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0-4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啟功 頁數(shù):11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文所要探索的是古典詩、詞、曲、駢文、韻文、散文等文體中的聲調(diào)特別是律調(diào)的法則。所采取的方法,是攤開這些文學形式,分析前代人的成說,從具體的現(xiàn)象中歸納出目前所能提出的一些規(guī)律。但如果問這些規(guī)律是怎樣形成的,或者問古典詩文為什么有這樣的規(guī)律,則還有待于許多方面的幫助來進一步探索,現(xiàn)在只能擺出它們的“當然”,還不能講透它們的“所以然”。這些初步結(jié)果,僅能說是進一步研究的階梯和材料而憶。
書籍目錄
一 緒論
二 四聲、平仄和韻部問題
三 律詩的條件
四 律詩的句式和篇式
五 兩字“節(jié)”
六 律句中各節(jié)的寬嚴
七 古體詩
八 拗句與拗體
九 五言、七言句式總例
十 永明聲律說與律詩的關(guān)系
十一 四言句、六言句
十二 詞、曲中的律調(diào)句
十三 駢文、韻文中的律調(diào)句和排列關(guān)系
十四 散文中的聲調(diào)問題
附錄 漢語詩歌的構(gòu)成及發(fā)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自南朝流傳下來的,大約只有各病的標題,也就是平頭、上尾等名稱,并沒有每條的解釋文字,后人望文生義,作出種種揣測,這但看空海書中所記的各家異說,即足見紛紛揣測的情況。我們今天研究南朝的聲病學說,只要看沈約、鐘嶸所舉的例句,再和“浮聲切響”、“輕重悉異”等理論相印證,便可明了其中的道理,正不必跟著那些揣測的話旋轉(zhuǎn)。至于韻紐四病,究竟南朝時候曾否提出?回答是至今還沒有見到可靠的證據(jù)。即使曾在南朝出現(xiàn),當時的道理一定也很簡單,不會像空海所記的那樣繁瑣(魏慶之所記較簡,又多含糊)。我們姑從韻語的習慣上看,例如五言詩二句,韻腳一字以外的九字中,如有與韻腳同韻的字,便易于,擾韻腳的突出。又或韻腳之外其他各字多有互相同屬一韻的,容易被誤為句中另有一套韻,而分散了韻腳的作用,這都是韻的病。還有句中、聯(lián)中除特用雙聲處外,多出現(xiàn)雙聲字,無論是與句腳、韻腳或句中其他字互相雙聲,俱容易繞舌難讀,這都是紐的病。如果詩中韻、紐方面有特別考究的必要時,也不過是這類或近似這類道理的運用,但一般詩句很少有這樣仔細推敲的。所以李延壽只提出頭、尾、腰、膝四項,空海說韻、紐四病“不必須避”,都是有緣故的。至于宋人認為只有上尾、鶴膝最重要,又說“馀病亦通”,便證明他們已不知其所以然了。
編輯推薦
《詩文聲律論稿:詩詞常識名家談四種》:詩詞常識,名家談四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