本小書可以給那些有意去聯(lián)合國上班、去跨國公司打工或者打算出國留學、旅游、學習外語的讀者們作個文化參考,當然也希望對那些不想出門但也愿知天下聞的朋友有所助益。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本書的同時增加英語詞匯量,部分時事、商務、生活的漢語詞匯增加了英文注釋,書中的法語及其他語種的詞匯均在單詞下面加下劃線與英語加以區(qū)分。
編輯推薦
《東方文化西方語1》由中國書店出版。一個人寫的“雜志書”,一套東、西方民間文化解讀叢書,一套東、西方思維差異的文化參考叢書,一套多語言、多視角、跨國界的“樂活文化叢書”?! 觚斦f:人說話的語言不同,但是咳嗽聲音都一樣?! 侵拗V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