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陳曉維 頁數(shù):291 字數(shù):15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曉維出生的一九七三年,我人在青海。這是非常沮喪的一年,想干臨時工四處碰壁,想落戶口希望渺茫,想得到一塊半鋼手表最終還是離開青海之后一年才如愿。青海的記憶,心底的沉疴,我不記得那一年有笑容。那一年的日記我抄了許多傷感的句子,“沒有可憐我的人/也沒有愛惜我的人/沒有人聽見我的嘆聲/也沒有人啊,可訴說我的傷心”(高爾基)。 三十年后,我認識了曉維,他那一年才跨進收集舊書的門檻,卻仍舊趕上了好光景,人又非常聰明,不像我們總是有個買垃圾的初級階段,他一起步買的貨色,即出手不凡,嚇人一跳(布衣書局帖子《高臥東山所藏新文學(xué)版本二十美》為證)。我和曉維算是半個同道,可是我的經(jīng)濟遠不如他。好幾年前,止庵先生光臨寒舍;臨了,甩了一句話“老謝是窮藏書家”,我說“藏書家”不配,窮倒是實情。淘買舊書,過去多少還有個眼高眼低、運氣好壞的因素,現(xiàn)在則多是真刀真槍的拼財政。黃裳說過,買好書只有一途,出大價錢?,F(xiàn)狀是,曉維的財力在我輩之上,而于曉維之上,之上上者,如過江之鯽,億元時代突至,總有收不起買不動的時候。 此時的曉維,不單只是一門心思收書,他也開始寫書了,邊藏邊寫,能夠化解“收不起買不動”的苦惱。我跟帖祝賀曉維“藏書是軟道理,寫書是硬道理,只藏不寫沒道理”。才寫了兩年工夫,曉維就出書了,他又趕上了好光景。更叫人心理不平衡的是,第一本書就趕上老牌子名牌子的中華書局。書名“好書之徒”更是奇思妙想,與當下之閱讀品味再投緣不過了。我說過,現(xiàn)在來看,“七○后”最是適宜,早幾年太過窮困,晚幾年又缺乏苦難經(jīng)歷;七○后,沒耽擱正規(guī)教育,又沒誤了創(chuàng)業(yè)掙較多的錢。 曉維寫的這種文字,不大好歸類,有一點書話的元素,有一點隨筆的風(fēng)致,有一點考據(jù)的艱澀,有一點收藏的趣味。我當然能看出來,每篇文章的背后都戳著一件曉維得意的收藏品,藏品是文字的出發(fā)點,亦是支點,即如一向所說的“由此說開去”也。我很早就看破,董橋前臺的身份是散文家,后臺的底子是收藏家。內(nèi)地的散文家寫不過老董,差距就在于不事集藏,“人無癖,不可交,以其無深情也”,不是說著玩的。 當代人玩舊書,先得把網(wǎng)絡(luò)玩轉(zhuǎn),化國界為烏有,縮萬里至咫尺。且看曉維這兩個例子——“回到家里,我上網(wǎng)找到了唐□寫的一篇莎士比亞故鄉(xiāng)訪問記。文章里說那次旅行,給他做向?qū)У氖桥=虼髮W(xué)的劉陶陶女士。劉陶陶,正是劉榮恩的女兒。我又登錄牛津大學(xué)的網(wǎng)站查到劉陶陶的郵箱,她是牛津東方學(xué)院的教師,講授中國古典詩歌、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休。我立即給她發(fā)了電子郵件,郵件里附上了《劉榮恩詩集》的書影”。 更有甚者,足不出戶,域外購書,——“○六、○七年舊書書價大漲,用信用卡在境外網(wǎng)站購書的風(fēng)氣也隨之星火燎原。我托在美國謀職的錫象熏齋代為購得《白金漢所藏中國銅器圖錄》。此書是陳夢家四十年代受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到芝加哥大學(xué)講學(xué)期間所編,扉頁上有陳夢家用鋼筆題寫的贈言。這部書的出版估計為陳夢家籌得不少稿費,否則他回國之后,收購明式家具難有那樣的大氣魄。書并不算稀見,但夢家手跡難得,又有朋友代購的辛苦蘊含其間,也著實讓我興奮了一陣子,多次請出來向人獻寶”。英美兩大國伺候著他一人,這不老舍《茶館》里的那句臺詞么。 我也在網(wǎng)絡(luò)上買書,但只限于國內(nèi)的幾家網(wǎng)站,沒有使過任何信用卡,用的是工行銀聯(lián)卡,一分錢也不能透支,每天往外劃款不能超過五百元,最近買了本“大幾千”的舊書,一連著劃了六天。老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成想,日落西山的舊書業(yè)在這與時代接了軌。 我大略統(tǒng)計了曉維這幾十件藏品的來源,有好幾種渠道,拍賣會(“上周又去杭州的西泠拍賣湊了熱鬧”)、書販送貨上門或直接到書販家(“我也忘不了買到《鴉片戰(zhàn)爭文學(xué)集》的那個下午。二○○五年的夏秋之交,陽光很足。我到東郊一個年輕的書友家里看書。他家是單元房,面積不大,卻收拾得一塵不染,利利索索,就像他本人一樣。他站上凳子從大衣柜頂上搬下來幾只紙箱子。紙箱子在我面前一一打開,里面每一本都是整齊干凈的舊平裝,都是經(jīng)過這個有心人精挑細選的。阿英簽名的這部書就在其中”)、書友轉(zhuǎn)讓、網(wǎng)購(“促使我把這冊書從書架里找出來讀一遍的動因,是我在孔夫子舊書網(wǎng)上買的一份朱維基親筆寫的《自述》”)。惟獨沒有一件像我輩似的遛冷攤淘來的。所以我說過,買舊書也有貴賤之分,逛地攤撞大運盼揀漏是“窮法子”,雖然貌似優(yōu)哉游哉一派逸致閑情,骨子里卻透著寒酸相,買不起必被看不起,天經(jīng)地義。 我找遍全書,沒有一處提及藏品的具體價錢,這倒是與時尚不符,與阿英、唐□那一輩藏家風(fēng)度;卻不謀而合。書話文章,對于價錢,一向是說小不說大,這倒不全是怕被人譏笑炫富夸強的心理,總歸有一絲俗念阻擋。其實把書價如實道來,為社會經(jīng)濟史留一點資料,很有用處的。常任俠搜求周作人舊版書,一筆一筆均記有價錢,今天讀起來,平添了多少情趣。本書有一處提到的一本珍本書,其售價我問過賣家,他說“大幾千”,我說這大幾千到底是幾千啊,他說“三四千”,原來我對舊書業(yè)的行話,這么無知。 曉維的愛買舊書,眼光卻并不局限在舊版書上邊,資料性很強的舊文檔,他也狠下手;文人信札,他還是狠下手。如果成本核算的話,本書所得之稿酬必不抵本書所購之資料費。丁景唐曾說:“早在六十年代初,上海市出版局曾規(guī)定上海舊書店,應(yīng)該首先供應(yīng)上海魯迅紀念館各種魯迅文物和著譯版本”。如今這套行政規(guī)定早就被市場經(jīng)濟沖垮了,北京魯迅博物館也照樣得在拍賣會上邊,與個人買家竟投“魯迅文物和著譯版本”,沒有一點兒優(yōu)先權(quán),優(yōu)越感也隨之消亡。同樣的現(xiàn)象同樣的道理,公家單位或改制或解體,大量文檔資料被處理,泥沙俱下地流散到像潘家園、報國寺這樣的舊貨市場,最終演變?yōu)橐粋€個揀漏與暴富的傳奇故事。曉維對于這些文檔所持的態(tài)度,沒有一絲揀漏心理,也不指它發(fā)財,我認為他熱衷的還是利用資料,查證引據(jù),最終目的是完成一個傷感的故事。 俞平伯說:“序跋之類既異峻刻之批評,又非浮濫之贊譽,必語無溢美,方推合作?!蔽覐奈唇o誰的書寫過序,幾年前倒是給一家民間刊物寫過一個“發(fā)刊辭”,幸好刊物胎死腹中,丑未獻成。今曉維命我寫,我不得不寫。正好借好書之徒,澆自家胸中之塊壘。
內(nèi)容概要
《好書之徒(精)》是一本以藏書為主題的隨筆集,收錄《薄英,充和,桃花魚》、《袁水拍的詩》、《高善必來中國《阿英書痕》、《梁宗岱著作兩種》、《失去的微笑》、《舊京過客張屏之》、《可堪白頭張公子》、《李平心之死》、《莫道他年事——關(guān)于胡云翼》、《祭祀天神者走向天神》、《周子美與澤存書庫》等故事。
《好書之徒(精)》的作者是陳曉維。
作者簡介
陳曉維,南京大學(xué)畢業(yè),網(wǎng)名高臥東山,喜藏書。
書籍目錄
序(謝其章)
聶崇岐與翦伯贊
南星和的晚年交往
賀天健與《學(xué)畫山水過程自述》
于蓮客
《琉璃廠史話》漫談
陳夢家的書
查顯琳詩集《上元月》
薄英,充和,桃花魚
袁水拍的詩
高善必來中國
阿英書痕
梁宗岱著作兩種
失去的微笑
舊京過客張屏之
商務(wù)印書館舊檔漫談之一
——涵芬樓影印《正統(tǒng)道藏》二三事
商務(wù)印書館舊檔漫談之二
——《郘亭書畫經(jīng)眼錄》的第五種版本
可堪白頭張公子
《謝辰生先生往來書札》雜記
李平心之死
莫道他年事——關(guān)于胡云翼
祭祀天神者走向天神
周子美與澤存書庫
朱維基譯《道生小說集》
中秋涉江人
《劉榮恩詩集》
紅旗廣場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南星,甘雨,松堂,這樣好聽的字眼讓人喜歡。此后我就比較留心收集南星的著作。尋尋覓覓,四五年下來,也只得到詩集《石像辭》和散文集《松堂集》。不過在此期間,也有值得一說的奇遇。一個周六清晨,在潘家園遇到好友白文俊,他說有一封南星的信。拿來一看,一個檔案袋里面裝著幾十封信和幾張賀年卡,信封基本上都不在了。一封一封翻過去,都是寫給南星的,可知是從南星家里散出來的。寫信人主要有王辛笛、唐寶心和趙麗雅(即揚之水)。南星親筆的那封是圓珠筆寫的,規(guī)規(guī)整整方頭方腦的藍色小字,給人謹小慎微之感。大致掃了一眼,是寫給唐寶心的,大概是沒寄出去,或者是自留的底稿。我也沒仔細看內(nèi)容,就跟老白商量轉(zhuǎn)讓給我了。 王圣思文章的最后一段,談到了南星和王辛笛晚年因為翻譯狄更斯長篇小說《尼古拉斯·尼克爾貝》而生出的一場誤會。我得到的這批信件,其內(nèi)容恰好大多跟此事有關(guān)。也可以說,“翻譯風(fēng)波”成為了南星和王辛笛晚年交往中的主旋律。遂稍事整理了一下,做個好事之徒,一來可以梳理一下此事的脈絡(luò),二來也使我們得以遠遠地窺見南星晚年寂寞的身影。 南星、王辛笛和唐寶心三人訂交于三十年代(南星和唐寶心相識大概還要更早,他們二人和張中行是通縣師范的校友)。南星比王辛笛大兩歲,王辛笛比唐寶心大三歲。南星是北大西方語言文學(xué)系的,王辛笛和唐寶心是清華外文系的。大家都學(xué)英文,又都喜歡詩歌,志趣相投,便經(jīng)常聚在一起詩酒酬唱。 建國后,南星和王辛笛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風(fēng)云變幻中大家自顧不暇,遂音問漸疏。一九七九年王辛笛通過唐寶心重新聯(lián)系上了南星。暌隔三十年后得知其在國際關(guān)系學(xué)院教書,生活較為困窘。王辛笛既希望老友的文學(xué)才華能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也極想從經(jīng)濟上助老友一臂之力,這才有了“翻譯風(fēng)波”的發(fā)端。 由寫書而生的糾紛,不外乎兩件事。一署名,二稿費。他們兩位也不例外。先說署名的問題。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王辛笛給南星的信中先提出譯書一事:“我現(xiàn)有一打算,很不成熟,想和你交換一下意見?,F(xiàn)在我手上接受了上海出版社的翻譯任務(wù),即把狄更斯的小說NicholasNickleby翻成中文,全部約在80—100萬字(現(xiàn)在翻譯稿費一般每千字五元左右),原說在一年半內(nèi)完成,不知你有無興致,如健康許可,我可與你各譯一半,我已開了頭,如你同意,可將后半部由你承擔(dān)。此事請你考慮一下,即回我一信。如認為可以接下來,我因在十月動身去北京開會,將設(shè)法約你晤面,并找一本該書原著給你先看起來。該小說揭露十九世紀英國公立學(xué)校教育的種種腐敗和黑暗。” 南星接信后,爽快地答應(yīng)了。十月份王辛笛到北京開文代會和民主黨派代表大會時,兩人見了面,進一步商談了此事。王辛笛覺得自己雜事太多,建議改由南星翻譯前半部分,他自己翻譯后半部分。 這次見面后,南星立即開始著手工作,并很快譯出第一章,寄給了王辛笛。 王辛笛在十一月二十二日的信中說:“你譯的狄更斯小說第一章,很好,我看你就可訂出計劃照此譯下去?!?之后南星的工作進展非常順利,平均每周翻譯四五千字,估計最遲在一九八一年底前就完成了自己的那一部分,并把全部譯稿寄給了王辛笛。而此時,王辛笛因為事務(wù)繁忙,還沒開始動手。 王圣思文中說:“母親徐文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父親向來有拖拉的脾氣,不逼到迫不得已是不會著急的。……于是母親提出自己來譯,請父親校對,這樣進度可以快些。對父親來說,這個提議正中下懷?!瓦@樣,日積月累,終于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完成?!睍亲g完了,但出版仍然遙遙無期。南星這一等就是十幾年。因為“不想最近兩年出版界經(jīng)濟大滑坡,每況愈下,只要把經(jīng)濟效益看做第一任務(wù),于是寧愿出《飄》、《斯嘉麗》、《基督山伯爵》,甚至不惜一版再版,而把狄更斯之類的古典名著束之高閣,可為浩嘆?!?/pre>編輯推薦
《好書之徒》中的舊書、舊人、舊時、舊事通過別致的文字展現(xiàn)于面前,鮮活動人。通過藏書,展現(xiàn)了陳夢家、賀天健、張伯駒、梁宗岱、李平心、沈祖棻等一批名人的風(fēng)貌。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