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再造

出版時間:2004-10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美)Serge Demeyer  頁數(shù):18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特點:    描述了怎樣反向工程一個巨大的系統(tǒng),從而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它潛在的問題。    包含了在面向?qū)ο缶幊讨薪?jīng)常會遇到的、某些著名再工程技術(shù)所涉及的再工程模式,例如引入多態(tài)、提取公共行為、檢測重復代碼和理解設計。    展示了如何為獲得靈活和可維護的面向?qū)ο笙到y(tǒng)而建立一種不斷再工程的文化。    作者簡介:    Serge Demeyer  是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大學數(shù)學和計算機科學系教授。    St'ephane Ducasse  是瑞士伯爾尼大學軟件合成組織的副教授,并擔任FAMOOS項目的技術(shù)負責人。    Oscar Nierstrasz  是伯爾尼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教授,負責領導該校的軟件合成組織。

書籍目錄

對本書的贊譽序1序2前言第1章 軟件再工程模式  為什么我們要實施軟件再工程  對象技術(shù)有什么特殊  再工程生命周期  再工程模式  再工程模式的形式  再工程模式圖譜第一部分 反向工程  第2章 設定方向    影響因素    概述    模式2.1:遵循基本準則    模式2.2:指派一名領航員    模式2.3:在圓桌會議上發(fā)言    模式2.4:最有價值的優(yōu)先    模式2.5:修正問題,而非消除癥狀    模式2.6:如果還沒有壞,就不要修補它    模式2.7:保持簡單  第3章  首次接觸    影響因素    概述    下一步    模式3.1:與維護人員交談    模式3.2:在一小時內(nèi)通讀所有代碼    模式3.3:瀏覽文檔    模式3.4:在演示中采訪    模式3.5:模擬安裝  第4章  初始理解    影響因素    概述    下一步    模式4.1:分析持久數(shù)據(jù)    模式4.2:推測設計    模式4.3:研究導常實體  第5章  詳細模型獲取    影響因素    概述    下一步    模式5.1:綁定代碼和問題    模式5.2:為理解而重構(gòu)    模式5.3:步進執(zhí)行    模式5.4:尋找約定    模式5.5:向過去學習第二部分  再工程  第6章  測試:生命的保障    影響因素    概述    模式6.1:為推動演化而編寫測試    模式6.2:增量式擴充測試庫    模式6.3:使用測試框架    模式6.4:測試接口而非實現(xiàn)    模式6.5:記錄業(yè)務規(guī)則作為測試    模式6.6:為理解而編寫測試  第7章  移值策略    影響因素    概述    模式7.1:讓用戶參與    模式7.2:建立信心    模式7.3:增量式移植系統(tǒng)    模式7.4:原型化目標解決方案    模式7.5:總保持一個運行版本    模式7.6:每次改變之后進行回歸測試    模式7.7:建立通往新城鎮(zhèn)的橋梁    模式7.8:提供正確的接口    模式7.9:區(qū)分公共的和已發(fā)布的接口    模式7.10:失效過時接口    模式7.11:保持熟悉度    模式7.12:在優(yōu)化前使用分析器  第8章  檢測重復代碼    影響因素    概述    模式8.1:機械地比較代碼    模式8.2:將代碼可視化成點狀圖  第9章  重新分布責任    影響因素    概述    模式9.1:使行為更靠近數(shù)據(jù)    模式9.2:消除導航代碼    模式9.3:分解全能類  第10章  轉(zhuǎn)換條件分支到多態(tài)    影響因素    概述    模式10.1:轉(zhuǎn)換對自身類型的檢查    模式10.2:轉(zhuǎn)換對調(diào)用者類型的檢查    模式10.3:提取狀態(tài)    模式10.4:提取策略    模式10.5:引進空對象    模式10.6:轉(zhuǎn)化條件分支為注冊附錄  模式簡介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軟件再造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