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袋與永生

出版時間:2007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雅克·勒高夫  頁數:134  字數:84000  譯者:周嫄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自中西文明發(fā)生碰撞以來,百余年的中國現代文化建設即無可避免地擔負起雙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脈絡,已成為我們理解并提升自身要義的借鏡,整理和傳承中國文明的傳統,更是我們實現并弘揚自身價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匯,乃是塑造現代中國之精神品格的必由進路。世紀出版集團傾力編輯世紀人文系列叢書之宗旨亦在于此?! ∈兰o人文系列叢書包涵“世紀文庫”、“世紀前沿”、“袖珍經典”、“大學經黃”及“開放人文”五個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脈絡,更新中國學術傳統”,為“世紀文庫”之編輯指針。文庫分為中西兩大系統。中學書系由清末民初開始,全面整理中國近現代以來的學術著作,以期為今人反思現代中國的社會精神處境鋪建思考的進階;西學書系旨在從西方文明的整體進程出發(fā),系統譯介自古希臘羅馬以降的經典文獻,借此展現西方思想傳統的生發(fā)流變過程,從而我們返回現代中國之核心問題奠定堅實的文本基礎。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雅克·勒高夫 譯者:周嫄

書籍目錄

在金錢與地獄之間:高利貸與高利貸者錢袋:高利貸偷時間的人高利貸者與死亡錢袋與永生:煉獄“心也有淚”附錄書目

章節(jié)摘錄

在這個為了讓三重功能方案更好地適應于新社會的精神表現的游戲中,我們不無興趣地注意到,這新創(chuàng)的第四種功能被給予了高利貸者(和其他人,如晚些時候的法律界人士)。事實上,這種對第三種功能(經濟)的魔鬼式的拆分,如果說它很好地見證了精神結構對于交易發(fā)展的整合的話,那么它也同時展示了知識分子對于經濟領域的疑慮。農民和其他勞動者的正義性,來源于其有用性與生產性。在他們旁邊的,就是魔鬼的功能、金錢的功能,是不祥的、非生產性的高利貸的功能。高利貸者,在成為魔鬼永恒的獵物之前,是后者在地上的朋友,在世間受到后者的保護。曾經有一次,一個高利貸者的土地完好無損,而其周圍的所有土地卻都被暴雨毀壞了。于是,他歡天喜地跑去跟一位神甫說,他一切都完好無損,他是無罪的。神甫回答說:“事情并不是這樣的。因為你在魔鬼社會中交了不少朋友,所以你能夠逃過這場由他們發(fā)動的暴雨?!盵1]然而,當死亡迫近的時候,這樣的友誼便終結了。剩下的只有魔鬼對于高利貸者靈魂的垂涎。他提防著不讓后者從他手中逃離開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錢袋與永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對于金錢,我們的態(tài)度一向曖昧,一邊夢想著變成有錢人,一邊BS有錢人。相比之下,那個被稱作黑暗的中世紀,人們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要堅決得多。在資本主義萌芽的13世紀之前,金錢是相當令人羞愧并且難以啟齒的,教會告訴大眾,金錢即魔鬼。并且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了不同的地獄、魔鬼、上帝的懲罰等故事讓人們對金錢望而卻步。出于對死后世界的恐懼,人們不得不用懺悔來抑制欲望的萌生。而那些高利貸者們便首當其沖。在教會的權威下,只有能生產出直接產品的勞動才能使人直接進入天堂,用腦力獲得收益,用金錢獲得收益,凡是不能直接生產出可用物質的勞動都是不被允許的,都有死后下地獄的可能。直到13世紀,人們仍不認為貨幣是必要的,而是魔鬼的產物,或者是導致魔鬼產生的非正義之物。然而13世紀后半頁,腦力勞動的戒規(guī)逐漸被打破,教會開始軟下來了。但是在教義上,高利貸者仍是被譴責和詛咒的角色,但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人人越來越離不開他們,再多警戒故事都阻止不了金幣滾滾向前的潮流。對死后世界的恐懼逐漸被現世的欲望所取代。實際上,會不會也是因為人們開始發(fā)現僅僅通過懺悔也無法幫助自己從現世的苦難中解脫出來呢?金錢或者在此意義上說,是另一根救命稻草。當然,虔誠的教徒們并未氣餒,他們與高利貸者的欲念激烈的對抗者,編造各種恐怖的死亡異相和高利貸者悲慘的下場,比如高利貸者無故自燃,魔鬼如何帶走高利貸者,試圖阻...止金錢欲念的泛濫。然而,這個時候,任何再有黏性、再有故事性的具體創(chuàng)意都無法抵擋高利貸者的熱情了,死不悔改者越來越多。上帝在金錢面前低下了高貴的頭顱,盡管他來人家還沒有認輸。相對于狂熱的宗教征服者(比如四處出征的十字軍),高利貸者卻可以安坐家中,盡享天倫,這更像是一種人性的回歸。金錢此時此刻,實際上扮演了解放人性的角色。但是,輿論還是相當的可怕,不管那些高利貸者最后是否會受到宗教的審判與問責,強大的輿論攻擊就足以給他們造成不小的精神壓力,給他們的心靈帶來創(chuàng)傷,以至噩夢連連,出現各種幻覺,用今天的話來說,大概就叫迫害妄想癥了。為了緩和上帝與魔鬼的關系,不過我想更多的是教會給自己的說辭找個臺階下,或許他們已經離不開高利貸者了,但是又礙于面子不好承認,于是,又創(chuàng)造性地造出了“煉獄”一詞,夾在天堂和地獄之間,就像漢堡包中間夾著的牛肉餡,罪人必須在其中經受煎炸,而其美味程度,或曰救贖程度則取決于牛肉本身的質地(你有多少財產可供捐獻)或廚師的用心程度(你的懺悔之心有多少誠心)。所有的煉獄只有一個出口:天堂,也就是說在進入者進入之前便予以定性為“可被救贖者”。更有趣的是,高利貸者的遺孀可以通過與罪人(高利貸丈夫)一起吃飯,并勸說他們歸還財務,而使自己及丈夫獲得救贖。奇怪就奇怪在于,一起吃的飯本身也是通過高利貸手段獲得的吧,那么這樣不就等于心安理得的享有高利貸者的財富了莫?這就有點像勸說妓女從良,卻心安理得的嫖了她們一樣。這個法國的雅克老師最后得了個結論說,資本主義的啟蒙者,就是高利貸者們……讓他們在資本主義的門檻上躑蠋的,并不是塵世教會對于高利貸者的判決,而是恐懼。是對于地獄的,令人焦慮不安的恐懼。當然,我們現在知道結果了,金錢還是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閱讀更多 ›
  •   視角很獨特,雖然很薄,但是值得一讀
  •   非常非常薄的一本書,看起來還行,還是塑料薄膜封起來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