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遠離心理傷害

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麗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們有無數的篇章歌頌著一夜間破繭成蝶展翅飛翔華容綻放的奇妙瞬間,然而對于青少年來說,這種從童年期到成年期的蛻變,卻不是瞬間能夠完成的事情,這需要經過一個相對“漫長”的時期,甚至不知道這種“漫長”從何開始,又將何時結束。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歷過或即將經歷抑或正在經歷這一時期,這個時期有著前所未有的快樂,同時也有著莫名的寂寞和悲傷。我們的家長和孩子們一樣,都常常誤以為我們已經知道并可以控制這個人生特殊時期將會出現的一切,但事實上,卻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沒有為這個時期的每一個經歷和感受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猶如坐在過山車上,不知道下一刻會發(fā)生些什么。    作為國內最早開設12355青少年心理和法律咨詢熱線的公益服務機構,我們成立五年來,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數十萬計的與青少年成長相關的心理和法律咨詢熱線,其中有青少年自己來電咨詢的,也有家長來電訴說困惑的,咨詢內容不乏親子關系、考試壓力、異性交往、網癮、人生規(guī)劃等林林總總的問題,從對來電案例分析和跟蹤過程中,我們切實感受到青少年問題在不斷朝著多元化、復雜化方向發(fā)展,而這些問題的產生,很多都和青少年所處的家庭有著必然的聯系。    平日里,我們經常開玩笑說,這個時代有太多的證需要我們去考、去辦,但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個證件:家長證。我們做家長的都是“無證上崗”,沒有彩排,也沒有重播,我們從自己父母那里習得的一些家庭教育理念以及通過網絡、書籍等各種途徑學到的教育方法,全部試驗在我們的孩子們的身上,在孩子童年期的時候,也許并不能明顯地感知到孩子對我們“這一套”是接受還是拒絕,但是當孩子跨入“青少年”行列之后,突如真來的無助、困惑、無奈甚至是悲傷的感覺,讓我們措手不及。我們的孩子們突然像脫了韁的野馬,不在我們的控制范圍之內了。這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突然開始自問,這是怎么了?我們做錯了什么?我們怎么做才能有所改變?在我們因“家有青少年”而焦頭爛額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放慢腳步,去觀察這一時期孩子們正在經歷和發(fā)生些什么,試著體驗孩子們的感受,聆聽一下孩子們的心聲,和孩子們共同應對和享受這個特殊的時期,也許當您嘗試之后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祝愿家長們能夠珍惜家庭這個美好的環(huán)境,一起陪伴孩子享受成長的快樂。    12355北京市青少年服務臺臺長    姜南舟

內容概要

這是一本防治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書,是針對當今90后家長而量身定制的生命教育必備讀物,也是將心理咨詢的知識應用于青少年教育中的易讀易掌握的實用工具。本書列出容易導致處于人生“危險期”的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25個誘因,如“初戀”、“厭學”、“網癮”、“手淫”等,指導家長將這些誘因有效地控制和解決,以愛育愛,化解掉阻礙孩子成長的能量,讓孩子的生命得以舒展,從而避免對孩子造成重大的心理傷害。本書以家庭教育的角度,以家長可以改變的范疇里來談對孩子安全成長的保護,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

作者簡介

李麗,一個4歲女孩的媽媽。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yè),媒體資深人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兒童沙盤師。曾任健康863心理網主編,現為12355北京市青少年咨詢臺咨詢老師,并為《孕媽咪》、《心理醫(yī)生》等雜志提供心理類稿件。致力于將心理學造福于當代人們的生活,熱衷于對嬰幼兒、青少年、女性等心理領域的探索。
曾出版《全世界都在讀的心理學故事》、《超級解壓》、《好心情離不開心理學》、《0-3歲,媽媽不可不知的育兒心理學》《3-6歲,媽媽不可不知的育兒心理學》等心理科普類讀物,被各大網站以及心理類??s志轉載。

書籍目錄


前言
“早戀”這個詞兒已經OUT
——初戀只是愛的預習和演練
一考試就“怪病”纏身
——孩子何故患上了考試焦慮癥
學習的壓力讓孩子窒息
——如何把厭學變成好學
不叛逆的孩子未曾青春過
——你拿欣賞的眼光看過叛逆的孩子嗎
網癮是一種精神疾病
——幫助孩子找到與現實世界的真實鏈接
追星能追到家破人亡
——把孩子的偶像崇拜控制在合理范圍
“手淫”是應該尊重的隱私
——自慰是一種很好的宣泄性能量的方式
暗戀老師,竟能“相思成孕”
——你可以輕松與孩子討論師生戀
落榜,當此結果已成定局
——如何處理高考敗北應激事件
離婚案上被拖走的自殘女孩
——如何減小父母離異給孩子造成的傷害
是什么讓家庭對孩子失去了吸引力
——離家出走所折射出的家庭教育問題
太遠的距離是一種傷害
——與父母長期分離對孩子的影響
死亡奪不走愛
——如何淡化至親亡故給孩子帶來的悲傷
別讓孩子玩“拼爹游戲”
——拿走讓富二代、官二代驕傲的資本
做母親,不能要也要不起的幸福
——少女墮胎與性行為的沉思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嗎
——當孩子的性別意識發(fā)生錯位
好學生緣何殺母
——青少年暴力為何愈演愈烈性侵犯,難以承擔的生命之重
——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73%的孩子都愿意嘗試毒品
——確保孩子遠離生命的懸崖
高三生活能吃人
——為什么自殺成為青少年死亡的頭號原因
孩子也?;肌靶撵`感冒”
——對抗抑郁癥我們所能做的
節(jié)食可以節(jié)出人命
——小心愛美的女孩子患上厭食癥
吃完又吐,她為何如此折磨自己
——暴食癥不是嘴巴惹的禍
潔癖之罪
——幫助孩子走出強迫癥的糾纏
令孩子暈厥的“學校恐懼癥”
——祛除孩子內心的魔鬼

章節(jié)摘錄

方然和妮妮是剛上初一年級的新同桌,妮妮是班級里的學習委員,方然是班級里的體育委員,兩個人很投緣,旁觀的同學們在他們對視的親密的目光中發(fā)現了“戀愛”的端倪,甚至方然已經開始公然每天送妮妮回家了。    班主任開始關注此事,通知了雙方的家長,沒想到卻惹來了禍端。    妮妮是由單身母親帶大的。妮妮的媽媽在讀高中時經不起一個男生的追求,陷入了愛河,耽誤了學習,沒有考上大學,到了社會之后才發(fā)現學歷的重要性,為時已晚。后來又遇人不淑,嫁給了一個賭徒,結果家徒四壁,最后離婚,帶著僅6歲的妮妮獨自生活。妮妮的媽媽將這一切都歸罪于高中談的那場戀愛,覺得這是使她命運如此悲慘的“禍根”。如今得知女兒要走上自己的老路,豈能了得!    第二天放學,妮妮的媽媽就尾隨在女兒和方然的后面,果然看他們兩個說說笑笑并肩而行。妮妮的媽媽怒火中燒,沖上去一把揪住方然的書包,并且很快將方然的衣服扯破,臉也抓出了傷痕,妮妮跪倒在地求媽媽放手,不要怪罪方然,他們之間什么都沒有。    這場打鬧引來了同學們的圍觀,這讓方然覺得顏面盡失,書包也不要了拔腿就跑,妮妮從媽媽手中奪過書包追過去,任由媽媽在后面大喊大叫。    方然不再上學了,任憑父母軟硬兼施,他也沒法再回到令他丟臉的學校,父母沒辦法,只好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將他轉到了另一所中學,可是,在妮妮媽媽那里受到的刺激仍未平息,他的成績一落千丈,心里面整天亂糟糟的,后來,學也不想上了,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    妮妮的媽媽擔心方然再來糾纏女兒,把女兒也轉到了很遠的學校。妮妮因為對方然有依賴感,加上強烈的愧疚感,心理震蕩更厲害,成績也急劇下滑,產生了心慌、失眠、抑郁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僅一個月人就脫了形……妮妮的媽媽看到妮妮這個樣子,想去找方然父母評理,妮妮在和媽媽的激烈沖突中,昏厥休克,醒來后,神志恍惚,見人就躲,半癡半呆……    案例剖析    妮妮成長在一個沒有父親的家庭里,缺少父愛讓她沒有安全感,從內心渴望來自異性的呵護和力量。她喜歡方然,在潛意識里是把他當哥哥看待。而方然天生義氣,對妮妮很同情,也就主動關愛她、撫慰她。然而,這種跨越友情的情感表達,并非就是愛情,這只能夠叫做愛的感受啟動。    妮妮的媽媽將自己的命運簡單歸結為自己的“初戀”,將“初戀”作為自己糟糕命運的替罪羊,進而粗暴而武斷地干涉自己女兒與異性交往,這是造成悲劇的主要原因。    每個人在進入婚姻和真正的戀愛前,都會有這種“愛的演練”過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會經歷。如果在家庭環(huán)境好、父母人格正常的情況下,這種情感只不過是個愛的前奏曲,順其自然不會節(jié)外生枝。但是如果在老師和父母的眼里,這種行為被放大為“行為不軌”、“道德敗壞”,家長一出手就是要“扼殺于搖籃里”,結果往往會導致孩子成長的悲劇。    異性之間的吸引依戀在10歲左右就開始了,已經經過青春期階段的父母們請回頭想想自己的成長過程,難道你在豆蔻年華時沒有過青春萌動?因此,不要再對已經10多歲孩子之間產生戀情的現象稱之為“早戀”,因為它帶有明顯的道德批判色彩,這也是這里使用“初戀”的原因。愛情是人類情感的內核,屬于動力源,初戀則是這股源泉涌動之初的形態(tài),這種情感,是無法否定也是不能否定的。    很多父母都會把孩子出現的問題歸結于“早戀”??墒聦嵣线@并非最主要的原因,只是一個結果而已。孩子過早戀愛其實暴露的是父母關系問題,父母和子女關系問題,如果孩子的家庭沒有問題,愛戀還可能起到促進雙方學習和成長的良I生作用也未可知。    真實案例    12歲女孩寫下萬言“情書”    “為什么小學生就無權戀愛?況且我已經為他付出了很多。我覺得我自己心里的圍墻再不修補的話,100%明天見到我的地方便是棺材里、骨灰盒里。”以上這段話出自廣州一名年僅12歲的小學女生之手。    這位女生自從四年級就開始喜歡上寫作課,從五年級開始記下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情,隨著她的日記越來越長,本來很隱私的東西在她的兩個好朋友之間成了“課外讀物”,還被加上了大量的眉批和注腳,而她的父母對自己女兒的思想全然不知,平時就期末考試后問問成績,父親工作很忙,每天都早走晚歸,母親則是出名的“麻將局長”,業(yè)余耐間都用在了麻將桌上。    日記里描寫的是該女生對一個非常優(yōu)秀、英俊的男生的愛慕之情,“我現在滿腦子里都是他的影子,總有一種沖動在內心深處亂竄,一直極其難耐,就像是受煎熬。我所寫的內容都是真實的,只不過有些言辭比較夸張罷了?!?   但是,這個“略顯夸張”的日記內容無意中被父母看到了,從而引起了軒然大波。憤怒的夫妻對孩子實施了體罰,并且來到女兒學校,聲稱要找到日記中“勾引女兒”的男孩子,結果鬧得沸沸揚揚,在羞辱與憤怒中,女孩選擇了離家出走。    最后父母了解到,其實這只不過是女兒的單相思而已,而日記中的男孩子根本就不知情,但是自己的女兒卻從此杳無音訊,生死兩茫茫了。P2-5

媒體關注與評論

當孩子不再唯父母命是從,變得叛逆張揚;當社會信息紛繁龐雜,讓孩子沒有單純的天空;當你茫然失措,害怕孩子失去方向,希望你看到這本書,它會告訴你,父母的改變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北京赤子緣心理咨詢中心資深咨詢師李序    如果把青少年教育工作分成l0份,那么家庭教育占5份,學校教育占2份,社會教育占3份。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更多的教育來自家庭。對于家長來說,無不希望自己孩子成龍成鳳,在學校和社會教育鞭長莫及的情況下,家長致力于家庭教育是最佳選擇。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孩子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他就有能力面對來自各方面的不良影響。本書作者李麗就職于面向全國的青少年問題的咨詢機構,在本書中她把著眼點放在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上,這是當代社會的期盼,也是她豐富的工作經驗使然。相信讀者朋友能從中受益。    ——北京七色年華教育咨詢中心首席咨詢師徐國紅    如果我們的教育過分注重學習成績,忽視對個體的人文關懷;偏重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對孩子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那么這樣的教育是偏離教育的根本目的的,也是造成孩子產生各種各樣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本書為家長面對“90后”的孩子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力求做到了客觀和平衡,相信會幫家長更加理解孩子,從而找到有效的溝通方式。本書運用通俗的表這方法.闡述了心理學在當今家庭教育中的應用,是解決當今家長教育困惑的一本好書。    ——北京惑之光咨詢有限公司心理咨詢師劉新君青少年健康發(fā)展與家庭結構關系研究員

編輯推薦

《讓孩子遠離心理傷害(把控青少年成長的25個心理敏感區(qū))》從心理學、教育學等角度闡述90后的家長如何有效把控青少年的25個敏感區(qū),書中例舉了大量的現實案例具有可讀性和研究性,內容具有專業(yè)性且實操性強,整篇作品態(tài)度中立客觀,符合讀者的口味。相信這本書一定能夠為家有90后的家長帶來良好的親子關系及家庭和諧的福音。希望這本書能夠很快暢銷,讓更多的家長受益。本書由李麗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讓孩子遠離心理傷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8條)

 
 

  •   孩子是脆弱、敏感、易受傷的,但他們又是可塑性極強的。處于人生“危險期”的孩子易產生心理問題,如“初戀”、“厭學”、“網癮”、“手淫”等,需要引起父母和教師的關注。本書指導家長將這些誘因有效地控制和解決,以愛育愛,化解掉阻礙孩子成長的能量,讓孩子的生命得以舒展,從而避免對孩子造成重大的心理傷害。 好書值得一讀!
  •   青春期是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家長為了管住孩子往往采取一些不當措施,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家長如何有效把控青春期孩子,又能讓孩子遠離心理傷害,確實是一門學問。希望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管理青春期孩子的家長,請看此書。
  •   在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過程中,面對青少年的成長問題,我最深的感觸就是,我們做父母的能給孩子的東西太少了!而我們的父母偏偏又說:我們?yōu)榱怂裁炊伎梢宰觯】墒牵蚁雽μ煜赂改福耗銈兘o孩子之前,先問問自己,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讓孩子遠離心理傷害》這本書,會讓你明白,怎么樣做才會讓我們的孩子在最安全的氛圍中健康成長。建議所有青少年的父母多看看此類的書。當然更推薦你們就讀《讓孩子遠離傷害》這本書。
  •   是青少年家長必讀的書,讓我們的孩子真正的遠離心理傷害,特別是來自家長的不經意的傷害。
  •   我孩子才上一年級,書收到手才發(fā)現買早了,這是一本針對青少年的心理書籍。不過書里有關網癮的部分對我的孩子也有好處,我孩子網癮也很大,提前看著吧!
  •   結合家長們關心的話題,對青少年心理的分析研究,讓我們認識并及早注意和重視.
  •   讓孩子遠離心理傷害(幫朋友買的
  •   內容具體,也給家長上了心理課,非常實用
  •   主要是想了解現在的青少年的心理狀況。
  •   想要理解孩子們的心理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人們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
  •   剛剛學過心理學,這本書讓我更透徹的了解了對孩子傷害的一系列因素。很值得一看。
  •   從心理解你的孩子
  •   家有兒女,心里最擔心的就是孩子會受到傷害,這本書應該可以給家長一點借鑒。
  •   這本書從青少年成長中所面臨的幾個棘手問題,給家長很大的幫助,值得一買。
  •   適合家長教育孩子或者老師教育學生使用,可以一讀。很實用
  •   很好的孩子心理輔導用書。
  •   現在孩子的心理需要父母認真的去閱讀
  •   成績好的孩子不見得是好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   從小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   我們做家長的,有時候也會因為自己的一些無知,有意無意的傷害著我們的孩子,我覺得來自家長的好、傷害是最要不得的
  •   學習中,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
  •   但需要了解一點孩子的心理學,有時覺得自己說話太直接了,沒有顧慮到孩子的心情!
  •   主要針對青春期的孩子出現的問題,對家長有幫助
  •   不錯的書啊,很適合小升初孩子的家長看
  •   孩子大了,作為家長多看看這方面的書也挺好的,讓我們對孩子多點了解。
  •   很好,值得注意。家長和孩子都是。
  •   不管學習成績如何,心理健康最重要。
  •   對于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值得一看!
  •   多去了解孩子,不要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   讀完此書,我一定要引以為戒,努力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   書適合90后的家長看。
  •   隨著孩子的長大,小時候的小心翼翼隨著時間的流逝放松了,不自覺間說話,做事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很多時候傷害了他也不知道,多了解,時刻提醒自己。
  •   對家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第一代獨生子女家長,受用了。
  •   孩子只有七歲,但是提前讀讀這些故事,引人深思,防患于未然,為以后做準備。給孩子指方向。
  •   不錯的一本書,適合家長們看看關注一下
  •   以案例的形式,配以解析。建議初中生家長都看一看。
  •   還沒細看,孩子10歲,為孩子進入青春期做準備吧
  •   我覺得有收益,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   非常適合家長朋友讀的一本寶典,愿為人父母者為人師長者都能讀一讀。
  •   教師和家長朋友都可以參考一下
  •   該書適合家長研讀,從中悟出些東西。
  •   理解小孩,尊重小孩,做好家長的角色
  •   家長與學生的溝通相當少
  •   很不錯的一本書,希望各位父母看了以后,正確教導自己的孩子。
  •   教育孩子很有幫助!
  •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啊,這個書一定要好好讀讀
  •   這本書等有孩子了再看,看看也好
  •   書我認真讀了,很受啟發(fā)。使我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值得一讀。
  •   當父母的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我買了這書,但是孩子還小,我還未看
  •   在養(yǎng)育孩子的路上,我和老婆都希望能盡量做好些。
  •   很喜歡,對正確指導孩子有幫助。
  •   面對紛擾的世界,別說是孩子,大人也一樣無措,學習中……
  •   適合引導孩子。
  •   學習善待孩子。好書!!
  •   我買的值得的家庭教育的書, 快去看。
  •   育兒書多看沒錯的,買了很多慢慢看。
  •   育兒經驗分享
  •   不是很好的書,教育的書都差不多
  •   受益匪淺,教育叢書!
  •   印刷質量和書中的內容都不錯,值得推薦。
  •   寄的速度很快。但是還沒看,但是沒有破處。
  •   還沒仔細閱讀,大略翻了翻,應該還是值得閱讀,許多的案例比較貼近生活
  •   書中有一些實例,很有啟發(fā)性。
  •   這半書是作者的親身精力所寫,內容不錯,自己的值得一讀。
  •   挺不錯,很有用,很值得看的一本書哦!
  •   下代是未來的希望
  •   作者根據親身經歷,剖析案例,還是很有借鑒性的,
  •   很喜歡,挺實用的。
  •   給父母指導,值得借鑒
  •   非常好,值得一買,這的一讀!
  •   要經常學習才好!
  •   寶貝很好 質量很好 發(fā)貨送貨也快啊
  •   大概翻了下,挺粗淺的知識,適合大眾
  •   看著書名覺得 是一本好書
  •   haoooooooooooo
  •   好書,值得品味,是學習的好書!,當當很給力,信賴當當!
  •   試著讀,不知能否有幫助?
  •   和女兒一齊閱讀,挺有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