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4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楊天宇 頁數(shù):77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要對鄭玄的《三禮注》作研究,首先必須對《三禮》進行通論性概述。眾所周知,《三禮》歷來被認為不僅是難讀的書,而且又是爭議最大的書。如認為《周禮》“其真?zhèn)我嗉娙缇墼A,不可縷舉”(《四庫全書總目》)。而《鄭玄三禮注研究》作者對《三禮》的作者及成書年代、書名、流傳、篇次、內容及其價值等棘手問題都直抒己見,或申述,或辯駁,或補糾,或論定,新知迭出,頗多創(chuàng)獲。 值得重視的是《鄭玄三禮注研究》把鄭學放在東漢后期的社會矛盾中,放在兩漢經今古文之爭的歷史背景中進行考察。是書認為“鄭學的出現(xiàn)是兩漢今古文經學從斗爭走向融合的必然產物”,故列《漢代的經今古文之爭與鄭學的出現(xiàn)》專章進行論辯。文中提出“兩漢經今古文之爭皆與當時統(tǒng)治集團的政治斗爭無關”,而提出兩漢性質不同說,即:西漢主要是利祿之爭,東漢則主要是學術道統(tǒng)之爭。無疑這一觀點跳出了以往的學術模式,是會引起大家關注的。
作者簡介
楊天宇,1943年12月生,安徽省安慶市人。1968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yè)。1981年河南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現(xiàn)任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歷史文獻學、經學和《三禮》學的研究。曾先后出版《儀禮譯注》、《禮記譯注》、《周禮譯注》、《詩經一樸素的歌聲》等著作,主編《謀士傳》一書。并曾在《文史》、《中華文史論叢》、《中國史研究》、《史學月刊》、《文史哲》、《齊魯學刊》,以及多種學報上發(fā)表《論鄭玄(三禮注)》、《王莽與今古文經學》、《鄭玄校(儀禮)兼采今古文釋例》、《(周禮)的內容、行文特點及史料價值》、《西周郊天禮考辨二題》、《略論漢代的三年喪》等學術論文八十余篇,出版論文集《經學探研錄》。目前主要從事《三禮》及其鄭注的研究。
書籍目錄
通論編 第一章 鄭玄生平事跡考略 第二章 鄭玄著述考一、注釋類二、著作類三、門弟子所輯類 第三章 漢代的經今古文之爭與鄭學的出現(xiàn)一、西漢的今文經學博士二、劉歆校書與古文經的發(fā)現(xiàn)三、關于今古文之爭四、今古文經學的融合與鄭學的出現(xiàn) 第四章 略論“禮是鄭學” 第五章 《三禮》概述一、《周禮》概述 二、《儀禮》概述 三、《禮記》概述 第六章 論鄭玄《三禮注》一、引論 二、《三禮注》的注經方法 三、《三禮注》的注經體例 四、關于《三禮注》的考辨??本帯〉谝徽隆∴嵭!秲x禮》兼采今古文之條例考一、從本字不從通假字(126例)二、從本原字不從區(qū)別字(2例)三、從本字不從后起之生僻字(1例)四、從本字不從俗字(4例)五、從本字不從義近字(1例)六、從本字不從其義近字之通假字(1例)七、從通假字不從本字(8例)八、從通假字不從本字之義近字(1例)九、從通假字不從通假字之通假字(8例)一○、從通假字不從義異之字(1例)一一、從區(qū)別字不從本原字(3例)一二、從后起字不從通假字或假借字(2例)一三、從易曉字不從義晦字(1例)一四、從義訓貼切之字不從易生歧義之字(1例)一五、已通用的假借字之假借字則從之而不改(1例) 一六、從通用字不從其訓詁字(1例) 一七、從正體字不從其異體字(1例) 一八、同為假借字從其相承用久者(1例) 一九、同為通假字從其于義切近者(6例) 二○、同為假借字從其較古者(1例)……訓詁篇附錄 引用書目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