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布封 頁數(shù):147 譯者:李玉民,由權(quán),梁音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布封(1707—1788),十八世紀法國博物學家、作家。畢生從事博物學的研究,歷經(jīng)四十年,終于寫出三十六冊的巨著《自然史》。這部作品對自然界作了詳細而科學的描述,并因其文筆優(yōu)美而著稱于世。他帶著親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語言替它們畫像,還把動物擬人化,賦予它們?nèi)祟惖男愿?,因而描寫得形神兼?zhèn)洹⑷の稒M生。在他的筆下,小松鼠善良可愛,大象溫和憨厚,鴿子夫婦相親相愛,馬像英勇忠烈的戰(zhàn)士,天鵝是和平開明的君主……1777年,法國政府在御花園里給他建立了一座銅像,座上用拉丁文寫著:“獻給和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才”。
作者簡介
布封(1707-1788年),十八世紀法國偉大的博物學家。布封少年時期就熱愛自然,1730年,他結(jié)識一位年輕的英國公爵,一起游歷了法國南方、瑞士和意大利。在這位公爵的家庭教師、德國學者辛克曼的影響下,他開始研究博物學。1739年,他被任命為皇家御花園和御書房總管,直到逝世。
布封畢生從事博物學的研究,每天埋頭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終于寫出三十六冊的巨著《自然史》。該書的出版給布封帶來了極大的聲譽,1753年,他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之后,法國政府又在御花園里給他建立了一座銅像,座上用拉丁文寫著:“獻給和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才”。這是布封生前獲得的最高榮譽。
書籍目錄
馬阿拉伯馬驢生耕牛綿羊山羊豬和野豬狗貓鹿狍子野兔穴兔狼狐貍獾松貂和白鼬松鼠鼠小家鼠刺猬鼴鼠熊河貍獅虎豺象犀牛駱駝水牛斑馬駝鹿和馴鹿羚羊河馬貘羊駝和小羊駝樹懶猴鷹禿鷲鳶與鴛隼伯勞鶚鴿子麻雀金絲雀南美鶴鶯紅喉雀鹡鸰鷦鷯蜂鳥翠鳥鸚鵡綠啄木鳥鸛鶴鷺山鷸鳳頭麥雞和鵒土秧雞鵜鶘軍艦鳥天鵝鵝野雁和野鴨野生動物食肉動物
章節(jié)摘錄
綿羊 綿羊這個種類之所以存活至今,將來還能存活下去,全賴人的救護和照料,它靠自身是無法生存的。雌羊絕無一點防御能力,公羊也只有毫無威力的武器:它的勇敢也無非是亂蹦亂跳,于己無用,又妨礙其他羊。公綿羊比雌綿羊還要膽??;它們是由于害怕而聚集成群的,只要有一點奇怪的聲響,它們就嚇得亂竄,擠成一堆:這種驚懼帶有極大的愚蠢性,因為,它們不知道逃離危險,甚至可以說,它們似乎感覺不到處境多么不利:無論下雨還是下雪,它們就停在原地;要想迫使它們換個地方,迫使它們上路,必須有一個訓練出來的帶頭羊,其他羊才會亦步亦趨跟著走。如果沒有牧人驅(qū)趕,或者沒有牧羊犬沖擊,那帶頭羊也同羊群一起,呆在原地不動。的確,牧羊犬懂得守護它們的安全,保衛(wèi)并引導它們,將它們驅(qū)散或聚攏,向它們傳達它們所缺少的動作…… 這種動物天性十分單純,性情也很懦弱:它們不能長時間行走,一走遠路,體力就削弱,累得疲憊不堪;它們一奔跑就呼吸急促,很快就氣喘吁吁。天氣炎熱,烈日暴曬,它們受不了,潮濕寒冷和下雪,它們也受不了。它們?nèi)菀谆忌显S多種疾病,而且大部分是傳染病。有的因過分肥胖而死掉,至少,母綿羊會因肥胖而不育。綿羊下崽兒總是難產(chǎn),比起其他任何家畜都需要更多的照顧?! ∩窖颉 ”绕鹁d羊來,山羊天生感情更豐富,本領更大些,它主動走向人,很容易同人混熟,對愛撫特別敏感,也能依戀主人。山羊也更強健、更輕捷、更靈敏,不像綿羊那么膽怯,還顯得又活潑,又頑皮,喜歡嬉戲和游蕩。趕山羊走路,使其歸入羊群,要費很大勁才能做到;山羊愛離群去僻靜的地方,愛攀登陡坡峭壁,愛呆在甚至睡在巖石尖頂上或深淵邊上。山羊健壯有力,不挑食,幾乎各種草都吃,沒有幾樣吃不對口的?! ≡谒袆游锷砩希w質(zhì)對天性影響很大,然而表現(xiàn)在山羊身上,似乎同綿羊沒有本質(zhì)的差異。這兩種動物肌體幾乎完全相似,也以同樣的方式飲食和生育繁衍,而且患病也有相似的特點:除了幾種病癥山羊不易得之外,兩者所患的病癥相同。山羊不像綿羊那樣害怕炎熱,敢于睡在太陽地里,情愿直接照射最強烈的陽光,不會感到不適,也不會由炎熱引起昏迷眩暈。山羊一點也不懼怕暴風雨,遇到大雨也不煩躁,但是對嚴寒的天氣似乎有點敏感。山羊天性多變,表現(xiàn)在行動上不穩(wěn)定,忽走忽停,忽跑忽跳,忽近忽遠,忽隱忽現(xiàn),忽而又逃開,好像特別任性,毫無特定的緣由,全憑內(nèi)心感覺的怪異的躁動。山羊天生動作就特別活躍,特別迅疾,它的器官再怎么靈活,身體再怎么強健,有時也難免力不從心?! ∝i和野豬 在所有四足動物中,豬似乎是最不開化的,它形體的缺陷仿佛影響到它的天性:它的所有習慣都是粗俗的,所有口味都是骯臟的,所有感覺都歸結(jié)為粗暴的貪食,見東西就吞噬,根本不分辨,甚至吃自己剛生下的豬崽兒。豬這樣貪婪,大概因為它的腸胃功能太強,必須不斷地填充,還因為它的口味太低劣,必須不斷地麻痹味覺和觸覺。豬毛粗糙,皮膚堅硬,肥膘很厚,因而不在乎棒子打:有人見過小老鼠呆在豬背上,噬食豬皮和肥肉,而豬好像沒有什么感覺。因此,豬的觸覺非常遲鈍,味覺也同觸覺一樣粗鄙,但其他感官卻很好;獵人就完全了解,野豬在遠處就能看得見,聽得到并感覺得到人的存在,因此,他們?yōu)榱送狄u,就連夜靜靜地守候,而且選擇下風頭,以免讓野豬聞到氣味;如果獵人處于上風頭,野豬很遠就能聞到氣味,馬上就掉頭沿原路回去了。 用打獵的詞匯來說,不滿三歲的野豬稱為“結(jié)群的動物”,因為,不超過這個年齡,它們彼此不離散,總是一道跟隨它們的母親;它們只有等到長得相當強壯,不再怕狼了,才開始單獨活動。這種動物主動結(jié)成群伙,以確保安全,一旦遭受攻擊,就靠數(shù)量抵御,相互救援,群體自衛(wèi);它們緊緊靠攏,形成一圈兒,最大的守正面,最小的裹在中間。家里畜養(yǎng)的豬也以同樣的方式自衛(wèi),用不著狗去看管;不過,由于它們不馴服又固執(zhí),一個靈敏而強壯的漢子,也就只能放牧五十來頭。秋冬兩季,樹林里野果很豐富,可以趕豬去吃;夏季,就到潮濕的沼澤地放豬,那里有大量的蟲子和植物的根;春天則把豬撒到田野的撂荒地上。每天放牧兩次,一次是從早晨露水干了之后,直到十點鐘,第二次從下午兩點直到黃昏。冬季每天只放牧一次,而且天氣還必須好,朝露和雨雪對它們都不合適。如果雷雨驟然而至,或者僅僅下大雨,往往看到豬群逃竄,邊逃邊叫,一直逃到豬欄門口為止;豬越小叫得越厲害,聲音也最高:這種號叫同它們平時的哼哼聲有點不同,是痛苦的號叫,類似被捆起來要挨宰時的頭幾聲哀號。公豬不如母豬叫得那么歡。難得聽到野豬號叫,除非它搏斗,被另一頭野豬咬傷了;母野豬倒是常叫喚。野豬突然受到驚嚇,喘息就特別劇烈,離很遠就聽得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