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方東美 字數(shù):5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此書是一部講學筆記,是由一代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在輔仁大學講授《中國大乘佛學》的錄音筆記整理校訂而成,共二十一講。在本書中,方先生重點講述三論宗、天臺宗和唯識宗。以淺顯的口語表述深奧的佛學,并以中西印比較文化的觀點隨處闡發(fā),毫無晦澀窒礙之感。本書可作為學習大乘佛學的入門工具書。
作者簡介
方東美(1899-1977),名珣,字德懷,后改字東美,
安徽桐城人。著名哲學家,畢生致力于學術事業(yè),融匯佛儒道,會通東西哲學與文化,建構了以生命為本體、兼容并包的哲學體系,對促進國際學術界對中國哲學與文化的了解,貢獻良多。他曾自我評價:“我的哲學品格,是從儒家傳統(tǒng)中陶冶;我的哲學氣魄,是從道家精神中醞釀;我的哲學智慧,是從大乘佛學中領悟;我的哲學方法,是從西方哲學中提煉?!?/pre>書籍目錄
《中國大乘佛學 上》目錄: 弁言 一 中國大乘佛學——引論 二 中國大乘佛學前奏——六家七宗 三 僧肇三論 四 道生的“佛性論” 五 中國大乘佛學——從佛經(jīng)翻譯談起 六 中國大乘佛學——佛學從印度到中國的演變 七 天臺宗的判教方法 八 法相唯識宗的判教方法 九 華嚴宗的判教方法 十 三論宗的哲學 十一 研讀三論宗哲學所應具備的根本關鍵 …… 《中國大乘佛學 下》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一直等到春秋時代,貴族的封建社會漸漸破滅,于是知識階級的下層,所謂“士”就起來,把古代貴族封建社會里的高度的文化承受了。然后像儒家,孔子采取“有教無類”的辦法,就把古代的智慧傳播到社會中比較低的層次。然后再把古代所謂“氓”,就是只曉得“饑求食,渴求飲”的低級的民眾,再用有教無類的教育方法,把他們轉化成為與古代貴族有同樣的精神修養(yǎng),有同樣的高度智慧。 在這種情形之下,就產(chǎn)生了儒家的孔、孟、荀,道家的老、莊,然后是墨家的墨子同別墨,乃至于政治方面的法家等,許多顯學都出來了。 那么,我為什么提到這種事體呢?因為從佛學傳到中國來之后,現(xiàn)代許多人回顧這段史實,就提出不同的說法。 一種是西洋所謂的“中國通”,事實上是中國不通,因為有許多文字的隔閡及文化的隔閡,使他對中國民族文化的演變、發(fā)展,并不明了歷史的內在的情形,而是拿西方學者的一種偏見來看,那么這種偏見怎么形成的呢? 三、避免錯誤的歷史觀念 我平常說,西方歷史上有一個主要的觀念,這個主要的觀念多多少少與希伯來的宗教有關系。譬如希伯來的宗教講末世論,然后再看歷史,那么這歷史就要指出:在宗教的教主還沒產(chǎn)生以前,人類是苦惱的、是黑暗的、是陷于罪惡的。等到一個大教主出來了,顯現(xiàn)他的精神感召力,才把許多人從黑暗、痛苦、災難之中引到一條路上面,那就是人類的歸宿。在西方講宗教、講末世論,就是說,從黑暗、痛苦、災難出發(fā),產(chǎn)生一個精神的歷程,指點一條人類的歸宿,然后這樣方可以到達高尚的精神領域,像天國。把黑暗化作光明、把災難化作幸福的歷史進程,我平常叫做“歷史的直線進程”。 “現(xiàn)在”,在歷史的直線進程里面,原是一個中性的狀態(tài)。但是從近代天文學的演變,尤其是近代生物學的演變看來,一切發(fā)展的程序并不從時間本身來著想,而是把時間觀念化成空問觀念來設想。 譬如西洋的歷史進程是一條線向前發(fā)展的。但是我們要問一條線時間的構造是如何?它本身不能加以說明。假使我們把時間化成段落,段落化成構造單位,構造單位化成時點,這樣一來,就馬上把時間的概念引到幾何學里面去了:把它化成一條線,而一條線的構成是點與點銜接構成的。編輯推薦
《中國大乘佛學(套裝共2冊)》是由中華書局出版社出版。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