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民醫(yī)錄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宋健民  頁數:19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為山東名醫(yī)宋健民老先生60余年的臨證經驗與心得,理論和實踐融于一爐。全書介紹了宋老在臨證過程中的辨證思維,整理了大量的專病醫(yī)案以及經典驗方。內容分為六部分,分別為:診病知要、古方衍新、專病辨治、婦科證治、雜病治驗及驗方拾萃。
《健民醫(yī)錄》適合于各級中醫(yī)臨床醫(yī)生閱讀,也可供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進修生閱讀。

作者簡介

  宋健民(1922~),男,山東省乳山市人。主任醫(yī)師,首批山東省名中醫(yī)藥專家。
  宋老從醫(yī)60余年來,診療范圍涉及臨床各科,尤其擅長內、婦科疑難雜病的中醫(yī)藥治療,形成了治病以條暢氣機為要的個人學術特點。在診療實踐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師古而不泥古,發(fā)展而不離宗,并注意與現代醫(yī)學相結合。結合自己臨床經驗創(chuàng)立了“特效感冒寧”一方,獲國家專利;另創(chuàng)“調氣和胃寧”、“膽痛寧”、“痛經寧”、“調氣崩漏寧”、“舒肝助孕湯”等多首有效方劑,作為醫(yī)院處方或制成制劑應用,其中“膽痛寧”作為科研課題在進行研究。2006年編著《中國百年百名中醫(yī)臨床家叢書?宋健民》著作。發(fā)表論文10余篇。

書籍目錄


醫(yī)家宋健民小傳及主要學術思想簡介
第1部分 診病知要
第一節(jié) 四診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二節(jié) 六經辨治
一、六經病特點
二、六經病證治
三、六經病傳變
第三節(jié) 衛(wèi)、氣、營、血和三焦辨治
一、衛(wèi)、氣、營、血辨證
二、三焦病辨證
三、三焦與衛(wèi)氣營血的關系
四、傷寒與溫病的關系
第四節(jié) 臟腑辨治
一、肺與大腸
二、脾與胃
三、肝與膽
四、心與小腸
五、腎與膀胱
六、五臟、氣血陰陽虛實證鑒別
七、五臟之病的傳變規(guī)律
第五節(jié) 從一個整體辨治
第2部分 古方衍新
第一節(jié) 香蘇散類(《和劑局方》)
一、原方:香蘇散
二、衍化
十神湯(《和劑局方》)
紺珠正氣天香散(《證治準繩》)
消脹散(自創(chuàng)方)
調氣和胃寧(又名胃得寧,自創(chuàng)方)
調氣止漏寧(自創(chuàng)方)
奶滯寧(自創(chuàng)方)
藿香和中寧(自創(chuàng)方)
第二節(jié) 四君子湯類(《和劑局方》)
一、原方:四君子湯
二、衍化
五味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
參苓白術散(《和劑局方》)
資生丸(繆仲醇)
葛花解酲湯
實脾飲(嚴用和方)
歸脾湯(《濟生方》)
烏雞丸(烏雞白鳳丸)
香砂六君子湯(《古今名醫(yī)方論》)
開胃進食湯(《醫(yī)宗金鑒》)
半夏天麻白術湯(李東垣方)
升陽益胃湯(李東垣方)
清熱化痰湯(《醫(yī)宗金鑒》)
木香流氣飲(《醫(yī)宗金鑒》)
七味白術散(《醫(yī)宗金鑒》)
八珍湯(《正體類要》)
第三節(jié) 二陳湯類(《和劑局方》)
一、原方:二陳湯
二、衍化
化堅二陳湯(《醫(yī)宗金鑒》)
溫膽湯(《千金方》)
蒿芩清膽湯(《通俗傷寒論》)
二陳三子三拗湯(又稱三三二湯,經驗方)
第四節(jié) 四物湯類(《和劑局方》)
一、原方:四物湯
二、衍化
桃紅四物湯(《醫(yī)宗金鑒》)
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膈下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少腹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身痛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通竅活血湯(《醫(yī)林改錯》)
補陽還五湯(《醫(yī)林改錯》)
當歸補血湯(《內外傷辨惑論》)
調經升陽除濕湯(《醫(yī)宗金鑒》)
定經湯(《傅青主女科》)
二仙湯(經驗方)
祛瘀止漏湯(自創(chuàng)方)
清熱崩漏湯(自創(chuàng)方)
延經湯(經驗方)
保胎無憂散(經驗方)
生化湯《<傅青主女科》)
得生丹
柴胡清肝湯(《醫(yī)宗金鑒》)
新加生化湯(自創(chuàng)方)
當歸飲子(《外科正宗》)
第五節(jié) 六味地黃丸類(《小兒藥證直訣》)
一、原方:六味地黃丸
二、衍化
都氣丸(《醫(yī)宗己任編》)
麥味地黃丸(《醫(yī)級》)
杞菊地黃丸(《醫(yī)級》)
知柏地黃丸(《醫(yī)宗金鑒》)
濟生腎氣丸(《濟生方》)
右歸飲(景岳方)
滋水清肝飲(《醫(yī)宗己任編》)
椒馬八味地黃丸(自創(chuàng)方)
補腎骨刺寧(自創(chuàng)方)
補腎精血寧(自創(chuàng)方)
補腎降糖寧(自創(chuàng)方)
第3部分 專病辨治
第一節(jié) 咳嗽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二節(jié) 哮喘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三節(jié) 痰飲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四節(jié) 胃痛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五節(jié) 泄瀉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六節(jié) 痢疾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七節(jié) 失眠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八節(jié) 血證
一、病因病機
二、證候類型
第九節(jié) 心悸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節(jié) 中風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一節(jié) 眩暈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二節(jié) 黃疸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三節(jié) 鼓脹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四節(jié) 消渴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五節(jié) 淋證
一、病因病機
……
第4部分 婦科證治
第5部分 雜病治驗
第6部分 驗方拾萃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2.望舌  望舌是指觀察舌質和舌苔的變化以辨識病情。舌質是指舌的肌肉組織,包括形態(tài)、顏色。舌苔是指舌面上所生長的一層苔狀物。一般來說,舌質主要是反映內臟的虛實,舌苔主要是反映病邪的深淺、寒熱等情況。但兩者不能截然分開,而是相互聯系的。另外,舌面分屬不同臟腑,舌尖屬心肺,舌根屬腎,舌中屬脾胃,舌邊屬左肝右肺,分部望診在臨床上有一定參考價值?! 。?)舌的形態(tài)  舌胖舌體胖大,輕的較正常稍胖,重的可塞滿全口,轉動不靈,甚至影響呼吸和說話,多為痰飲內阻,濕熱瘀滯所致。如水腫病、慢性腎炎之尿毒癥、黏液性水腫可見此舌?! ∩嗍萆囿w瘦小而薄,多屬氣血不足或熱病傷陰。常見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貧血、晚期癌癥等?! ∩嘤采囿w失去柔軟和靈活,多見于熱擾神志或肝風內動,為脈絡失養(yǎng)所致?! ∩嗤嵘嗌熘睍r舌尖偏向一側,多屬肝風。常見于中風及中風后遺癥?! ∩囝澤囿w伸縮時顫動,多屬肝風內動或氣血虛。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酒精中毒等也可見此舌?! ⊥屡辔⒊隹谕饬⒓纯s回,或不斷地舔嘴唇口角,多見于小兒心脾有熱?! 。?)舌質顏色  淡舌其色淡于正常舌,多見于虛證。如貧血、營養(yǎng)不良等。舌淡白而胖嫩、濕潤,邊有齒印者,屬陽虛寒濕之證?! 〖t舌其色紅于正常舌,多見于熱病。舌紅而干為熱傷胃陰;鮮紅無苔為陰虛火旺;全舌滿布紅色點刺為熱毒熾盛;僅舌尖紅或起刺為心火上炎。  絳舌絳為深紅色,多見于熱人營血。舌絳而干為熱傷營陰;干甚枯萎為腎陰亦傷,是病重的表現。舌絳有紫斑為病將發(fā)斑;舌乳頭粗大色紅絳,俗稱楊梅舌(草莓舌),常見于發(fā)疹熱?。ㄈ缏檎?、猩紅熱)之發(fā)熱極盛期。其他熱病極期,陰分受傷,舌苔剝落,亦可出現楊梅舌?! ∏嘧仙嗪疅嶙C皆可見之,病情較重。臨床所見多與缺氧、發(fā)熱、瘀血有關。如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等。青紫干枯或有裂紋芒刺,屬熱極傷陰;青紫濕潤,多屬虛寒。紫色僅見于舌的某一部分,呈斑塊狀或條帶狀,多屬瘀血?! 。?)舌苔  白苔在熱病多為表證,在雜病多為寒濕;白薄而潤常為風寒在表;白薄欠潤、邊尖略紅,常為風熱在表;白薄滑潤者常見于里寒證;白厚滑潤或黏膩多為寒濕、痰飲證。  黃苔多屬熱證或里證。薄黃而潤為外感風熱或里熱初盛;薄黃而干為熱邪傷津或有脫水現象;黃苔微帶白色或黃白相兼,為熱雖人里而表邪未盡;苔黃而黏膩者屬濕熱;黃厚而干為里熱較甚,津液已傷,常見于熱性病高熱階段;老黃而燥裂為熱極。  灰黑苔灰苔略輕于黑苔,臨床意義相同,均為病情嚴重的表現?;液诙瑵櫍鄬訇柼摵?;灰黑而干燥甚至有裂紋芒刺者屬熱極陰竭。臨床所見灰黑苔,多與發(fā)熱日久、較重的化膿性炎證有關?!  ?/pre>

編輯推薦

  醫(yī)德詳明志向堅,事理通達立身先。經書不厭百回讀,不學理論無以言。  勤求古訓采眾方,勇于攀登多實踐。學無止境謙受益,集腋成裘永不滿?! ”孀C論治需整體,審病求因尋本源。急則治標緩治本,標本兼洽須周全。  外感不外六淫邪,內傷多因臟氣亂。傳變多端抓要領,隨證用藥法多變?! ≈灾袇⑽髑蠡パa,創(chuàng)新立意敢超前。甲申偶得此箴言,愿為同道求其勉?!  谓∶?/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健民醫(yī)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