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0-9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美] Er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John Vlissides 頁數(shù):254 譯者:李英軍,馬曉星,蔡敏,劉建中 等
Tag標簽:無
前言
所有結構良好的面向對象軟件體系結構中都包含了許多模式。實際上,當我評估一個面向對象系統(tǒng)的質量時,所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判斷系統(tǒng)的設計者是否強調了對象之間的公共協(xié)同關系。在系統(tǒng)開發(fā)階段強調這種機制的優(yōu)勢在于,它能使所生成的系統(tǒng)體系結構更加精巧、簡潔和易于理解,其程度遠遠超過了未使用模式的體系結構。 模式在構造復雜系統(tǒng)時的重要性早已在其他領域中被認可。特別地,Christopher Alexander和他的同事們可能最先將模式語言(pattern language)應用于城市建筑領域,他的思想和其他人的貢獻已經(jīng)根植于面向對象軟件界。簡而言之,軟件領域中的設計模式為開發(fā)人員提供了一種使用……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結合設計實作例從面向對象的設計中精選出23個設計模式,總結了面向對象設計中最有價值的經(jīng)驗,并且用簡潔可復用的形式表達出來。本書分類描述了一組設計良好、表達清楚的軟件設計模式,這些模式在實用環(huán)境下特別有用。本書適合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研究生及相關人員參考。
本書中涉及的設計模式并不描述新的或未經(jīng)證實的設計,我們只收錄那些在不同系統(tǒng)中多次使用過的成功設計。
對于從事設計可重用面向對象軟件的人員來說,本書是這一領域中的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全書以豐富的現(xiàn)實實例為基礎,將可重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模型分為創(chuàng)造類、結構類
、行為類三種進行詳述,并提供了23個具有良好可重用性的設計模型,讀者可以直接做為設計素材使用。本書這個結合實際講述知識的突出特點,不僅可以提高使用者的實戰(zhàn)能力,而且可以加深他們對面向對象模型設計的理解。并且這種創(chuàng)造思維的引入,特別有助于提高在校學生的軟件設計能力、拓展設計思路。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均是國際公認的面向對象軟件領域的專家。 Erich Gamma博士是瑞士蘇黎士國際面向對象技術軟件中心的技術主管。
Richard Helm博士是澳大利亞悉尼IBM顧問集團公司面向對象技術公司的成員。 Ralph
Johnson博士是Urbana-Champaign伊利諾大學計算機科學
書籍目錄
序言
前言
讀者指南
第一章 引言
1.1 什么是設計模式
1.2 Smalltalk MVC中的設計模式
1.3 描述設計模式
1.4 設計模式的編目
1.5 組織編目
1.6 設計模式怎樣解決設計問題
1.7 怎樣選擇設計模式
1.8 怎樣使用設計模式
第二章 實例研究:設計一個文檔編輯器
2.1 設計問題
2.2 文檔結構
2.3 格式化
2.4 修飾用戶界面
2.5 支持多種視感標準
2.6 支持多種窗口系統(tǒng)
2.7 用戶操作
2.8 拼寫檢查和斷字處理
2.9 小結
第三章 創(chuàng)建型模式
3.1 ABSTRACT FACTORY(抽象工廠)——對象創(chuàng)建型模式
3.2 BUILDER(生成器)——對象創(chuàng)建型模式
3.3 FACTORY METHOD(工廠方法)——對象創(chuàng)建型模式
3.4 PROTOTYPE(原型)——對象創(chuàng)建型模式
3.5 SINGLETON(單件)——對象創(chuàng)建型模式
第四章 結構型模式
4.1 ADAPTER(適配器)——對象結構型模式
4.2 BRIDGE(橋接)——對象結構型模式
4.3 COMPOSITE(組成)——對象結構型模式
4.4 DECORATOR(裝飾)——對象結構型模式
4.5 FACADE(外觀)——對象結構型模式
4.6 FLYWEIGHT(享元)——對象結構型模式
4.7 PROXY(代理)——對象結構型模式
4.8 結構型模式的討論
第五章 行為模式
5.1 CHAIN OF RESPONSIBIL ITY(職責鏈)——對象行為型模式
5.2 COMMAND(命令)——對象行為型模式
5.3 INTERPRETER(解釋器)——類行為型模式
5.4 ITERATOR(迭代器)——對象行為型模式
5.5 MEDIATOR(中介者)——對象行為型模式
5.6 MEMENTO(備忘錄)——對象行為型模式
5.7 OBSERVER(觀察者)——對象行為型模式
5.8 STATE(狀態(tài))——對象行為型模式
5.9 STRATEGY(策略)——對象行為型模式
5.10 TEMPLATE METHOD(模板方法)——類行為型模式
5.11 VISITOR(訪問者)——對象行為型模式
5.12 行為模式的討論
第六章 結論
6.1 設計模式將帶來什么
6.2 一套通用的設計詞匯
6.3 書寫文檔和學習的輔助手段
6.4 現(xiàn)有方法的一種補充
6.5 重構的目標
6.6 本書簡史
6.7 模式界
6.8 Alexander的模式語言
6.9 軟件中的模式
6.10 邀請參與
6.11 臨別感想
附錄A 詞匯表
附錄B 圖示符號指南
附錄C 基本類
參考文獻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將面向對象軟件的設計經(jīng)驗作為設計模式記錄下來。每一個設計模式系統(tǒng)地命名、解釋和評價了面向對象系統(tǒng)中一個重要的和重復出現(xiàn)的設計。我們的目標是將設計經(jīng)驗以人們能夠有效利用的形式記錄下來。鑒于此目的,我們編寫了一些最重要的設計模式,并以編目分類的形式將它們展現(xiàn)出來。
編輯推薦
《設計模式:可復用面向對象軟件基礎》結合設計實例從面向對象的設計中精選出23個設計模式,總結了面向對象設計中最有價值的經(jīng)驗,并且用簡潔可復用的形式表達出來。本書分類描述了一組設計良好、表達清楚的軟件設計模式,這些模式在實用環(huán)境下特別有用。本書適合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研究生及相關人員參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