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設計細則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人民交通  作者: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編  頁數:286  

前言

為配合《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G D70-2004)的實施,進一步提高公路隧道設計質量,交通部于2003年下達了《公路隧道設計細則》的編制任務,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為主編單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等6家單位為參編單位,負責該細則的編制工作。編制過程中,編制組對全國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隧道進行了廣泛的技術調研,參考了公路隧道相關科研成果,充分吸收了國內外公路隧道工程建設經驗,并輔以必要的計算分析和研究工作,采納了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工藝。本細則以可靠的技術依據和較為成熟的經驗為基礎,符合我國公路隧道建設的實際情況。《公路隧道設計細則》(JTG/T I)70-2010)(簡稱本細則)共分為二十一章,分別為:總則,術語、符號,隧道控制要素,隧道總體設計,隧道建筑限界與凈空斷面,隧道圍巖分級及其物理力學參數,隧道建筑材料及其物理力學參數,隧道圍巖壓力計算,隧道支護的地層一結構計算方法,隧道支護的荷載一結構計算方法,隧道洞門與洞口構造物設計,明洞設計,隧道襯砌設計,特殊地質隧道設計,隧道抗震設計,隧道輔助施工措施設計,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動態(tài)設計,隧道防水及排水系統(tǒng)設計,隧道內路基與路面設計,隧道通風構造物及施工輔助通道設計,隧道內附屬構造物設計。本細則是《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G D70-2004)的細化與補充,為行業(yè)推薦性標準,在公路工程行業(yè)內自愿采用。

內容概要

  為配合《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G D70--2004)的實施,進一步提高公路隧道設計質量,交通部于2003年下達了《公路隧道設計細則》的編制任務,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為主編單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等6家單位為參編單位,負責該細則的編制工作?! 【幹七^程中,編制組對全國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隧道進行了廣泛的技術調研,參考了公路隧道相關科研成果,充分吸收了國內外公路隧道工程建設經驗,并輔以必要的計算分析和研究工作,采納了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工藝。本細則以可靠的技術依據和較為成熟的經驗為基礎,符合我國公路隧道建設的實際情況?!  豆匪淼涝O計細則》(JTG/T D70--2010)(簡稱本細則)共分為二十一章,分別為:總則,術語、符號,隧道控制要素,隧道總體設計,隧道建筑限界與凈空斷面,隧道圍巖分級及其物理力學參數,隧道建筑材料及其物理力學參數,隧道圍巖壓力計算,隧道支護的地層一結構計算方法,隧道支護的荷載一結構計算方法,隧道洞門與洞口構造物設計,明洞設計,隧道襯砌設計,特殊地質隧道設計,隧道抗震設計,隧道輔助施工措施設計,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動態(tài)設計,隧道防水及排水系統(tǒng)設計,隧道內路基與路面設計,隧道通風構造物及施工輔助通道設計,隧道內附屬構造物設計?! ”炯殑t是《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G D70--2004)的細化與補充,為行業(yè)推薦性標準,在公路工程行業(yè)內自愿采用。

書籍目錄

1 總則2 術語、符號2.1 術語2.2 符號3 隧道控制要素4 隧道總體設計4.1 一般規(guī)定4.2 隧道位置的選擇4.3 隧道線形設計4.4 隧道設置形式的選擇5 隧道建筑限界與凈空斷面5.1 各級公路隧道建筑限界5.2 隧道凈空斷面6 隧道圍巖分級及其物理力學參數6.1 一般規(guī)定6.2 圍巖分級指標6.3 圍巖分級方法6.4 圍巖物理力學參數7 隧道建筑材料及其物理力學參數7.1 一般規(guī)定7.2 石材和砌體7.3 混凝土和鋼材7.4 防水材料7.5 注漿材料7.6 其他隧道常用材料8 隧道圍巖壓力計算8.1 一般規(guī)定8.2 單洞隧道的圍巖松散壓力8.3 連拱隧道圍巖松散壓力8.4 小凈距隧道圍巖松散壓力8.5 深埋隧道圍巖的形變壓力9 隧道支護的地層一結構計算方法9.1 一般規(guī)定9.2 隧道施工開挖過程的模擬9.3 地層一結構法計算9.4 隧道穩(wěn)定性的判別10 隧道支護的荷載一結構計算方法10.1 一般規(guī)定10.2 荷載的分類、計算與組合10.3 隧道支護結構的內力計算10.4 隧道支護結構的驗算11 隧道洞門與洞口構造物設計11.1 一般規(guī)定11.2 洞門設計11.3 洞門墻計算11.4 洞口景觀設計11.5 洞口構造物設計12 明洞設計12.1 一般規(guī)定12.2 明洞設計12.3 明洞結構計算13 隧道襯砌設計13.1 一般規(guī)定13.2 整體式襯砌設計13.3 噴錨襯砌13.4 單洞隧道復合式襯砌13.5 小凈距隧道復合式襯砌13.6 連拱隧道復合式襯砌13.7 抗水壓復合式襯砌13.8 支護結構的耐久性設計13.9 支護結構耐久性設計的構造規(guī)定14 特殊地質隧道設計14 1 滑坡地層隧道設計14.2 巖溶地層隧道設計14.3 瓦斯隧道設計14.4 采空區(qū)隧道設計14.5 高地應力地區(qū)隧道設計14.6 膨脹性圍巖隧道設計14.7 黃土地區(qū)隧道設計14.8 多年凍土地區(qū)隧道設計14.9 放射性地層隧道設計15 隧道抗震設計15.1 一般規(guī)定15.2 襯砌抗震設計15.3 明洞及棚洞的抗震設計15.4 洞門抗震設計16 隧道輔助施工措施設計16.1 一般規(guī)定16.2 超前支護措施設計16.3 臨時封閉措施設計16.4 地表加固措施設計16.5 排水措施設計16.6 超前帷幕注漿設計16.7 隧道注漿設計17 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動態(tài)設計17.1 一般規(guī)定17.2 隧道施工開挖方法設計17.3 超前地質預報設計17.4 施工中監(jiān)控量測17.5 信息反饋修正設計18 隧道防水及排水系統(tǒng)設計18.1 一般規(guī)定18.2 防水系統(tǒng)設計18.3 排水系統(tǒng)設計18.4 寒冷和嚴寒地區(qū)排水設計19 隧道內路基與路面設計19.1 一般規(guī)定19.2 路基19.3 路面組成及類型19.4 結構組合設計19.5 接縫和面層配筋設計20 隧道通風構造物及施工輔助通道設計20.1 一般規(guī)定20.2 豎井20.3 斜井20.4 聯(lián)絡風道與送排風口20.5 風機房與通風塔20.6 施工輔助通道21 隧道內附屬構造物設計21.1 車行橫通道21.2 人行橫通道21.3 主要設備洞室21.4 電纜管溝及橋架21.5 隧道內防護與裝飾本細則用詞說明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 中、短隧道方案宜服從路線布設的要求。根據地形條件,宜對連拱隧道與小凈距隧道方案進行比較;對于中心挖深大于30m的路塹宜進行路、隧方案比較;對短隧道群宜進行整體式路基連拱隧道方案與分離式路基小凈距隧道方案的比選。2 特長、長隧道在符合路線總體走向的前提下,應由隧道控制局部線位。對各可行的方案,以建設條件、建設規(guī)模、施工條件和運營管理技術難度和成本等為比選因素進行系統(tǒng)的論證和比較。3 應綜合考慮不同隧址方案對公路總體施工方案、施工安排和施工工期及工程投資的影響。4 對于技術復雜的特長隧道,應加深隧道地質勘察及工程方案分析研究,解決建設過程中的重大技術問題,必要時應增加技術設計階段。4.1.5 高速公路和具干線功能的一級公路隧道的通風、防災等與交通量有關的土建工程設施,應以隧道的設計通行能力作為校核標準。當隧道遠期設計交通量小于其設計通行能力的一半時,可采用道路的遠期設計交通量控制設計。1 經充分論證后,可根據交通組成及交通量增長情況等因素,按一次設計、分期實施的原則進行設計。2 斜井、豎井、風機房等通風土建工程不宜分期實施;當必須分期實施時,應以利于后期改建為原則,做好近期工程與遠期工程的合理銜接規(guī)劃與設計。3 應加強與隧道運營管理設施設計人員的溝通與協(xié)調,重視隧道內預留洞室與預埋件設計。4.1.6 在隧道設計過程中,應通過優(yōu)化隧道前后路線平縱線形,達到填挖土石方量基本平衡,減少隧道棄渣數量。隧道棄渣宜作為建筑材料或路基填料加以利用;當無法利用時,應運至指定棄渣場堆置。棄渣場宜選擇不侵占耕地、河道、溝谷的荒坡地、凹地。應防止雨水沖刷棄渣造成水土流失,完善棄渣場的防護與排水設計。

編輯推薦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推薦性標準(JTG\T D70-2010):公路隧道設計細則》是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公路隧道設計細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以前一直在卓越買書的,感覺還行??墒沁@次快遞速度和質量都不好,我買的這本規(guī)范印刷質量太差,讓我非常懷疑是不是卓越自己復印的,就是普通的A4雙面印了裝個封面,跟之前買的規(guī)范印刷質量差很多,早知道是這個質量不如自己打印了裝訂,買了后悔!封面也不干凈,有小臟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