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太空漫遊

出版時間:出版日期:2006 年 10 月 20  出版社:遠流  作者:亞瑟.克拉克  譯者:鍾慧元、葉李華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二○○一年,「發(fā)現(xiàn)號」太空船遠征木星時,太空人法蘭克.普爾被發(fā)瘋的超級電腦哈兒陷害,變成「冰屍」,漂流在冰冷無垠的宇宙中。
到了三○○一年,普爾奇蹟?shù)孬@救,但他一覺醒來,卻必須面對一千年後的世界:社會完美和諧、科技比魔法更神奇。擁有二十幾歲身體的他,卻是個千年人瑞,再最新文明的衝擊與挑戰(zhàn)下,適應植入頭部的腦帽、學著戴上蠟翼飛翔……
就在這時候,他發(fā)現(xiàn)過去的夥伴大衛(wèi).鮑曼已經(jīng)和哈兒合為一體,變成「哈曼」,並警告他:來自宇宙深處的外太空智慧生命,正透過一組「黑色石板」監(jiān)視人類,而且打算毀滅人類!普爾該怎麼做才能化解這場危機呢?
★克拉克對「未來世界」的預測幾可亂真,他總有能耐提出科技發(fā)展的前瞻視野,把科幻和科技的實質(zhì)進展之間的鴻溝都打破。──曾志朗(中研院院士)
★內(nèi)容精采、豐富,令人大開眼界。──《紐約時報》
★科幻小說大師亞瑟.克拉克帶領(lǐng)各個世代的讀者抵達遙遠與孤寂的宇宙。──《今日美國》
★當我打開書的那一刻起,就無法放下它?!度稹鹨惶章[》是精心力作,觸發(fā)了整個世代的想像力。──艾德林(美國第二位登陸月球的太空人)
★克拉克的文字充滿文學性,對於科技細節(jié)的描寫卻也精確無比,給人一種身歷其境的真實感。──葉李華(交大科幻研究中心主任、本書譯者)

作者簡介

亞瑟.克拉克 (Arthur C. Clarke,英,1917- )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幻大師,與海萊恩、艾西莫夫並列本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同時也是太空科學研究顧問,為少數(shù)具專業(yè)科學家身分的科幻作家。
自五○年代以來筆耕不懈,作品多達六十餘部,以三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千萬冊以上。一生獲獎無數(shù),如坎伯獎(科幻新人獎)、三次雨果獎及三次星雲(yún)獎(皆為科幻文壇最高榮譽)。一九八六年因其終身成就,榮獲星雲(yún)科幻大師獎。由於克拉克本身學術(shù)背景,作品飽含豐富的科學知識,風格屬於著重科學邏輯的「硬科幻」(Hard SF)。然而克拉克亦擅長於文學性的描寫,筆端優(yōu)美富哲理,因此讀來毫不生澀,在世界各地皆擁有廣大的讀者群。著有《太空探索》、《月球歷險記》、《火星之沙》、《童年末日》,以及「太空漫遊系列」和「拉瑪系列」等。其中「太空漫遊系列」中的《二○○一:太空漫遊》曾由名導演庫伯力克改編成電影上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三○○一太空漫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8條)

 
 

  •     書也比較爛了,翻譯勉強湊合,但那個第一譯者鐘慧元寫的后記啊,我的天啊,還有這樣垃圾的譯者,簡直是雷死人不償命。
      
  •     覺得很新鮮,寫得像散文一樣的小說,就像小說家古龍一樣,只言片語間灰飛煙滅,因為其科學家的身份,當他寫相關(guān)太空天文高科技相關(guān)的東西時相對來說得心應手,不需要做多余的內(nèi)容描寫!還是很喜歡的。如果要說遺憾:內(nèi)容少了點,篇幅短了點吧!
  •     從2001的巔峰開始到3001的低谷,太空漫游4部曲確實越來越乏味。
      為什么會這樣呢?
      就我個人而言感覺是這樣的:
      2001本身對科技的描寫除了最后一段穿越老大哥之后的星際旅程很突出,前面的段落并沒有太先進的地方,而這一段,又很短,但是,就這本書而言,主角(不論是望月者還是鮑曼)所處的環(huán)境和他所遭遇的事情有著極大的反差,這些經(jīng)歷遠遠超出他們的時代背景,有著很強的戲劇沖突性,再看后面幾本書中,這一點就弱化了很多,到最后,3001中,人類居然可以摧毀黑石,而黑石的創(chuàng)造者也墮落到連光速都無法超越的地步! 沒有了強烈的反差,也就剝?nèi)チ宋覍ι衩氐奈粗挛锏膹娏蚁蛲驼J同,這樣的科幻也就索然無味了
      
      看來,對我來說也許硬科幻的好壞,不在于描寫的事物從絕對意義上有多么的奇妙,先進,而在于其相對的先進性。 好比武俠小說,練武的過程中每天都有突飛猛進的階段才是精華所在,至于真正到了絕頂高手的時候,就沒什么好看的了。
  •      一
       那天下午收到一條短信:克拉克昨天辭世。
      
       很奇怪地,這與過去任何一個作家給我?guī)淼母惺懿煌驗槲液苌贂檫@類消息難過。比如馮尼格特,我遺憾于再看不到他的憤怒的刻薄話,汪曾祺,我遺憾于還沒來得及見過他,和他聊天說話--啊并非全無可能。:)而阿瑟·克拉克的辭世,好像一束探向無限太空的射線,突然中斷。1988,海因萊茵,1992,阿西莫夫,2008,阿瑟·克拉克。人類對于未知世界的想象力,因之又衰減了一部分。
      
       從《2001》到《3001》,除了小說本身,我還喜歡克拉克寫的那些序和后記,太多現(xiàn)實與科學幻想的印證,使克拉克的小說簡直像一個個預言。他寫于1981年的《2010太空漫游》中提到,列昂諾夫號宇宙飛船以“薩哈羅夫驅(qū)動機”作為動力來源,1987年出版的《2061太空漫游》又提到宇宙飛船都以“冷融合”驅(qū)動,而1987年7月出版的一本美國科學雜志報道,薩哈羅夫正在研究核能的發(fā)生,其原理系根據(jù)謬子的催化作用,亦即“冷融合”。。。。。。更絕妙的事發(fā)生在《2001:太空漫游》中。1970年阿波羅十三號執(zhí)行探險任務出現(xiàn)故障時,艇上正在播放電影《2001》的主題曲《查拉圖斯特拉》!航天員與休斯頓控制中心聯(lián)系時說的第一句話:“我們有麻煩了”,正是電影中類似場景下的一句臺詞!還有,《2001》里,宇航員在土星的衛(wèi)星伊亞佩圖斯上面看到“一個明亮的白色橢圓形,中央有個小黑點”--當然,這個小黑點正是克拉克那著名的、代表外星文明的黑色石板,而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航海家一號傳回第一批土衛(wèi)八的照片時,確實顯示有一個大的橢圓形,中央也有個小黑點!
       所以,美國太空總署的主任派恩在送給克拉克的阿波羅十三號任務報告上寫:阿瑟,所言不虛。
      
       庫布里克對克拉克說過,“你給了我們一種新視野,讓我們看到人類從地球搖籃朝自己在星海間的未來伸出雙手,而在那片浩瀚星海間,異族智慧體或許會扮演神般的父親角色。。。他們一定會希望褒獎你,因為你是最具遠見、最早預告了他們存在的人之一。”克拉克卻說,他只是提供了一個可能的答案,“至于真相,一定更在意料之外--自古皆然。”
      
      
       二
       《3001:太空漫游》我才看到第二十八章。
      
       在看過的部分,我最喜歡的,當然首先是巨大的太空電梯。在赤道上方,四座3萬6千公里高的高塔。。。由亞洲塔、非洲塔、美洲塔、太平洋塔構(gòu)成的世界之環(huán),光是想想在塔上俯瞰地球,就覺得雄奇無比。而既然克拉克提出過的國際衛(wèi)星通訊構(gòu)想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說不定太空電梯也能在我們的有生之年看到呢?
      
       此外,還有飛翔。曾經(jīng)做過的那道霍格沃茨分院測試題中,問到最想獲得什么技能:黑魔法,隱身術(shù),飛行術(shù),還是變形術(shù),我毫不猶豫選了飛行。我相信鳥類是我們曾經(jīng)的祖先--我們的基因里一定還有關(guān)于飛翔的記憶,這就是為什么航拍的畫面總是叫人屏息驚嘆,為什么我們都會在夢里夢見過飛行,像大鳥一樣滑翔過山谷,掠過屋頂,樹林和池塘,結(jié)冰的湖面。。。這甚至解釋了英格蘭人克拉克為什么60年代起就定居在島國斯里蘭卡--因為他喜歡潛水,“而潛水,有些類似空中飛行的感覺”。在《3001》里,憑著太空塔上的低重力和一套裝置,人真的可以扇動翅膀,在模擬的風景里翻滾,繞圈,盤旋。。。是的,就像我們在這個時代學習滑冰一樣。我多希望我能活到那一天--即使我變成了一個胖老太太,也要試試。
      
       就像阿西莫夫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一樣,克拉克也有著名的三大定律,其中第三條是:
       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shù),初看都與魔法無異。
       真的,電話,飛機,電腦,每一樣技術(shù)都改變了世界,也是上一個時代的聰明人,再聰明也難以想象的。我那么地喜歡科幻,就因為他們提示了未來的種種可能,宇宙的種種假設(shè),讓我覺得,我不僅活在這個維度里。坐在地球一隅的燈下,手捧書本,宇宙就從我延伸開去,直至不可知的疆域。
      
       嗯,我的科幻小說定律之一是,任何非常優(yōu)秀的科幻,初看即與魔幻迥異--雖然克拉克對《魔戒三部曲》也推崇備至,可是,架構(gòu)一個虛幻的世界,比起推想出一個未知的世界,難易程度,不言而喻吧。
      
       三
       克拉克在九十壽辰的時候,許下的愿望之一,是希望能發(fā)現(xiàn)外星智慧生物存在的證據(jù)。他一直相信,“在宇宙中人類并不孤獨”。加上羅伯特·索耶,他們倆也許是最確認這一點的科幻作家--而在親愛的阿西莫夫那些美妙的基地和機器人故事里,全銀河系都是地球人的殖民地。:)
      
       在《2001:太空漫游》的結(jié)尾,宇航員鮑曼變成了星孩:
       他沉思在這一片不見任何星辰的黑空,他知道自己第一次體會到永恒的意味了。然后他想起他再也不會孤獨。
       原先被他框在心中的銀河,沖開了框架--星辰和星云,以一種無法言說的速度,從他身邊流瀉而去。
       星星逐漸稀疏,銀河耀目的光亮也暗淡下來,逐漸從他相逢過的燦爛光華,化為一種淡淡的魅光--但是將來等他準備好之后,會再度與那燦爛光華相逢。
      
       在斯里蘭卡科倫坡城,月桂莊園的梔子香里,彌留之際的克拉克看到的也許就是這樣的景象吧。
       如果外星生物真的在尋找聯(lián)系地球人類的途徑,還有誰,比克拉克更適合呢?
      
      
      
      
      
  •   改變一生的那本書——《3001:太空漫游》譯后記
    是的,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一生。不是說它啟發(fā)了我的科學思維或者激勵我發(fā)明了什么重要儀器或什么重要理論。不,我不是科學家,甚至不能算科學愛好者。但要不是這本書,我恐怕只是一個很平凡的上班族,或者,只是一個家庭主婦。
    話要從1998年說起。那時的我剛換了工作,吃不飽餓不死心靈雖有點空虛但還算愉快地隱身于某機關(guān)。有天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那一頭的人說,他叫葉李華。我還真是聽過這個名字呢,因為我超愛看小說,除了文藝小說什么都看,家里就有一本他的《時空游戲》。
    他說,他回臺灣想推廣科幻,他說,正在幫天下文化尋找翻譯人才,他說,你要不要試試看?我們素昧平生,甚至不知道他怎么有我的電話。但總之,我很高興地接受了,有機會總是好的嘛。不久后我收到天下寄來的試譯稿,然后我們開始合譯第一本書,也就是天下很辛苦才拿到版權(quán)的、阿瑟·克拉克大師剛剛寫好沒多久的、“太空漫游”四部曲的最終章,《3001:太空漫游》。
    我當然知道克拉克是科幻巨擘,也知道科幻小說不會是簡單的任務,但葉大哥傾囊相授,把過去幾年在美國埋首翻譯的經(jīng)驗與心得毫不藏私地傳授給我。說好是合譯,但他其實比較像老師。我們每周碰面一次,我事先準備好預定的章節(jié),碰面時口譯給他聽,若他覺得有誤解、誤譯,或詮釋得不夠好,隨時討論,回家后我把當天的進度化為文字,下次碰面讓他帶回家看,這就是我們合譯的方式。
    那時只覺得自己第一本翻譯的怎么就是這樣硬的書。我?guī)缀醪痪呷魏慰茖W背景,從小數(shù)學就差,更別提物理化學。而這本書,除了科學、天文方面的用語、理論外,還有克拉克爵士想像中目前的人類社會繼續(xù)演化下去的狀況。整本書旁征博引,在顯示克拉克的博學,幸好葉大哥是科學家,但文章里的每字每句,我們還是要推敲許久;書中人物隨口的討論,都必須查證再三。有一章講普爾與可汗博士對藝術(shù)與美學的討論,里面引經(jīng)據(jù)典、還有各式各樣的看法與辯論,在那個google還沒有無敵的年代,這種種細節(jié),耗去我下班后的大部分時間。但你也能看到克爵士的前瞻性。他想像中公元3001年的人類不再食用動物制食品,理由是大型的傳染病,看看狂牛癥、口蹄疫、禽流感,我看人類可能真的會有這么一天。
    當時為了作科幻系列,葉大哥特別把《科學月刊》的主編張孟媛挖來,待《3001》進入編輯階段,我也懷了老大,害喜非常嚴重,簡直是從早吐到晚。當時孟也開始加入我們的“課程”,一起進入系列的第二本書,碰面地點改在天下的小會議室,大家下班后,小會議室里總會飄來隔壁人家煮飯的油煙味,常讓我一邊忍著吐、一邊口譯或記筆記。我們每周碰面,一起吃飯、討論文字文句,也閑聊八卦。此后我再也沒有碰過和譯者關(guān)系這么密切的編輯。我們就這樣把克拉克老大的書當作課本,畢恭畢敬地上了一年多的英文與翻譯課。
    我說不上來那時候受益到底多匪淺,只知道到了今天,我還在受用。當時學到的種種態(tài)度,像是仔細、勤查資料、虛心接受指導、翔實轉(zhuǎn)達作者原意、認真記錄所有專有名詞的譯名、出處、勤翻參考書等等,直到現(xiàn)在,進行任何編輯與翻譯工作時,也都還是我的原則。更不要提因為這本書的翻譯經(jīng)驗,我才有機會踏入自己希望從事的編輯工作。
    《3001》于2000年6月30版,我兒子于12天后出生。他們簡直像雙胞胎,其中之一在我肚子里日漸成長的同時,另一個也正通過一連串的縝密工作印刷成書。兒子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3001》兄弟同時以中文再度面世,都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重讀《3001》,像是重新審視懷孕與生產(chǎn)的痛苦過程,不過,成果仍在發(fā)展中。
  •   啊哦!等讀你的新作。
  •   同意后記確實雷人 克爺子看了肯定不理解。。這種后記怎么能登呢
  •   唔,大概是《3001》正文篇幅太短,拿些譯后記來充數(shù)吧。
  •   雷啊。是金山快譯的文風。莫非是金山新出的人腦芯片?
  •   因為我超愛看小說,除了文藝小說什么都看。
    --------------------------------------------------------------------
    人家已經(jīng)說了真相了
  •   你不過是不適合臺灣譯書的文風,其實翻譯得挺好,后記也寫得得體。
  •   譯者還譯過阿西莫夫基地系列,也是大家公認的好翻譯。剛引進大陸,淘汰了大陸的舊譯本。
  •   因為老人的想象力總是越來越差嘛。而且只能說明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太遲滯了,幾十年也沒有給阿瑟想象力的啟發(fā),他只能孤獨的思考,默默的構(gòu)思,最后讓作品顯得科技貧窮,沒有生命力了
  •   啊~~~我比你慢一點點,我昨晚剛看完二十七章,嘿嘿
  •   燕七,來看看你:)
  •   凌晨看完,震撼.寫自己的感受前先來看看別人的評論:)
  •   寫得真好。我非常喜歡,而且所有評論太空漫游系列的文章里,最喜歡這篇。
    阿瑟90歲生日時許下三個愿望,一個就是找到外星人存在的證據(jù)。你說的很對:“ 如果外星生物真的在尋找聯(lián)系地球人類的途徑,還有誰,比克拉克更適合呢?”
  •   插一句,馮尼格特翻成馮內(nèi)古特好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