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婦產科學

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  作者:顧美皎//戴鐘英//魏麗惠  頁數(shù):354  

內容概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基礎理論和臨床技術的發(fā)展,婦產科學從理論到技術、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深刻的變化。本書編寫宗旨是在反應婦產科最新進展的基礎上,重點突出臨床實踐部分。修訂內容在30%以上,即在原版面字數(shù)不增加的前提下查缺補漏,修正差誤,協(xié)調交叉重復問題,淘汰陳舊內容,增加新理論、新技術。

作者簡介

顧美皎,女,1931年出生于上海市,1949年考入國立同濟大學醫(yī)學院,1955年畢業(yè)于中南同濟醫(yī)院,留校工作至今。曾任同濟醫(yī)科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婦產科主任、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現(xiàn)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同濟醫(yī)院婦產科教授、主任醫(yī)師、中華醫(yī)學會婦科腫瘤學會顧問、中華醫(yī)學會武漢分會婦產科名譽主任委員以及多家雜志編委或顧問。 從事醫(yī)療、教學、科研工作51年,自1975年以來主攻婦科腫瘤研究,已有10項科研成果通過鑒定,達國內領先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先后獲衛(wèi)生部或省市級科技進步獎。 發(fā)表論文80篇,編寫專著20余本,擔任主編或主議的著作有《婦產科保留功能性手術》、《婦產科學,英漢對照醫(yī)學讀物》、《臨床婦產科學》、《卵巢疾病》、《現(xiàn)代婦產科學》等,擔任副主編的有《英漢醫(yī)學詞匯》、《婦產科實習醫(yī)師》、《婦科腫瘤學》以及高等醫(yī)學院校統(tǒng)編教材《婦產科學》第3、4、5版。 戴鐘英,1932年生,1955年畢業(yè)于上海第一醫(yī)學院。1957~1983年在重慶醫(yī)學院第一及第二附屬醫(yī)院工作,曾任第二附屬醫(yī)院副院長、婦產科副主任、副教授。1983年到上海第六人民醫(yī)院工作至今,曾任婦產科主任,為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婦產科教授。曾任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會上海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婦產科雜志》常務編委、《實用婦產科雜志》副主編,《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等雜志的編委,現(xiàn)為《上海醫(yī)學》常務編委。主編《婦產科學新進展》、《婦產科疑難病例會診》,參加《中華婦產科學》、《高危妊娠的監(jiān)護與處理》、《圍產與難產》、《病理產科學》、《現(xiàn)代產科學》、《臨床治療學》等20部專著的編寫。發(fā)表論文120余篇。曾獲衛(wèi)生部、上海市科技成果獎等,并于2010年獲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突出貢獻獎。 魏麗惠,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婦產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44年生,1967年畢業(yè)于首都醫(yī)科大學。畢業(yè)后曾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工作。1975年調入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工作至今,自1986年起任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婦科主任,2002年任婦產科主任至今。2004年創(chuàng)建北京大學婦產科學系,任首屆北京大學婦產科學系主任,現(xiàn)任北京大學婦產科學系名譽主任;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婦科腫瘤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北京分會婦產科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婦產科雜志》副總編輯、《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醫(yī)學參考報-婦產科專業(yè)頻道》主編;《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國際婦科癌癥》(中國版)常務編委;《實用婦產科雜志》、《國際婦產科雜志》、《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等多種雜志編委;CMJ、Gynecology Oncology、CCP審稿專家等;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多年來從事婦產科醫(y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在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婦產學科建設上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帶領團隊獲得教育部重點學科和衛(wèi)生部臨床重點學科。在婦科和婦科腫瘤領域中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診斷治療了大量婦科疑難病癥,多次承擔院內外疑難病癥的會診和搶救工作。先后進行了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研究;推動開展了婦科盆底功能重建的臨床和研究。承擔多項國家、部委及北京市等多項基金;發(fā)表論文四百余篇;主編、參編專業(yè)書籍十多部。曾獲中華醫(yī)學科技二等獎、三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第三屆中國醫(yī)師獎、中國女醫(yī)師協(xié)會杰出貢獻獎、北京大學醫(yī)學部桃李獎等。培養(yǎng)博士50余名、碩士研究生多名,博士后3名。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孕產婦死亡率和圍生兒死亡率第一節(jié) 孕產婦死亡率第二節(jié) 圍生兒死亡率第三節(jié) 降低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和圍生兒死亡率應采取的策略第二章 妊娠期內分泌第一節(jié)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第二節(jié) 雌激素第三節(jié) 孕激素第四節(jié) 胎盤生乳素第五節(jié) 催乳激素第六節(jié) 甲胎蛋白第七節(jié) 催產素第三章 正常妊娠第一節(jié) 妊娠診斷第二節(jié) 妊娠期母體變化第三節(jié) 妊娠期胎兒發(fā)育及生理特點第四節(jié) 孕期營養(yǎng)第五節(jié) 孕期用藥第四章 臨產與分娩第一節(jié) 分娩動因第二節(jié) 枕先露正常分娩機制第三節(jié) 分娩的定義、分期及處理第五章 正常產褥及哺乳第一節(jié) 產褥期母體變化第二節(jié) 子宮復1日第三節(jié) 泌乳生理第四節(jié) 母乳喂養(yǎng)第五節(jié) 哺乳期用藥第六章 胎兒生長發(fā)育及宮內安危的監(jiān)測第一節(jié) 胎兒生長發(fā)育的監(jiān)測第二節(jié) 胎兒宮內安危的監(jiān)測第七章 早期妊娠疾病第一節(jié) 流產第二節(jié) 異位妊娠第八章 晚期妊娠出血第一節(jié) 前置胎盤第二節(jié) 胎盤早期剝離第三節(jié) 前置血管第九章 妊娠時限異常第一節(jié) 早產第二節(jié) 過期妊娠第十章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第一節(jié) 病因學研究第二節(jié) 臨床分期標準第三節(jié) 病理生理變化第四節(jié) 臨床表現(xiàn)第五節(jié) 診斷和鑒別診斷第六節(jié) 治療第七節(jié) 預測和預防第八節(jié) 并發(fā)癥第十一章 多胎妊娠第一節(jié) 雙胎妊娠第二節(jié) 三胎及三胎以上妊娠第十二章 胎兒附屬物疾病第一節(jié) 羊水過多及羊水過少第二節(jié) 臍帶異常第三節(jié) 胎盤異常第四節(jié) 胎膜異常第十三章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第一節(jié) 病因研究進展第二節(jié) 臨床表現(xiàn)及并發(fā)癥第三節(jié) 診斷與處理第十四章 妊娠合并癥第一節(jié) 心血管疾病第二節(jié) 肝臟疾病第三節(jié) 泌尿系統(tǒng)疾病第四節(jié) 呼吸道疾病第五節(jié) 消化道疾病第六節(jié) 血液病第七節(jié) 糖尿病第八節(jié) 甲狀腺疾病第九節(jié) 垂體及腎上腺疾病第十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疾病第十一節(jié) 自身免疫性疾病第十二節(jié) 血栓栓塞性疾病第十三節(jié) 皮膚疾病第十四節(jié) 惡性腫瘤第十五節(jié) 急性闌尾炎第十六節(jié) 急性胰腺炎第十七節(jié) 腹部外傷第十五章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第一節(jié) 絨毛膜羊膜炎第二節(jié) TORcH感染第三節(jié) 圍生期性傳播疾病第十六章 異常分娩第一節(jié) 產力異常第二節(jié) 產道異常第三節(jié) 胎兒異常第四節(jié) 頭盆不稱第五節(jié) 臀位第六節(jié) 橫位(肩先露)第十七章 分娩期并發(fā)癥第一節(jié) 子宮破裂第二節(jié) 產后出血第三節(jié) 侵人性胎盤第四節(jié) 羊水栓塞第五節(jié) 子宮翻出第六節(jié) 產科休克第七節(jié)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第十八章 產褥期異常第一節(jié) 晚期產后出血第二節(jié) 產褥感染第三節(jié) 產褥中暑第四節(jié) 產褥期精神障礙第五節(jié) 急性乳腺炎第十九章 胎兒生理第一節(jié) 胎兒血流動力學第二節(jié) 胎兒血流與壓力調節(jié)第三節(jié) 胎兒及新生兒代謝第四節(jié) 胎兒的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第二十章 胎兒窘迫和新生兒窒息第一節(jié) 胎兒缺氧的病理生理第二節(jié) 胎兒窘迫的醫(yī)源性原因第三節(jié) 胎兒宮內缺氧的監(jiān)測及評估第四節(jié) 胎兒宮內復蘇第五節(jié) 新生兒窒息與復蘇第二十一章 胎兒及新生兒疾病第一節(jié) 胎兒生長受限第二節(jié) 胎兒水腫第三節(jié) 胎兒心律失常第四節(jié) 胎兒血小板減少癥第五節(jié) 胎兒溶血性疾病第六節(jié) 死胎第七節(jié) 新生兒感染第八節(jié) 新生兒產傷……第十二章 胎兒附屬物疾病第十三章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第十四章 妊娠合并癥第十五章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第十六章 異常分娩第十七章 分娩期并發(fā)癥第十八章 產褥期異常第十九章 胎兒生理第二十章 胎兒窘迫和新生兒窒息第二十一章 胎兒及新生兒疾病第二十二章 出生缺陷第二十三章 產前篩查及產前診斷第二十四章 產科超聲診斷第二十五章 產科麻醉和止痛第二十六章 產科手術和產科技術第二十七章 月經周期第二十八章 計劃生育第二十九章 不孕癥第三十章 月經異常第三十一章 無排卵第三十二章 多毛癥第三十三章 青春期第三十四章 絕經第三十五章 外陰及陰道良性疾病第三十六章 下生殖道炎癥第三十七章 上生殖道炎癥第三十八章 性傳播疾病第三十九章 盆腔疼痛第四十章 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腺肌病第四十一章 外陰腫瘤第四十二章 陰道腫瘤第四十三章 子宮頸腫瘤第四十四章 子宮腫瘤第四十五章 卵巢腫瘤第四十六章 輸卵管腫瘤第四十七章 妊娠滋養(yǎng)細胞疾病第四十八章 女性生殖器官發(fā)育異常第四十九章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第五十章 婦科疾病癥狀鑒別診斷第五十一章 婦科手術第五十二章 婦產科內鏡診斷附錄一 常用藥物對妊娠危害性的等級附錄二 哺乳期婦女慎用的藥物附錄三 國內常用的女用避孕藥附錄四 婦產科常用的內分泌藥物附錄五 婦產科常用的抗生素及每日劑量(成人)中文索引英文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5)雄激素:雄激素改變如多囊卵巢綜合征與復發(fā)性流產有關。有報道44%-82%復發(fā)性流產患者行超聲檢查時提示卵巢多囊性改變,而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特征之一為LH升高。多囊卵巢綜合征和高雄激素血癥常伴隨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與生殖丟失有關。此外在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婦女子宮內膜中前列腺素合成的異常也是造成流產的一個機制。因此,LH分泌異常導致流產的直接原因是卵泡和內膜發(fā)育不良,間接原因是睪酮和雌激素的增加。(6)催乳素異常:催乳素異常和復發(fā)性流產的關系仍有爭議。催乳素水平的升高可影響正常促性腺激素分泌和黃體分泌,從而導致黃體功能不足。高泌乳素血癥和低泌乳素血癥常與黃體功能不足和復發(fā)性流產有關,發(fā)生此種情況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催乳素也可由人類子宮肌層、內膜和蛻膜組織產生,催乳素的產生由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所介導,并與宮內胎兒生長有關,理論上講,內膜或蛻膜催乳素標準水平對妊娠的結局是必要的,如在這個水平上出現(xiàn)紊亂即太高或太低,都將造成妊娠的丟失。目前認為,高泌乳素血癥可導致以下異常:①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合成和釋放,使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②抑制雌激素對下丘腦.垂體的正反饋,降低垂體對GnRH的敏感性;③PRL可直接作用于卵巢,影響顆粒細胞功能,使孕酮合成減少。4.感染因素感染性疾病是影響母親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據疾病控制中心的報道,與復發(fā)性流產有關的母親死亡約占5%,在這些死亡病人中大約有一半是感染而引起的。細菌陛、病毒性、寄生蟲、真菌性和動物傳染病均可引起流產。最近報道的復發(fā)性流產的病因中大約5%由感染因素造成,分別影響母親、胎盤和胎兒。支原體包括人型支原體及解脲支原體是與復發(fā)性流產有關的最常見的病原體。解脲支原體首先在復發(fā)性流產婦女的流產物中被分離。由于支原體在泌尿生殖系統(tǒng)中很常見,其上行性感染常造成子宮內膜炎和輸卵管炎,也有報道引起絨毛膜炎及死產。

編輯推薦

《臨床婦產科學(第2版)》是由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臨床婦產科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很好。強大!全五星!
  •   書是正版,但是新書的封面直接對折斷掉?。。。∽屑毧戳讼掳b袋,沒有折痕。明顯店家發(fā)貨是挑了本封面斷裂的書寄過來?。?!這種服務態(tài)度要不得,看在不影響閱讀的份兒上算了,請引以為戒,新華文軒書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