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的模式與路徑研究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志雄  頁數:25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13億人口,9億農民。農民是我國人口最大的群體,也是我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體力量。農民問題在國家政權鞏固、經濟發(fā)展和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民問題的解決關鍵是農民的物質利益保障和農民權利的尊重和保護。本書從新農村建設的模式的演變和新農村建設所涉及的農民的權利問題,分別考察了村民自治、農民土地權利、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農村的文化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等問題,討論了保護農民權利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系,并對新農村建設的途徑、政策、機制等提出了建議。書稿的完成并不意味著書中所涉及的問題都能夠順利地得以解決,我們可以以這些問題作為交流的出發(fā)點,使越來越多的人來研究新農村問題。    本書從最初的選題、寫作以及修改、出版,歷盡一年多的時間,這是筆者近幾年來對農村區(qū)域經濟問題的探討中形成的初步認識,得益于筆者的訪學導師——浙江師范大學農村研究中心主任王景新教授悉心的指導;書稿的部分內容已在《學術界》、《探索與爭鳴》、《河北學刊》、《甘肅社會科學》、《浙江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fā)表,在此謹向王景新教授及這些刊物的編輯表示衷心的感謝。

書籍目錄

導論 新世紀的偉大選擇——中國當代新農村建設第一章 新農村建設的時代背景 第一節(jié) 新農村建設提出的國際背景 第二節(jié) 新農村建設的社會歷史條件 第三節(jié) 新農村建設的理論基礎 第四節(jié) 新農村建設的歷史過程第二章 新農村建設的治理模式 第一節(jié) 鄉(xiāng)土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的治理模式理論 第二節(jié) 新農村建設的治理模式的歷史變遷 第三節(jié) 當前中國農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四節(jié) 完善我國農村治理模式,構建和諧的新農村第三章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評價標準 第一節(ji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內涵 第二節(ji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評價的指標體系 第三節(ji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案第四章 新農村建設中主體的政治參與 第一節(jié) 當前農民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第二節(jié) 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政治參與的主體形式 第三節(jié) 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的政治參與權利 第四節(jié) 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政治參與的渠道第五章 新農村建設的土地權利變革 第一節(jié) 我國農村土地權利制度變革 第二節(jié) 關于土地權利問題的爭論 第三節(jié) 農村土地市場化的必然性 第四節(jié) 我國農地市場化健康發(fā)展的制約因素 第五節(jié) 確立農地制度的各種發(fā)展機制,促進農村土地市場化的發(fā)展 第六節(jié) 農村宅基地市場化改革第六章 新農村建設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一節(jié)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沿革及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jié) 中國現(xiàn)階段農村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表現(xiàn) 第三節(jié) 現(xiàn)階段“社會保障型”農村土地制度的副作用 第四節(jié) 失地農民就業(yè)困難原因分析 第五節(jié) 失地農民就業(yè)保障的現(xiàn)狀和原因 第六節(jié) 新農村建設中建立失地農民就業(yè)保障制度的對策第七章 新農村建設中政府管理模式的轉型 第一節(jié) 農村群體性突發(fā)事件的涵義、特點與分類 第二節(jié) 農村群體性突發(fā)事件的原因分析 第三節(jié) 構建和諧的農村社會關系個案分析:常山民情溝通制度 第四節(jié) 新農村建設中政府職能的轉型第八章 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建設問題第九章 新農村建設中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第十章 后發(fā)地區(qū)新農村建設的路徑選擇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新農村建設的模式與路徑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