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弘學 頁數(shù):273 字數(shù):213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初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帶??兹竿醭瘯r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諭于摩崖和石柱上,從此傳遍了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qū)。同時,又派傳教法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佛教在發(fā)展和傳播中,逐漸形成了南傳和北傳兩大系。南傳一系包括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和我國云南省的傣族地區(qū)。這一系屬上座部,俗稱小乘,即巴利語系佛教。北傳一系包括中國、朝鮮、日本和蒙古、越南。這一系俗稱大乘。 北傳一系的佛教是以中國為中心再往外擴展傳播的。約在公元紀年前后,佛教傳人中國。東漢永平年間(58—75),佛教東傳我國,惟流行不廣,傳化事跡暗昧難詳,被視為神仙方術(shù)的一種。至桓帝初年(147)之安世高,游化江淮,譯經(jīng)三十部,另有支婁迦讖于靈帝時(168—188)譯《道行般若》、《般舟三昧》等大乘佛典。即東漢桓、靈、獻三帝七十年,佛教之譯弘可分安世高之小乘禪學及毗曇學與支婁迦讖之大乘方等兩大系。
書籍目錄
前言上編 漢語系佛教 第一章 兩漢至三國時期的佛教 第一節(jié) 佛教的傳入 第二節(jié) 三國時期的佛教 第二章 兩晉及南北朝時期的佛教 第一節(jié) 兩晉的佛教 第二節(jié) 南北朝的佛教(上) 第三節(jié) 南北朝的佛教(下) 第四節(jié)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般若思想 第三章 中國佛教早期的宗派 第一節(jié) 毗曇宗 第二節(jié) 成實宗 第三節(jié) 涅檠宗 第四節(jié) 俱舍宗 第五節(jié) 地論宗 第六節(jié) 攝論宗 第四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佛教 第一節(jié) 隋代佛教 第二節(jié) 唐代諸帝與佛教 第三節(jié) 武則天與佛教 第四節(jié) 中、晚唐時期的佛教 第五節(jié) 五代時期的佛教 第五章 大乘佛教八大宗派 第一節(jié) 天臺宗 第二節(jié) 三論宗 第三節(jié) 法相唯識宗 第四節(jié) 華嚴宗 第五節(jié) 律宗 第六節(jié) 凈土宗 第七節(jié) 禪宗 第八節(jié) 密宗 第六章 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佛教 第一節(jié) 宋代佛教 第二節(jié) 元代佛教 第三節(jié) 明代佛教 第四節(jié) 清代佛教 第五節(jié) 近代佛教下編 藏傳佛教及云南上座部佛教 第七章 吐蕃時期的西藏佛教 第一節(jié) 西藏的土著宗教——本教 第二節(jié) 佛教傳入西藏的標志 …… 第八章 藏傳佛教各教派 第九章 格魯教派的建立及宗喀巴的宗教改革 第十章 云南上座部佛教
章節(jié)摘錄
上編 漢語系佛教第一章 兩漢至三國時期的佛教 第一節(jié) 佛教的傳人 佛教傳人中國的確切年代,現(xiàn)代很難考證。傳統(tǒng)上以東漢明帝永平年間(58—75)傳人,近幾年佛教界把“伊存授經(jīng)”作為佛教傳人我國的標志?! £P(guān)于佛教傳人之傳說,略舉如下:(1)謂《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所載三皇五帝時之伯益,已知有佛。(2)《列子》卷四《仲尼篇》,孔子嘗言西方有圣人,此圣人即指佛陀,故謂佛教于先秦時代已傳入;更有入竄改《周穆王篇》,而謂周穆王時佛教已傳入。(3)漢《法本內(nèi)傳》、《周書異記》均謂佛法于周代已傳人。(4)《歷代三寶紀》卷一載,周代已于各地建立阿育王佛塔,然佛塔與經(jīng)典皆為秦始皇所毀;又謂秦始皇四年(前243),西域沙門釋利房等十八人攜佛典人華。(5)北齊魏收所撰之《魏書》卷一百一十四《釋老志》載,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伐匈奴,得休屠王所祀之金人,安置于甘泉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