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作者:吳冠中 頁數(shù):263
Tag標簽:無
前言
形式的語言語言的形式形象與語言范疇各異?!翱梢鈺豢裳詡鳌保破秸Z言無能表達形象之真諦,同樣,形象也無能展示語言意蘊。趙樹理的小說不愿人插圖,具象的圖形破壞了意象。多種阿Q畫像都不像人們心目中的阿Q。西方許多人反對文學性繪畫,追求純繪畫,東方的蘇東坡卻明確贊揚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之融會成了中國獨特的強大傳統(tǒng)。有人說,一切藝術都傾向于音樂,也就是說藝術的終極是節(jié)律、均衡,是抽象的韻。我感到這終極不止于韻,應是意,是詩。藝術的盟主是詩。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在形式與意境之間徘徊,奮斗,竭力捕獲潛藏于人民感情中的活生生的真藝術。我發(fā)覺凡?高的向日葵其實是一群性格鮮明的頭像。移花接木,移山倒海,是我創(chuàng)作中的常規(guī),一切為了表達躍動于心頭的情。難于用形象顯示時,也常于舟車中用語言文字抒寫。有時心中萌動,真是不可言傳的萌動,這是抽象的形式思維了,躍躍欲試,便在速寫本上猛撲、亂撲。縱觀自己的畫集和文集,歲月奔馳,風格雖具一貫性,也多歧途和矛盾,畢竟新苗成了老樹,體態(tài)多變矣。燕子有心,她翻遍了我繪畫的全集,又通讀了我一百七十余萬字的文章,輯成七卷本《吳冠中文叢》,她發(fā)現(xiàn)了畫與文之間的姻親,分析作者不同時代的不同心態(tài)??磮D索驥,她從一幅畫延伸到其他畫作及文章;或者從一篇文章中挖掘出一批畫作誕生的來龍去脈,她視作者之情如鏡,從鏡中照耀作者的馳騁與哀樂。在這基礎上,拉郎配,將一幅畫作及其相應的文字對照著看,幫助讀者探及捷徑。最近,我們到蘇州博物館展畫,燕子想看我作品的母體——漢柏,我們到光福鎮(zhèn)司徒廟,找到清、奇、古、怪,面對古樹,龐大、開闊、蒼勁,雖已兩千年高齡,未修邊幅,卻老而美,令人仰止。
內容概要
吳冠中先生將其多年寫生創(chuàng)作過程的得與失,審美故事,對人生的思考,編輯整理成了這本《吳冠中畫作誕生記》。這本書不僅記錄了吳先生寫生創(chuàng)作時的情景與心境,同時也記錄下了他對創(chuàng)作、藝術發(fā)展路徑的探討,對東西方文化、科學與藝術的思考,甘苦與心得。 本書采用以一圖一文為主,附以兩圖一文,甚至三圖一文的形式,為讀者逼真細致,全面立體地還原吳先生創(chuàng)作時的情境。從吳先生的話語中我們看到了具體的創(chuàng)作方法,感受到了細膩豐富的情緒宣泄。用吳先生的話說,中國傳統(tǒng)談經(jīng)營位置,西方重視構成,其實都是推敲平面的分割問題。欲控制畫面上下左右的所有領域,其間必然要運用縱橫之術,無論以何種形象狀貌出現(xiàn),都不能疏忽縱橫的構成,其間的相輔相成。這種縱橫手法用多了,就逐步想揚棄物象,抽出縱橫的魅力,這抽象畫面的啟示者正是我所擁抱過的大量現(xiàn)實。 《吳冠中畫作誕生記》的出版,展現(xiàn)吳冠中先生的整個創(chuàng)作歷程和對藝術、人生的感悟,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熱愛藝術,且決心從藝的讀者朋友的一盞指路明燈。
作者簡介
吳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蘇省宜興縣。1942年畢業(yè)于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隨蘇沸爾學校學習西洋美術史。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先后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筑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xiàn)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xié)委員等職。曾出版過《吳冠中素描、色彩畫選》、《吳冠中中國畫選一輯》、《東尋西找集》、《吳冠中散文選》等。
書籍目錄
富春江上打漁船扎什倫布寺桑園高梁與棉花瓜藤胡蘿、花漓江新篁水田碩果太湖鵝群青島紅樓木槿長江三峽魯迅故鄉(xiāng)漁家院綠苗圃(芊頭苗)苗圃白雞鼓浪嶼樂山大佛碾子孔林江南人家高昌遺址交河故城雙燕靜巷老墻花溪大漠乾陵石人獅子林今日巴東松魂白皮松芻樂春曲長城水鄉(xiāng)周莊嶗山松石旅途天臺山國清寺印度婦女奔流秋瑾故居武夷山村補網(wǎng)夜咖啡塞納河盧浮宮巴黎蒙馬特莫奈故居池塘凡·高教堂老虎高原小鳥天堂楚國兄妹伏白樺紫藤英國鄉(xiāng)村民居四合院情結漢柏長白山下的白樺林田女裸泉憶江南點線迎春冰雪殘荷(紅蜻蜒)書畫緣遺忘的雪五牛圖夜宴越千年——歌聲遠水鄉(xiāng)行圍城漁港海風張家界老重慶夕照華山墻上秋色都市之夜母土春秋黃河草與蓮滄桑之變苦瓜家園在天涯扎根南國夕陽兮晨曦瀑裂變窗雙喜長日無風夜航糾葛草兮草兮天問醬園江南居大宅依附殘陽如血生命荷塘春秋跡白發(fā)之花玉龍山下古麗江殘荷新柳長江山城又見風箏烏江老街太湖岸高橋土地落紅岳飛的兵漢字春秋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在重慶和萬縣,我用油彩和墨彩多次寫生過長江山城。濱江山城密密的吊腳樓從江邊依山重疊到山頂,門窗錯落,道路曲折,幾乎所有的長江山城都有相似的特色,巴東亦然。但我從未從巴東下船,每次經(jīng)過都只是憑欄眺望,匆匆速寫。巴東變化得快,1984年經(jīng)過時,江岸古老的吊腳樓之群已被大批正在建或已建成的水泥大樓所替代。頓失舊貌,舊情頓失,使我茫然無從作畫。船離碼頭,我依戀舊情,視線直,古老的山城是垂線,層層疊疊吊腳樓構成的斷斷續(xù)續(xù)之垂線;當山城呈濃重之黑色,江水便顯得分外明亮。新的鋼筋水泥高樓替代了吊腳樓,長長的垂線替代了短而密之斷續(xù)垂線。矛盾的雙方調換了位置:長的垂直線對比了斷斷續(xù)續(xù)的短橫線,大片烏黑屋頂?shù)睦铣菗Q了明亮的新城,黑色于是轉移到橫向的斷斷續(xù)續(xù)的船只身上。當時我并沒有想得這樣多,只是在開船后的迷十罔中憑記憶和感覺抒寫新的畫面,主要是新的構成。構成中雖亦追捕樓層的錯綜和江上船只的動蕩,但主要著意于山城垂線與黑塊船只間的對比。畫成后,雖筆墨寥寥無多,感到基本上表達了我劉建設中的新巴東的新感受。事后才從中歸納了以上的形式規(guī)律。
編輯推薦
《吳冠中畫作誕生記》不僅記錄了吳先生寫生創(chuàng)作時的情景與心境,同時也記錄下了他對創(chuàng)作、藝術發(fā)展路徑的探討,對東西方文化、科學與藝術的思考,甘苦與心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