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佛教造像藝術(shù)

出版時間:2010年6月  出版社:科學(xué)出版社  作者:山東臨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頁數(shù):171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公元1004年,即北宋景德元年夏季閏七月五日,山東省沂水縣境(今屬臨朐)的東鎮(zhèn)沂山明道寺上寺院中,高僧大德云集、官宦車馬輻輳,人頭攢動,虔敬的人們雙手合掌,齊聲祈福。諸多民眾來此虔敬之原因何在呢?原來此寺中落成了一座新的舍利塔。此塔下地宮中,不僅有僧人感得之舍利,更有佛像三百余尊——前朝受損的佛像,悉數(shù)瘞藏于此。主持法會的塔主守宗與同興此事的覺融分外高興,他們并非本地寺廟的僧人,而是來自河北莫州與霸州(今河北任丘與霸州)游方的僧人,因見此佛像散諸于地,舍衣發(fā)心造塔,感應(yīng)收得舍利。此事得到諸方高僧大德與地方官宦,特別是青州一帶善信之支持,如沂山穆陵關(guān)及本縣沂水官吏僧侶眾人等,所以構(gòu)建塔宮順利完成。來預(yù)法會者就有青州龍興寺志公院主義永、皇華寺僧咸肇、惟儀寺的比丘尼法明、山院的懷達(dá)等人,本地的寺僧則有寺主重堅、小師惠初、眾僧有德超、常坐僧可凝、禮千拜僧智海、栽松僧法誠等;官員則有鎮(zhèn)海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鄭歸昌、沂山穆陵關(guān)鎮(zhèn)主謝,沂水縣令陳利用、縣尉侯待聘與主簿等,轉(zhuǎn)運(yùn)衙都勾押官苗嵩與監(jiān)鹽酒稅官員等;還有穆陵關(guān)施主苗習(xí)、張峻,以及眾善施主、高嵩等男婦百姓百十六人,最末署有臨朐縣界押司崔瑩之名??傊?,位于沂山之北的青州鎮(zhèn)海軍、之南的穆陵關(guān)鎮(zhèn)與沂水之僧俗宦民,共襄盛舉,冠蓋匯湊,百姓云集,可見這是一件影響遠(yuǎn)遠(yuǎn)超過本縣境域的重大法會活動。這個千年之前的盛況場面,之所以能被反映,全是緣由兩塊砌在塔下的石碑:《沂山明道寺新創(chuàng)舍利塔壁記》與《明道寺慶塔掛名記》(或稱為《眾善題名》)。

內(nèi)容概要

科學(xué)出版社考古分社的閏向東社長以極其負(fù)責(zé)嚴(yán)謹(jǐn)?shù)墓ぷ鲬B(tài)度,親赴臨朐實(shí)地考察后,對臨朐造像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并當(dāng)即拍板決定出版《臨朐佛教造像藝術(shù)》。國家文物局張柏副局長欣然為該書題寫了書名。為高質(zhì)量地把書編好,我館邀請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張總教授作指導(dǎo)。

書籍目錄

序 特色獨(dú)具的臨胸造像張總試析沂山明道寺佛教造像 宮德杰背光式造像 宮德杰  1 北魏正光年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  北魏正光年造像背銘及拓片  2 北魏孝昌三年比丘僧慶造石雕佛像(背銘拓片)  3 北魏永安二年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  4 王延造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王延造像主尊王延造像左脅侍菩薩像  5 北魏永安二年王淙等造背光式石雕佛單尊像  6 北魏建明二年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  7 北魏普(泰)年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  8 背光式定光如來石雕佛單尊像(背銘拓片)  9 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左脅侍菩薩像  10 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  11 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  12 背光式石雕佛像  13 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  14 背光式石雕佛像主尊軀干  15 東魏武定元年劉天恩造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劉天恩造像背銘及拓片  16 背光式石雕造像主尊軀干  17 背光式石雕造像  18 背光式石雕造像  19 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左脅侍菩薩像  20 背光式石雕三尊像  21 北齊天保三年背光式三尊像  22 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左脅侍菩薩殘像  23 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  24 背光式石雕佛菩薩三尊像  25 背光式石雕造像右脅侍菩薩龍銜蓮臺組合  26 背光式石雕三尊像  27 背光式帶座石雕佛像造像背銘及拓片  28 背光式右脅侍弟子像  29 背光式石雕單尊像  30 背光式石雕造像  31 隋口皇十六年希造像王旰希造像背銘及拓片嘲雕佛造像宮德杰  32 圓雕石佛立像殘軀  33 圓雕石佛立像  34 圓雕石佛立像  35 圓雕石佛立像  36 圓雕石佛立像  37 圓雕石佛殘立像  38 圓雕石佛立像殘軀  39 圓雕石佛立像殘軀  40 圓雕石佛立像殘軀  41 圓雕石佛立像殘軀  42 圓雕石佛立像  43 圓雕石佛立像  44 圓雕石佛立像半身殘軀  45 圓雕石佛立像殘軀  46 圓雕石佛殘立像  47 圓雕石佛立像  48 石佛頭像  49 石佛頭像  50 佛頭像  51 石佛頭像  52 石佛頭像  53 石佛頭像  54 佛頭像  55 石佛頭像  56 石佛頭像菩薩造像坩德杰  57 背光式菩薩造像  58 背光式右脅侍菩薩像殘軀  59 背光式左脅侍菩薩像  60 背光式左脅侍菩薩像  61 背光式左脅侍菩薩殘像  62 背光式左脅侍菩薩像  63 背光式左脅侍菩薩像  64 背光式左脅侍菩薩殘軀  65 背光式左脅侍菩薩殘軀  66 背光式左脅侍菩薩像造像背光側(cè)面刻銘及拓片  67 背光式右脅侍菩薩像殘軀造像背、側(cè)面刻銘及畫像  68 背光式右脅侍菩薩像殘軀  69 背光式左脅侍菩薩像殘軀  70 背光式右脅侍菩薩像造像龍蓮臺座  71 背光式石雕左脅侍菩薩像  72 背光式石雕右脅侍菩薩像殘軀  73 北齊河清二年趙繼伯造像趙繼伯造像背銘及拓片  74 半跏思惟菩薩像殘軀  75 半身圓雕菩薩像造像側(cè)背身  76 圓雕菩薩像殘軀造像背面   77 圓雕菩薩像殘軀   78 圓雕菩薩像  79 圓雕菩薩像殘軀  80 圓雕菩薩像殘軀  81 圓雕菩薩像殘軀  82 圓雕菩薩像殘軀  83 圓雕菩薩像殘軀  84 圓雕菩薩像殘軀  ……龍、飛天、力士、夜叉、佛教故事 宮德杰北齊盧舍那華法界像 衣同娟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后記

將山東臨朐縣出土的這批造像早日對外刊布是我館的夙愿。2004年,中國文物保護(hù)研究所幫助修復(fù)了部分造像,為本書的刊印打下了基礎(chǔ)。之后,在山東省博物館的大力幫助下,拍攝了照片。特別是省館的王書德先生為拍好造像照片,四下臨胸??茖W(xué)出版社考古分社的閏向東社長以極其負(fù)責(zé)嚴(yán)謹(jǐn)?shù)墓ぷ鲬B(tài)度,親赴臨朐實(shí)地考察后,對臨朐造像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并當(dāng)即拍板決定出版《臨朐佛教造像藝術(shù)》。國家文物局張柏副局長欣然為該書題寫了書名。為高質(zhì)量地把書編好,我館邀請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張總教授作指導(dǎo),張先生不僅悉心研讀修改文稿,還為該書撰序,以較高的視角對臨朐造像特點(diǎn)進(jìn)行了歸納與闡釋。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的金申教授數(shù)次來臨朐實(shí)地考察,對該書的出版提出了不少寶貴的意見??脊欧稚绲膭⒛?、李茜老師對書稿作了認(rèn)真的編排與修改。在書稿付梓出版之際,謹(jǐn)向?qū)υ摃鞒鲐暙I(xiàn)的諸位領(lǐng)導(dǎo)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水平所限,書中錯謬之處,希望專家不吝高見,指正為盼。

編輯推薦

《臨朐佛教造像藝術(shù)》是由科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臨朐佛教造像藝術(shù)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內(nèi)容很豐富,收獲很大,非常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