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宗俊 頁數(shù):374
前言
潘軍近年來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成果豐碩,引起文學界和社會的關注,曾創(chuàng)下一年之內(nèi)多家出版社推出他十數(shù)部作品的紀錄。這本由唐先田先生主編的《潘軍小說論》,收錄了30多位當代文學研究者的評論。這些文章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潘軍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色和文學價值,從一個方面體現(xiàn)出學術界對其創(chuàng)作成就的肯定。 潘軍是我校中文系82屆畢業(yè)生,他對母校情篤誼深,近年來多次回校給同學們開講座,介紹創(chuàng)作體會,評點當代中國文壇現(xiàn)狀。他才華橫溢、妙趣橫生的演講,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去歲,他將已出版的數(shù)十種作品贈送母校收藏;現(xiàn)在,我校出版社又出版這部評論集,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作為安大的校長,也是潘軍的同窗,我對此感到由衷的高興?! ∨塑姷男≌f我雖然讀過一些,但對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整體情況卻不甚了然。因而也就沒有資格發(fā)表什么意見。作為一個讀者,我是喜歡讀潘軍小說的。他的作品對生活、社會的獨特觀察和思考,精巧的情節(jié)設計和藝術構思,優(yōu)美曉暢的文字敘述,確實能引人入勝。我覺得他的小說,時尚而不失厚重,放達而又甚為謹嚴,非常耐人咀嚼?! ∶看我姷脚塑娀蛘咦x到他的作品,就會憶起大學時代的一些生活片段來。如果說他的家庭遭遇和中學畢業(yè)后插隊勞動為他的創(chuàng)作做了必要的生活準備,那么,大學學習則可以說是他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論準備期。大學期間,他不僅浸潤于古今中外文學名著之中,而且還進行過不少創(chuàng)作實踐。他自編自導的以魯迅為題材的話劇,曾在學校公演過,他也是魯迅的扮演者。他穿著長衫,剃著平頭,粘上一抹胡子的魯迅形象造型,至今想起來還栩栩如生?! ∨塑姸嗖哦嗨?,善書能畫,這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種雅致;他特行獨立,不同流俗,更使他的作品透出一種瀟灑;而他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探索,則是他成就斐然的關鍵。潘軍對文學創(chuàng)作有股癡迷勁。1983年春,潘軍曾造訪南京大學南苑七舍,我們幾位在南大讀研究生的安大學友都住在這兒。潘軍的到來,自然讓我們非常高興。潘軍在我們宿舍大談他的創(chuàng)作構思的情景,則最讓我難忘。那時他還在安徽省委機關工作,創(chuàng)作上已小有成績,當時正沉浸在一部新作品的構思之中,于是我們就成了他的首批“讀者”。他在宿舍里邊踱步,邊介紹他的大作,或激昂,或沉郁,或娓娓道來,或一泄千里,輔之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真可謂聲情并茂,極富感染力。他樂此不疲,忘乎所以,我們也興致盎然,聽得有味,不知不覺已至次日凌晨二時許。他對文學的執(zhí)著和熱情由此可見一斑。同室的一位師兄事后曾預言:“此君必將大成!”多少年過去了,每讀到潘軍的小說,我都想起這位仁兄的預言。 古人謂“文如其人”、“知人論世”。這些生活片段對潘軍來說也許早已忘卻,但對于我來說,卻是構成對他的作品認識的重要方面。評論家研究作家的創(chuàng)作,不僅重視作品本身,同樣也關注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傾向、審美情趣和生活背景,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對創(chuàng)作者的作品作出深刻而又符合實際的解讀,才能比較正確地揭示和評價創(chuàng)作者及其作品對文學的真正貢獻。普通讀者則不然,他們更多的是暢游于作者創(chuàng)作的藝術世界之中,與作家創(chuàng)造的人物對話,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從而獲得閱讀的愉悅,對于作者他們固然也感興趣,但是并不認真地去深究。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若能略知作者一二,甚至與作者有著類似同窗之誼的機緣,則實屬難得。我之于潘軍大概即如此。這部關于潘軍小說的評論集即將問世,主編命我寫一篇序文,喚起了我對潘軍這些愉快的回憶,情不自禁,故說了上面一番外行話。 2003年11月5日于上?!獪刂萃局?/pre>內(nèi)容概要
《潘軍小說論(第2輯)》收錄了30多位當代文學研究者的評論。這些文章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潘軍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色和文學價值,從一個方面體現(xiàn)出學術界對其創(chuàng)作成就的肯定。潘軍先生1957年11月28日生于安徽懷寧。1982年畢業(yè)于安徽大學中文系?,F(xiàn)為安徽省文聯(lián)文學院專業(yè)作家。書籍目錄
序綜論潘軍的“新表現(xiàn)時代”與《重瞳》這本選集潘軍寫活了與一般男人不一樣的男人潘軍的小說和他這個人起步·成熟·蛻變——論潘軍20世紀80年代的中篇小說潘軍論論潘軍小說的個人化敘事智慧的迷宮——潘軍小說中的心靈真實和詩情畫意飛翔與行走:潘軍小說論潘軍小說中的女性人物分析城市狀態(tài)的個性書寫——潘軍城市敘事解讀論潘軍早期小說創(chuàng)作潘軍近年小說解讀水之魅——論潘軍小說中的“水”及其審美意蘊論潘軍小說創(chuàng)作的故鄉(xiāng)情結專論《獨白與手勢》五人談存在主義和潘軍的《獨白與手勢》自由展示生活畫面——《獨白與手勢·白》閱讀體驗試論《獨自與手勢》的電影化敘事形式現(xiàn)實與想象的邊緣——潘軍長篇小說《死刑報告》解讀終極意義下的人道慰藉——評潘軍長篇小說《死刑報告》尊重生命呼喚良知——有感于潘軍的《死刑報告》對死刑制度的反思——讀潘軍的《死刑報告》自我話語敘事與意義再生產(chǎn)——以潘軍的《重瞳——霸王自敘》為例先鋒敘事中的項羽及其他——《史記·項羽本紀》和《重瞳》的互文性閱讀 婚戀尷尬與人性困境——《合同婚姻》的文本細讀被閹割了的人性世界——評潘軍小說《三月一日》平淡背后的焦灼——解讀潘軍短篇小說《槍,或中國盒子》執(zhí)著的探索永遠的先鋒——潘軍小說《日暈》與《風》比較試論小說《秋聲賦》電影蒙太奇手法作家論我所感受到的作家潘軍我所認識的作家潘軍潘軍及其小說印象記在傳說中生活與寫作——潘軍或潘軍小說印象附錄多余的話——關于《日暈》想象與形式——關于《風》的一些話形式的挑逗——關于《獨白與手勢》關于《重瞳》的一些話《死刑報告》答問后記章節(jié)摘錄
對仍待臺灣讀者去熟悉的大陸作家潘軍,我該怎么言簡意賅地介紹他的小說呢?我會這樣說,先試著讀讀吧。尤其,這是一本中篇小說選集,你隨便挑一篇讀,反正用的時間不很多,但我可以保證,你一定可以被吸引進去。潘軍具備這魅力,他像一個說書人,故事本身精彩,而且他手舞足蹈,起伏頓挫的口吻,更增添了閱賞的樂趣。 我一直相信,文學走到了21世紀,在大眾媒體發(fā)達、影像文化充斥的年代里,作家也會跟其他領域的人物一樣,除具備專業(yè)的條件以外,個人魅力亦不可或缺。潘軍是這類作家的典型?! ∥业耐扑],毫不猶豫。潘軍經(jīng)由小說,對他所處的世界,傳遞了一股強烈的不流俗、不從眾的觀察視野。但同時,潘軍運用的敘述手法,卻又如此流轉、順暢,絲毫不讓你感覺累贅、噦唆。 正中書局先出版了潘軍最新的長篇小說《死刑報告》,然后跟著出版了這本中篇小說選集,很像上了一道主菜后,再伴隨五份小點,讓你有機會看看潘軍如何徜徉于小說的虛構與現(xiàn)實這互補的難題之間,而游刃有余、出入自得?! ∵@本中篇小說集,書名《重瞳》,包括《??谌沼洝?、《對門·對面》、《合同婚姻》、《秋聲賦》、《重瞳》五個中篇。仔細讀過后,我明白了編者的用心。編者一定跟我一樣,讀過潘軍的小說,腦海中便深深留下一個男人的形象:那是一種可能在逐漸減少,甚至瀕臨絕種的男人形象;那是在世俗評價里不怎么成功的男人,卻由于他內(nèi)心總有些堅持與自在,因而突出了他身上那股難以言喻的“男人味”?! ∵@股“男人味”,我們不妨先從《重瞳》這篇作品里去捕捉。在潘軍筆下,或他心目中,肯定存在著對一種“理想男人”形象的素描。歷史人物中,潘軍挑出項羽做代言人,不是沒有用心的。 透過項羽的獨白,《重瞳》重新詮釋了楚漢之爭、劉邦稱帝、項羽刎頸的歷史公案。太史公筆下,多少顯得婦人之仁、不無跋扈的項羽,經(jīng)由潘軍的詮釋,卻深藏了另一張面孔,這面孔下的心情,堅持了“古典貴族”的自負、“軍人本色”的驕傲,說話算話,有所不為;這面孔下,“西楚霸王”是矛盾的,是很人性化的。一方面,他瞧不起秦始皇,瞧不起劉邦、張良、韓信等無賴式的言而無信;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斷譴責、反省自己在權力場域中經(jīng)常犯下的過錯?! ∨塑姴幌г趦汕曛?,代項羽細訴這段心事,其實他只有一個目的,他深信這世間應該有一點什么,是值得男人去維護的,哪怕項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這樣的男人則注定要被人輕忽、藐視。但,那又怎樣呢? 沒錯,潘軍小說中始終懸浮著這個主題,存在著這樣的一種男人形象?!吨赝防锏捻椨?,在這本中篇小說集里,以不同身份,幻化成好幾個男人?;蛘邞撨@樣說,從《死刑報告》到《重瞳》,潘軍筆下的男主角,即使在不同的人生際遇里,都維持了內(nèi)心孤傲的自我。這些男主角在他們的世界里,都不算“成功者”,盡管他們具備了成功的條件,如項羽。潘軍筆下的男主角,并不是沒能力與其他男人一較高下,出人頭地,然而偏偏他們都有一些硬脾氣、怪性格,硬是不肯老老實實接受世俗框框,總是想多一點自由,多幾分自在。這就迫使他們在舉世皆日賺錢可貴、成功無價的年代里,顯得怪異而格格不入了?! 》嗊@本中篇小說集,細心的讀者應能察覺每位男主角的性格,都跟《死刑報告》里那位玩世不恭,內(nèi)心深處卻又堅持點什么、相信些什么的男主角陳暉很像。若從小說創(chuàng)作的延續(xù)性來看,《死刑報告》是最新作品,但潘軍心中搜羅“典型男人”的念頭,卻已醞釀了好些時間。這幾個中篇小說,如同練劍,每一招式自成系統(tǒng),但長期經(jīng)營下來,則顯然是為一本圓滿的劍譜而做的準備?!吨赝防镞@五個中篇,與長篇《死刑報告》之間的關系,可以這么看?! №椨鹬猓吨赝防锏哪兄鹘?,分別是《合同婚姻》里的蘇秦、《對門·對面》里的A先生、《??谌沼洝防餂]名沒姓的“我”、《秋聲賦》里的旺。潘軍筆下的這幾位男主角,教育程度、社會地位或有差異,不過他們的雷同性是很明顯的?!逗贤橐觥防锾K秦與妻子離了婚,遇上昔日的女同事,展開一段戀情,然而與妻子依然藕斷絲連地相互關心著;《對門·對面》里A先生跟妻子也離婚了,妻子搬走后,他跟隔壁搬來的D搭上了,可是心里頭又暗暗喜歡上對面高級住宅里的C,并先后跟這兩位女人發(fā)生關系;《海口日記》里的“我”,離了婚,跑到海南島,認識了淘金女郎方魚兒、精明干練的蘇曉濤,而前妻到海南時,依然帶著嘲諷口吻來關心“我”;時代背景稍稍與這幾篇有區(qū)別的《秋聲賦》,雖然少了現(xiàn)代社會的離婚、多角性愛等情節(jié),可是基本的“潘式原型”還是存在的,如夫妻之間的性愛不滿足導致妻子出現(xiàn)外遇等。這篇小說的獨特之處,在于潘軍添加了“弗洛伊德式”的父子情結,讓父、子與媳婦的三角關系變成一場悲劇的核心?! ∽屑氉x過潘軍的長篇、中篇小說,我很確定,潘軍小說中,對于男女關系、男性價值,存在一種我稱之為“潘式原型”的敘事模式。他的小說中,總有一種男人,那男人飽經(jīng)世事,對男女情愛超乎的早熟;對人世間的做作、虛偽與無奈,更有高度洞悉的能力。他們夾處于婚姻、事業(yè)與自己內(nèi)心在意的那點堅持之間,最后往往選擇做一場婚姻的失敗者、事業(yè)的逃避者以及內(nèi)心所在意之價值的捍衛(wèi)者,哪怕因此要被妻子看透、被男性同僚不解、被世俗評價鄙視,他們亦在所不惜?!芭耸皆汀崩锏呐?,則有兩類,一類是在婚姻中感覺不快樂,寧可選擇離婚,她們往往不再婚,自己過著獨立的生活;另一類則是看不出婚姻關系,但與潘軍筆下的男主角,卻維持著滿足的性愛關系,或同居生活。潘式觀點下,男主角們像是婚姻的不適應者,脫離婚姻后,常選擇渾渾噩噩過日子,而女主角們,則多半頭腦清楚,知道必須不靠男人,獨立賺錢、生活。所以,潘軍筆下的女人,即使從事出賣肉體的行業(yè),讀者都能感受到她們遠比男人更強悍的生命力。我認為,這是潘軍藉小說所要傳遞的訊息:現(xiàn)代女性確實比男性更適應這新時代?! ∥冶仨氄f,這正是潘軍小說的特點,迷人之處仍能透出作家的現(xiàn)實感。你仿佛看到了中國大陸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有一種男人懸浮于一片賺錢有理、發(fā)財無價的滔滔洪流之中。他們無助地飄蕩著,既不留戀以前草菅人命的“文革”年代,又看不慣金錢物欲橫流壓過人性尊嚴的經(jīng)濟時代,他們于是選擇“漂流”,漂流于婚姻之外,漂流于大都市之外,漂流于主流價值之外,漂流于自己其實也有能力適應的社會進化之外。潘軍小說最迷人者,在于他抓住了“人”的某種“我偏偏如此”的固執(zhí)性。 潘軍顯然不想用小說來說教,不過,就像每個成功的小說家一樣,當他能用完善的敘事技巧、優(yōu)美的說故事手段,向讀者展露他要說的心事時,其實讀者不知不覺間,也就接受了小說家對他所置身時代的一種詮釋。潘軍無疑是要向我們描述,這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 〉皯摰氖澜纭保质窃鯓幽?? 身為一位中壯代小說家,潘軍在這分岔點上,跟他的父輩作家繼承的傳統(tǒng)與信念是“不太一樣”的。我說“不太一樣”,是指這其中確有部分信念很類似,卻由于作家氣質(zhì)的不同,而顯出迥異變化。 受近代西方文化東漸的影響,“西方小說”這文類從引進中國,就被當成經(jīng)世濟民的啟蒙工具,一向被視為擁有強大的動能。潘軍借小說,揭露他所不滿意的社會潮流,這是現(xiàn)代中國小說家共同承繼的精神傳統(tǒng)??墒?,潘軍本人的個人主義氣質(zhì)以及他始終走在時代前沿的反思能力,并沒讓他局限于這傳統(tǒng),相反的,潘軍讓他的小說維持在警醒的邊界上,甚至不惜塑造出一種漂流、浮蕩的男主角形象,心甘情愿自我流放于社會的邊界?!逗?谌沼洝防锏摹拔摇狈艞壘庉嫻ぷ?,寧可以開計程車為業(yè);《合同婚姻》里的蘇秦,去??诔吹仄べ嵙艘黄保爻鞘泻?,寧可無所事事過日子;《對門·對面》里的A先生,也開計程車;《秋聲賦》里的旺,則以擺渡為生(跟計程車司機很像吧)。潘軍讓筆下的男主角選擇這種“擺渡行業(yè)”,不會是巧合吧!難怪,我讀潘軍的小說,腦海里總浮起一些面孔:海明威筆下的、索爾'貝婁筆下的、米蘭·昆德拉筆下的,好像每個時代,都有一些“漂流者”,他們以自身的存在,見證了每個時代的潮流里總有些不肯適應的人,等著我們?nèi)フJ識、去理解,去反照自己庸碌的生活?! ?/pre>編輯推薦
潘軍先生作為中國先鋒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一直是學術界的研究對象,具有廣泛影響?!读鲃拥纳碁啡脒x“中國當代文學教學研究參考資料”,《重瞳》名列“中國當代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榜首。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