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歐美文學熱點問題

出版時間:2002-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曾繁仁 編  頁數:565  
Tag標簽:無  

前言

  20世紀是人類社會突飛猛進的世紀,也是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發(fā)生巨變的世紀;是人類取得輝煌成就的世紀,也是人類蒙受空前災難的世紀。政治上,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發(fā)展到壟斷,進而成為擴張侵略的帝國主義。帝國主義的殖民政策在20世紀經歷了由明顯到隱蔽的過程。帝國主義之間矛盾不斷激化的結果導致在20世紀發(fā)生兩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造成深重災難。而社會主義在20世紀也經歷了由萌芽、興盛到曲折發(fā)展的歷程。隨著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出現了一個同資本主義抗衡的社會主義陣營。1991年的蘇聯東歐巨變,又使社會主義走上曲折的道路,世界格局由冷戰(zhàn)走向多極。20世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fā)展,經歷了由電氣和原子能時代到自動化和電子技術時代,再到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時代的巨變。正是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許多發(fā)達國家完成了工業(yè)化,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信息產業(yè)的興起發(fā)展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即后工業(yè)時代。但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并沒有解決,而是以新的形態(tài)呈現,從而導致一百年內出現多次經濟危機?! ∨c社會的動蕩不安、政治經濟的多元發(fā)展相伴相生,20世紀的歐美哲學、社會科學呈現出復雜多變、新潮迭出的狀態(tài),出現了數量眾多、蔚為壯觀的哲學、社會思潮。諸如唯意志論、生命哲學、現象學、存在主義哲學、實證主義、實用主義、法蘭克福學派、分析哲學、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等等。以尼采“上帝死了”的宣告為開端,20世紀的歐美文化精神發(fā)生了裂變,完成了以批判基督教文化、反抗傳統(tǒng)理性主義為前提和突出特征的現代轉型。  巨大的歷史變遷和活躍的社會思潮,為文學藝術的發(fā)展變化提供了契機和豐厚的土壤。20世紀的歐美文學和藝術經歷了從傳統(tǒng)到現代主義再到后現代主義的裂變,文學和藝術變得似乎面目全非,無法界說了。后現代主義在解構了深度、歷史、主體性的同時,把哲學與非哲學、藝術與非藝術、小說與非小說、高雅與通俗之間的距離也消解了。

內容概要

  20世紀歐美文學新作品迭出,流派紛呈,由此引發(fā)的文學爭論也是尖銳激烈,眾說紛紜。本書精心選取了歷史上影響較大的43個熱點問題,分別設立為專題,對其產生的背景、問題爭論的焦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進行了梳理、歸納和評說?!?0世紀歐美文學熱點》在每一專題文前設有內容提要,是作者對熱點問題畫龍點睛的理論闡述;文后附有參考文獻書目和參考文獻節(jié)選,是對一些代表性論著的輯錄和節(jié)選?!?0世紀歐美文學熱點》資料選取典型,內容豐富,觀點多元,評說簡約公允。《20世紀歐美文學熱點》可作高校大學生、研究生學習研究歐美文學的教材,也可作外國文學者教學科研的案頭參考書。

書籍目錄

導言上編西方現代派的論爭20世紀現實主義的評價之爭是“后期現代主義”還是“現代主義后”關于象征主義詩歌的論爭表現主義的“表現”“意識流”小說的名與實超現實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荒誕派戲劇的評價問題“新小說”之新英國“憤怒的青年”作家群“跨掉派”文學與杰克·凱魯亞克關于“戰(zhàn)壕真實派”的爭論蘇聯的“解凍文學”黑色幽默與約瑟夫·海勒美國女權主義批評與文學當代美國文學中的新現實主義傾向蘇聯“回歸文學”述評加拿大文學與美國文學的差異下編康拉德與《吉姆爺》關于羅曼羅蘭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的評價問題梅特林克及其“靜劇”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艾略特與《荒原》葉賽寧之爭斯特林堡的“夢魘”奧尼爾與道家思想夫卡的“歸屬”問題茨威格的心理描寫勞倫斯作品中的性描寫《太陽照樣升起》:“迷惘的一代”的宣言書尤金·奧尼爾與道家思想??思{與《喧嘩與騷動》關于薩特及其作品的論爭克勞德·西蒙的“敘述歷險”多麗斯·萊幸與《金色筆記》肖洛霍夫及其主要作品的爭論帕斯捷爾納克與《日瓦戈醫(yī)生》關于索爾刃尼琴的評價略薩小說的結構藝術馬爾克斯與《百年孤獨》約翰·厄普代克和他的“兔子”小說四部曲米蘭·昆德拉的探索托尼·莫里森小說的社會主題《小世界》的多重解讀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她仿佛像大海,滿是幽暗的波濤,上升著,膨脹著,膨脹成一個巨浪,于是慢慢地,整個幽暗的她,都在動作起來,她成了一個默默地、蒙昧地、興波作浪的海洋。在她的里面,在她的底下,海底分開,左右蕩漾,悠悠地、一波一浪地蕩到遠處去。不住地,在她的最生動的地方,那海底分開,左右蕩漾,中央便是探海者在溫柔地深探著,愈探愈深,愈來愈觸著她的底下;她愈深愈遠地暴露著,她的波濤越蕩越洶涌地蕩到什么岸邊去,使她暴露著。無名者的深探,愈入愈近,她自己的波濤越蕩越遠地離開她,拋棄她,直至突然地,在一種溫柔的、顫戰(zhàn)的痙攣中,她的整個生命的最美妙處被觸著了。她自己知道被觸著了,一切都完成了,她已經沒有了,她已經沒有了,她再也不存在了,她出世了:一個婦人?!薄 ∪绻覀儗⑦@一段性描寫與西方的言情小說或驚險小說(thriller)中的有關段落比較,不難看出,這里沒有對動作和性器官的粗俗的描繪,而是對作為美感和幸福體驗的性感的象征性描寫,絕對不會引起人的淫穢或色情的感覺。此外,小說中對大雨中兩個人的愛情描寫,把人與自己、愛與性的和諧而體驗到的幸福與快樂加以詩意的描繪,性與美真正地融為一體?! 趥愃沟闹肛?,與視“性”為骯臟和罪惡的傳統(tǒng)基督教禁欲主義思想、與維多利亞時代在性方面的虛偽和保守有很大關系。因此,勞倫斯更新性觀念,將其從罪惡和禁忌中解放出來的努力本身就具有反抗虛偽傳統(tǒng)的積極意義,與薄伽丘在中世紀的思想意義有一定的近似性。在《精神分析與無意識》和《關于無意識的隨想》等文章中,勞倫斯就指出,遭到壓抑的欲望與本能并非罪惡,而這種壓抑的行為倒是罪惡。性作為人的生命的客觀組成部分,本身是純潔的。性道德、性文明的規(guī)范、約束是必要的,但其目的應該是使人們健康、自愿、平等地享受它,從中獲得幸福和快樂。實際上,無論在中世紀還是在維多利亞時期,對性的壓抑,根本沒有建立正常的性道德倒是使性成為金錢、宗教、權力的工具和奴隸,使剝削者可以為所欲為地縱欲。勞倫斯正是試圖將性歸還給人生命本身,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的解放。  我們認為,圍繞勞倫斯性描寫所進行的批判和爭議,除了性道德和性倫理的分歧以外,更重要的是傳統(tǒng)文學與現代文學觀念的分歧。勞倫斯與喬伊斯之所以都受到英國傳統(tǒng)和保守文學勢力的非難,與他們將探索、描寫人的直覺、本能:潛意識等心理作為文學描寫的重點有關,雖然兩人后來走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喬伊斯走向了意識流和小說形式的創(chuàng)新,勞倫斯走的是心理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道路,但在突破傳統(tǒng)小說束縛、探索新的表現內容和形式方面,可謂殊途同歸。因此,勞倫斯小說中比比皆是的性描寫,是他探索人的無意識活動——他稱之為“另一種自我”的主要形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20世紀歐美文學熱點問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