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作者:劉曉虹 等主編 頁數:324 字數:524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劉曉虹和李小妹主編的《心理護理理論與實踐》被列作衛(wèi)生部“十二五”重點規(guī)劃教材(首輪研究生規(guī)劃教材),承載著我國護理學科發(fā)展的重任,承載著全國224萬護士的期待,也承載著教材組織者和授權專家的厚望。本教材編者深知研究生規(guī)劃教材的分量,始終以“緊扣護理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凸顯護理學科人文屬性、體現研究生學習特點”為教材編寫的指導方針,以“深入發(fā)展學術理論、充分滿足實踐需求”為指導思想。編者團隊的共同心愿,就是為我國護理學研究生培養(yǎng)的學術發(fā)展奉獻一本高水準、重特色、優(yōu)品質的研究生教材。
作者簡介
第二軍醫(yī)大學護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畢業(yè)于第二軍醫(yī)大學護理學專業(yè),留校任教。1995年獲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心理學)碩士學位;2000年赴美國馬薩諸塞州立大學護理學院做高級訪問學者。
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安交通大學護理系主任。澳大利亞拉托貝大學護理心理學學士,泰國清邁大學護理學碩士,西安交通大學流行病與衛(wèi)生統計學博士。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心理護理的概念、范疇與原則
一、心理護理的概念
二、心理護理的特征與作用
三、心理護理的實施原則
第二節(jié) 心理護理的倫理問題與策略
一、心理護理的倫理問題
二、心理護理倫理問題的解決方法與策略
第三節(jié) 心理護理的發(fā)展歷史、現狀和趨勢
一、心理護理的發(fā)展簡史
二、心理護理的現狀分析
三、心理護理的發(fā)展趨勢
第二章 心理護理的哲學基礎及相關理論
第一節(jié) 醫(yī)學及護理學模式的轉變與心理護理
一、整體觀的哲學理念與身心互動
二、醫(yī)學模式轉變與心理護理
三、現代護理理念與心理護理
第二節(jié) 心理護理的哲學基礎
一、心理學的哲學階段
二、科學心理學階段
第三節(jié) 心理護理相關理論
一、精神分析理論
二、行為主義理論
三、人本主義理論
四、認知理論
五、心理生物學理論
第三章 基礎心理學理論與心理護理
第一節(jié) 基礎心理學理論與實驗研究
一、感知覺與意識及其實驗研究
二、情緒及其實驗研究
三、動機及其實驗研究
四、人格及其實驗研究
第二節(jié) 發(fā)展心理學理論與實驗研究
一、觀察學習理論及其實驗研究
二、認知發(fā)展理論及其實驗研究
三、依戀理論及其實驗研究
第三節(jié) 基礎心理學理論與心理護理研究
一、燒傷病人早期心理干預模式的初步構建
二、意外創(chuàng)傷者的心理彈性及其發(fā)展模型的研究
三、A型行為冠心病病人心理干預策略的研究
第四章 社會心理學與心理護理
第一節(jié) 社會心理學概述
一、社會心理學簡介
二、社會心理學研究新進展及其對心理護理的啟示
第二節(jié) 社會認知理論與心理護理
一、勒溫的場論
二、認知失調論
三、歸因理論
四、內隱社會認知
第三節(jié) 社會心理學的其他理論及研究與心理護理
一、自我效能理論
二、社會支持的研究
第五章 心理護理的相關護理理論
第一節(jié) 心理護理的護理理論基礎
一、護理理論的基本概念
二、護理理論的特征及功能
三、護理理論的類型
四、護理理論對心理護理實踐的指導
第二節(jié) 互動及需要為中心的理論對心理護理的啟示
一、佩普勞人際關系模式
二、華生的人性關懷理論
三、金的達標理論
第三節(jié) 系統為中心的護理理論對心理護理的啟示
一、紐曼系統模式
二、羅伊適應模式
第六章 心理護理研究方法與實踐
第一節(jié) 心理護理研究概述
一、相關概念
二、心理護理的研究對象
三、心理護理的研究范疇
第二節(jié) 心理護理的研究類型
一、縱向研究和橫向研究
二、量性研究、質性研究和混合研究
三、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
第三節(jié) 心理護理的量性研究
一、心理測評工具的研制
二、調查性研究
三、病例對照研究
四、實驗性研究
五、類實驗研究
第四節(jié) 心理護理的質性研究
一、心理護理質性研究的主要類型
二、心理護理質性研究的基本步驟
第五節(jié) 心理護理的研究過程
一、確定研究課題
二、制訂研究計劃
三、實施研究計劃
四、撰寫研究報告
第七章 臨床心理護理的理論要點及其模式研究
第一節(jié) 臨床心理護理的理論要點及其學術背景
一、臨床心理護理的理論要點概述
二、臨床心理護理的要素、程序與步驟
第二節(jié) 臨床心理護理的相關學說
一、積極心理學
二、創(chuàng)傷后成長
三、相關學說對心理護理的啟示
第三節(jié) 臨床心理護理的理論研究
一、燒傷病人早期心理干預模式的構建與驗證的研究
二、意外創(chuàng)傷者的創(chuàng)傷后成長及其干預模式研究
三、具有“堅強”特質的乳腺癌病人的抗癌體驗:一項扎根理論研究
第八章 臨床心理測評與應用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臨床心理評估的概念
二、臨床心理評估技術的功能和使用規(guī)范
三、臨床心理評估的常用方法
第二節(jié) 臨床心理評估的內容與工具
一、非精神科領域的心理評估內容
二、非精神科領域常用的心理評定量表
第三節(jié) 臨床心理評估的結果與分析
一、急危重癥病人的心理評估結果與分析
二、意外創(chuàng)傷者的心理評估結果與分析
三、癌癥病人的心理評估結果與分析
第九章 臨床心理護理的實與應用研究
第一節(jié) 臨床心理護理的實施流程
一、臨床心理護理的實施流程與評估
二、臨床心理護理的實施流程與干預
第二節(jié) 臨床心理護理的相關技術
一、信息支持
二、情感支持
三、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相關技術
第三節(jié) 臨床心理護理的應用研究
一、非精神科住院病人常見負性情緒原因問卷和常模的研制
二、臨床病人心理干預模式及其實驗研究
三、意外創(chuàng)傷者早期心理他評量表及常模的研制
第十章 心理護理實者的素質及發(fā)表
第一節(jié) 心理護理實施者的素質
一、概述
二、心理護理實施者的資格及素質要求
三、心理護理實施者的準備
第二節(jié) 心理護理實施者的成長及發(fā)展
一、心理護理實施者的專業(yè)培訓
二、心理護理實施者的自我成長
三、心理護理實施者的團隊訓練
第三節(jié) 心理護理實施者的心理調適與心理支持
一、心理護理實施者的工作倦怠
二、心理護理實施者的身心調適
三、心理護理實施者的團隊支持
附錄1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
附錄2 知情同意書
附錄3 社會心理評估表
附錄4 心理社會評估表
中英文詞匯對照索引
英中文詞匯對照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3)將紐曼的護理程序貫穿于心理護理:紐曼的護理診斷、護理目標和護理結果的三階段護理程序,可為實施心理護理所借鑒。護理診斷即收集病人資料,全面評估并發(fā)現病人現存或潛在的心理問題,將問題按輕重緩急優(yōu)先排序。美國護理協會以紐曼護理理論為基礎。根據會談的三階段,提出了評估病人心理社會的引導性問題(附錄4)。護理目標即針對護理診斷確定的問題制定預期達到的目標以及相應的實施計劃。護理結果即實施制定的計劃,并對干預效果是否達到目標進行評價。以上三階段為護士實施心理護理提供了科學的工作流程,保證心理護理有效進行。 2.對心理護理研究的啟示紐曼系統模式作為研究的理論框架及基礎,已在心理護理研究中廣泛應用。該模式具有廣域性、綜合性以及靈活性特點,為發(fā)展中域型理論和進一步構建護理活動的理論框架提供了較大空間。 奧古斯特?布雷迪(August Brady)認為,紐曼系統模式可作為“預防性干預”研究的理論指導。派(Pine)等針對護理本科生的工作壓力源問題,開展了以紐曼系統模式為指導的研究,為護理教育者加強護生在臨床實踐中應對壓力源和加強心理適應能力的管理提供依據。布萊克(Black)等以紐曼系統模式為理論框架,開展了護士指導,家庭參與方式對重癥病人實施心理護理效果的研究,結果顯示該模式具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護士指導,家庭參與的方式能加強病人的防御線及其在病重期間抵抗壓力源的能力,促進其心理康復。 斯卡爾斯基(Skalski)等綜述了以紐曼系統模式為基礎的針對護理者、癌癥生存者、ICU病人、接受護理者及接受日間手術患兒的雙親5類人群壓力源的調查,認為該模式在不同群體、尤其是在護理者群體中的應用可衍生和發(fā)展一些新的中域型理論,并可在實踐中驗證、完善和發(fā)展。 周蘭姝以紐曼系統模式為理論框架,采用探索性序貫設計針對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術前應激源及應對策略進行了研究。AIS是10歲以上兒童發(fā)育成熟前常見的一種非先天性脊柱畸形,國內外報道發(fā)病率0.72%~3.00%,患病人數已超過百萬,是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骨科疾病之一。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問題:AIS病人術前應激源、常用應對策略、應激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常用應對策略在減緩術前應激源對健康影響方面的作用。具體過程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質性研究,主要針對AIS病人進行術前訪談,提煉出應激源和應對策略;第二階段為量性研究,通過結構方程模型,探索并驗證紐曼系統模式中應激源、正常防御線和抵抗線之間的關系及相互作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