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吉林人民 作者:(蘇)高爾基|改編:鄭世明 頁數:14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小說《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享譽世界。小說向我們展示了19世紀末俄國的社會生活狀況,這是一部既有深刻教育意義,又有巨大藝術魅力的優(yōu)秀作品。小說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生活的獨特看法,字里行間奔涌著生生不息的熱情與堅強。這部小說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精彩紛呈的精神世界。
這部小說通過一個曰漸長大的孩子的眼光來觀察和了解外部世界,我們閱讀后會清晰地把握住一個倔?、頑強、滿懷同情心和不斷追求理想的青少年的形象,此外還可以深刻體會他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考驗。
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主要講述阿列克賽(高爾基的乳名)的童年時光。這一時期,他經歷了幼年喪父、母親改嫁的痛苦,跟隨性格暴躁的外公、外婆生活。這部分生動地展示了19世紀中葉俄國社會最底層人民的生活,描述了此時俄國小市民愚昧的生活風貌,并介紹了當時俄國的宗教、喪葬等民俗。
第二部《在人間》描述了阿列克賽被外祖父逐出家門后到“人間”自謀生路的坎坷經歷。這一時期?他與外祖母靠摘野果、賣野果為生,他還做過繪圖師學徒、洗碗工和圣像作坊徒工。他歷經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一時期主動尋找機會閱讀了大量書籍,這擴展了他的視野,陶冶了他的情操,他立志要做一個堅強的人,力爭不被環(huán)境所左右。他正是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了家鄉(xiāng),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生活。
第三部《我的大學》描寫了阿列克賽在“社會大學”學到了其他大學里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覺悟,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終于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他對小市民習氣深惡痛絕,并熱情洋溢地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他在社會底層與勞苦大眾直接接觸,接受了革命思想,時刻不忘從書籍中汲取寶貴的知識,幫助自己成長。
主人公阿列克賽從小心地善良,他勤奮好學,刻苦耐勞,嚴酷的現實生活使他成為一個意志頑強、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對知識的渴望,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時刻激勵他克服一切艱難險阻,迎接屬于自己的光明世界。
作者簡介
高爾基(1868~1936),全名高爾基·馬克西姆,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列寧說他是“無產階級文學最杰出代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他幼年喪父之后,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外祖父一家充滿小市民習氣,唯有外祖母對高爾基很好。后來外祖父破產,年僅十歲的高爾基開始流落“人間”,獨立謀生。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飽嘗人間的苦難。高爾基只上過兩年小學,但他勤奮自學,并于1884年16歲時來到喀山,打算上大學,但未能如愿,底層社會成了他真正的大學。此后他當過碼頭搬運工、面包師傅、雜貨店伙計、園丁和守夜人等。同時結識了民粹派知識分子和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參加秘密集會。早期經歷在他著名的自傳體長篇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有生動的記述。
書籍目錄
童年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在人間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我的大學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