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8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作者:朱震亨 頁數:36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據程充1481年校訂本(明成化十七年刊)本整理。全書共5卷,分別論述內、外、婦、兒諸科疾病,每卷首冠丹溪原論,次為戴元禮辯證,次列方劑、附錄。書后附有宋謙《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辭》、戴良《丹溪翁傳》?! ∪珪容^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朱氏“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學說,以及氣、血、痰、郁諸病治療見解和豐富經驗,是一部研究內科雜癥和朱氏學說的重要著作,對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有指導作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劑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書籍目錄
十二經見證 足太陽膀胱經見證 足陽明胃經見證 足少陽膽經見證 手太陽小腸經見證 手陽明大腸經見證 足太陰脾經見證 足少陰腎經見證 足厥陰肝經見證 手太陰肺經見證 手少陰心經見證 手厥陰別脈經見證心主 手足陰陽經合生見證不治已病治未病亢則害承乃制審察病機無失氣宜能合色脈可以萬全治病必求于本卷一 中風一 中寒二附傷寒傷風 中暑三附暑風注夏 中濕四 瘟疫五附大頭天行病 火六卷二 斑疹七 瘧八 痢九 泄瀉十 燥結十一 霍亂十二 痰十三 哮喘十四 喘十五 咳嗽十六附肺痿肺癰 勞瘵十七 吐血十八 咳血十九 嘔血二十 咯血二十一附痰涎血 衄血二十二 溺血二十三 ……卷三卷四卷五附錄方劑索引
章節(jié)摘錄
[附錄]風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數變。行者,動也。風本為熱,熱勝則風動,宜以靜勝其燥,養(yǎng)血是也。治須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則虛其衛(wèi),多下則損其榮。治其在經,雖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臟中腑之分。中腑者,宜汗之;中臟者,宜下之。此雖合汗下,亦不可太過,汗多則亡陽,下多則亡陰,亡陽則損其氣,亡陰則損其形。初謂表里不和須汗下之,表里已和是宜治之在經。其中腑者,面顯五色,有表證而脈浮,惡風惡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身之前、身之側,皆曰中腑也,其治多易。中臟者,唇吻不收,舌不轉而失音,鼻不聞香臭,耳聾而眼瞀,大小便秘結,或限合直視,搖頭口開,手撒遺溺,痰如拽鋸,鼻鼾,皆曰中臟也,中臟者,多不治也。六腑不和,留結為癰;五臟不和,九竅不通。無此乃在經也。辨證既真,宜以大藥養(yǎng)之,當順時令而調陰陽,安臟腑而和營衛(wèi),少有不愈者也。風中腑者,先以加減續(xù)命湯,隨證發(fā)其表,如兼中臟,則大便多秘澀,宜以三化湯通其滯,初證已定,別無他變,以大藥和治之。大抵中腑者,多著四肢;中臟者,多滯九竅。中腑者,多兼中臟之證,至于舌強失音,久服大藥能自愈也。又因氣中,其證與中風相似,但風中多痰涎,氣中口中無涎,治之之法,調氣為先。經言:治風者以理氣,氣順則痰消,徐理其風庶可收效。又有中暑,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者,只宜溫肝,取解汗為可復也。凡中風,脈多沉伏,大法浮遲者吉,沉實者兇。先用麻油調蘇合香丸;或用姜汁,或蔥白湯調。如口噤,抉開灌之,稍蘇則服八味順氣散。若痰盛者,只以省風導痰湯服之,若臥則昏沉不省人事,口噤,急以生半夏末吹入鼻中,或用細辛、皂角為末吹之,噴嚏則蘇,無嚏者不治。肥人中者,以其氣盛于外而歉于內也。肺為氣出入之道,肥者氣必急,氣急必肺邪盛,肺金克木,膽為肝之腑,故痰涎壅盛,所以治之必先理氣為急。中后氣未順,痰未除,調理之劑惟當以藿香正氣散和星香散煎服。此藥非特可治中風之證,治中氣、中惡尤宜,尋常止嘔多痰者,亦可用之。若前癥多怒,宜小續(xù)命湯加羚羊角;熱而渴者,湯中去附子,加秦艽半錢;恍惚錯語,加茯神、遠志各半錢;不得睡,加酸棗仁半錢;不能言,加竹瀝一蜆殼許;人虛無力者,去麻黃,加人參如其數。若人自蘇,能言能貪,惟身體不遂,急則攣蜷,緩則亸曳,經年不愈,以加減地仙丹常服。若飲食坐臥如常,但失音不語,只以小續(xù)命去附子,加石菖蒲一錢。治風之法,初得之即當順氣,及日久即當活血,此萬古不易之理,惟可以四物湯吞活絡丹,愈者正是此義。若先不順氣化痰,遽用烏、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風、天麻、羌活輩,吾未見能治也?! ?/pre>編輯推薦
《丹溪心法》是祖國醫(yī)學寶庫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該書全面反映了朱丹溪治療雜病的經驗,對后世醫(yī)家治療雜病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現(xiàn)重新整理出版,對當今臨床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