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趙鑫珊 頁數(shù):41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上海白俄拉麗莎》的主人公白俄女子拉麗莎都目睹了,親身經(jīng)歷了。這些歷史大事件合在一起是一架巨大算盤(天算)的計算結果,拉麗莎這架小算盤能有什么作為?聽聽這架小算盤的故事吧!離一個時代太近或太遠,都不利于我們看清、把握、吃透那個時代,上海的白俄現(xiàn)象距今剛好七八十年。不太近。也不太遠,它同蘇聯(lián)興亡史息息相關,另外,我們只有從不同側面和角度才能更好地走近那個時代的意義和實質(zhì)。通過小說形象也是一個重要角度或側面。只要它符合“邏輯與存在”法剛,第—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克里姆林宮屋頂上的蘇聯(lián)國旗落地(蘇聯(lián)解體)都是20世紀重大的歷史事件。
作者簡介
趙鑫珊,教授,作家,2004年柏林“尤利西斯”國際報告文學評委,上海世博會顧問。 2008-2009年我國(包括香港地區(qū))中學把他的6篇散文收進語文教材??偣渤鲞^65本書,包括《孤獨和寂寞》《“王”這個漢字》。 趙先生說,他常記起馬克思的這段名言:“作家絕對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是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在必要時作家可以為了作品的生存而犧牲掉自己個人的生存?!?/pre>書籍目錄
題記七則我終于拿起了筆——本書的緣起和性質(zhì)一、混血兒結構二、意大利風格的咖啡屋三、阿拉是上海人四、俄羅斯問題專家汪之成教授五、我見到的最后一對白俄夫婦六、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七、交待一些大背景和基本的歷史事實八、邏輯與存在拉麗莎,你在哪兒?——卜海莫里哀路—棟帶閣樓的房子一、《新聞報》上一則小廣告二、師生第一次見面三、失眠之夜和《少女的祈禱》四、第一堂俄文課五、《六月船歌》六、拉麗莎的三封信七、《春天奏鳴曲》八、《懷鄉(xiāng)詩集》引起的巨大反響九、劉一平給拉麗莎的信十、“小小咖啡屋”十一、拉麗莎住院十二、寫情書是戀愛最高方式十三、貝多芬的《公爵鋼琴三重奏》十四、劉一平同加夫納將軍成了朋友十五、將軍的盛情邀請十六、散步中的拉麗莎和劉一平十七、1939年新年十八、出乎意料十九、色情狂維克多二十、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二十一、又泡“小小咖啡屋”二十二、復課二十三、浙江烏鎮(zhèn)二十四、娜塔莎的婚禮二十五、天意二十六、墓前對話二十七、阿諾維茨基的苦惱二十八、關心歐洲局勢的拉麗莎二十九、從俄國話劇到世界悲劇文學史三十、吉卜賽女人的預言三十一、1940年元旦三十二、共度“帕斯哈”節(jié)日三十三、拉麗莎體驗養(yǎng)蠶三十四、走近上海老百姓生活三十五、《乘著歌聲的翅膀》三十六、共同在戲劇上狠下功夫三十七、決定命運的1941年——拉麗莎的內(nèi)心是個“拔河賽”的賽場三十八、大銀行家的女兒李琴娜三十九、最后一課和最后的三重奏四十、沒有了拉麗莎的上海四十一、走上抗日前線四十二、“來往天地間,人皆有別離”四十三、赴美留學四十四、拉麗莎,你在哪兒?四十五、話分兩頭四十六、拉麗莎在鎮(zhèn)上當老師四十七、判刑10年四十八、牧羊女四十九、鄉(xiāng)村女教師五十、俄羅斯的歷史畫了個圓圈五十一、壁爐前的回憶與思考五十二、西風殘照千里孤墳漂浮,命運——后記章節(jié)摘錄
我終于拿起了筆 ——本書的緣起和性質(zhì) 健康強迫癥日夜驅(qū)迫我去拿起筆。我有不得不寫的身不由己的頑強理由?! ?008年9月 一、混血兒結構 本書是個混血兒: 父親是硬歷史,母親是軟小說歷史是扎扎實實的、無法更改的、有根有據(jù)的一堆硬事實;小說是作者個人對人生世界的觀察、體驗、領悟和想像力的反映?! w根到底是兩大板塊相碰撞、交匯和編織才促成了這部長篇歷史小說的寫作: 我的內(nèi)心恒有個根深蒂固、與生俱來的“歷史情緒”(樂意追溯往事是我的天性);對人生世界一些大事件(包括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經(jīng)歷、抗日戰(zhàn)爭的真相和蘇聯(lián)興亡史)的感嘆、領悟和把握?! ∥疫@是腳踏兩只船: 左腳落在由基本歷史硬事實構成的鋼甲板船體上;右腳則落在小說藝術的軟木船甲板。 當然,決定性的力量來自小說藝術想象力的廣闊空間。歷史僅僅是故事展開的大背景、大舞臺和大框架。媒體關注與評論
如果人們不對道德敬而畏之,那么,政治就休想走出一步……所有的政治都必須在道德面前雙膝跪地?! 档隆 〉赖律险静蛔∧_的行為,他在政治上也不可能站住腳?! 挚稀 ∫磺袣v史都是當代史?! 肆_齊 人,只有在自覺的歷史意識中,才是清醒的,現(xiàn)實的,有根基的。沒有根基的生存才是真正的隨風飄泊的浮萍?! w鑫珊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